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先生乃世外高人,不可比,不可比也。”
提到陈抟,夏书棋眼睛发亮,对海无影道:“唐公子,您所言之极致武学,属下十分向往,不知属下有无福分?”
“这个嘛,你问问希夷先生。”
夏书棋一听,连忙起身,双手抱拳道:“希夷先生,在下愿拜先生为师,但请先生赐教。”
“夏兄弟,佛讲因果,道说因缘,既然你与我们不期而遇,自是有缘也。极致武学乃天下第一等的武学,分为极致力量和极致速度,这两种武学因人而异,但并非人人可学,好在你年纪尚轻,还不算晚。过一会,我先看看你的骨络经脉,之后再做定论。”
夏书棋大喜:“多谢先生。”说罢,又对海无影道:“多谢公子成全。”
海无影微微一笑道:“书棋,你之所学乃是烈焰枪法吧?”
“正是。”
“我听希夷先生说过,烈焰枪法乃是一等一的武学,只是不知当今天下有多少人精通此法?”
“回公子,烈焰门收徒极其严格,几乎都是一脉单传,自家师仙逝后,烈焰门就只有属下及属下的双胞胎弟弟夏书湮两人了。”
“双胞胎?”海无影点点头道:“书棋,我们离开夏镇后,在山中遇见一位少年,相貌和你一般无二,想必就是你的弟弟夏书湮了。”
“书湮?”夏书棋眉头一皱道:“他是否有什么不妥之举?”
“他在路上蒙面打劫,意图夺取我们的马匹。”
“那他人昵?”
“被杨会击败后,便自行逃离了。”
夏书棋连忙起身道:“公子,属下代书湮向公子赔罪。”
“书棋,此事和你无关。”
“多谢公子谅解。”夏书棋叹了口气道:“属下乃青州(今山东青州)人氏,家母早逝,家父以悬壶为生。十年前,青州发生战乱,家父带着我们兄弟二人前往房州投亲,但亲人却不见踪影,后见夏镇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便在镇子里住了下来。当时,正值家师游历天下,也来到夏镇,不巧,遇上旧伤复发,幸得家父救治,方得痊愈。为感谢家父治病之恩,加上我兄弟二人天资聪颖,家师便留在了夏镇,收下我们兄弟二人为徒。五年前,家父过世,我们便跟随师傅继续住在夏镇。”
“哎,我这兄弟自幼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至于好走偏锋,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想胜过属下,家师在世时,尚且收敛。约莫一年前,当我们技艺初成之时,家师也离开了我们,没了师傅的管教,书湮。。。。。。哎,总之,越变越怪,常常数日不归家,也不知去了何处。”
“人嘛,各有造化。善恶于心,你弟弟修炼技艺,或许却没能修正身心。”
正说间,金良祖来报:“公子,马匹存放一事已经安排完毕。”
“好。良祖,吃饭时你一直在说,要和夏书棋切磋一下,以后啊!你就可以和书棋还有杨会时时切磋武艺了。”
“这可太好了。”
海无影笑笑:“书棋,他叫金良祖,武艺和杨会不相上下,日后你们三人多多亲近。”
“是,公子。”能够遇到年龄、武功相近的对手,对夏书棋而言,自是十分高兴。
“杨会、金良祖、夏书棋。”海无影看着这三位少年,心中大悦,暗自想道:“将来,这可是三员猛将啊。”
一念至此,海无影似乎想到什么?突然笑道:“夏书棋,我知道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二十一道
第二百八十二章 二十一道
“知道什么?”对于海无影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坐在另一侧的孟忆襄下意识地问道。( ;)'s。就爱读书'
“啊?”海无影笑笑道:“襄儿,我刚才算了一卦,将来啊!杨会、金良祖,还有夏书棋,必会成为名震天下的三员虎将也。”
正史之中并无这三人的记载,但在民间演义里,杨、金、夏却是大大有名之人,金刀杨会、飞锤将金良祖、神枪手夏书棋合称江湖三老。杨会之子杨滚长大后,不仅学会了家传武学,还分别向金、夏二人学会了锤法和枪法,集三种武艺于一身,名震中原,被武林中人尊称为火山王,而这杨滚正是杨老令公杨继业之父。可以说,名震天下的杨家枪法其实是汇聚了金良祖的走线铜锤法、夏书棋的烈焰枪法以及杨家家传的金刀刀法。
对于海无影的言论,孟忆襄等人并没有持怀疑之态度,尽管听上去像是在开玩笑,只有夏书棋小心翼翼地问道:“公子还会算卦?”
