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重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重塑盛唐-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合二为一?”刘崇望神色一凛道,“那我们禁军不就没了吗?”

    侯松笑笑道:“也许,也许这就是皇上打算要对付北司的征兆吧。大人不用担心,按照刚才张公公所言之意,当是神策军没了才是。”

    “征兆?”刘崇望一下兴奋起来,“那可是好事啊。不对,不对,皇上怎么会……”

    和刘崇望等老臣不同,侯松对于海无影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传闻上,而仅有的几次接触并没有让他产生出海无影乃是传说中的昏君之感觉,甚至还颇有好感。

    侯松随即言道:“大人,那杨复恭等人过于嚣张,看来皇上对其是非常不满了。”

    “只是皇上怎么会有这样的觉悟?”刘崇望似是在自言自语,小声嘀咕道,“太宗帝的传说莫非是真?也不对啊,距今已有数月之久,我怎么就没有看出皇上有何变化呢?”

    “大人,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解释吗?”

    刘崇望想了想道:“侯大人,本官还是去找孔大人、杜大人,和他们说说此事。”

    “等等。”侯松劝阻道,“既然小张公公是以口谕的方式来通知我们,依属下看,还是暂且先保密吧。”

    “也好,等彻底明白皇上之意后,再和他们商议。”刘崇望转眼之间便明白了侯松之意,遂道,“侯大人,那你就先去禁军中任职吧,目前,禁军主帅由本官兼任,你就作为本官之副手,你看如何?”

    “属下遵命。”

    “目前,我们是没有条件,侯松,你回来后立即按照皇上的指示,创造出条件。”

    “是,大人,属下明白。”

    “侯松,如果真如你所说,皇上要对付北司,那会不会再出现一次甘露之变?”刘崇望忧心忡忡道。

    “大人,属下不知。”侯松摇摇头,认真思考了一会后道,“大人,属下刚才之言,纯粹是种直觉,对于皇上,属下并不了解,而且觉得还有些奇怪,就如同皇上要属下将家人迁来京师一样,属下完全不知皇上的用意何在。特别是属下之小弟,今年才刚满三岁,但皇上似乎,似乎就像认识他似地。”

    “这事老夫也觉得奇怪。”

    “大人,总而言之,皇上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一无是处,以属下之见,我等做好分内之事,静观其变吧,如果皇上有心要动那北司,当会有更多的预兆出现,我们小心留意便是。”

    “恩,也只能如此了。”

    六月末的朝会上,海无影收到了两份来自藩镇的奏折。当然,这些所谓的奏折和以前一样,实际上就是通告。

    一份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奏折,在其奏折中,李茂贞要求朝廷加封其为陇西郡王兼任检校侍中。

    “封王升官?”海无影冷哼一声道,“各位爱卿,此事当如何是好?”

    半响后,杜让能出列道:“皇上,李茂贞势力强大,凤翔又离京城很近,臣以为,还是答应其要求为上。”

    在朝中的文臣中,对于李茂贞来讲,杜让能算个特列,原因很简单,杜让能曾经领兵攻打过李茂贞,但大败而回,是以杜让能对李茂贞深怀惧意。

    孔纬支持道:“皇上,杜大人所言极是,此外,臣提议,同时加封李克用和朱全忠两位大人为侍中,以为平衡也。”

    侍中,古代官名之一,始于秦朝,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海无影面无表情道:“好,传朕旨意,就按两位爱卿之意办理。”同时,暗里却骂了一句“这群乱臣逆贼。”

    另一份奏折乃是蜀中王建、顾彦朗联名所奏,大意如下:

    臣王建、顾彦朗启奏皇上,臣等自年初接到圣谕后,立即开始准备,囤积粮草,训练军士,随时准备出击。那陈敬瑄、田令孜不尊王法,拒不外迁,且加固城池,以抗我军。臣等决心将其擒获,以正国法,以报皇恩。目前,我军气势如虹,正逐步蚕食其外围势力,只等肃清成都周边敌人,我军便可向成都发起攻击。

    看完后,海无影对杨复恭道:“杨爱卿,蜀中局势是否如奏折所言?”

    “回皇上,据臣所知,蜀中王建数日前已经率军抵达绵竹,遣其幕僚王宗瑶说服了当地土豪何义阳、安仁费师懃等,并得数万之众,军威大振。”

    “杨爱卿,此事有上报给你或者兵部吗?”

