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开始风行辣椒菜。如今辣椒不但风靡全球,甚至走向太空:美国宇航员随身携带的个人装备箱里,无一例外备有1瓶辣椒油。
………【加拿大政府官员退休后任职的限制】………
政府官员退休后到私营单位就职在许多国家都很普遍,但这种行为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弊端,最主要的就是退休官员利用原来的职位、人际关系和信息资源为自己、家庭或某些组织牟取不当利益,极大破坏了社会公平原则,并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害。因此,限制和规范退休官员退休后的活动,就成为预防腐败行为的重要手段。
加拿大政府在这方面就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根据该国专门制定的法规《公职人员利益冲突与离职后行为准则》,公务人员必须廉洁、诚实、无私,私人利益不能受到其参与的政府活动影响;不论任职期间还是退休离任,都应妥善处理好私人事务,防止发生真实或潜在利益冲突;若产生冲突,以有利于公众利益的方式解决;不得超出职责范围帮助与政府打交道的任何私人企业和个人;不得以政府信息牟取私利;不得直接或间接利用政府资源进行政府批准以外的活动;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不得利用以前职位和关系捞取利益。
对于政府官员退休后的限制,主要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再就业范围:在离职一段时间内禁止到与其在政府任职期间有工作关系或联系较密切的公司任职,由于加拿大是联邦国家,各省对此期限规定不一,联邦政府和多数省为两年;其次是限制其活动,即在一定期限内不准作为任何企业代表或代理与原任职单位接触,不准代表某个国家对政府进行游说活动,不准利用任职期间所掌握的内部信息谋取个人利益。这项限制的期限同样因省而异,通常也为两年,但目前有仿效美国、将此期限延长至五年的呼声。
这些限制的依据是西方各国在政府官员行为规范中所共同遵循的“避免利益冲突”原则,而利益冲突的概念正是由加拿大首先提出。
早在1964年,加总理皮尔逊就针对当时腐败丑闻频发的现实致函各部部长,首次提出“部长及其下属不能拥有与自身工作职责相冲突的利益,哪怕这种利益相当遥远”;1973年,加拿大枢密院就此向议会提出《议员与利益冲突绿皮书》,成为此后一系列约束政府官员在职和退休行为的蓝本;不久,在此基础上制定并通过了《利益冲突指导原则》,这被称为现代社会利益冲突立法的首创。
1976年,两名副部长在退休后合伙开设顾问公司,利用任职期间所培育的人脉和关系网,专门代人游说政府各部门、机关,事件曝光后引发全社会对个人利益与原政府职位间利益冲突的大讨论。针对此,加政府和议会特别制定了《公职人员离职后行为指导原则》,1985年,该原则与《利益冲突指导原则》及禁止公务员收受任何礼物的原则规定等合并形成《公职人员利益冲突与离职后行为准则》,几经修改补充,沿用至今。
此外,加各省对这些方面还有许多地方性补充规定,加各级官员在任职前必须首先宣誓遵守“准则”,否则不能就任。
自85年马尔罗尼政府以来,加政府还特别设立廉政专员,并成立专门机构“公共部门道德署”,专司廉政教育、咨询,并负责对在职、退休政府官员执行准则情况进行独立调查,被调查者如触犯准则,将受到严肃的行政甚至司法追究。
法国对政府官员退休后任职也有明文限制性规定。
根据1946年10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法国公务员总章程》,任何已退职的公务员,在任职不少于20年的情况下,“允许利用过去的职称或职务作为名誉头衔,离职5年后方可到私营企业工作、咨询或参与资本活动”。这项限制是根据《法兰西共和国法典》中“任何政府官员或雇员都不得故意亲自或实质上参与任何同自己有财务利益关系的特别事项”的原则制订的。
法国是一个对公务员兼职和跳槽比较宽容的国家,政府官员从事文教、艺术、创作、科研等活动,只要不影响本职就在许可范畴内,官员甚至可以申请离职去私企工作一段时间,再申请回到原岗位,但对任何“以现行或曾经的公职身份”谋求私人或小团体利益的人和行为,都将给予严厉的惩处。
在法国,对包括退休政府官员在内的公务员进行监察的最高机构是国家公务员最高公职委员会、地方公务员最高公职委员会和医护公务员最高公职委员会,各部门也有相应的监察机构,直接对上级首长负责。
法国是著名的福利国家,政府官员退休后待遇稳定,生活无忧,但一旦“越线”,不但将受到从警告直到取消公职退休待遇、轻重不等的10级处罚,情节严重者还会依法被处以1万美元以下罚金,甚至单处或并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
………【谁在“鬼斧”上添了一榔头?】………
