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声大家都四散逃命,就连出来闻讯赶来弹压的兵部满侍郎云济都被乱兵推倒活活踩死了。
张海志听了传回的消息登时大喜,大队人马再不迟疑,加快脚步往里冲,等四团冲进外城门时,先头连早就攻入了内城门,并且占据了内城门的城楼和两侧的城墙,在就地防御等候接应。随后四团的部队陆续登上内城城墙,紧接着原本策应的另外两个团也进入内城门并在附近展开,随时应对清军的反扑。
第六师师长看着手里的报告愣了好一会,整个师部的参谋们也是一阵呆。“德胜门就这样被攻克了?咱们的部队进城了?”师长武清三又问了一句来报告的两个四团的参谋。两个参谋重重的点点头,掩不住脸上的喜色。“好一个张海志,果然是楞种,老子要给总司报,要给他请功,哈哈……哈哈……还是咱们六师牛,第一个进城了……哈哈哈,看他们一师还有教导旅再牛……这次终于到老子第一了。”武清三激动的满脸通红,一改往日的儒将风范。随即联系附近的几个团加进城,同时电告天津总指挥部,请求增派附近的四师和附件的部队火入城,以扩大战果。总指挥部很快就回同意,并当即授权武清三为攻城总指挥,负责指挥附近几个师的行动。
捏着手里的电报,萧止简直不敢相信,像孩子一样先问了问旁边的刘永福,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又问了站在旁边看地图的李鸿章,还是肯定的回答。然后他整个人开始激动的围着桌着转,要不是几个参谋拦着,估计萧智能把屋里所有人转晕了。看的李鸿章等人直摇头,等萧智停下后,一连串的电报和命令接连出。第一道命令是给武清三的,要他抓住时机,乘此良机尽快扩大战果,让他节制第六师,第四师,第九师及后备役第三和第五师,统一指挥城内作战,特别强调要保护城市带完整性。第二道命令给在城外各师团的,让他们几个起攻势,牵守城清军,减少入城部队的进攻压力。第三道命令给了还在武汉等地的李思年,加快北上,以便组织人员接管北京。第四道是给各地还在顽抗的清军将领的,讲明北伐军已经攻入京城,清廷旦夕即亡,让他们认清形势,及早投降。第五个是照会各国使节,向他们通报北伐进程,当然,这也是向他们出一个信号――新的中国即将成立,你们准备好了么?第六才是国内各地尤其是第一阶段北伐军占领的南方地区,通报北伐军攻入北京这一消息,安定这些地区的不安情绪。这一连串的电报出,看的李鸿章等人眼花缭乱,佩服不已。短短时间将国内和国际的情况全部处理一遍,井井有条,这说明萧智头脑里有一套清晰的处理原则。刚才还以为他是激动的转圈呢,原来是在整理思路啊!!
对于京城的人来说,这一天是最漫长的一天,第六师攻入京城,随后是第四师,紧接着第九师也从德胜门进入京师,三个精锐师近6万人,分别向紫禁城。在三个是背后是负责警戒的两个后备役师近3万人。北伐军的进攻异乎寻常的顺利,在城外各师的有利牵制下,城内清军防守很薄弱。没遭遇什么抵抗就攻到了紫禁城,并且将整个皇宫为了个水泄不通,期间还击退了几次清军的小规模反扑。要不是萧智有命令不准大炮轰击皇宫,恐怕皇帝和慈禧早被抓出来了。
紫禁城里现在是乱成了一团,枪声一响城里的各个王爷还有效忠清廷的满汉大臣都进了宫。现在是乱成了一团,有说赶快投降的,有慷慨陈词誓与朝廷共存亡的,还有哭祖宗的,整个朝堂比菜市场还热闹。只有恭亲王奕忻铁青着脸,一言不。宝座上的光绪帝一脸茫然的不知所措。慈禧这时刚刚转醒,惊闻这个消息,差点又晕死过去,幸好她自己也早有准备,硬挺了过来。看着朝堂下的众位大臣王爷,心里一阵无奈和辛酸,好容易制止了乱糟糟的局面。沉声说道:“六爷,今天麻烦你了,大清是完了,今天这个局势争也没用了!!”说到这慈禧重重咳了好一会儿,接着说道:“大清立国二百载,没想到结束在哀家手里,我去后还希望能给留个全尸,身后事还要六弟照料了,至于皇帝,我想他们也不会过于为难吧!”说完看了一眼还在茫然不知所措的光绪皇帝。奕忻听了慈禧的话,先是点点头,然后摇摇头,最后恭敬的说道:“臣尽力而为”。然后慈禧在宫女的搀扶下回到自己的寝宫,最后下了一道旨意:大清宣布投降,各地勿要抵抗,打开皇宫各门。随后在即服毒自尽,也算是留了个全尸。
随着清廷投降,北京城内的清军顿时土崩瓦解,各地方的抵抗也逐渐的消失,中央的权威开始从新建立,一个咱新国家即将开始。
………【第七十二章:名字叫中国】………
北伐随着慈禧的自尽戛然而止,城内的抵抗力量瞬间消失。。26dd书友整_理*提~供原来聚集在皇宫内的侍卫在皇帝了投降诏书后,直丢掉武器,打开了宫门。面对着几万如狼似虎且装备精良的北伐军,任谁也不会自寻死路。城内的清军也随之开始投降,北伐军除部分驻扎在城外,有约一半开始进入北京,接管城防,肃清极少部分死硬分子。
