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相投几时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刀剑相投几时休-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半个月中,朱龙飞固然感到寂寞无聊,霸王山君同样备感煎熬,每天一块狼肉根本吃不饱,反而饿得更加难受,它越来越依赖朱龙飞了,希望朱龙飞能给它更多狼肉。但朱龙飞却不让它称心如意,少给甚至不给,让霸王山君坐立不安。

    霸王山君吃完狼肉,接着就只有吃乌孙和阿保从二郎镇上采购回来的冷猪肉了。猪肉不同狼肉,猪肉脂肪质比较多,置存在冰雪之下冻结成石头一样坚硬,显然是很不对霸王山君的胃口。猪肉可比人肉狼肉差远,霸王山君对猪肉很是不屑,开始挑食了。

    朱龙飞也知道霸王山君不喜欢吃猪肉,因此每天给霸王山君投喂的猪肉只有一斤左右。除了量少,投喂天数也不准时。如果初一投一块,初二初三即完全没有,直至初四或初五才有一块,而且斤两比初一那块猪肉小很多。霸王山君饿得实在慌了,一切巳不不由它选择,要么吃猪肉,要么饿死。霸王山君只有退求其次转吃猪肉。

    眼看霸王山君老老实实啃上猪肉,朱龙飞偶尔也会给霸王山君格外的赏赐,比如每到满月的时候,会一次性给霸王山君投喂几十斤新鲜的猪下水,比如猪肠、猪肝之类容易咀嚼的东西,让霸王山君大快朵颐,吃一顿饱饭。

    朱龙飞就是这么样慢慢控制霸王山君的胃口和饮食习惯,通过饥饿威慑达到控制霸王山君的目的。

    人兽敌视对峙的时间越来越小,霸王山君甚至避免跟朱龙飞对视,只要它不跟朱龙飞斗眼儿,它便会得到朱龙飞更多的食物赏赐。霸王山君终于搞清楚跟朱龙飞作对没有好下场,它放弃跟朱龙飞进行无谓的对抗。

    朱龙飞用朴刀串着一根猪大肠,一步一步向霸王山君走过去,一丈,三尺,最后人兽几乎是零距离面对面碰上了头。霸王山君表现得相当驯从,它已弄懂朱龙飞对它抱有善意,确信朱龙飞不会伤害它,所以它彻底对朱龙飞放下戒备,接受朱龙飞作为它的饲主并允许朱龙飞跟它近距离接触。朱龙飞为了让霸王山君体会他的善意,他冒险上前搔了一把霸王山君颈下的皮毛,霸王山君显然很受用,它用舌头回报朱龙飞的善意,在朱龙飞的手背舔了一下。朱龙飞的冒险精神得到回报,他花了两个月时间,用尽水磨工夫,把一只桀傲不驯的吃人野兽驯服成为自己的宠物。

    为了安全起见,朱龙飞让乌孙和阿保到二郎镇上找到打铁工匠替霸王山君度身订做了一个笼头口罩。霸王山君虽然对这个铁笼嘴感到有点不适应,但想到从此三餐无忧,受点罪还是值得的,动物们贪吃懒做的本能又起作用了。不管人还是动物,如果有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获取食物,该偷懒时就偷懒。只是动物偷懒的结果,是成为人类豢养的牲畜;而人类偷懒的结果,有时候却是促进科学的发展。比如说我们洗衣服时图省力而发明洗衣机,就是一个偷懒成功的有趣案例。

    乌孙和阿保作为见证人,自始至终,目睹朱龙飞驯服霸王山君的全过程,他们对朱龙飞本事佩服得五体投地。阿保由衷感叹道:“连大老虎也听你的,我的爷呀,你才是天下无双的百兽之王,我们这些妖怪只能唯你马首是瞻。”

    朱龙飞又做了一个铁囚笼,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把霸王山君偷偷运到开封府长安街碧溪堂后院安置下来。

    朱红羽、朱红樱他们本以为朱龙飞力搏猛虎这件事是一件吓唬人的谎言,没料到朱龙飞居然把这头老虎捕缚到他们面前,事实胜于雄辩,真有比水牛还大的老虎啊!朱红羽、朱红樱他们没有闲话了,他们再也挑不出刺来指责朱龙飞,因为朱龙飞说和做的事情都有事实作依据。

    由于刘雄心拒绝收留所谓来历不明的野花刘小惠,刘小惠毫无悬念在碧溪堂住了下来。闲来无事,刘小惠也在碧溪堂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包括饲喂霸王山君。

    刘小惠这个才女在饲喂霸王山君的时候,触景生情,用宣纸画下霸王山君的尊容,并赋诗一首铭记此事。

    自古天人本相容,人兽何苦非弯弓。

    万里河山人丁旺,山君长啸泣路穷。

    乾坤虽大栖何处,天地只剩一囚笼。

    只馀魂表留墨卷,张扬虎威与雄风。

    刘出惠的这首诗,既有惋惜身为百兽之王的霸王山君沦为人类阶下囚的下场,也有感怀身世,悲哀自己寄人篱下的无奈。刚好朱龙飞也到碧溪堂后院散步,看了刘出惠的虎画诗作,仔细揣摩,体会其中哲理情思,大加赞赏。道:“我正想入宫去看个朋友,不知送什么礼物给他,你把这幅虎画佳作送给我吧!”

    不管是谁,吟诗作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吸引知音欣赏。刘出惠眼见朱龙飞对她的诗画欣赏并产生共鸣,也十分高兴,说:“拙作不堪入目,你既然把我的涂鸦当成宝贝,当然只能送给你啦!”

