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重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重塑盛唐-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离开钱府,钱俅便马不停蹄地往守备府赶去。尽管知道黄巢父子武艺高强,哪怕是集结守备府的全部力量,也奈何不了他们,但毕竟是朝廷重犯,万一被旁人知道,当年的国贼并没有身亡,那就是天大的事了。

    当然,钱俅的担心是多余的。

    不过,直到看见少主和师尊正在屋里喝茶时,钱俅才放下心来。

    一回到守备府内屋,钱俅便把钱缪之言告诉了黄巢。听完经过后,黄巢笑笑赞道:“没想到这钱缪的图谶之术还颇为了得,竟然可以算出杭州城里来了或者即将到来的不速之客。”

    钱俅不明所以,连忙问道:“师尊大人,什么是‘来了或者即将到来的不速之客’?”

    “俅儿,对于大唐,对于钱缪,对于杭州城来说,为师这个还活着的死人,算不算不速之客?”

    “这个啊,可以算。”

    黄巢“嗯”了一声,道:“至于即将到来的不速之客,就让白依和你说吧,这也是我们此次入杭的原因之一。”

    “是,师尊。”

    “此事说来话长,钱宗主听我慢慢道来。”黄白依喝了一口茶水,接下来道:“钱宗主,十数年前,我大齐数十万大军几经周折,最终攻克了李唐的京师长安。这里面固然有我大齐将士勇猛善战之因,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广明元年(880年)五月,我军在信州(今江西上饶)一带击毙了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使高骈的骁将张璘,取得信州大捷。七月,我军又自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长江东岸)飞渡长江。而驻守长江、淮河一带的正是高骈,此人与朝中中宦田令孜有怨,同时也为了保存实力,尽管拥有十万大军,却保境不出,使得我军渡江后以破竹之势跨越淮河,于当年的十一月中轻松地占领了李唐王朝的东都洛阳。当时的各路节度使纷纷效仿高骈,均没有出兵勤王,这就让我军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我军集结重兵,在年底突破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天险,最后顺利地攻下了京师长安。”

    “少主,这一段属下听师尊讲过。”

    黄白依点点头,继续讲道:“近年来,父亲大人一直在反思当年之战,以便为日后的争霸战做好准备。这其中就有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我军败退长安的原因。攻克长安后的第二年,李唐王朝缓过气来,许以利益予各地节度使,让他们配合朝廷禁军,共同出兵长安。当然,还有诸多不利因素,如朱贼(即朱温朱全忠)背叛,如粮草不足等等,我们暂且不提。当李唐禁军和各路节度使合兵一处之后,双方的兵力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得我军处于不利局面,最后撤离长安。简单来说,如果李唐王朝的整个兵力整合在一起,那我军获胜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小的。”

    钱俅认可道:“不错。少主,这一点,师尊大人也提到过。只不过,如今的李唐王朝更不如当年,除了京师附近,其他的节度使根本不听号令,要么阴奉阳违,要么公然对抗,他们是不可能再次聚集在李唐王朝的旗帜之下的,而且,李唐所能控制的禁军的战斗力也是越来越弱,在属下看来,这已经不是阻碍我大齐复兴的障碍了。”

    黄白依没有否定钱俅之言,笑道:“钱宗主,我在京师住了一年多,除了学习李唐王朝的体制之外,同时也想方设法地打探李唐皇室的动向。”

    说到这里,黄白依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或许,当今的李唐皇室和钱宗主所想的已经有所出入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化(一)
    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化(一)

    “钱宗主,去年末,朝廷除掉了权臣杨复恭。( ;)(s。 ;)之后,朝政就逐步清明起来,整个官场似乎变了个样。同时,朝廷革新了禁军,调入名将顾全武、李畅之等人,如今的禁军战斗力可不容小视啊。”刚说了两句,黄白依似乎就陷入了沉思,好一会后才继续道,“从表面上看,好像成果并不突出,但给我的感觉却是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一定要让我说出个所以然来,我却又说不出来。”

    钱俅知道,眼前这位少主虽然比自己大不了几岁,但却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一向为自己所佩服。不过,少主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其结论只有寥寥数语,而且还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感觉”式结论,倒是让他觉得有些不解。“少主,属下有个主意,可以清楚地了解李唐皇室的动向。”

    “是吗?”黄白依忙道,“钱宗主,有何主意,请讲。”

    “少主,属下听师尊大人说过,在我军攻克长安之前,曾经派人潜入城中,携重金行贿当时的权臣以及宫中的宦官、宫女等,从他们嘴中,打探到很多有用的真实情况。如今,属下听说,那李唐的官员更是贪得无厌,尤胜往日,只要投其所好,必可打听到消息。【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搜索800】”

