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侠.历史-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加拿大是“小政府、大社会”,出现紧急问题是反应慢半拍在情理之中;而且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受益于油价上涨,据统计,油价每升0。10加元,国库就可额外收益1。75亿加元,因此早在2005年“油荒”爆发时麦坚迪就拒绝任何政府干预,甚至表示“政府无力左右油价”,但这回的问题不仅仅是涨价,而且是根本无油可加,政府和各方在此新问题上显然缺乏应变能力。

    据帝国石油公司表示,被焚油厂将在3月中旬恢复产能,届时天气也将好转,油荒将得到缓解。然而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正如加独立石油销售联会主席萨瓦奇所言,天气、意外和罢工并非问题的关键,如果有关方面得过且过,明年冬季,问题也许还会发生。

    这种“结构性资源短缺”问题并非加拿大一国独有,也非仅仅发生在石油上,相信加拿大正发生的这一幕,也应能给更多的部门、人士以有益的提醒和警示。



………【津巴布韦:来自美国的掌声】………

    ——津巴布韦妇女需要很多帮助,但并不需要掌声

    3月7日,美国国务卿赖斯(CondoleezzaRice)在白宫将一年一度的“国际妇女勇气奖”,颁发给津巴布韦妇女运动活动家杰尼弗。威廉姆斯夫人(JenniferWilliams)。该奖项是由美国驻全球各使馆推举、选拔授予的,威廉姆斯是和另9位获奖者在全球82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

    在妇女节前一天颁奖,对于非洲妇女而言的确意义重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颁奖人或获奖人,在致词中都颇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赖斯在致词中反复强调“勇气”的含义是“为自由和人类尊严而战,不仅为妇女,也同样为普世人权而斗争”,而威廉姆斯则回应“这是我个人的巨大荣誉,但真正的荣誉只能是津巴布韦的独立和自由”。

    这番对话不免让人困惑不解:津巴布韦是非洲最贫困国家之一,由于穆加贝总统有争议的政治、经济政策,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严重,国民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该国妇女生存状态同样恶劣:艾滋病感染率高达25%、平均寿命是全球最低的34岁、女童入学率虽达100%但失业率也达70%,广大农村地区,割礼等摧残妇女的陋习仍非常普遍,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自殖民时代至今,津巴布韦妇女一直渴望解决,却又一直未能解决的顽症,她们需要斗争,也需要外界的帮助,这一点不假。

    但今天的津巴布韦什么都缺,最不缺的怕就是独立——如果阁下认为殖民时代或罗得西亚种族隔离政权的统治更“独立”那另当别论——,几乎和全世界交恶的穆加贝和津巴布韦孤处内陆,想不“独立”怕是很难。至于“自由”,问题自然不少,但并不比殖民统治或种族隔离更糟。

    事实上津巴布韦妇女面临的问题,几乎就是整个黑非洲妇女现状的缩影,为帮助她们,几十年来许多组织和个人不辞辛苦、不遗余力地奔走鼓呼,亲力亲为,建学校、修医院、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对女童和妇女进行职业培训,他们中既有非洲人,也有欧洲、美洲和其它国家的热心人士,他们中有的人已在非洲奋斗几十年,有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说到“妇女勇气”,他们才当之无愧。

    而威廉姆斯的津巴布韦妇女发展组织(WOZA)成立于2003年,至今成员多达45000名,但在上述领域却乏善可陈,她们的身影更多出现在美联社与合众国际社的新闻图片库,和美国外交官的案头。因为她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另一种“斗争”:和穆加贝的斗争上。

    “我曾不止25次被捕,甚至多次遭到死亡威胁”,威廉姆斯如是说,但“为了让津巴布韦摆脱目前的‘假独立’状态,我不会停止斗争”。

    在津巴布韦很多东西是假的,甚至财产:由于天下第一的通胀率,全国已无一例外变成了不值一名的“百万富翁”,但惟有独立例外,威廉姆斯舍弃众多当务之急,去争取一个无需争取的目标,似乎显得有些匪夷所思。

    但美国人不这样想:对不听招呼的穆加贝他们早已不耐烦,对自己在非洲的无所作为他们也有些等不及了,威廉姆斯的言行虽然夸诞,却正符合美国人的利益和品味。

    于是威廉姆斯就成了美国媒体、使馆和政府的红人,去年12月12日,她带了300名示威者在哈拉雷(HAHARE)政府大厦前示威,与警察发生冲突,美国使馆官员及时赶到并拒绝离场,为她解了燃眉之急,事后她感激地说,美国人给了她“莫大的勇气”。

    3月7日,美国人不仅给了她勇气,还有奖章和掌声,正如赖斯所说“对于威廉姆斯的勇敢行为,美国人决不吝惜自己的掌声”,的确如此,然而他们所不吝惜的,也只有掌声而已。

    津巴布韦妇女、乃至津巴布韦人民的当务之急是生存,在这一点上,威廉姆斯和美国政府所做的并不比穆加贝更好。威廉姆斯一家大部分时间流网英国,只在“必要时”潜回国内领导“妇女斗争”,她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津巴布韦近年来多次发生几十万人规模的大罢工,而她的“斗争”几乎从未超过500人。

