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程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程序-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己心中的疑问感到好笑,之所以深入不进去。道理很简单,没有人坚持不懈地去进行深入的努力。他觉得自己仿佛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感召,一种从没有过的使命感驱使着他进行一番前所未有的努力。

    何校长关注阿枚阿辉几位同学的表现,启发他进一步产生了高中教学改革人格化的新奇构想。人们对高考状元命运的议论,也引起了他的深入思考,他由此提出领军人物培养计划要提前到高中阶段来进行,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想,领军人物培养计划还是太过于宽泛,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能。他读伟人百传,看到罗斯福母亲在他小时实行纯洁心灵计划,想到要造就一代伟人,在人生成长的若干阶段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智慧,如果把高中阶段学生拥有的巨大学习潜能引导到比较具体的成才方向上,教育成效一定会很可观。现在高一打基础,高二实行文理分科,总体上有合理性,但对领军人物的培养还是显得过于宽泛。对文体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实行特殊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文体方向的领军人物。在学生未来去向的问题上,虽然太宽泛,但还是可以大致分出几个大的方向,从政、经商、做学问,他想,高二阶段的文理分科失在太宽,未来大学的分专业又太窄,在培养领军人物上,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没能得到充分体现,高考状元们自身潜能的发挥和教育资源的优先配置没能得到合理有效的结合。他设问,既然文体特长生可以实行特殊教育,为什么不可以对其他方向有潜质的学生实行特殊教育呢。他经过一番思考,构想出人格化的教育目标,人格化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类型的人。具体想法是,对有特殊潜质的学生分出三大类,按照公务员、职业经理人、学者三个方向,相应分出三个类型的班级,重点培养未来公共管理专家、商界巨子、科学家的苗子。从他的构想中,可以看出他是受了阿枚阿辉等学生的启发。对三种类型的特殊班级,在现行高中课程体系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课程内部结构进行较大幅度调整,压缩原有课程的学时,创新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特色,增加相应的专业含量。

    何校长进一步想到,根据学生潜质和志向,这种人化教改目标,会比领军人物培养计划更加具体和实用,按照这个人化目标培养人才,可以对教育资源进行崭新的整合。何校长又进一步从阿枚阿辉等学生的行为倾向中,发现他们特别需要培育与他们的志趣倾向相应的职业操守,以及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训练,而这样复杂难度较大的教育要求。靠现行的教学安排是很难完成的,甚至可以说,脱离了他们的实际需要。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违背创新的时代精神。他的思考已经开始上升到教育思想、教育体系的层面。他意识到,人格化教育目标。是对传统教育发起的重大挑战。实行这样的培养计划,可以有针对性的地与社会相应部门实行联合办学,尤其是把部分家长的教育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利用学二代、官二代、富二代的父辈资源,把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社会实践,积累人脉,进入角色熟悉角色,调动学习兴趣,使学生潜质得到最大限度开发。

    何校长为自己的构想激动起来。他兴奋地同有关教师进行探讨,又与学生进行沟通,征求部分家长的意见,得到各个方面的热烈支持响应。他又召集社会上有关各方代表座谈,在论证可行性时。他为了让大家打消疑虑,提振信心,特别提出,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必须有人才做支撑,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国家兴,教育也要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

    他说。中美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对大家讲述了他同学的故事。他的同学在国内某大学工作,特别痛恨中国的现行教育,因为他有一个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最折磨人的是背不完的标准答案。同学的女儿高三有机会赴美学习,美国教育使他和女儿大开眼界,感受到美式创造性教育的冲击力。同学曾经认为女儿学习最容易的是美国历史。区区不过200年的历史,就那么点东西,可以横趟。结果,恰恰是最容易的美国历史,令他大跌眼镜。女儿去了仅十几天便给他发来紧急求救邮件。作业题目竟然是公民权利研究论文,要求用3到5页纸打印出来,至少要用网上、书籍三种以上资料来源,至少有5句引文。又有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以后又接二连三地发来作业题目,有颇具思想性的美国南北战争的题目和一连串问题,还有一个会引起我们丰富联想的题目,为什么保护无辜会比惩罚有罪更加重要,出自于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站在法庭上为当时的英军士兵辩护时提出的辩护理由。女儿说,她们也有教科书,老师上课却从来不讲,上课放录像,讲的都是书上没有的,作业就是发给我们大量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或者找出重点。同学说,女儿去了美国并没有象原本期望的那样会减负,经常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时甚至只睡一小时,看起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并不在于负担,而在于负担的是什么。这仅仅是历史课,真不知美国式的政治课又是如何教育的。同学又惭愧地对我说,我们都以为美国人伦意识淡漠,突然,女儿给他传来邮件,令他大为感慨,作业是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同学说,幸亏奶奶健在是活的家谱,又经过一番打探好不容易制作完成了,一种家族历史感油然而生。