    “这个方法我用过,而且从我进入长安城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使用。”黄白依微微一笑,但很快又恢复了肃穆之情继续言道,“刚开始时,效果明显,想查探的情报基本上都能得到,但情况却慢慢地变了。首先,有关大明宫武德殿的情况就很难再弄到手了。从宫里传出的情报来看,负责武德殿的宦官、宫女基本上都被更换掉,本宗留在宫里的眼线和我后来发展的内线中甚至有不少被清洗出去,失去了联络,剩下的几人也无法再打探到武德殿的消息。后来,朝中那些官员的口风也紧了起来,即便我再出重金,但如杨复恭被贬这么大的事件,我事先也没能得到一点点风声。总之,武德殿给我的感觉非常不好。这就好比你的对手突然之间变得你看不穿了,似乎无从下手。”

    “少主,莫非那皇帝老儿也修炼了本门的控鹤功?”

    “胡说八道。”一直没有作声的黄巢失声一笑道,“我控鹤宗的武学虽然可以隐藏修炼者的武学气息,但也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内心想法,更何况,本门武学独此一家,李家之人怎么可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钱俅点点头,认真言道:“那就只有另外一种可能,这个皇帝老儿的心性全变了。”

    “这种可能就是当年在长安城颇为流传的一种说法,钱宗主,也许你也听说过‘太宗显灵’的故事吧?”

    “嗯,听说过,不过属下却是根本不信。”

    “不错,我也不信。在我看来,那只是李唐皇室杜撰出来糊弄百姓的把戏罢了。但话又说回来,武德殿的变化却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钱俅知道,以少主的才智都不明究竟,那自己更是猜不透其中的原委了,随即静下心来听黄白依继续说下去。

    “尽管情报的来源越来越少,但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得到了一个消息。在长安城东市的中段,有一家名为逍遥楼的酒楼,这家酒楼自酿的逍遥酒远近闻名,其掌柜胡老三在去年年中加入了本宗。三月末的一个晚上,酒楼准备打烊,但其中有一位名叫唐五的客人始终不愿离去,这唐五是逍遥楼的熟客,胡老三知道,唐五此人好酒,而且特别喜欢逍遥楼的酿酒,隔三岔五就会来此饮酒,是以也不好强行将其赶走,只能好言相劝。当时的唐五已经喝得酩酊大醉,言及,让他多喝一会,明天就喝不到了。胡老三不知何事,便问他,酒楼明天继续开业,五爷随时可以光顾,何来喝不到之说呢?那唐五言语间十分混乱,但精明的胡老三还是猜出个大概来了。”

    黄白依喝了口茶继续道:“唐五自称是官府之人,明日要和他大哥一起,护送一位重要人物前往江南,也不知何时才能返回长安,所以请胡老三让他多喝一会。”

    “官府之人?重要人物?”钱俅问道。

    “嗯,至于是何方大人物,唐五并未言明,只说是宫中之人。胡老三觉得这消息十分重要,便立即来到我的住所,告诉了我。得知这个消息后,我连夜做好准备。次日一早,等城门一开,我便离开了长安。在鹿丹镇,我从本宗眼线那里得知,一大早正好有一批人经过镇子,并在镇南的王氏客栈歇了一会,后来便向南而去。听眼线说完,我就独自一人向南追去。我单枪匹马速度自然很快,约莫到了午时左右,在一处小村庄里我追上了他们。我不敢靠近他们,只好藏身于离村子出口不远的一处山坡上,在他们经过时远远观察。没多久,他们一行人便离开了村子。我目力甚佳,虽在远处也能看见个大概,没想到的是,这一看之下却让我大吃一惊。”
第二百九十六章 分化(二)
    第二百九十六章 分化(二)

    “难道少主认出了其中之人?”

    黄白依点点头,不过没有直接回答:“在长安城,除了大明宫的武德殿外,还有一人我也是始终捉摸不透,此人好像凭空出现似的,我花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去调查,却是一无所获。800哦,对了,钱宗主,你可能不知道,最近一年来,长安文坛出现了一位耀眼人物,他的诗词大作令无数文人倾倒,有人甚至还说,他的作品已经超过了李唐的巅峰代表人物李(白)、杜(甫)两位大家。”

    “这,这不太可能吧?虽然属下没读过多少书,但也听杭州城的文人墨客们议论过,他们一致认为,李杜的诗词乃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少主,您文采出众,您是怎么看的?”

    “此人的诗词作品虽然甚少,但依我看,当和李、杜不差上下。”黄白依接着道,“此人名叫唐无影,呵呵,其做派和他的名字倒也相符,无影。在那群人中,我正是看到了此人,和他同行的还有京城才女孟忆襄。这孟才女也非常人,似乎是某个教派之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