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重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重塑盛唐-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仇。”

    “胡图,你有没有想过,义父和藩镇之间的关系?”

    “大哥?什么意思?”

    “朝中大臣们和各地藩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义父如此,孔纬等人同样如此。只是我们并不能确定,谁和谁算是暂时的盟友,我在想,万一义父和宣武军,又或是河东军扯上关系,那我们之仇不就无望了吗?”

    “哈哈,大哥算是开窍了。”胡图赞道,“大哥,大老爷和他们都有可能扯上关系,这也就是我让你和皇上保持关系的原因之一,尽管眼下的皇室权微,但唯独和藩镇对立的就只有李家皇帝。”

    杨守立眼睛一亮道:“不错,胡图,换而言之,如果日后是皇上得势,而我们又能得到皇帝的信任,那大仇必可报也。相反,如果始终是大老爷高高在上,那我们报仇的机会可能只有五成。”

    “恩,大哥,有没有机会,让我见见皇上。”

    “什么,你要见皇上?”杨守立停了停道,“胡图,如果只是见见倒也不难。”

    胡图没有回答,再次沉思了一会道:“大哥,皇上正在拉拢于你,依我看,大哥找机会请皇上来军中吃顿饭,小弟我作为厨师便可近距离地听听皇上之言,就如今天傍晚,我在里屋听你和小张公公说话一般,这样的话,可以让我多一些判断的依据。”

    杨守立知道,胡图在这方面的能力远胜于己,随即言道:“那我想想吧,应该有机会的。”

    “好,大哥,天快亮了,小弟我就先告辞了。”

    “恩,胡图,你一路辛苦,赶快去睡觉吧。”

    ……

    七月七日,神策军的募军工作正式开始,按照计划,本次募军人数为两万人,为时一个月。这次的募军是为了补充神策军将士,因此,兵部也无法参合,只能让刘崇望干着急。

    与此同时,中华月报的筹备事宜同样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起初,海无影还担心孟忆襄是否有能力和魄力来领导报社之人,也就是说,孟忆襄的管理和组织力会是怎样?不过,这种担心很快便成为了多余。

    海无影并不知道,孟忆襄看上去十分温和甚至娇柔,但却是一个帮派的教主,自然有着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海无影也没有多想,只是将报社的工作全都交给了孟忆襄。

    在和王酒胡、孟忆襄商议后,海无影决定将中华月报处女刊的发行日定在十月一日,尽管孟忆襄认为九月份便可出版第一期,但或许是因为海无影的国庆情结吧,还是定在了十月一日正式发行。

    半个月后,海无影得到消息,边冈已经返回了京师。
第一百零五章 罗隐
    得到消息后的当天下午,海无影下诏,宣吉王李保入宫。

    在马球场旁边的休息室中,稍稍活动了一会的海无影见到了李保和边冈。

    “参见皇上。”边冈激动道。

    “免礼。”海无影看着明显瘦了一圈的边冈,关切道,“边爱卿,你辛苦了,快坐。”

    “谢皇上。”

    边冈乃术士出身,修术却不修身,所以体质并不好,加上连续的奔波,自然是十分疲惫。海无影下意识地转头看了看一旁的陈抟,却见陈抟摇了摇头。

    数月以来,海无影和陈抟之间已经相当默契,海无影的意思是,是否可以传授边冈武艺,以强身健体,而陈抟做了否定的回答,原因是边冈的体质不适合习武。

    “杨会。”

    “属下在。”

    “给吉王、边爱卿上茶。”

    “是。”

    只喝了一口,边冈便放下茶杯,迫不及待地汇报道:“皇上,属下……”

    “不急,边爱卿,天气炎热,多喝点凉茶。”

    李保也道:“边冈,宫里的凉茶十分解渴。”

    边冈喝完一大杯茶水后道:“皇上,属下此行,是以吉王殿下私人特使的名义,在江南道一带,属下分别拜访了董昌、钱镠、黄碣、李邈以及吴公约等人。从面上来说,这些人都表示,对皇上,对朝廷绝对忠心,其中,董昌的态度相对坚决,按照他的说法,他是大唐之人,自会遵从皇上的旨意,并表露出对朱全忠、李茂贞、李克用等人的极大不满,斥责其为逆贼,为叛臣。那钱镠反而说得露骨,意思是他虽然也是大唐之人,但朝廷值得追随,他便会支持,如果朝廷长此以往,他钱缪也只能见机行事了。至于其他几人,倒是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说服从上令。”

    李保兴奋道:“那就是说江南道董昌还是支持皇上的?”

