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笑道:“大王爷,你是朝廷的大官,我们是山野的百姓,你不嫌我们的粗鄙?”
朱棣叹道:“象你们这年岁时,本王跟着太祖东奔西走,四处跟鞑子打仗,那也是粗鄙的很。记得有一回,大雨天跟鞑子一个千人队遭遇,太祖身边只有我和几十个亲兵,被冲散在山野里,几天找不到吃的,连树皮都啃。还是一个老农救了我们,烤了几个红薯,吃起来真是天下美味。”朱棣咂嘴回想起当年征战岁月,慨然长叹。
风云堂众少年本对他有些芥蒂,但接触后,看不出燕王爷阴谋百端、为非作歹地恶人迹象,现在听他亲口说着驱逐鞑子地事迹,那是和锄倭盟一样同为汉人抵抗外辱,颇有些共鸣,所以当朱棣接道:“现今本王若被朝廷逮到,就是想为山野百姓也不能了。”
陶思思和雪儿几乎同时道:“王爷不必忧虑,锄倭盟既然许了你,就保你安全出大宁。”
红红拍着胸脯道:“大王爷,咱们锄倭盟虽是江湖中人,大大咧咧惯了,不喜约束,但既然答应了帮你脱困,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咱们也不说一个字地完成任务。”
朱棣感动道:“你们都是少年英雄,本王若能成事,一定好好记上你们一功。”
红红手大方地一挥,道:“记功不必,吾等侠义中人,救人岂图回报。”好一派侠女风范。众人都笑了。
连小虎笑着,眼光忽然落在雪儿左袖里,她抬手间,袖内竟是空荡荡,似残了一肢,不禁道:“雪儿姑娘,你这是……”他忙住口,雪儿形容娇俏,不过是少女,难怪他怜惜动问。只是问人残疾,岂非不识趣,所以住了口。
雪儿倒不在意,淡淡地笑了下,也没答他。
连小虎有些后悔,他表情没躲过红红,红红笑道:“小将军,你看雪儿小姐是不是心疼啊?这可是和倭寇血战留下的伤。”
连小虎被她说的一愣,脸上通红。
雪儿嗔道:“作死啊,红红。”
红红一脸严肃道:“他虽是大明人,却连倭寇是什么都不知道,不应该给他讲讲咱们抗倭的事吗?咱们为了抗倭,死了多少兄弟姐妹,小太岁、小玉、还有连大哥,可如今,朝廷说咱们是盗匪,围剿咱们,没有人记得,没有人承认咱们流过的血了,我……”她一阵难过,鼻头一酸,说不下去。
雪儿咬着嘴唇,晶莹秀目中也起了层水雾。陶思思已背转过身去,不愿众人看到她的悲伤。连小虎愕然,本是欢笑的气氛瞬间为悲情笼罩,难道自己不知道倭寇,就引起这么大罪过,不禁道:“陶姑娘,在下因为失忆,对大明事……”他话未说完,朱棣道:“锄倭盟杀倭锄寇的事本王不会忘的,本王成了事,不会象当今朝廷这般忘恩负义,定会派大兵清剿倭寇,替你们报仇。”
陶思思黯然道:“锄倭盟杀倭锄寇,不求名,不求利,为的只是百姓,朝廷不认可也罢,只是不愿被人污蔑。王爷一日得登大宝,望记得今日所言,清除倭患,造福百姓,我代锄倭盟死难的兄弟姐妹谢谢王爷了。”她说着,轻掀裙摆,跪了下去。雪儿、红红等也都跪了下来。
朱棣忙上前搀起众少女,道:“本王许你们,莫说清剿小小倭寇,本王执政,定会扬威海域,震慑万方,教日本、吕宋这等小国八方来贺,万邦来朝,扬大明万世之荣。”
连小虎心中震惊,震惊众少女悲怆的情怀,和她们执着地意志,是怎样的经历使她们这样呢?他也有些担心义父今日慨然应诺,他日无法兑现,岂非愧对陶思思她们。
第二百六十三章、送神
朱棣连续几日求见,王府侍从不是说王爷外出,就是军务繁忙,一概挡驾,竟是不得一晤。而宁王豢养元喇嘛教众多高手环顾监视,竟无一时之暇。
每日被好酒好菜地服侍,朱棣却心焦如铁锅上蚂蚁,又不敢流露,故做清闲地和陶思思、雪儿等赏鱼、游园,状甚闲雅。堪堪十数日过去,朱棣实在忍耐不住,北平形势迫在眉睫,自己要被朱权困在这里,全盘皆输。这日再求见,若是不得晤,定好晚上动手。谁知令官道:“王爷请燕王爷在书房等候。”
朱棣赶到书房,心中揣测朱权的意思,颇为忐忑。不说他等的心焦,朱权在丹枫亭上和甘丹寺宗喀巴喇嘛品茗手语正闲,朱棣求见的口信传上来,宗喀巴道:“王爷还未想好?”
朱权打了一子,道:“大师以为如何?”
宗喀巴粘了一子,道:“不能给你吃去。”
“大师要救回一子?”
“一子牵发身,失此子失外势矣。”
“本王也不想失外势。”
“王爷想……”
“燕王就是本王的外势,李景隆夺了北平,本王这个角就成了大雪崩势,无可挽救。”
许雍道:“王爷要遂了燕王心愿?”
朱权忽然在斜上角三三处点了一子。
宗喀巴道:“贫僧不解王爷此子意味?”
