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永乐时代- 第4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锼党隼淳褪遣灰谎恕M醵唤残├砺郏热缰贫然曜蓟褂腥肆ψ试垂芾恚咛逶趺醋觯庑┫附谒筒欢嘟擦恕V皇翘崃讼拢潞貉舾鋈还苁铝轿话锍コど掣茫ど掣苄谢嵊行碌墓婢匾侨パА�

    岳阳楼一事,对王动的触动还是很大的,后世,只要是个大城市都会有条重要的商业街,这可是个大生意呀。出了长沙府,王动又开始想更远的事情了。和越南的战争还在打,越南有什么呢,越南出木材,适合种大米。郑和要下西洋了,所谓的下西洋也就是南亚西亚,那可是有很多资源,石油,石油不行,文莱的石油虽然好,但在海底,这会没那技术,银和香料还不错。非洲,那块大陆到处是宝贝呀。永乐帝还动对蒙古的战争,五次?六次,每次都是亲征。

    越想越远,如果只是做生意的话,王动还是有办法的,他可以不动声色的把那些个王爷拉下水,他很清楚永乐这个人,建文帝因急着削蕃而触了靖难,真正帮着建文完成这个任务的是永乐,永乐不会坐看那些兄弟们成为地方大佬的,但有一点,这些个王爷,若只是敛财或是风月,倒不失为自保的妙计。只要聪明一点的王爷都想的通的,谷王真是个废柴。

    应该接触些世家,接触些朝庭里的大员了,还有那些武将,当然还有顶级的那位,永乐大帝朱棣。一想到当今皇上,王动还真有那种渴望,想见他一面。毕竟后世亲眼见过的最大的官也就是副省长,还有就是省委副书记,这些个领导到审计厅指导工作,王动坐在下面看了几眼。当今皇上也就是国家主席,总理,军委主席,三位一体的一个人物,想到这,王动倒是笑了。自己是个小人物,但却是站在了六百多年历史长河中以亿计的大人物的肩膀上,正是因此,才使得他现在有机会与这些个历史名人比肩。

    严帮主没有直接过来会王动,而是差人过来请王动,会面的地方也不在汉阳府城里,而是在汉水边的一处渔村,

    看到漕帮的邀请,王动一愣,后来一位汉阳的掌柜说了,那是个造船坊,王动一听倒是来了兴趣。带上小六子,随着那个传话的漕帮的弟子一起过去了。

    至于船,王动可是一点常识都没有,如果勉强能算有一点的话,就是看过些郑和下西洋的书,知道郑和的宝船大致是什么样子,仅些。结果,到那渔村的时候,王动很失望,这个船厂很小,能造的也就是些小渔船,这主要的生意是修船,而不是造船,这是漕帮的一个重要据点。

    这次会面出场的不只是严帮主和董标,漕帮那些个领导级的人物都出席了。本来他只想和董标两人过来,想了一下,还是一起来吧,让那几个有反对意见的人也来见识一下王大掌柜的风采,他知道,大掌柜说服人的本事比他强。特别是谈钱,谈生意方面。不过这个场面倒是让王动爽了一下,他想到了很多,当年韦小宝会天地会那帮人不也就今天这个样子嘛!!

    “严帮主,倒是个有情趣的人,把这堂口设在渔村,倒不失漕帮本色!”

    “哈哈哈,大掌柜笑话了,漕帮都是穷苦人家,县城里房产价高,置办不起。”

    “帮主说笑,若真是缺银两,三湘客栈有的是房屋,让个两三间给漕帮打尖理事,还是出的起的。”

    闲话三句,进入正题。

    “王某以为,漕运之事,大有可为。大明朝,托书只有邮驿,运货,除商家自备车马外就是托付给镖局,北方或平地或高原,以马队为多,南方多水网船运便当,至今不曾有专事商行,专营托运之事。”

    “今上对安南用兵,此后还会对蒙古用兵,郑大人还会下南洋,这些个大事,都有漕转的大生意在里头。”

    “漕众以为托运之事只有微利,此言不实。以王某算度,自长沙府至武昌府顺流一日逆水一日半,定下船期,差人敛货,货多一日两,三都可,货少一日一,初不见其功,日久,凡有货运商家,不思其他,但求漕运。”

    “所运之物,亦可分开,客船载人,货船载物,物货又可分鲜活之物产,散装物产和箱木装物产,可特别定制船只。”……

    王动说的这些话,都是漕帮日常干的事,但差别是,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些个事,也是可以这样做的,王动一点,马上就现,对噢,这样做更省人力物力,这样做更有生意。

    “漕帮有马,也以飞鸽传书,若是自常德府货自京城,定下船期,可沿岸收货,自船起锚时,飞鸽京城,京城便可收集往常德沿岸货物,自此一船往返皆不落空。”

    “凡事有轻重缓急,可特备加急货运,不舍日夜,从高计费,未尝不可。”

    “计费可以重和体量两法,设定一初始价钱,每逾一斤计费多少,过多少则许以优惠。”

