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爱什么,看热闹,大街上一有点吵架什么的,那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跟风,也就是赶潮流,今年流行买黑白电视机了,全家攒足了劲就是少吃点喝点都得从牙缝里挤出买电视机的钱,夏天流行穿的确良面料的衣服了,就见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穿上的确良了,还有这时流行穿的大喇叭裤,叫云岚都瞧不上,可这时男的女的都人人一条,你有我也有,我也不甘寂寞地穿上,完了还觉得自己特有范儿,走在街上跟个明星巡演似的,端的就是那个架势,摆的就是那个仪态。
小雅阿姨现在很是看好云岚设计的衣服,因为从放到这里卖开始到现在,来过的回头客几乎都说买回去孩子喜欢,市场反响很好,所以她准备和云岚商量干脆把外贸的衣服撤了,自己卖现在生产的这些产品得了,自从换季以来,衣服的行市一天比一天好,所以她想让云岚商量一下看看需不需要扩大生产量,需不要要她出资多买些布料生产,和云岚合作小雅阿姨还是很放心的,就是说这时候人都实在呀,没那么多的坑人心眼,再说她寻思自己和表姐那是什么关系,就是合作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小雅阿姨的想法正和云岚不谋而合,云岚只想过有钱花的日子,她可不想做个女强人企业家之类的,她最多做个幕后策划就行了,她估计自己有了孩子应该没多少时间管理这些,正好小雅阿姨的提议她也很合意。
云岚看着到手的公司经营许可证件,和小雅阿姨是这么商量的,“小姨,咱们的证件也办下来了,公司就算是成立了,我看咱们以前那种合作方式得结束了,咱们这次共同投资,以后就按股份制来管理吧,要不就太乱了,以后规模大了也不好管理,这按股份制就是咱们共同投资钱财,按照给公司做贡献的大小来分配利润,这样以后不但便于公司的管理,也利于公司的发展。”
小雅阿姨听云岚仔细解释了什么是股份制,两人最后协商好云岚专门负责公司的设计和发展方向、计划就占二成股份,小雅阿姨负责公司的管理和诸多杂事,占四成股份,云岚的二哥二嫂负责生产诸事,也占四成股份,本来云岚说她们家和小雅阿姨各占五成股份的,小雅阿姨坚决不同意,云岚只好作罢。就这样公司的事慢慢稳定下来,一切有条不紊的往前发展。
八十年代也可以说遍地是黄金,只要稍微有点眼光和见识的人,不管是投机倒把也好,走后门找关系也好,倒腾点生意就能赚一笔,虽说这时很多工人看不起做生意的,可是到十几年以后,后悔的可是那些现如今的工人阶级,为啥,人家做生意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更厉害,住别墅,开豪车,家里有小保姆伺候着,外边有小三照顾着,比地主阶级可强多了,可是那些在一线只知道生产的正式工人,被当时什么铁饭碗、吃国粮这些公家饭迷了眼,没有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就这样与富豪生活擦肩而过。其实哪个时代都不缺乏能人,只是有些人不经意间被时光埋没了。
52收获的季节(下)
秋色宜人,金风送爽,送来的是献给大地五彩缤纷的落叶,它们如飞舞的蝴蝶翩翩落于地上,像是给大地穿上了金色的秋装。‘一叶落知天下秋’,如今落叶缤纷,可知这已经是深秋了。
杨家村的村民在忙完今年的秋收秋种后,也终于能纷纷坐下来歇口气了,在村子里最显眼的十字路口,几个老大爷各个拿着个老烟袋,坐在暖洋洋的秋日下,抽着旱烟,聊着家常,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这时脸上那紧密的皱纹也微微舒展开来,让人感觉此时的他们是幸福的,是惬意的,这就是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民,他们勤劳、朴实,每年的收成就是他们最喜欢聊的话题。
二哥进城时特意去看云岚,说最近家里要捞鱼了,问云岚是不是要回去看看,挺热闹的,云岚一听自是有了兴趣,说实话,她这两天在家正无聊呢,可巧二哥来叫她,要不她就自己回娘家了,她给宋妈打个招呼,宋妈就把家里能吃的用的全让二哥给她带上了,说是让她住几天闷得慌了再回来住,云岚又包袱款款地跟着二哥回娘家来了。
打渔这天那是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天空蔚蓝,蓝的清澈,蓝的透明,如孩子纯真的心灵一般。
云岚全家都来到鱼塘旁边,大伯堂哥也都来帮忙,还有村里的孩子成群结队的跑到云岚家的鱼塘边上看热闹,一些大老爷们还跃跃欲试想下水捞鱼,可惜木船只有一条,人太多用不上,只有杨二哥和云岚的大姐夫还有堂哥几人上了小船撒网捞鱼。
