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问仙-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燃苦大师等几位佛门高僧何等人物,只看一眼林辰此刻神清气爽的模样,便看出了他的状况,当下亦都是面露喜sè,含笑点头。

    “小师父,我昏迷很长时间了么?”林辰长出了一口气,看了看天sè,只见云天间雨雾迷茫,看不清真切,但穹苍一片杳冥,却是夜幕已然降临,记得来到此地时正是午后黄昏之刻,没想他在那佛海幻境一呆便过去了这么多时候,不禁侧头朝净明问道。

    净明却是摇了摇头,道:“施主在禅院门前坚持了数个时辰,但昏迷后却不到半个时辰便醒来了。”

    “那也要谢谢你为我颂经,没有你从旁念清心之咒,想来我也不会那么快醒来。”林辰忽然想起那恍惚中所听到的经文声,赫然正是梵音寺的观音清心咒。

    净明低头憨憨一笑,念了声佛号,退到燃难大师身旁。

    “阿弥陀佛,不知施主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可还要尝试走进静念禅院么?”这时,一直沉默慧远大师忽然开声问道。

    林辰闻言一怔,不知怎么,佛海幻境中的那一幕幕仿佛又在眼前掠过,他看着这座深山老寺的大门,心跳竟是莫名其妙快了起来,仿佛那里头的幽深之处,竟有令他恐惧的存在。

    若是他没有亲身体会过那种能幻化出心中大自在恐怖的佛海幻境,定然不会知道这静念禅院的真正玄妙之处,然而此刻,他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苦笑一声。

    昔rì灵慧禅师迈过那道门槛,用了三天三夜,燃苦大师则用了三十年,便是惊采绝艳如佛宗天才弟子净尘,也用了足足十年光yīn,他没有灵慧禅师那般天生佛心通明,心境达不到燃苦大师那看透一切的随缘淡然,虽然他亦有非比常人的耐xìng和恒心,要真执着起来,或许能做到净尘那般十年磨一步。

    只是,莫非他真的为此要在梵音寺待上十年?

    林辰的心思不免有些踌躇起来,他体内的伤势,已然有了起sè,即便不借助这梵音寺的佛气,在一两年之内若勤修道法,料想亦能凭那奇妙的太始道力一点一点化解掉体内的邪力,恢复过来。

    虽说山中无岁月,对修仙修行人来说,十年不过弹指一瞬,而他亦甚为喜欢在梵音寺的清静rì子,但对这个心不在此地的年轻人来说,要真在此地呆上十年,甚至更久,无疑是煎熬了。

    然而当rì在断崖上燃苦大师对他说的那一番话,却始终回荡在他深心之中,他自从当年吞噬了龙丹之后,体内便有一股的凶烈戾气潜伏着,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亦是他一直所忧心之处,若能趁早解决,自然是好,否则再拖下去,连他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原本不知如何解决,如今燃苦大师和梵音寺却给他提供了一个可行之道,他若自此一走了之,岂非白费了大师的一番苦心,也浪费了这个难得的机缘?

    林辰默然半晌,怔怔出神,没想这时,一把似曾熟悉的声音忽然在耳边轻轻响起:“你在佛前,看到了什么?”

    他浑身一震,霍然抬头,往禅院大门之中看去,却见一个一面容俊朗的年轻僧人身影正从中缓步走了出来。

    仔细观瞧,这人一身月白僧袍,纤尘不染,生得俊眉朗目——这个俊雅的梵音寺弟子,不是旁人,赫然正是净明平素景仰的长门师兄,净尘。

    “师兄!”

    才看到这个熟悉的身影,安静待着师父身边的净明已忍不住叫了起来,面上神情又惊又喜,自从浩劫一役过去,这位梵音寺方丈大师的首徒,便一直呆在后山之地,把满副心思都放在修行之上,这还是数月以来,众人第一次见到净尘的身影。



………【章三五四 二十八年禅,一朝想不通】………

    净尘缓步从静念禅院走出,漫天雨花,直洒在他月白僧袍之上,竟似也有灵觉一般,无声分开,不愿在他身上留下半点烟尘的痕迹。

    看到这个衣袂飘飘的熟悉身影,包括燃苦大师等人在内,几乎所有人都为之侧目。

    对林辰来说,这位梵音寺的昔rì故友容貌似乎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但气质上似乎比起印象中更为出尘脱俗。

    看净明和慧远几位大师的神情,似乎也有与他相似的感觉,觉得这个梵音寺长门弟子身上似乎较之以前有了些莫名变化,但具体是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没有人留意到,此刻燃苦大师甚少有波动的双眼中,早已一片jīng光湛然,显然他也没想到过,短短数月,净尘的修行道行,竟是进境的如此惊人,只看他站在雨中,若不是亲眼所见,或许任谁也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赫然已达到了「大梵天般若涅槃真经」极为高深的地步,寂灭之境,可隔绝一切天地气息,遗世而dú lì,以他的眼力来看,如今净尘的进境之快,甚至隐隐有直逼佛家妙境中至难修行到的“知命”之处,那是比“真如”心境还要玄妙的境界。

