《穿越之重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重塑盛唐-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李克用的众多义子中,李嗣源为人宽仁,谦虚和蔼而不爱财,在战场上又是智勇双全,是以深受李克用的信任,在之后的十三太保中,位列第一。

    “嗣源不必多心,幕僚嘛,可有可无。哈哈,嗣源,来,我们父子两干一杯。”

    李嗣源下意识的“嗯”了一声,连忙举杯道:“嗣源敬大人。”

    夜色渐渐降临,地方官员及一众士绅纷纷告辞离去,而李克用手下的军中将领个个酒兴不减,毫无离开之意。

    片刻后,景进换好衣衫,来到李克用身边行礼道:“大人,属下再敬大人一杯。”

    “好,景进,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坐下喝酒。”

    “谢大人。”

    景进刚刚坐下,就听府中下人来报:“大人,外面一位陈姓公公求见,说是来传达圣旨的。”

    “圣旨?”李克用愣了一下道:“让他进来。”

    数息后,那位陈姓公公缓缓地走入大唐,见到坐在正中的李克用,连忙笑道:“李大人,别来无恙?”

    “原来是陈公公。”李克用在大明宫时曾经见过此人,当即笑道:“是那阵风把陈公公你给吹来了?”

    “大人,陈某受皇上之命,特地来此颁旨。”

    “是吗?”李克用坐在凳子上,毫无起身之意,言语间也颇为随意:“陈公公,好事还是坏事啊?”

    “好事,当然是好事。”看见李克用如此怠慢,陈公公心里虽然不喜,却也知道得罪不起此人,只能满脸堆笑道:“李大人,首先呢?陈某转告皇上之意,祝愿李大人及各位河东军的将士新年快乐,升官发财。其次,陈某来此就是为了颁旨。”

    “陈公公,闲话休说,圣旨何意?直接说吧。”

    “对大人而言,自是天大的好事。”陈公公四下看了看,小声道:“大人,还是设案迎旨吧!毕竟是圣旨,这个过场还是得走上一走吧?”

    “过场?”李克用及一众将领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大人,礼节如此,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为难陈某?”陈公公言语婉转,却坚持道。

    李克用冷哼一声,恼怒道:“怎么,不愿意?那陈公公请便吧。”

    陈公公冷汗直冒:“大人。。。。。。”

    “陈公公,不必多言。”

    李克用说完,自顾自地喝起酒来。顿时,屋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景进见状,忙道:“大人,能否听属下一言?”

    “景先生,说吧。”

    “大人,今日乃元正佳节,普天同庆,自是不易动怒。既然这位陈公公说是天大的好事,那大人不妨设案迎旨,如果其所言属实,那就是双喜临门,自是皆大欢喜,如若不然,则将这位陈公公逐出便是,也没有必要影响大人和各位将军的心情。”

    “好吧!就依景先生之言。”李克用想了想道:“来人,设案迎旨。”

    很快,香案摆好,李克用等人全都站在了香案一旁,不过,屋里之人谁都没有下跪迎旨。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字晋王
    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字晋王

    独自站在香案的另外一端,陈公公暗自叹了口气,不过,心里同时也舒了一口气。( ;)叹气,是因为李克用不尊王法,根本不把当今的皇权放在眼里,作为钦差,他更是无可奈何;舒气,则是因为可以宣读圣旨,算是完成了这件差事。

    对于陈公公而言,只要能够顺利完成此次任务,回去后便能得到长秋监(管理宦官的机构)的重用。作为宫中的老人,已经年近五旬的陈公公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内侍,其原因就是陈公公从不站队,无论是田令孜时期还是杨复恭时代,此人均是独来独往。本以为此生升职无望,却没想到,杨复恭倒台后,其亲信大都被清除,而宫中再也没有出现强势熏天的宦官首领,这就让陈公公觉得有了出头之日。

    虽然皇帝不再重用宦官,但并不表示不用宦官,毕竟,有些事还得让宦官来做。这一次,陈公公主动领取了前往藩镇颁旨的任务,就是打算在皇帝面前表现下,以期得到重视,好使自己的晚年能够有所保障。

    李克用等人本无敬畏之意,加上又喝了很多酒,个个都是懒懒散散地站着,漫不经心地听陈公公大声读道:“鉴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忠心为国,屡立战功,实乃我朝之栋梁,又值文德二年新年之际,特加封李克用为晋王,食邑万户。(;8;0;0;小;说;网; ;W;w;w;.;8;0;0;B;o;o;k;.;N;e;t; ;提;供;T;x;t;免;费;下;载;);妻秦氏晋升为秦国夫人,领一品诰命,子李存勖承袭陇西郡王,钦此。”