    朱龙飞笑嘻嘻道:“你赶紧给我多画几幅,这幅画我收藏了。”

    ********

    (咦,我的收藏怎么不升反向下掉呀?飞库的朋友也太不给面子了,以后我保证日更一章,请大家给点收藏。)



………【(六)迁都】………

    朱龙飞正想到开封府建昌院约朱友文出来,到百尺楼喝两盅,顺便把摩尼教陈佳丽的密信转交给朱友文。

    却见开封府里一个虞侯拿着一纸公函,来到碧溪堂门催债似的传达后梁朝廷迁都的命令。官府的公函规定,凡身家财产三千贯以上的财主,一律随朝廷迁都洛阳。长安街八堂十三行所有堂主行首都被官府指名道姓,随后梁天子朱温一起到洛阳安家。

    对于商人来说,那里有人流,那里就有商机。而人气是随着皇帝跑的,皇帝喜欢去洛阳玩,大家也只能跟着他屁股后面亦步亦趋,谁也不能抗拒这个潮流大势,除非是自寻死路,又作别论。

    皇帝把龙椅挪到那里,商人的店铺也跟着挪到那里。当初朱龙飞来开封府开店,本来就是冲着天子脚下生意好做而来到这里,如今皇帝搬迁到洛阳去了,开封府人流肯定随着皇帝撤离迅速下降,也就是说大多数商家无法继续在开封府混下去了。对于朱龙飞的碧溪堂来说,一向仰仗后梁朝廷建昌院给些活计,如果碧溪堂失去这个主顾,住后的日子收入肯定大打折扣。因此,即使后梁朝廷没有向碧溪堂发出强制搬迁的命令,朱龙飞的碧溪堂也会自动自觉跟着朱温的龙椅一起挪窝。

    朱温在洛阳废掉唐朝末代皇帝李祝后,在开封府建都称帝,成立后梁帝国。在汴州设府开封,分封文武百官,定名东都。原唐首都洛阳改为西都,并颁发新朝正朔(年号),是为开平元年。

    第二年,即开平二年,朱温觉得诸事不顺,特别是河东战事吃紧,梁兵与李克用的晋军相持不下,双方都陷入战争泥沼之中,欲罢不能。河东战事久拖不决,弄得梁朝内帑空空。朱温自觉运气不佳,霉可言邪。当时有方术士上书,认为开封府是个不祥之地,应该迁都洛阳。

    由于他视为心腹大患的太原余孽李克用大猖獗了,闹得他寝食不安。出于战略上各种原因的考虑,朱温逐下令开封府的权贵富商随他一起迁都,重返唐朝洛阳旧都居住。(风水之说也够累人,搞得朱温一年两次搬家,来回折腾。)皇帝迁都,后梁权贵当然跟着搬家。行商坐贾,愚夫俗妇,照葫芦画瓢,起哄相随。朱龙飞也不能免俗,就把汴州的碧溪堂迁到洛阳皇城东街夫子庙附近。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后梁皇帝朱温在在开封府的龙椅还没捂热,又匆匆搬家,劳民伤财,当时很多人因此怨声载道,把朱温骂得狗血淋头。即使朱氏权贵内部,也很有些人反对迁都,对迁都这事颇有微词。

    对于汴州开封府是否是个不祥之地,后世堪舆家也有些说法,比如后来北宋定都开封之后,国运一直不兴,受尽外族的欺侮,国土沦陷,丧权辱国,最后甚至被金国一窝端掉。事实胜于雄辨嘛,也不能怪这些方术士们胡说八道。



………【(七)千寻楼】………

    朱龙飞雇了一个马帮,把开封府长安街碧溪堂一切动用家伙都搬到洛阳,连霸王山君也拉到洛阳饲养。一行人住进由朱龙飞师姐朱凤舞在皇城东街夫子庙附近经营的碧溪堂中。于是开封府长安街的碧溪堂和洛阳碧溪堂便合为一体,无分彼此。只是到底朱龙飞是头,还是朱凤舞是头?眼下还没有确定下来,但谁能赚大钱,谁有本事,谁就是龙头。这是江湖永恒不变的潜规则。朱龙飞和朱凤舞谁是老大,似乎用不着争。

    洛阳皇城东街夫子庙是个喧哗和热闹地方,大小的酒楼和各种消遣乐坊、钱庄、商铺到处都是。小摊贩和江湖艺人凌乱的叫卖声音此起彼伏。

    夫子庙前头还有一座千寻楼,这座酒楼跟开封府长安街的百尺楼大同小异,是个集酒搂、客栈、赌博、卖春、杂耍、弹唱和说书的综合休闲娱乐场所。说也奇怪,千寻楼最火红的生意不是酒搂,也不是倚门卖笑招揽哥们的怡红院,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的地方居然是说书场,生意好的跟字花赌场有得一拼。洛阳街坊们为了听评书先生演说《《东周列国记》和《三国志》,经常为一个座位争得头破血流。

    开封府长安街的碧溪堂搬到洛阳开张贸易,是件大喜事,朱龙飞不免择日在千寻楼预订几桌酒席,邀请同行和四邻八舍,庆贺一番。

    在千寻楼预订酒席宴请亲朋好友的人很多,即使朱龙飞愿意花钱,也没能订到独立的雅座,只能由千寻楼的掌柜朱自强安排在藏龙厅上摆酒请客。

    此日,藏龙厅鱼龙混杂,除了朱龙飞他们之外,还有几伙在这里摆酒请客吃饭的江湖好汉。这些人不仅能大碗吃酒,大块吃肉,而且口没遮拦说粗口骂人。他们中间也有人对朱温挟持富商,强迫民众搬迁洛阳这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