朱权一拂棋盘,站起身来,道:“本王且看天下乱云飞渡。”
宗喀巴看看棋面,道:“王爷要搅乱大局呀。”
朱权微微一笑。
许雍急道:“王爷要放燕王?”
“不放他,难道让本王独对朝廷大军?”
“王爷……”
“李景隆破了北平,本王就一钱不值了。”
“可是王爷放了燕王,燕军依然无法抵挡朝廷大军,不若此时缚了燕王,为朝廷立功为好。”
朱权双目瞪着许雍,知道这等燕雀无法理解鸿鹄之志,他虽然不愿明里反,却想鼓动燕军和朝廷斗个两败俱伤,自己再趁势夺天下,所以他拂袖道:“休在多言,本王送王兄出城。”
朱权吩咐宗喀巴带众喇嘛高手随行,王府卫队在前开路,他亲自送朱棣出城。朱棣大喜,他担心的是朱权将自己当俘虏献上去邀功,没想朱权要利用他打前阵,和朝廷拼个鱼死网破。所以朱权道:“四哥,你放心,你的冤屈兄弟一定替你向朝廷辨白,只是本王的奏折一路上去,现时也不能阻挡李景隆的大军进犯北平。”
朱棣满面堆欢道:“兄弟,哥哥求的就是你这句话。北平是哥哥的家业,哥哥一定守住。只是朝廷若不饶恕哥哥,那时兄弟还应该明白朝廷只有害咱们兄弟的心思,千万不要有幻想。”
朱权连连点头。兄弟俩在侍卫开道,众喇嘛簇拥下沿街行去。
将近南门,忽听一声哨炮,四下里涌出无数军汉,将队伍截断,摇旗呐喊道:“不要走了叛贼朱棣!不要走了叛贼朱棣!……”
第二百六十四章、脱困
朱棣大惊失色,不知是不是朱权下的圈套,但见朱权也是面色发白,颇有张皇神色。
城中指挥朱鉴一马跃出,喝道:“宁王爷,您身边之人是不是叛贼朱棣?”
朱权不能让朝廷知道他与朱棣来往,没想到严防之下依然走露消息,不知是何人泄密,忽见长史许雍跨马出来道:“王爷,迷途知返,朱棣是朝廷通缉罪犯,王爷将他交出,大功一件。”
朱权怒道:“是你告的密?”
许雍道:“臣是为王爷着想。”
朱权大怒,可是城中守军紧迫上来,卫队被隔开,身旁只有众喇嘛拼力抵挡,正慌张处,城墙上一声断喝,霹雳一般,众人皆惊,只见一个道人手托一顶大钟,飞步奔上城门楼,他轻轻瘦瘦地身子尚不及铜钟大小,那钟怕不有数百斤沉,但道人断喝一声,猛地将大钟掷下,如此庞然大物从天遽然飞落,声势迫人。朱鉴未及反应,被大钟挟狂风巨势撞上,当场连人带马殒命。
朱棣大喜,道:“俞道长,救本王。”
俞青莲道袍一揭,从城头跃落,道袍鼓荡起来,凤舞鹤翔,轻飘飘落在朱棣马前,袍袖一挥,扫倒一圈士兵,大声道:“跟着我。”
连小虎夺过一柄扑刀,护住朱棣身后,两人护卫着他向外冲。只是守军众多,蚁聚一般堵在街上,杀开一条血路着实不易。恰此时埋伏的锄倭盟众好汉从小巷窜出,出栏猛虎般冲向众军。
众人锐不可挡,撕开条血道,簇拥着朱棣冲进瓮城。风云堂众少年按部署也抢下瓮城城楼,开启断城闸,众人浴血杀出,将出城,朱棣忽然急急对俞青莲道:“俞道长,不能走了宁王,把他带出来!”而此时朱权和他的王府喇嘛高手们还被围在街中。
“王爷,你先走。”
“不行,走了宁王大宁咱们就白来了。”
俞青莲见朱棣如此固执,颇为感动,一个王爷为了兄弟的情分可以不顾自身安危,当真是难得!他怎知朱棣实有他想,来大宁目的实为朵颜三卫,此刻命能得脱,战略目的就必须达到,走了宁王,自己如何收归朵颜三卫人马。这也是朱棣有此气魄胆略,换个人这种情势下早顾着逃命去了,那还想这许多。朱棣心中这样的想法却让锄倭盟众人感动的一塌糊涂,对他的成见一下改观,一个危难之际想着自己兄弟的人,一定是个亲情、重义、高尚地人。所以众人和俞青莲舍命杀回街上解救朱权。朱权心中正惶急,见俞青莲等解围而来自是大喜,和众喇嘛随在锄倭盟众人身后一窝蜂地向城门过来。两拨人手会合一处,城门守军已无能阻挡,众人开闸洪水般一泻而出。
众人催马疾走,驰出十数里,朱权忽然有些醒悟,道:“四哥,这是往何处,不若向朵颜三卫去。”
朱棣笑道:“十七弟,愚兄来宝宅承蒙细心照料十数日,感激于怀,十七弟何不去寒舍一遭,也让愚兄略尽地主之谊。”
朱权惊道:“去北平?那倒不必。”
朱棣道:“既然已出城,索性去了吧。”一使眼色,两个侍卫已经一左一右地挟着朱权马头。
朱权面色大变,众喇嘛看出苗头不对要动手,却怎是俞青莲、连小虎等人对手,被锄倭盟众人拿个结实。
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