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虞仲“断发文身”,遵从当地习俗,不但推广了北方先进的文明,而且博得了当地人的尊敬和赞扬。也许是受了祖先“因地制宜,顺俗而化”的熏陶,常熟人的思想显得更开通、更务实,著名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禅院里却有石潭假山,船坞亭阁,宛然一江南锦绣园林,更绝的是,以首创“叫化鸡”出名的王四饭店正与禅院比邻,晚饭时分,鸡香檀香,缭绕成趣,颇有些滑稽。问一个中年僧人,“过午不食”的出家人如何耐得如此?他淡淡道:如此且耐不得,怎耐得百万红尘?
“买朵灵芝吧,沾沾这里的福气”,兴福寺口的小贩不紧不慢地兜售着。小城风水的确与众不同,黄公望、瞿式耜、王石谷、钱谦益、翁同龢、曾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大名生动地告诉游人,这座小城在文化上是多么崇高,相形之下,这里自古至今,出了多少个宰相、多少个状元,反倒显得没什么要紧的了。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如今锦绣江南地繁华,又何尝不源于这座小城的青山碧水?
“可惜你来早了几个月,我们常熟沙家浜的大闸蟹可是顶顶出名的哟!”
午餐、晚餐,饭馆的老板都略带惋惜地说道。常熟曾有十大名菜、八大名点,可如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却只青睐大闸蟹这一口鲜了,本来么,油鸡刀鱼,起油豆腐汤这些寻常物事,在生活拮据的当年固可引人垂涎,却如何入得“食不厌精”的今人法眼?虞仲的因地制宜,和小城人的务实善变,想来也是时势使然呢。
“怎么样,现在常熟不同了吧?”一个新朋友听得我是故地重游,不无骄傲地道:“再过几年,这里的变化会更大。”
是的,很多地方都不同了,从如弦的琴川,到小城的轮廓线,这些变化,其实未必都让人觉得欣慰。
“从俗而化”,虞仲墓边的石碑不是说得再明白不过?只要小城人觉得满足,那便是最好的。
再说,虞山没变,小城浓郁的文化气息没变,这座当年江南第一都市的山川,仍闪烁着代代相传的人文光辉。
离别时天色已晚,车行许久,窗外虞山,依旧绵延不绝。别了小城,也许我会再回来。
………【民主刚果:难赋归来谣】………
民主刚果:难赋归来谣——
对非法移民而言,遣返过程中的艰难只是艰难的开始
据民主刚果通讯社和民主刚果电视台《整点新闻》栏目2月28日披露,近期有43400名民主刚果籍非法劳工,其中37600名原籍邦邓都省、5800名
原籍西开赛省,被邻国安哥拉遣返,而这项遣返是两国政府间双边协议的一部分。该国民族团结与人道主义事务部日前证实了报道,并补充说,非法劳工遣返并不
限于安哥拉,也包括其它邻国甚至欧洲国家,比如英国,近期就有23名成人、19名儿童被遣返回国。
按照刚果政府的说法,这些‘海外同胞‘没有正当身份,只能从事收入微薄而且危险的黑工,人权得不到保障,遣返既是履行国际义务,又保护了他们的权益,是
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国人大可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但舆论、尤其首都金沙萨的舆论显然大不以为然:许多评论人士指出,从安哥拉被遣返的刚果人被没收了大量个人财务和生活资料,甚至遭到‘非人道的‘虐待,
甚至从欧洲被遣返者也同样遭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耐人寻味的是,驻刚果联合国维和部队总部发言人并未否认上述说法,只表示蓝盔军将尽力确保回国劳工
沿途受到‘人道对待‘并‘获得必须的生活资料‘。
显然,政府和蓝盔军的表态远不能让批评者满意:前者被指责为‘只顾拍外国人马屁,遣返过程中无保障措施,遣返后又无安置计划‘,是对同胞的不负责任;后
者更被广为诟病:这些蓝盔兵连首都金沙萨的‘人道主义问题‘都束手无策,何况跨国的?
这些指责的背后显然不那么简单。由于南部非洲经济发展不平衡,非法移民问题普遍存在,安哥拉的卡宾达、刚果(布)的黑角等成为重灾区,对这些国家国民就
业产生巨大冲击。在欧洲,非洲移民、尤其非法移民的泛滥更成为困扰许多国家的心腹大患,因此,对包括民主刚果在内的非洲各国政府施压,迫使它们在遣返非
法移民问题上积极配合,就成了欧洲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主旋律。
关键在于,经历长期内战的民主刚果本身就业状况就极其恶劣,这里的失业率自2000年以来一直高达60%以上,贫困率更超过80%,很难消化这些本就因
为劳力过剩而外流的回流人口,因此一些当地人愤愤道:200年的殖民时代来这里淘金、在这里发财的欧洲人何止20万,可他们当初谁申领了这里的签证?