陈抟笑道:“夏兄弟,公子学究天人,你慢慢就知道了。(就爱读书s。)时候不早了,公子不是练武之人,和我们无法相比,累了一整天,也该歇息了。'起舞电子书'夏书棋,你和良祖、杨会随我一起出去。”
“是,先生。”
次日一早,众人吃完早餐,再度上马急行。中午时分,从樊城渡过汉水,在汉水边稍事休息,向位于东南方向的弋阳县飞奔而去。
数日之后,海无影等人终于抵达了此次出行的第一站,信州府弋阳县。
弋阳,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构成独特的弋阳盆地,境内河流众多,分属信江和饶河水系。弋阳历史悠久,据《今县释名》记载:“县治在弋水之阳,曰弋者,以水形横斜似弋也。(就爱读书s。)”另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水口有大石,面如镌成弋字,故名。”
大唐贞观元年,朝廷将天下分为十道,弋阳县属江南道饶州,开元二十一年,朝廷重置天下为十五道,弋阳正好位于江南东、西两道之间,初始归属江南西道,后又复归江南东道。
自离开长安,一路行来,颇为顺利,即便路上有少数山贼、兵痞,也都被舒老爷子率领的百名护卫轻易打发,唯一的劫道者夏书湮只是一次巧合。
“公子,前面那座镇子叫做南岩镇,从南岩镇往北八十多里便是新陂里了。”
“好,唐大,到南岩镇休息一会。”
建于大中年间(847…860)的双岩寺位于南岩镇外的龟峰旁,此时,寺内的一间禅房内,两位僧人正围坐在一张低矮的木桌前手谈(下围棋),居中观战者是一位四十余岁的青衣儒生,另有一名沏茶的红衣少女在棋桌的另一旁,除了给三人加添茶水外,双目也时不时地看着黑白棋子征战的棋盘。
令人惊奇的是,棋盘并非后人所见的纵横十九道,而是二十一道。
棋战已至收官阶段,棋盘上黑白交错,对弈的双方均是神情严肃,显然是胜负未分,正在绞尽脑汁。
其中一位年长的僧人思索良久,小心翼翼地放下一粒黑子,刚一放下,却突然发出“咦”的一声,随即叹道:“败招,败招啊。”
“哈哈,至公师兄,如此一来,师弟我可要小胜也。”年轻的僧人随后落下了一子。
被称为至公师兄的僧人眉头紧皱,再次长考了好一会,点点头道:“至明师弟,这二十一道的棋术,贫僧在此研究了一年之久,却还是不敌师弟也,难怪师父言及,师弟的悟性乃是本门师兄弟中最为突出者。”
至明和尚笑笑道:“师兄过奖,这二十一道棋术非同小可,远非常见的十九道棋术可比,师弟我在这上面已经花了十年的心血。”
至公听罢,这才露出了笑容:“今日到此,明日再和师弟手谈。”
“好。”
就在两人刚要收拾棋子之际,却听红衣少女道:“等等,至公大师,如果将棋子落在此处呢?”
红衣少女边说边拿起一粒黑子,放在了刚才白棋落子处的小飞位置。
“金姑,休要胡闹。”中年儒生言道。
“父亲,或许另有生机呢。”
中年儒生棋艺虽然不高,但却爱好此道,也知道自己的女儿棋艺高明,远胜自己,是以没有继续责怪下去,只是将眼神又放在了棋盘上。不过,他看了一会,却并未看出端倪。
而两位对局者都未言语,仔细地看向棋盘。
一会后,至公大师伸手取出一粒棋子,夹在双指之间:“师弟,我们继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 姻缘
第二百八十三章 姻缘
古代的围棋是从纵横十道开始发展起来的,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十三道,十五道,十六道,十七道,直至发展到后世通用的十九道。( ;)
至于二十一道的围棋,却是从未在世上出现过。
接下来,两人又手谈了十多合,因至公大师再次失误,最终还是至明和尚取得了胜利。
收完棋具,至公大师赞道:“金姑,看来你的棋艺已经在贫僧之上了,不如明日你和师弟对弈一局。”
“至公大师,你太抬举小女了。”中年儒生笑笑道:“小女虽然天资聪颖,但终究是名小女子,哪里会是至明大师的对手啊。”
“刘施主,话可不能这么说,金姑可是巾帼不让须眉。”
“至公大师,您过奖了。”金姑给三人加满茶水道:“我只是个旁观者,俗话说,旁观者清,要是我亲自坐在棋盘旁,根本就不是两位大师之敌。's。就爱读书'”
“难得金姑还如此谦逊。”至明和尚也赞道:“金姑不仅貌美无双,而且聪颖过人,实为世间罕见。刘兄,不如贫僧就替令女看看未来之姻缘,如何?”
“算卦,看姻缘?那可求之不得啊。最新章节全文阅读”中年儒生知道,至明大师法道高超,但却从不与人看相测卦,今日却主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