    “也不尽然,皇上、殿下,属下认为,钱缪之言更加能够代表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海无影点点头道:“恩,边爱卿,你的分析朕很认可,在这些节度使中,像李克用、朱全忠、李茂贞等兵势浩大者,他们的谋逆之心已是不争之事实,而像董昌、钱缪,大都则持观望的态度,他们一边招兵买马,以备被其他藩镇消灭,一边又在留意朝廷的动向,看看朝廷会如何对付李克用等人。持有这样想法的节度使,至少占有一半以上。”

    “皇上,属下也是此意。”

    “恩,边爱卿,你详细说说你与董昌、钱缪的会面经过吧。”

    “是,皇上。”边冈回忆道,“有吉王殿下的亲笔函,属下很顺利地就见到了董昌。在其府中,属下和董昌彻夜长谈,一方面向董昌暗示了皇上在得到太宗帝的指点后,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朝之中兴指日可待,属下言及,吉王殿下也希望董大人能够支持皇上,那董昌频繁点头称是,并道,他和吉王交情颇好,自会唯殿下之命是从。同时,属下也打探到一些董昌军中的动向。”

    “军中动向?”海无影问道。

    “是,皇上。”边冈接着道,“目前的江南道,虽然还是以董昌为首,但其军中的大小事务却都由钱缪负责,属下又从别的地方证实过,和皇上当日之言完全相同,那钱缪富有心计,掌握军权后,任用了杜棱、阮结、顾全武、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等人,势力逐渐壮大。属下通过关系,和其手下罗隐搭上了线,从他那里得知,江南军中原来的将领大都被钱缪之人替代。”

    “等等,你所说的罗隐是不是曾经数次入朝考试而又屡次不中的罗昭谏?”

    “回皇上,正是此人。”

    罗隐,晚唐诗人,才学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为人十分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

    据说,罗隐在投考时,正好遇上大旱,皇上下诏求雨做法,罗隐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求雨一说本是无稽之谈,皇上当戒之。这话本身没错,只是由于罗隐之言太过直率,颇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罗隐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罗隐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此人有些本事。”海无影想了想道,“边爱卿,这罗隐嘛,你可以试着招揽,喝点水,继续说吧。”

    按照海无影的计划,一旦消灭藩镇之后,将会采用宋朝的管理方法,文武分离,治理地方的官员全都让文官出任,而这罗隐倒是可以担任江南道的老大。

    边冈道:“皇上,属下和钱缪也接触过几次,此人之言真假难辨,但其才能当在董昌之上。钱缪也是有心结纳属下,在属下离开之际,送给属下二十万飞钱,希望能和吉王殿下乃至皇上搭上关系,以做狡兔三窟。”

    “董昌、钱缪。”海无影默默地念了一遍两人的名字道,“六弟,保持和董昌的书信来往。”

    “是,皇上。”
第一百零六章 生死
    边冈接着说道:“皇上,对于江南道的情况,属下以为,如果朝廷对其放任的话,那董昌势必会被钱缪所取代。”

    “这点朕清楚,何况,即便朕想管,也是管不到的。江南道,只要能保持目前这种态势,朕就能接受。”

    “对了,皇上,钱缪在和属下的谈话中,几次透露出,希望可以借助吉王殿下,来京城拜见皇上。”

    “这个没问题,你安排就是,不过,让他以私人的名义来吧。”海无影笑道,“钱缪无非就是想证实下,朕是否得到了太宗大帝的真传,以便让他好做出判断。”

    “皇兄,什么判断?”

    “六弟,那钱缪对于取董昌而代之似乎胸有成竹,但对于朝局的发展,特别是对朕之后的做法十分上心,如果我朝可以中兴,那他就会争取做一个中兴之臣,如果我朝还和原来一样,那他之意,也就想成为独霸一方的诸侯吧。”

    新旧五代史对钱缪的评价迥然相异,但后世对其的评价还是颇高,认为他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江南民众的安居乐业。

    在董昌和钱缪之间,海无影当然愿意选择钱缪,毕竟钱缪是五代吴国的缔造者,自然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李保认同道:“皇兄之言甚有道理,臣弟明白。”

    “嗯,边爱卿,那吴公约呢?”

    李保笑笑,接过话道:“皇兄,吴公约以及袁袭都在臣弟家中呢。”

    “是吗?太好了。”海无影高兴道,“吃完晚饭,朕立即去七号客栈见见他们。边爱卿,说说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