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丫头,轻生死重然诺,那是士大夫和豪侠之人的行径。便是文先生此刻在此,也断不会以此苛求你我两个女流。我死并不为追随季瑛,只是没有他,我活下去也没有意味。你却不同,你还年少,日后自会遇到意中人,要好好活着。生死事大,断不可看得如此轻率。”
不管兰芽怎么说,九歌再不发一言。
兰芽无奈,只得道:“好,你既打定了主意,我也拦不住你。但你却休要再做今日这样的蠢事。什么时候我死干净了,你再死不迟!”
九歌连连点头。
兰芽叹息一声,又道:“说起来咱们也未必是死到临头,周察话中提及,有人告诉了他们的皇帝,说他强抢民女。咱们若能拖得时日长些,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真的吗?”九歌立刻雀跃起来!
兰芽见她如此,心中更是难过。漫说能不能当真拖到有人来管,就是拖到那一日,是吉是凶也很难说。但为安慰九歌,她只得郑重点头。
九歌高兴了会子,歪着头问兰芽:“姑娘,我虽是要上吊,却哆哆嗦嗦,磨磨蹭蹭,为何你说死便死,一点也不怕呢?若换了我是你,那剪子尖利无比,我决没那个胆子。要我服毒上吊,还差不多!”
兰芽心道:你怎知我不怕,我也怕呀。口中却道:“咱们一晚上已说了十来回死呀活的,快别再说了。”
九歌“哎呀”一声道:“可不是么?呸呸呸,快别说了,我服侍姑娘赶紧睡罢。”
兰芽点点头,又郑重嘱咐她:“那红花须清晨带着露水摘取下来,才能染出色来,你明日早早叫醒我,千万不可自己冒失行事,可记住了?”
次日九歌果然早早将兰芽唤醒。二人不及梳洗,先到墙根底下,将数十株含苞带露、黄蕊红瓣的红花摘了回房。九歌留神看兰芽怎样行事。
但见她将红花放入一只大碗,一手攥了数根筷子,像捣蒜一般一下一下向碗中“碓捣”。捣了数十下,红花俱化做了浆汁。
九歌探头看了一眼,急道:“姑娘,方才该将花蕊摘去,这里头有红有黄,如何使得?”
兰芽抹了抹额上的汗道:“不妨事,你取些清水来。”
九歌忙倒了杯清水送来,兰芽将清水小心倒进碗里。过得片刻,再看时,她长舒了一口气,念了一句唐诗:
“‘红花颜色染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我只是听乳娘说过这个法子,老天保佑,初次尝试便即成功。”
碗中娇黄的颜色此刻已然聚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之上。余下的颜色鲜红亮丽,十分好看。
兰芽命九歌取调羹来,一点点将黄色仔细撇出。九歌道:“真像胭脂。”兰芽笑道:“乳娘说这原就是制胭脂一法,再放入些淀粉,晒干就是了。”
九歌忽然发愁道:“这法子好是好,就是太费事。”兰芽道:“半点也不费事。你去院中找些青蒿来。”
待青蒿取回,兰芽用水洗净了,厚厚地盖在装满红花汁液的大碗上,嘱咐九歌托到床下放了,以免给人看见。
到了晚饭时分,揭去青蒿再看:汁液俱都凝固,在碗底聚成了几块薄薄、红红的花饼。兰芽大喜过望,小心翼翼使手帕包好。
九歌在旁看着她纤细洁白的手指不住屈伸,衬在鲜艳的红色上十分美丽,忽轻轻“哎”了一声道:“姑娘你比这红花还好看呢。”
兰芽奇道:“你这丫头怎么忽然胡说起这些来?”
九歌道:“我是说,若是换了我来做这些活计,即便是从前在家时做,也定然是愁眉苦脸,垂头丧气。可如今过了今儿个没明儿个的时候,姑娘也这般……”
她想一想,迟疑着选了个词:“静悄悄的!”
说罢却又摆手道:“我嘴笨,不会说,还是姑爷说得好。”
兰芽停了手上动作:“他说什么?”
九歌道:“我是听青砚说的——他说姑娘做什么,就像‘水流花放’!”
青砚是跟季瑛的小厮,兰芽追问道:“他何时说来?”
“有回姑娘在花园亭子里绣花,姑爷躲在后门偷看,后来给巷子里一个卖馄炖的老头瞧见了,在旁边死赖着,结果姑爷买了八碗馄炖才打发他走路,害得青砚吃馄炖吃得肚子疼了好几天。”
兰芽痴痴问道:“为何要打发他走?”九歌道:“这有什么不明白的?脸皮子薄,怕老头笑他呀;或是怕他叫嚷起来,惊动了你。”
兰芽低头道:“原来还有这么一桩事,你早为何不说?”九歌道:“可不是原想说来,后来不知怎地就混忘了。”
兰芽道:“可还有没有这样的事?”九歌道:“什么?”兰芽解释道:“还有没有,你原想说,后来混忘了的事?”