    “凡漕运船只需刷上特定颜色有别于他家,便于行事。”……

    王动越说越细,说的漕帮一干人非常吃惊,个个都以为王动是行船多年的人物,而且是思谋漕运多时,若不是漕帮已经入了三湘商行,大掌柜若谋漕帮谈笑间尔。王动这番话,给漕帮这些人指明了展的方向,画了个大的肥皂泡,但也让漕帮里暗自害怕了。

    关于私盐的事,王动作了个主,三湘商行接手,从私转为公,由商行出面与官府打交道,但以后行事还是漕帮这一干人去跑,所的利钱,商行提两成。

    不管漕帮怎么留饭,王动硬是没理,打马与小六子回去了,这弄的严帮主觉得有点失礼,好在都是江湖人士,欠这一餐,下次还两顿好了。严帮主不明白的是王动为什么急着回去,且是赶回去吃晚饭,莫不是与某个重要人物有约?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六五节 张大公子】………

    王动是与人有约,张浩在岳州的时候就对他说了,大哥坐船回京城,到时在汉阳会停一下,有事要与王动商议。算着日子,张科今日应该到了,不出意外,这会已经在三湘客栈等他了。果然,王动一回客栈,就被告知大公子在潇湘记等他一起用晚饭。

    张科,字治平,娶妻张柳氏,有两子,老大张克帆,十五岁,老二张克绵,十岁,算上丫鬟,下人,算上在京城潇湘记做工的长沙伙计,浩浩荡荡也有十来号人,一大帮人正好一船装下,顺水而下。

    整个张府,张晋湘,张保,还有张科,他们三人最清楚王动是从石头里迸出来的,但这又能怎么样呢。王动本事之大,他们都见识到了,要紧之处在于,王动于潇湘记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个很重要。其实张科与张强一母所出,关系亲,张浩小他们十多岁,远了点,不过张萍这个小妹,他们几个做哥哥的都是非常疼爱,看着王动这会也离张府女婿不远了,大家早都把他看成自己人了。到汉阳相会,本来是王动提出来的,王动在正月里与张科,张强没少交流,两位公子非常吃惊的是,王动不只是问他们生意场上的事情,更是问了很多朝中官员和最近朝庭的动态,一般的生意人是不会有这种眼光的,特别还是处在千里之外的长沙府,他们不大清楚王动葫芦里埋的是什么药,但也知道王动是个干大事的人,但这大事有多大,他们不得而知。关于三湘商行,两位公子是支持的,毕竟这是于潇湘记有好处的,要在以前,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个商家都会有自己的算盘,但王动很快就把他们拧到一起了。当然他们也知道,那些商家是看到了潇湘记,看到了潭州煤炉,看到了纵横制器,王动出手才三个月,都是大动作呀。只要王动瞄上哪个行业,只要潇湘记给王动财力上的支持,除非你有不传之秘技,不然,想要斗得过王大掌柜,那是很难的。想到这些,张科倒是庆幸,那日父亲在桔子洲捡了王动,庆幸王动投身于潇湘记,庆幸王动不是自家的对头。

    家宴,没有设在听涛,开在另一个雅间,听涛有人订,生意第一。菜家都是些家常小菜,厨师按着王动带来的菜谱试制的,张科一家人回长沙老家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现了张府有了很多的变化,且不说那些好用的小玩意,王动在张府搞出很多新的家居用品。最大的变化,还是家里饮食方面有点变了,外婆还在,老人家都很喜欢吃王动整出来的那些个小菜,甜品,还有新的菜式。试了之后,果然不一样,家里可是开饭店的,能把家里的日常饮食都影响到,王动真是有手段。本来张科也是带了本潇湘菜谱回京城的,没想到,在汉阳府,这些厨师都已经开始试着做这些菜了,心下大喜,这一家大大小小也是很开心,临到离开长沙时,张科夫人还在抱怨,走船,船上没可口的饭菜,没想到,第一站汉阳,马上又能吃到喜欢的菜式了。

    饭吃了个七七八八,这会上的是甜品,还有水果。

    “静之,怎么萍儿没和你一起。”张柳氏早就把王动当成妹夫了,“绵儿,莫要急,慢些,烫呢。”二小子在吃王动所创的甜品--香芋泥。

    “象是湘翁喊她回去了。”王动不知如何作答。

    “噢。”其实他们动身前看到张萍气鼓鼓的回了,还以为与王动之间有什么争执,看王动这样回话,想来不是。

    “呵呵,萍儿脾气不好,静之,让着点。”张科笑了,边说着话,边吃挖着芋泥

    他说的很不经意的样子,王动倒还真是脸红了。

    “相公,回去也磨点香芋粉,让老刘头学学制着芋泥”

    “吃多了不好,此物性寒,不利肠胃”虽这么说,嘴可没停,也没少吃。

    “王叔,你那火折是如何制出来的。张虎那有一个,很宝贝。”张科的老大在问,张虎是张府里的火头军,只管在厨房打杂,做菜轮不到,劈柴烧火是他的事,王动给了他一个一次性的打火机,用来点火。开始老头用的很欢,后来现是个宝贝,居然收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