    “晋王?”李克用一听,双手作揖,竟然情不自禁地谢恩道:“臣李克用叩谢皇上隆恩。”

    虽说晋王只是一个封号,位居正一品,但不是官职,不过却代表着一种尊贵的身份。

    从郡王到王,看似只有一级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

    晋王乃是一字王,等同于亲王,即是与皇子平齐的职位。所谓一字王,是指封号为一个字的王爵,比如唐太宗在称帝之前被封为秦王。李克用原先是陇西郡王,属于二字王。一字王、二字王之分在唐代十分流行,自太宗朝后,除了皇亲以外,皇帝对于一字王的分封十分严格,一般而言,异姓封王大都只到郡王为止,即便像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也仅仅被封为汾阳郡王,也就是二字王。

    “李大人,接旨。”

    李克用接过圣旨,心下大喜:“陈公公,请,请上坐。”

    “李大人,陈某还未进食,就不客气了。”

    “好,陈公公,与我等共进晚餐。”

    此时,大堂中已经少了很多人,即便是留下的军中将领,也有少许人进入到醉酒状态。不过,李克用、李嗣源、李存孝等主要将领除了面红耳赤外,尚属正常。

    “恭喜王爷。”

    “恭喜晋王。”一众将领们再次举杯,纷纷向李克用敬酒,以示庆贺。

    陈公公酒量虽好,但在酒桌上依旧不是已经喝了一个下午的李克用等人之敌,数杯之后,便显露出醉状。

    众人边喝边聊,说着说着,又说回到李克用被赐封为晋王一事上来。

    李嗣源放下酒杯道:“陈公公,这次皇上赐封王爵,是否只有我家王爷一人?”

    “不,不是。”

    “还有谁?”

    “李将军,这次皇上赐封的一字王一共有二人,除了晋王爷之外,还有,还有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

    “朱全忠?”借助酒意,李克用脸色一沉道:“这个奸贼也成了一字王?”

    “不错,晋王爷,皇上赐封朱全忠为梁王。”

    李克用冷哼一声,伸手便将桌上的碗筷扫到地上,怒道:“本王岂可与此等奸人并列?”

    “王爷息怒。”陈公公似乎早就知道李克用会借题发挥,笑道:“王爷,您也得体谅当今皇上啊。当今天下,以您和宣武军势力最强,假如皇上只封你一人为一字王,那宣武军还不闹翻天啊。晋王爷,我朝历经磨难,好不容易才暂且安定下来,以王爷之仁义,自是希望天下太平。皇上本意是只赐封王爷您一人,毕竟您才是我朝之栋梁,只不过,皇上也需作出平衡而已。王爷,您是说吧?来,咱家敬您一杯。”

    李克用脸色稍霁,只是目露冷光,沉默不语,也不喝酒,倒让端着酒杯的陈公公处在了尴尬境地,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如此一来,屋里的气氛一下变得沉寂起来。

    见状,景进打破沉默道:“王爷,属下有话,不知当讲不该讲?”

    “景进,有话就说。”

    “是,王爷。”景进起身道:“王爷,从表面上看。虽然皇上一次赐封了两位一字王,但其中却有高低之分。”

    李克用淡淡而道:“景先生,这朝中之事恐怕你还不尽清楚吧!按照我朝的礼制,一字王是没有大小高低之分的,也就是说,晋王也好,梁王也罢,包括什么吉王、寿王,其实都是一样的。”

    “王爷,这点属下倒是不知。不过,王爷,您知道这个晋王的晋和大唐的唐有何关系吗?”
第二百三十二章 眼线
    第二百三十二章 眼线

    “本王只知道,晋地乃是大唐的发源地。【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搜索800】(。 ;千千)”

    景进笑道:“王爷,很早之前,晋国是称霸时间最长的诸侯国,其国都最初便是定在唐地(今山西翼城西),因此,我朝之国号‘唐’其实就是‘晋’的别称。”

    “唐是晋的别称?”对于中原文化十分陌生的李克用愣道。

    “正是如此。王爷,在我朝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被封为晋王的人屈指可数,除了反贼安庆绪外,就只有登基前的高宗皇帝和晋王李普了。李普自是不用提,年方五岁便已生病离世,所以,实际上拥有晋王称号的,就只有高宗皇帝一人而已。”

    “这分明就是拿本王和高宗皇帝相提并论,这个景进,如此言论,怎可不分场所,要是让外人听到,岂不是可以参本王一本,说本王有逆反之心。”李克用暗自骂了一句,不过,内心深处却极为高兴。

    李克用自是不惧,不过还是装模作样地干咳一声,举起酒杯对陈公公道:“陈公公,你一路鞍马劳顿,这杯酒还是本王敬你吧。”

    “岂敢,岂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