    杨复恭摇摇头道:“没有。”

    海无影愤愤而道:“又是自作主张,这王建和李茂贞一样,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皇上息怒。”刘崇望出列道,“皇上,王建、顾彦朗对于朝令同样也是阴奉阳违,并借机扩充自己的势力,和其他藩镇并无不同,这等行为实为叛臣贼子也。”

    杜让能跟着道:“皇上,眼下到处都是叛臣贼子,皇上当早日定夺。”

    紧接着,南衙众臣纷纷出言斥责各地藩镇的不法行为,一时之间,朝会变成了批斗会,这些大臣们个个义愤填膺,似乎那些藩镇都是豆腐做的,只要皇帝一开金口,他们便可将其骂死。

    说着说着,孔纬突然言道:“陛下左右有将反者。”

    海无影一听,顿显矍然。
第一百零二章 姓氏
    上回说到,南衙大臣们在不经意之间议论起叛臣之事来,宰相孔纬对海无影言道,皇上身边就有即将反叛者,何况外地的藩镇呢。

    此言一出,海无影脸色一变,当场露出了惊恐之色,生怕孔纬所说的叛臣马上就会拔刀相向。

    唐朝后期,宦官劫持、诛杀、谋杀皇帝之事并不少见,且不说甘露之变,黄巢之乱时,就连唐僖宗自己也被田令孜挟带去了蜀中。按照历史的进程,唐僖宗之后的唐昭宗也是先被神策军中尉刘季述软禁,后又被宦官韩全诲等人劫持,最终被朱全忠所杀。

    海无影本是死过一次之人,对于生死倒也看得开了,并非贪生怕死之辈,海无影所怕的是大唐江山毁在自己手里,使得中华民族又一次沦落于劫难之中。

    至于脸上的惊恐之色,一半多是装出来的。

    不过,来不及细想,海无影就看见孔纬毫不顾忌地指了指一旁的杨复恭,意思是说,皇上,这位杨复恭杨军使即将会成为又一个反叛者。

    杨复恭似乎根本没有想到孔纬会如此直接了当地针对他,而且还扣上叛臣之名,愣了好一会才道:“臣岂负陛下者?”

    孔纬也是铁了心,毫不犹豫地言道:“杨大人,你为陛下家奴,乃肩舆造前殿,多养壮士为假子,使典禁兵,或为方镇,非反而何?”

    “啊?”海无影同样也没有想到孔纬之举,乘机装傻道,“是啊,杨大人,你收了这么多杨姓义子,是为何故?”

    杨复恭反应极快:“皇上,臣子壮士,欲以收士心,卫国家,岂反邪?”

    不等海无影回答,孔纬抢着道:“诚欲收士心,胡不假李姓乎?”

    “这……”杨复恭一时语竭,无言以对。

    孔纬之言很有道理,既然杨复恭为皇上收买人心,为何不将所收义子的姓氏改为皇室的李姓,而要偏偏姓杨呢?

    顿时,整个大殿内鸦雀无声。

    对于这段历史,海无影大致知道一些,这件事被后世称为“延英殿群臣论叛臣”,本来是发生在公元889年的旧历十一月,没想到一下提前了。

    海无影清楚,此时的时机并不成熟。一旦激怒了杨复恭等人,皇宫外面的神策军或许便会蜂拥而至,而自己是断然无法控制那种局面的。但是,自己要是向杨复恭示弱,这些南衙的大臣们也许就会因此对自己彻底死心,如果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在和宦官的斗争中就会少了一大批同盟。

    此时,殿中大臣谁也不敢言语,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高坐在龙椅上的海无影。

    以孔纬、杜让能、张浚等人为首的南衙官员,尽皆流露出期盼的目光,希望海无影马上下旨,彻底抑制住宦者之权。而北司的刘季述、韩全诲等人却是目露凶光,似乎只要海无影宣布杨复恭为叛臣,他们便要上前将龙椅上的皇帝撕碎。

    “皇上,臣崔胤有本上奏。”正在海无影左右为难之际,文官后排队列中闪出一人奏道。

    “崔爱卿,请讲。”海无影松了口气道。

    “皇上,杨大人此举确是有些不妥,但也是为皇上着想,皇上您想,如果杨大人的这些义子都随皇上姓李,那皇室岂非会乱套?自古以来,功臣被赐予皇家姓氏,十分常见,就如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李大人,本姓宋,屡建功勋,方被赐姓于李,这是作为臣子的一种荣耀,但杨大人所收义子达数百人之多,要是都姓李,那就违背了皇上赐姓之本意了。”

    “崔爱卿,继续说。”海无影点点头道。

    “是,皇上。”崔胤接着道,“皇上,依微臣之见,既然已成事实,可将杨大人义子中的少数建有功勋者赐姓为李,以彰显皇上之义,而杨大人也需引以为鉴,之后不再增收义子便是。”

    “崔爱卿所言有理,朕会仔细考量此事。”得到缓冲的时间,海无影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各位爱卿,今天下形势不容乐观,虽说大多数藩镇还是心向朝廷,但也有不少心怀鬼胎之辈,他们觊觎着朕之社稷,面对如此局面,朝中官员当精诚团结,孔爱卿,你为官多年,是忠是奸,朕自然知道。对于杨爱卿,朕虽说还不算十分了解,但朕清楚杨爱卿之弟杨忠肃的为人。”

    “忠肃公极具军事才能,有谋略,临危不惧,爱护士卒,亦不以权谋奸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