    如果美国人真的想在非洲有所作为,那就要在了解非洲方面多下点实在功夫,鼓掌最容易、最廉价,但也最没有用处。



………【孔子不是橡皮泥】………

    近年来随着对国学、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益加强,孔子和孔子的思想也重新由故纸堆里的记问之学,变成人人争说的热门话题。

    有些人提出,孔孟之道束缚了中国几千年,中国近代的屈辱、落后,帐都该算到孔子头上,因此一错不能再错,在经济发展、现代化提速的今天,到了“彻底扬弃孔子”的时候了;

    另一些人则把孔子思想当作21世纪中国崛起的精神基础,认为只有回归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国的发展才能有真正的底气。

    孔子话题之热,当然不能仅局限于如此严肃、如此概念化的范畴,如今的孔子已经通俗化、娱乐化、大众化,君不见有衣着暴露、姿态火辣的美女写着半通不通的古文,自称不但是儒学嫡传,还要“勾引孔圣人”;君不见某些专家上电视、写专栏,著书立说,用大众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解释她对孔子及其语录《论语》的理解,比如她认为“惟女子与小人也难养”的“小人”是指小孩子,于是这句被认为有歧视妇女之嫌的孔子语录,就成了纯粹的保育学观点了——照这样的逻辑,“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大约可以解释为“妇女宁肯给国君的儿子当奶妈,也不肯给自家小孩喂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可理解为“国君儿子穷得把毯子都当了,于是这小孩整天愁眉苦脸”。

    这么多五花八门、形象迥异的孔子思想,却都被主张者认定是正根,而别人的都是谬误,孔子仿佛一团橡皮泥,任凭人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捏成或尖或方、或扁或圆的形状。

    其实这一切并不新鲜。早在孔子去世不久,儒家学派就分为八个分支,向世人鼓吹着彼此差异明显、甚至针锋相对的“儒学”;汉朝兴图谶,王莽、刘秀都借助类似字谜的隐晦词句为自己当皇帝寻找借口,而这些颇类“力乱怪神”的论调也被一本正经地认定为孔子所留。

    此后千百年,孔子的形象更是一变再变,有说“道”的,有说“理”的,有说“心”的,王安石打着儒学的旗号推行变革,司马光同样打着儒学的旗号反对;康有为捧着《孔子改制考》宣称维新是儒学的精髓,政敌倭仁却同样借助孔子的口抨击康有为是孔门败类;曾几何时,“仁者爱人”的“人”被解释为“奴隶主阶级”,这句脍炙人口的警句也成了阶级剥削的罪证,转瞬功夫,“小人”二字又变成了毫无褒贬色彩的“小孩”,更绝的是,连性学家也可以和孔圣人攀亲,早在北魏时期,就有人伪造出所谓孔子亲撰的“房中术专集”《孔子闭房经》,结果连皇帝也惊动了。

    稍加推敲不难看出,橡皮泥捏法虽各有巧妙,但技巧的精髓却如出一辙:按照自己的需要塑造孔子和儒学:需要把孔子塑造成完人的,就拒绝采信所谓负面信息,如认定“孔子决不会歧视女性”,所以与女子对应的“小人”只能是小孩子而不会是坏蛋;反之则可以把一切都解释为糟粕,“仁者爱人”还能望文生义,在某些人眼里,不是把缠足、八股取士等统统算在孔子头上,而不顾这些都诞生在孔子去世千年之后么?

    孔子和儒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孔子学说至今仍有相当多值得宝藏、汲取、借鉴的地方,但孔子自己并未自封圣人,他的思想、学说中有一些,如“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在当时就不太合时宜,另一些如“从周”等在当时尚有意义,却不适应后世的形势,至于后代儒家、理学家和其它人士对儒学的推测、阐发、敷衍,则更因慎重对待,理性分析。

    孔子和儒学既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是祸乱中国的洪水猛兽,不论是把他概念化还是偶像化,神圣化还是妖魔化,力捧还是唱衰,奉若圭臬还是恶搞炒做,都势必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下一代对传统和道德的认知,从而在实质上损害、曲解了国学和传统价值。

    每个人心目中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孔子,但孔子决不是橡皮泥,可以被当众捏揉搓拽,作为向社会大众兜售自己观点的标本和幌子。



………【会跳舞的豆子】………

    豆子会跳舞?您没搞错吧!

    当然没有。在中美洲的墨西哥,有一种“墨西哥跳豆”,这种松子颜色、咖啡豆大小的豆子乍看毫不出奇,可您只要把它放在比较热的地方,或干脆用手掌心使劲搓几下,它就会自己蹦蹦跳跳个没完没了。

    豆子个头小,跳舞的本事可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