当地时间3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天行者”空中玻璃走廊落成剪彩,并将于28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这座全透明、呈U形、虚悬峡谷老鹰岩峭壁外21米、距谷底直线落差1158米的观景走廊系由建筑师马克。约翰逊设计、拉斯维加斯MRJ建筑公司承建,工程历时3年,耗资3000万美元。
马蹄形的凌空步道由强化玻璃制成,钢化玻璃厚度仅10厘米,完全透明,站在步道上,仿佛虚悬于近1200米高空,在这样的高度,一只皮球作自由落体坠落,也需15秒才能到达地面,从这样的高度俯瞰陡峭的峡谷和咆哮的科罗拉多河,的确够刺激。
科罗拉多大峡谷对流强烈,瞬时风俗高达160公里/小时,号称“世界最不宜造桥之所在”,为解决强度问题,工程人员将94根钢柱打进石灰岩壁作为桥墩,并深入岩壁达14米。此外,该廊桥还特别加装了3个钢板避震器,每个避震器重为1500公斤。因此,悬空廊桥可支撑70吨重量,也耐得住规模达里氏8级的地震。据介绍,廊桥的最大乘载量是同时站120名游客,但实际上,它承载700名壮汉也没问题。整个工程共耗费近50万公斤钢材和90吨玻璃。
为保持玻璃的透明度,游客必须换上特制软底鞋,这双带有编号的鞋子将作为纪念品赠给游客。
这个项目最初的构想者是华裔美国企业家大卫。金(金鹉),据说他在1996年来此旅游时突发奇想,并最终付诸实施。这里是印第安华莱派部落的领地,根据项目协议,该走廊所有权归部落所设立的“西部大峡谷公司”所有,但建成使用的头25年,金本人可分得门票收入的50%。
按照金和“西部大峡谷公司”执行经理布拉沃的说法,这座前所未有的建筑堪称“21世纪世界奇观”,他们称,将在U形走廊的入口端设立咖啡厅,以“容留临阵退缩的游客小憩”,他们还打算兴修道路,扩建机场,增加跑道,建设规模宏大的旅馆和游客中心,甚至计划修建由峡谷顶端直达谷底的吊车,并在湍急的科罗拉多河开辟游船航线。
但这项计划从动工的头一天起就收到环保人士的强烈批评。科罗拉多是世界著名大峡谷,纵贯犹他、科罗拉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四州,最宽达几公里,最窄仅120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悬崖峭壁、险峰怪石比比皆是,由于气候干燥,化学作用微弱,岩石仍完好保留原始色泽,谷内更生存着大量珍稀动植物,许多环保人士愤愤地称,这座怪异的现代建筑,仿佛在“老鹰的头上狠狠敲了一榔头”。
另一些反对者则指出,每年赴大峡谷旅游者多达450万,景区附近根本不缺乏旅游资源,而且开发已经过度,走廊及其附属设施的横空出世,必将造成科罗拉多大峡谷进一步商业化,从而减少人们不受干扰体验自然美景的机会。
一些华莱派部落的人士也反对这项计划,70高龄的当地人轰塔女士认为“我感到他们正破坏着我们神圣的土地”,这座峡谷曾是印第安人反抗美国军队的战场,也是无数当地战士和美国士兵埋骨之地,对部落中许多人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
对安全性的质疑也不乏其人。尽管设计师约翰逊认为“无法预知这些岩石能够承受一百年还是一千年”,然而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岩壁由3。5亿年历史的石灰石构成,这些多孔材料具有极强的抗腐蚀性,但周期性的岩崩是不可预知的;轰塔女士甚至根据经验判断“大约15-20年,这座桥就会塌下来”。
华莱派部落实权派不顾内部质疑坚持动工,其根本动机还是经济利益。该部落居住在美国大峡谷西缘,亚利桑那州西北部,因地处偏僻,不能像周边其它印第安部落那样,依托靠近拉斯维加斯之便,靠经营赌场牟利,旅游业也长期不景气,很少有游客会专程开车来此游玩。每年来大峡谷的450万游客中,光顾该部落领地者仅12万5千,正因如此,穷则思变的他们才会与金一拍即合。
无论如何,这座前所未有的走廊已卓立峡谷峭壁之巅,成为当地景观的一部分。按照兴奋的金和华莱派部落旅游负责人罗伯特的话,这座走廊将造成“前所未有的震撼”,这句话实在太有道理了,不论对于大峡谷还是游人,的确都是如此。
………【雷都茂物】………
世界上打雷最多的地方是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爪哇岛上打雷最多的地方是历史悠久的小城茂物,因此这座总在打雷的小城得到了“雷都”、“世界雷极”等一大堆美名。
是不是有些夸张?一点儿也不——一年365天,茂物打雷的日子居然多达322天,也就是说只有43天听不到雷声,对比一下吧:爪哇岛平均每年打雷日为220天,而中国打雷最多的西双版纳只有128天。
天天打雷下雨这里还不变成汪洋一片?其实在5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