经过一天一夜的忙碌,城内的清军全部缴械,极少的抵抗也被很快的镇压下去,城内的秩序开始恢复,虽然晚上还是实行宵禁,但是白日里沿街的店铺已经开始营业了。萧智等人在北伐军进入北京城两天后从天津坐火车抵达北京的。包括李鸿章,李思念等人在内的全部核心成员全部随同到达。为了保护萧智等人的安全,负责城市安全的北伐军将领,整整在沿途经过的街道布置了一个半师的兵力,同时附近街道全部清空。本来北伐军将领的意思是要将满清伪皇帝撵出皇宫的,是要将萧智等人安置在皇宫里,但是这种做法立刻被萧智否决了。虽然萧智对满洲皇帝没有好感,但是清廷刚灭,北伐军只是刚刚占领北京,蒙古,东北还有西北等地仍然有大批的清军尚待解决,现在不把伪皇帝撵出去,一方面可以安抚北京城的人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笼络各个地方的清军旧部,为随后进军西北,蒙古和东北的等地,减少阻力。
也许是受到原来时空的影响,萧智将住所和办公地选在在了中南海,这个决定得到了包括李鸿章等人大力赞赏,认为一方面中南海离皇宫很近,可以就近震慑,一方面暂时短暂保留皇宫,可以极大的放松和拉拢一批清廷的旧部,缓和因为北伐而造成的紧张的民族矛盾。要知道满族和蒙古族关系密切,东北的各族也是和满族关系密切,许多人可是仍然以满清皇帝为尊的。
中南海只是简单收拾了一下,一些原来的太监和宫女都被全部撵到了皇宫,这些人中南海是不需要的。在中南海周外围布置了整整一个警卫师的兵力,同时在内部也有一个忠诚可靠的精锐团负责。倒不是萧智贪生怕死,其实在一开始萧智觉得两个团保卫足够了,一个放在外围,一个放在内围,内外呼应,足够保卫安全了,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所有人的否决,结果萧智的提议被众人直接无视。
众人休息一晚后,聚在一起开会。按说应该是先去见见伪皇帝,但是萧智却一票否决了,没什么好看的,成王败寇,一个已经被推翻而沦为阶下囚的皇帝实在是没什么好理会的。
初秋清晨的中南海空气很清新,今天西花厅坐满了人,李思念,刘永福等军政脑一个不拉的全部到齐,萧智昨天处理的文件睡的晚点,还在旁边的住所洗漱。当然今天的会议很重要――讨论建国事情。一想到建国众人心中都是心头激动不已,尤其是李思念和刘永福,一个是落魄的小秀才出身,原以为这辈子不过浑浑噩噩就过了,没想到不但将皇帝拉下马,更是成了开国的功臣,而刘永福心中更是五味杂陈,想当初自己扯旗造反,落魄异国,本以为这辈子只能埋骨他乡了,却不成想自己有生之年回到故里,更是建立了这不世的功勋。至于李鸿章感慨倒是没这么多,自古朝代更替比比皆是,大清亡了,自己虽是降臣却也不觉得难过,至于对清朝的忠心――在光绪皇帝下旨撤了自己职位时就没了,良禽择木而栖,何况是一个注定要灭亡的朝廷呢!!
萧智匆匆洗漱完后,赶到了西花厅。厅内原本是一片嗡嗡声登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把眼看萧智,弄得萧智不好意思摸了摸自己的脸――还以为没洗干净呢!“大家商议的怎么样?国名和国体确定了吧?”萧智笑呵呵的问道。“国名拟定了三个,基本没什么大的争论。国体大家意见争论较大,等你拿主意呢?”这里面数李思念和萧智最熟悉,也最没有顾忌。“哦?说一说,咱们再议一下!”萧智边点上一支烟,便问道。李思念顺手从萧智放在桌边的烟盒里拿出一根也点了上,抽了两口:“我们商量的国号有三个,中华共和国,中华民主合众国,中华帝国”说道最后一个国号时,李思念偷偷那眼睛看了一下萧智,看到萧智没什么特别惊讶的,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是听到这三个国名,萧智心里也是一怔,随即是一阵苦笑,中华共和国显然是自己穿越的这批人的理想国名,毕竟都是生在共和国下的军人。中华民主合众国这个称谓估计是留洋的这批人想出来的,受西方影响的结果,中华帝国估计是李思念,刘永福甚至可能是李鸿章等人的意思。想到这里萧智不禁一怔――自己的这些属下也分派别了!!!李思念话音刚落,其余的人都开始小声的一轮,其实从国名就可以看出国体,这才是大家关心的焦点。萧智默默的抽烟,说心里话,萧智比较倾向于中华共和国,但是也不能不考虑其余两个选择,毕竟另外两派也代表了相当多的势力。
“我看还是中华共和国比较好,”萧智悠悠然说道,众人听后都是神色一禀,“一个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