九歌摇头道:“没了。我向来是见到姑爷一个脚印,回去也要跟你学说的。就忘了这么一件。”见兰芽一脸失望,又皱着眉头冥思苦想一阵,然后将手一摊:“真没了!”
兰芽沉默良久,低声念道:“水流花放……”
九歌此时已有些后悔提起季瑛,连忙岔开话道:“我说嘛,小姐就是小姐,我这样的小丫头,到何时也流不起,放不开的。”
兰芽恍惚了一阵,回过神来勉强笑道:“你若是当上十几年小姐,也就同我一般了。”
九歌来了兴致:“真的?”
兰芽道:“自然是真。”九歌兴头了一阵,又想起什么来,摇头道:“假的。别人家的小姐也是小姐,却总及不上姑娘。”
兰芽道:“你才见过几家小姐!”
九歌说得兴起,不禁又提起季瑛来:“我没见过,姑爷总是见过的。怎没见他夸奖别人!”兰芽忍不住一笑:“那是他没见过世面……”说罢急忙扭过头去,将眼角两颗泪珠拭去。
九歌可怜巴巴道:“姑娘……”
万事俱备,兰芽与九歌日日便只等着这红花派上用场。但一连过了二十来天,并无动静。
这日吃过了午饭,忽有人来,却是个从未见过的小丫头,说七夫人请两位过去说话儿。
九歌一听“七夫人”三字便变貌失色,紧紧拉住兰芽的衣袖不撒手。
兰芽低声在她耳边道:“你不是问我为何不怕吗,你仔细想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道理,就不怕了。”
两人跟着小丫头向外走,兰芽见不是前番旧路,便问:“七夫人不住原来的院子了么?”小丫头笑道:“姑娘去了就知道了。”
走了一炷香的工夫,到了一个比先前大了许多、精致了许多的院落。兰芽跟在小丫头后面一进门就愣住了——门口竟有三人跪着迎客。
17第十七章 林家有女
三人都低着头,兰芽仔细一瞧才发现都认得——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七夫人的贴身的大丫头小翠!后头两位头发花白,一身黑衣,是海嬷嬷和文嬷嬷!
三人见了她,都是面上紫胀,不敢抬头。兰芽惊讶过后心中却猛然一沉,隐约浮起一个荒唐的念头。
她迟疑着走向堂屋,小丫头打起帘子,只瞧了一眼,兰芽便定在了当地——一副“临水早梅图”下,椅子上缓缓站起来的人果然是林念慈!
她身穿一领沉香色对襟小袄,底下是寻常的撒花罗裙。粉黛薄施,发髻一丝不乱,瞧去尊贵典雅,与先前判若两人。只双眉拧在一处,眼中微微含着泪光。身旁一个素衣丫鬟面容悲戚,正是秋琴。
兰芽面上乍红乍白,一时不知该做何表情。但只片刻难过,她便即想通——难道今日见到一个衣衫褴褛、一身晦气、任人欺侮的林念慈,更甚或,见到一具蒙着白布的节烈女尸,自己反倒高兴些么?
千古艰难唯一死,既不死,正该想法子好好活!
兰芽想到此处,强将泪水忍下,上前去拉住念慈的手,微笑说道:“姐姐别来无恙!”
念慈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哽咽道:“妹妹!你……你莫……瞧我……不起!”
兰芽立刻说道:“这话正该我说。”念慈惊讶地看着她。兰芽福身一揖道:“我知姐姐侠肝义胆,从此妹妹便要托庇于你了!”
念慈大睁双眼,泪水顺顺畅畅地流下来。兰芽只作不见,东张西望道:“原来的七夫人哪里去了?姐姐为何不教她也在门口跪着?”
她这话本是玩笑,全为缓和气氛,却不料念慈拭去泪水,用手一指说道:“她在后头抄书!”
兰芽吃了一惊,顺口儿问道:“抄书?什么书?”念慈答道:“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兰芽瞠目结舌。
念慈转身带路道:“过来瞧瞧。”兰芽带着已看傻了的九歌走到后房,入目便觉此情此景果然熟悉已极——
一张宽阔的书桌上头摆着书本笔墨,七夫人头上包着一块青布,身穿粗布衣衫,红肿着双手正在一张白纸上写字。
听见有人进来,她背心一耸,低着头站起身来。待看清了是兰芽跟在念慈后面,她似乎愣了一愣,立刻弯了弯腰,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
兰芽在七夫人手中受了数日折磨,见过她颐指气使,见过她大发淫威,今日是头一遭儿见她如此低三下四。
兰芽不由一阵厌恶。若是此人仍如从前一般,冷冷地暼她一眼便即转头,兰芽或许还能生出几分怜悯,但如今凤凰落架立化为鸡,她却反感不已。
七夫人前面的白纸上密密麻麻写着小字,兰芽拿起来一看,差点笑出了声——正是“上林赋”中大肆铺排上林苑壮观景象的一段文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