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知多少】………
智利首都叫圣地亚哥,古巴第二大城市叫圣地亚哥,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首府叫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巴拿马贝拉瓜斯省会、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地亚哥省省会、美国第七大城市,都叫圣地亚哥,此外,阿根廷、墨西哥、尼加拉瓜,都有圣地亚哥,除了这些城市外,美国有圣地亚哥湾,墨西哥有圣地亚哥河,尼加拉瓜有著名的圣地亚哥火山,菲律宾有大名鼎鼎的圣地亚哥古堡,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的主场也叫“圣地亚哥。伯纳乌足球场”,至于那些也叫“圣地亚哥”的小镇小村,广场街道,更是多到数也数不清。
圣地亚哥这个名字究竟有怎样的神通,能令这么多国家拿它命名城市、山川和河流?
其实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些叫“圣地亚哥”的城市和地方,都跟西班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班牙本土不用说,古巴、巴拿马、多米尼加、阿根廷、墨西哥、尼加拉瓜、菲律宾等,都长期处于西班牙殖民地的地位,大部分国家至今仍通行西班牙语;美国的圣地亚哥在加利福尼亚州南端,距墨西哥边境仅20公里,历史上这里是墨西哥的领土,19世纪中叶美墨战争中被美国占领,城中130万人口大多为讲西班牙语的墨西哥或西班牙人后裔。
原来“圣地亚哥”的源流的确出自西班牙。源自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这座小城。别看这座不起眼的“圣地亚哥”人口仅9。4万,在全球圣地亚哥中屈居第五,但这座城市却是与罗马、耶路撒冷并称“三大圣城”的天主教圣地。据说当年耶稣十二门徒之一雅各布经过艰难跋涉来到还是一片蛮荒的西班牙传教整整七年,此后回到耶路撒冷并在那里殉难,他的弟子们将遗体运回西班牙安葬,这座雅各布安息的城市也因此得名“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地亚哥”是雅各布的西班牙语发音,而“圣”是天主教对他的尊称,同样,美国的圣地亚哥也被许多说英语的美国人称为“圣迭戈”)。由于阿拉伯人在8世纪入侵西班牙,毁坏了大量天主教建筑和痕迹,雅各布的坟墓也下落不明,直到10世纪才被一个西班牙牧羊人在星光中发现。这一发现极大激励了正在与阿拉伯人顽强作战的西班牙军民的斗志,促使他们团结一致,终于在15世纪末完成了复国运动。由于“圣地亚哥”在复国运动中起到的重大作用,这座城市和古堡都被修葺一新,成为西班牙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圣地。
圣地亚哥的声名四海流传,慕名前来瞻仰的人从法国南部跋涉来此,久而久之形成了长达800公里的“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古往今来,平均每年都有50万以上的朝圣者在这条圣路上跋涉,在中世纪的西欧,这里因地处遥远被称为“世界的尽头”;意大利大诗人但丁曾说,去过或即将去圣地亚哥的人才配称真正朝圣者,德国大诗人歌德更盛赞这条圣路是“欧洲思想生成的摇篮”。如今的圣地亚哥,古堡、教堂丰采宛然,著名的圣地亚哥大教堂三拱“光荣之门”正中大理石柱上,圣地亚哥的雕像左手执杖、右手拿书,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有趣的是,石柱下端有五个手指状的白色印记,据说这个印记是千百年来无数朝圣者触摸膜拜的痕迹。在古城里,可以同时看到罗马、哥特和巴洛克式建筑,更可看到1532年就建成的圣地亚哥大学,圣地亚哥朝圣路也在1985年被正式确定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随后又被欧洲议会定为第一条欧洲文化旅行路线。
其它的“圣地亚哥”也各有特色:古巴圣地亚哥是西班牙本土外最早的一座,建成于1514年,当年抵御海盗的古堡和炮台至今保存完好,这里还是古巴的革命圣地和英雄城;智利的圣地亚哥建立于1541年,是西班牙在南美大陆建立的第一个军事据点,当年人口仅140,如今却已成为南美第四大城市和“世界最大的圣地亚哥”;美国圣地亚哥则是佐罗传说最集中的地方,当年佐罗和西班牙殖民官员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已成为当地人和游客们永恒的话题;菲律宾的圣地亚哥堡曾是君王的居城,后来被西班牙殖民者辟为监狱,菲律宾民族英雄荷西。黎刹1896年被处决前就关押在这里。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圣地亚哥都是山城,这和西班牙最初那座建在山河谷地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自然不无关系。
并非每一座圣地亚哥的名字都直接来自雅各布或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比如尼加拉瓜的圣地亚哥全称为“圣地亚哥。卡瓦来罗莱昂”、多米尼加的圣地亚哥全称为“圣地亚哥…德洛斯卡瓦耶罗斯”,它们和菲律宾的圣地亚哥古堡一样,都是得名于同样叫“圣地亚哥”的、统治这里的总督或城市创建者,皇家马德里的“圣地亚哥。伯纳乌球场”也得名于同名的球会历史上最伟大主席而非雅各布。原来西方人习惯于用“圣徒”的名字给孩子起名,由于“圣地亚哥”雅各布被视作西班牙的守护神,所以叫“圣地亚哥”的西班牙人特别多,他们中有些人在海外建功立业,将名字铭刻在城市或山川上,因此可以说追根溯源,这些“圣地亚哥”还是和雅各布多少有些关系。
并不是每座圣地亚哥都能幸运保存至今,危地马拉境内就有座“消失了的圣地亚哥”: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深入这里,建立圣地亚哥城作为大本营,但由于当地玛雅民族的激烈反抗,这座圣地亚哥城只存活了3年就不得不毁弃搬迁,永远消失在地平线上。或许,曾帮助西班牙人击退外族侵略的圣地亚哥奇迹,是难以在他们摇身变为侵略者的后代身上重现的?