    然而这种变化很是微妙,除了他这个授业恩师以外,只怕也没多少人能看出来。

    净尘迈出了禅院的大门,向一脸惊喜的净明点了点头,然后双手合十,恭敬地走到燃苦大师几人面前,躬身施礼道:“弟子见过师父,诸位师叔。”

    燃苦大师甚是欣慰地注视着自己这位徒儿,片刻后连声说了三个好字,伸手虚扶,净尘顺势而起。

    “徒儿,看来你这些rì子以来,甚有所获。”燃苦大师脸上浮现出几分欢喜的神情,抚须笑道。

    净尘沉默了片刻,合十低头道:“回禀师父,弟子这些时rì来虽稍有所悟,但随着修行进境,却更深感我佛佛法之无边,佛海之浩瀚,心头之惑亦随之更多更大。”

    燃苦大师等人微微抬头,看着他。

    “弟子一直在思索,以我佛无边之力,尚不能渡尽世间一切厄难,所以才有我等子弟生于天地间,秉承佛法,广度众生,然而天命难违,世人一生,注定纠缠于种种恩怨情爱,我等亦乃凡人,穷尽一生之力,也未必能从中看穿,我佛之无怨无恨无情无yù,于世人来说,不过空谈,那我等存在,又生有何意?”

    净尘慢慢说道,清秀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疲倦之意。

    “阿弥陀佛,那你现在可找到答案了。”燃苦大师面sè慢慢严肃起来,轻念一声佛号,身旁燃难大师三人亦是沉默地看着这个长门首徒。

    他们这些看惯世事的老一辈之人,自是谁都心中通透,人活一世,种种疑惑,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难以想通的事情,对修仙修行人来说,这些杂念若不尽早摒除,甚至会成为一生之魔障,只是能不能想通,便要看个人的造化了,净尘此刻无疑是陷入了某种困惑之中。

    “弟子愚昧,请师尊指点。”净尘摇了摇头,目光轻动,有异样的迷离。

    燃苦大师轻轻一叹,直视净尘那双清澈明净的眼眸,语重心长道:“诸佛法无边,六通到彼岸,能解众生缚,拔济种种苦,你明知道这正是我等佛宗子弟存在的意义,但你却对此不惑,痴儿,你可是在怀疑我佛之真谛么?”

    净尘浑身一震,脸sè大变,“噗通”一声跪倒在燃苦大师身前,颤声道:“弟子不敢,弟子只是……”话到一般,净尘竟是无法说下去,目光更显迷离。

    他一生修佛,自幼资质超群,拜入梵音寺主持方丈门下。一身修行道行尽得师父的真传,十三岁那年,于梵音寺百年一度辩难大会中,足踏青莲,手持金刚铃,妙言轻启于云海佛场之上,与大师兄辩难七天七夜,最终不分上下,自此同门之人无不敬仰。

    此后下山历练,他立志效仿昔rì观世音之慈,聆听世间百苦,离开梵音寺后,周游世间,所经之处,以般若之智jǐng悟群迷,以慈悲佛法摧伏邪魔,百姓无不感恩戴德,五年后当他回归山门之时,道行之修行已远在同辈之人之上,他把下山五年的历练心得写成一部游记,于一rì寺内梵音声中完成最后一字,心忽有悟,金身骤显,观想出佛宗千古难得一现的金刚夜叉明王法身,佛宗天才之名,自此传遍整个修行界。

    作为梵音寺的长门弟子,净尘的向佛之心可谓比身边任何一个师兄师弟都要虔诚,然而天资聪颖一心修行的他,在数月前却有了一番翻天覆地般的际遇,对他的影响之大,甚至比他过往二十八年的人生还要深远。

    那一天清晨,他在静念禅院门前遇到一个不请自来的陌生人,那个长着一副少年容貌的前辈,给了他一场造化,却也令他从来坚定的佛心出现了一丝裂缝。

    净尘本来就是个心思玲珑之人,他出身长门,对梵音寺的种种不为人知的秘辛自是知根究底,几度相交下来,如何猜不出那个视禅院禁制如无物,谈笑间让他看到无上妙法的前辈的真正身份?

    那个少年,叫叶菩提,乃一手缔造了玄门第一佛宗梵音寺的人,他的师祖。

    那个少年,也叫巫帝,一念间掀起浩劫,令世间生灵涂炭,被世人视为妖魔。

    世上有没有真正的长生之道,净尘并不知道,但那个人活到现在,并出现在他眼前,却是事实,他不知巫帝为何能活到如今,更没法想象得到,这个曾经在罗浮山上展现无上佛家妙境,发下不世之宏愿的师祖大德,竟会变成这样令一个世人忌讳的存在。

    但他这些rì子来,rìrì颂经,夜夜念佛,修行道行突飞猛进同时,也忽然想起并明悟了儿时自寺内藏经中偶然看到的那段有关六千年第七代师祖所亲手写下的那几句一直看不懂的话的含义——

    “佛光无尘无垢,所以至纯净,也至易污。

    佛光和煦无温,所以至狂热,也至冷漠。”

    我佛之真谛,藏万千法相,一如人心之千变万化,到底哪一面才是佛之真容,又有谁知?

    他一直所虔诚信奉的佛道,若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般纯净光明,那他之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