不但如此,这个刚经历过充满暴力大选、至今仍需大批外国部队维持脆弱和平的东非大国国内政治形势紧张,反对党领袖、前副总统本巴虽落败,但在首都的支持
率却遥遥领先,对国内舆论的影响力更不容小觑,政府在这件事上的任何失当,都可能并正在被他的民族联盟所利用,成为攻击政府的炮弹,让这个至今仍未完全
太平下来的国家再陷混乱迷局。
遣返的路虽崎岖,遣返过程中所遭受的一切虽然令人难耐和屈辱,但真正的艰难其实才刚刚开始,而且,回归后的艰难不再会被广泛关注和提及,因为艰难在这个
国家实在太多、太平常了。
‘式微式微胡不归‘,对于民主刚果海外非法移民们而言,归来谣的旋律再流畅优美,他们也很难有心情去吟唱,去品味。
………【加拿大人也受精神疾病困扰】………
在人们的印象中,加拿大是个安宁宜居的社会,一般不会和“精神疾病”牵扯上关系。殊不知这个国度的许多人,同样受到精神基本的困扰。
2003年,加拿大统计局曾在全国各地37000名15岁以上人士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令人震惊:10%的被调查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近几年情况更严重,一些心理援助组织甚至宣称,全国需要心理辅导的受各类精神疾病困扰者,已高达20%左右。
为什么社会安定、人口压力小、福利制度健全的加拿大,会出现这样严重的精神疾病威胁?
首先是就业压力问题。
加拿大近年来经济势头不错,就业率也居高不下,但由于经济结构发生剧变,传统的制造业迅速萎缩,让位于能源、原材料等新兴行业,此外,高科技领域发展缓慢,就业竞争也相当激烈,这就造成了“结构性失业”,传统产业密集的地区,及相关专业的职员、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或在被迫改行后感受到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落差,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调查数据证实,15-24、25-44年龄组精神疾病患病率远远高于其它年龄组,正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即使有幸在新兴产业发达的领域、地区工作,因这些地区、行业迅速膨胀,竞争激烈,周边压力大,加上这些行业、地区发展太快,人口膨胀急遽,配套的各种社会资源远跟不上需求,所导致的精神疾病,有时甚至比传统领域、地区更多。据阿尔波特大学学者盖斯。汤普森统计,近年来因石油产业兴盛而发展最迅捷的阿尔波特省,精神病患病率竟是其它各省的8倍。
移民问题也不可忽视。加拿大是传统移民国家,移民中相当部分为技术移民,他们文化程度较高,在原居住国有较好的地位和生活水准,有一技之长,但因种种原因,其中绝大部分在移民后难有用武之地,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巨大的生活、精神落差,加上缺乏倾诉宣泄对象,极易导致精神疾病。
此外,加拿大是个老龄社会,老人众多,而西方并无家庭养老传统,许多老人不得不在晚年孑身独居,或去养老院居住,虽然衣食无忧,但亲情的缺失却很难弥补,这同样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增加。
众多精神疾病隐患导致许多社会问题:抑郁症、焦躁症等各种“社会病”的泛滥,严重困扰着当地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些人心理崩溃,近年来加拿大各地吸毒、酗酒人数大增,和一些人希望借助毒品、酒精排遣精神压抑不无关系。而这又导致相关“精神罪案”和各种悲剧的频发,如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和自杀案件的增多等,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使精神病学专家也未必能幸免,2000年夏天,多伦多国王医院37岁的女医生苏珊,因产后忧郁症发作,抱着年仅6个月的亲生儿子跳下地铁,双双自杀身亡,而她平时的工作,却正是专门协助患精神疾病的妇女摆脱心理障碍。
移民中的心理问题危害同样不可小觑。去年多伦多自杀身亡的蒋国兵博士、数日前刚因车祸丧生的安钢,在生前都饱受心理问题的困扰,他们的悲剧在相当程度上可归咎于精神压力。
鉴于精神疾病泛滥已成社会问题,加拿大有关方面也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加各级政府加大拨款力度投入精神治疗,精神病患者一旦确诊,治疗辅导费用全勉。一些民间组织也积极行动,采用讲座、辅导、心理培训和情绪健康互助等形式,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精神疾病的危害。前不久,加拿大一些心理专家还公开呼吁,加拿大人、尤其习惯“自我忍耐”、羞于把自己心理问题示人的亚洲移民,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一定要在出现精神障碍萌芽时,第一时间拜访心理专家,从而把精神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
………【“安钢事件”折射在加华人技术移民甘苦】………
2月8日,一名担任长途大货车司机、名叫安钢的大陆籍加拿大技术移民在美国堪萨斯市因车祸不幸身亡。
事故发生在中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