………【渤海湾 能否因油一举成名天下知】………
中石油在渤海湾边的冀东南堡发现储量高达10。2亿吨的特大油田消息传出,不仅国内连*总理据说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整个全球石油市场都为之震动。
在消息披露当日,原本因波斯湾形势紧张、尼日利亚油田警报频传而一路攀升的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竟一度下挫1美元之多;股神巴菲特旗下“巴郡股东大会”原本正在讨论某些股东以“苏丹形势将危及中石油发展前景”为由所提出的减持该公司股份建议,闻讯后该建议被毫无争议地否决,美国花旗银行也因此继续维持对中石油股份的“建议买入”评级。许多外国媒体纷纷加以报道和评论,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一发现对中国经济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法新社则认为,对于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大油田的发现将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可靠的新动力源泉;美国《福布斯》杂志、澳洲《澳大利亚人报》、加拿大《环球邮报》、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和韩国《朝鲜日报》等多家媒体均指出,这一油田的发现和开采,将有助于减轻中国国内能源紧张压力,有助于减少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
但许多报道也指出,中国去年石油总消耗量近3。3亿吨,其中进口1。45亿吨,海外市场依存率高达44%,南堡油田虽然储量巨大,但按照去年标准只够中国用三年,若按中石油副总裁胡文瑞的说法,到2012年把南堡油田建成“年产1000万吨的世界级高产油井”,则即使中国石油消耗总量不增加,也只能满足总量的3%。
由于南堡油田和世界许多大油田一样处于海湾地带,因此许多人不免将之和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地区联系、比较。不难发现,同为产油的海湾,渤海湾比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等海湾名气小了不少,甚至同样产油、同处中国近海的北部湾在世界上的“口碑”也似略胜一筹,那么渤海湾能否借南堡东风,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中国的波斯湾”呢?
应该说和这些海湾相比,渤海湾有其独特的优势。
环渤海湾地带是中国北方的精华所在,工业发达、科技和教育水平都较高,交通和基础设施均较成形配套,且人口稠密,劳动力不但充足,素质也较高;环海湾周围和附近,有众多百万人口以上的工业城市和众多大中型工业企业,丰富的石油资源将给这些城市、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动力,而这些城市、企业的发展又必将反过来带动油田和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给这一地区带来勃勃生机。
这一地区原本就有较成体系、成规模的开发规划,南堡所在的曹妃甸本就作为工业区-港区规划开发,在其南北两翼,天津开发区和唐山工业区也正进入加速成长的黄金阶段,南堡油田的面世,对这些大气磅礴的蓝图规划,无异于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由此可见,渤海湾的石油开发完全可以做到“区内开采,区内消耗,区内受益”,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体系,与之相比,多国共有的墨西哥湾、北部湾周边各国经济发展参差不齐,波斯湾、几内亚湾的油田更是典型的“吸管经济”——区内工业发展低下,宝贵的油气资源都万里迢迢运到遥远的消费国,相对于这些“兄弟海湾”,渤海湾更有条件、更有机会建成均衡发展、体系完备的复合经济圈,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然而不利因素也不可小觑。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能源需求急遽增加,其速度远超过任何人的预期,曾有权威机构预计,到2020年,中国需进口5亿吨原油和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谁也不能保证这一预期不被突破。在能源缺口越来越大、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一路攀升的背景下,谁又敢保证,南堡油田的开发速度不会在压力下“超标”,从而使预期中的“百年油田”大大折寿,并直接影响渤海湾经济的良性发展?
环渤海湾一带工业开发历史悠久,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也给大规模开发和基建造成不少难题;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