    何校长感慨道,我的同学不但过问女儿学习,还亲自参与帮助女儿完成作业,而且通过作业对自己也是一种丰富和提升。我们现在都说,硬件上看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无几,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上,软件主要是文化,文化的根本在教育。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经过充分讨论和论证,何校长提出正式教改报告上报省教育局,引起高度重视,随即又被转呈教育部。

    刚巧,亲手栽培张兴的那位高层领导,从张兴的成功政治实践中,他也意识到培养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应该提前,国家梯次人才建设工程应该下移到高中阶段,不久,教育部酝酿推出技能型与学术型分开的高考新模式,有关方面又推出千名人才培养计划,把特别优秀的高中生纳入选拔培养范围。
第二四0章 武与侠的启示
    为了加强德育,何校长特别请来吴为讲道德问题。

    吴为开场道,我们已经是熟人了,请读过金庸作品的同学举手。台下几乎全场举手。吴为笑道,这么说,我们大家都是金庸的粉丝了。可以豪不夸张地说,金庸的作品是雅俗老少皆宜,我听何校长说,在座的有些同学想研究金庸作品,有的大学文学系还有不少研究生把金庸作品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我看我儿子也喜欢读金庸,对他说要是真能读好金庸的作品,比学好哪门课程都更重要。金庸的作品,读起来自然也是各有所好。同学们对金庸作品想来已经很熟悉了,想必也一定会有自己很钟情的一些人物。

    怎么来读金庸的作品,从中汲取一些什么,自然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吴为接下来讲道,今天我想从一个特定的概念入手来讲讲我的一些体会,与同学们分享。一个特定的什么概念呢?知见障,这是一个佛教概念,大意是说,人对事物的认识会存在障碍,佛教有它的本意,金庸用到武侠小说里叫武学障,我们今天借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天龙八部里面,有多处用到这个知见障,最典型的要算那盘无崖子设计的珍珑棋局,群雄中的顶级高手参悟了30年不得其解,略知棋术的虚竹看几位在那里苦心揣摩动了恻隐之心,上前胡乱动了一子,竟是自杀一子,引来高手们纷纷斥责,说他乱来搅局,静下心来再看棋势,不料他这样随便只动了一子,竟然是一步妙棋,如同开了天眼。拨云见日,由此可以一步步解开多年不解的棋局。原因何在?那些高手难道不如学徒水平的虚竹?缘由是,那些高手苦参不得其解,心里有障碍。功名心得失心太重,求胜之心太切,遮蔽了他们的心智,虚竹也不全然是误打误撞,而是出于慈悲善念,想帮助他们摆脱那种苦境,随便动了一子,谁能想到舍弃碍手碍脚的一子,却解开了全局困境。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考试也很有启示,有时心境处于放松状态反而会比紧张状态更能够帮助自己明白许多东西。

    在金庸的作品里。有许多武侠大师级人物,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点,侠之大者,在于一个义字,这个义字。也可以有许多解释,总之它属于精神性的东西,比较狭义的是朋友之间信义、师徒之间信义,也可以有民族国家大义,还可以理解成爱心善念,慈悲情怀。武侠武侠,讲的就是武和侠的结合。没有侠也会有武,而且有许多奸佞之徒也可以有很高的武学武功武术,但没有一个会成为大师级的武侠人物,原因就是他们身上缺少一个侠义精神,刻意想成为武林至尊,号令群雄。学来练去虽然也会有所成,却只能有小成中成,难有大成,更不可能有集大成,终难成就大器。缺少侠义。会形成他们内在的武学障,有内在的障碍,对武学修养武功修炼会遇到的有些关口障碍,难以一一打通,达不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到了一定层次再继续练下去,不但不成反而会走火入魔,自残身体。再看金庸笔下的那些武侠大师级人物,写郭靖是仁者无敌,这个词汇可以一词双解,心中无敌,打遍天下无敌手。萧峰,一定会有许多同学很崇拜他,他在聚贤庄那一战,也亲手杀了许多武人,其中难免有正派人物,事后也引起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