水很清澈,一网撒下去波光粼粼,水晕一圈圈的往外散,透着晃动的太阳影子,二哥他们捞上一大网鱼,鱼都肥肥的,在网中不住地翻腾着,跳跃着,可惜再跳也逃不出渔网,有很长的鲢鱼都长到半米来长了,鲶鱼、草鱼也有三四斤重,杨妈杨爸看到鱼儿这么肥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脸上纷纷露出了笑容,老支书也来了,看云岚家的鱼到底收入咋样,看能不能找到点致富的门路。
大姐夫他们把船停在岸边,然后把鱼倒进一旁雇好的拖拉机中,就这样一趟趟来回装鱼,没捞几网就捞了半车,杨爸他们说差不多了,先捞这些鱼去市里卖着探探情况再说,完事杨爸给大伯他们家几条大鱼,也让宋小叔家的孩子拿去两条,还给村支书一条大的,老支书说什么不要。杨爸说:“三叔,你看见外的不是,你就拿着吧,一条鱼能值几个钱,当初我养鱼的时候你不是挺支持的吗,再说咱也是亲戚呢,拿回去给孩子吃。”老支书见推辞不过就接下了,那时这也不兴叫送礼,都是乡里乡亲的,一个村大部分人姓杨,要说起来那都是远亲。杨爸还让几个乡亲拿去几条吃,人家都不好意思,说是买鱼吃,见这么说的人挺多的,云岚就给二嫂说两条鱼三块钱,捡着大的挑就行,乡亲们觉得这价钱比在镇上买可便宜多了,于是纷纷掏钱卖鱼,光在家就卖了四十多块钱。
杨妈提回去两条大鱼说中午做鱼吃,云岚给挑了一条鲶鱼,一条草鱼,她准备大显身手做红烧鲶鱼和水煮鱼。大姐夫和二哥还有二嫂坐上拖拉机准备去市里卖鱼,云岚说就去百货大楼附近卖就行,那里人多好卖。二哥听过云岚的话坐上车就走了,众人见车都走了,没什么看头就各自回家了。
大姐和浩浩也在,中午云岚让大姐烧火她做菜,本来杨妈不让她做,叫她坐下等吃就行,云岚说自己又没事,想给家人做次菜吃,她非做不可,杨妈就依了她。
大姐尝了云岚做的鱼,很好吃,“云岚,我发现你结婚后,做菜手艺也见长了。”其实云岚也就过麦时在家做过一段时间。
“那是,其实那个刘婶做菜一般,我没事就自己下厨做点吃。”云岚边说边给浩浩夹鱼吃,怕他卡着,细心的给她挑着鱼刺。
大姐看云岚对浩浩这么照顾就说:“妈,你看云岚真有个当妈的样了,对浩浩多细心,有了孩子她也能照顾好,比我可强多了。”
杨妈笑了,“你妹妹现在是比你强,看看光她想的这些赚钱的办法,就能让咱家翻身了,现在咱家借的钱都还清了不说,还能余点,可不像往年一样,一花钱就得卖粮食了。”
云岚被杨妈说得不好意思了,“妈,这都是咱全家人的功劳,我就动动嘴皮子,你们不干还能赚钱吗,可别夸我了,再夸我我就找不着北了。”杨爸杨妈和大姐一听都笑了,浩浩不知所以然,咧着油乎乎的小嘴巴跟着傻笑,乐得云岚赶紧拿块手帕给他擦干净。
大姐夫和二哥二嫂不到两点就回来了,杨妈问:“怎么回来这么早,鱼呢,卖完了吗?”他们走着回来的,啥也没拿。
二哥使劲绷着那压抑不住笑容的脸和杨妈说:“妈,咱进屋再说。”
二哥进了屋就裂开了嘴巴笑,一脸神秘兮兮地说:“妈,爸,你们猜咱那半车鱼卖了多少钱?”
杨妈猜:“三四百块?”
二哥摇了摇头,他再也憋不住那股兴奋劲了,“那些鱼有一千多斤,一共卖了将近七百块钱。”
云岚纳闷,就问二哥:“二哥,你们怎么回来这么早?”
“中午碰到小雅阿姨了,她看我们鱼多,一条条卖得卖到什么时候,就给找了管着卖副食品的人,把鱼按五毛钱一斤批发给供销社了。”二哥喝了口水一口气说了前因后果。
云岚就想,我说要是零卖哪有这么快,原来是小雅阿姨帮忙了,怪不得没花功夫就回来了。
“小雅阿姨给人家供销社说好了,咱有鱼还可以卖到那里去,价格不变,这样虽然少赚点,可是比自己卖就快多了。”
云岚考虑了一下说:“这鱼咱今年就养一年算了,以后也不能光指望养鱼,要是别人看咱赚了钱都养鱼,那咱也就赚不了多少钱了,还是把心思多用在服装公司的事上,那个将来才能大把赚钱,你们看,咱中国就是人多,毛主席的一句人多力量大,咱中国添了多少人口,人多了得吃饭和穿衣吧,所以这衣食住行是必不可少的,这服装业将来会大有发展前景的。”几人听了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咱这里不是鱼米之乡,养鱼规模是不可能做太大的,倒是可以大规模种植大棚蔬菜,这个能大力发展,要是全村都干,到时候建立个蔬菜批发基地,那农民的日子就好过了。”云岚再次提起种大棚蔬菜的事。
一提这事,宋爸来了兴趣,庄稼人什么时候都是对种地感兴趣,就像是杨爸,你现在要是不让他种地,他能浑身不舒服,不知道干什么好。“妮,你仔细给我说说,我琢磨琢磨怎么弄。”云岚就想着后世那些大棚的样子个杨爸细细讲了一遍,杨爸听了,心里大体也有了数,他就爱倒腾他那一亩三分地,“行了,我大体也知道该怎么弄了,改明儿我找人打点土坯子块,等把鱼卖完咱就盖,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