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湾一带工业开发历史悠久,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也给大规模开发和基建造成不少难题;这一带空气、海域污染问题本已相当严重,渤海湾又是开口很小的内海,大规模的石油开采及石化等重污染行业的兴起,是否会令这一切雪上加霜?虽然中石油方面在第一时间已作出环保承诺,但仍有一些人士提出“暂缓开采”的建议。
此外,这一地区原本就严重缺水,而石化产业恰是耗水大户;沿海石油开发、运输需要良好的港口、交通条件,而这一地区处于东北和华北间咽喉要冲,陆地交通负担原本已很沉重,海上又有相当规模的冬季结冰区,与之相比,墨西哥湾、北部湾、几内亚湾都处热带,港口无结冰之虞,水资源丰沛,波斯湾同样在热带,水资源虽更匮乏但工业并不发达,石油几乎全部外运。从这个角度比较,渤海湾要赶上其它几位“湾兄湾弟”并非易事。
不论渤海湾是否能成为“中国的波斯湾”,南堡油田的发现、开发和投产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都是怎样估量也不为过的,因为它不紧缓解了中国能源供应的紧张态势,提升了中国的能源安全系数和能源战略灵活性,更给中国建立战略性能源储备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加纳:一万倍的价格与价值】………
一万倍的价格提升能否带来相应价值的升值,还得走着瞧
据说,加纳人手里的钱马上要更值钱了:该国中央银行5月18日宣布,将发行新货币“加纳塞地”取代现有货币“塞地”,这项工作于7月开始,至12月31日完成,在此期间新旧货币并行流通,此后塞地将完全废止。
加纳塞地和美元兑换率大体为1:1,前者也许更高一些,而现在1美元差不多可以兑换10000塞地,从这个意义上,加纳货币的价格提升了一万倍。
和许多非洲货币一样,塞地币制一直非常不稳,80年代以前通胀率经常维持在100%以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帮助和一系列金融改革影响下,经济稳步发展,通胀率大为下降,去年10月已降至10。5%,在这种情形下,用一种新的、比值较高的货币取代历史上劣迹斑斑的塞地,体现了加纳政府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和踌躇满志。
然而不能不看到,自83年至今的20多年里,塞地的比值一直如坐过山车般上下翻飞:1983年是123%,1991年陡降至18%,1996年升至44%,1998年降至20%,2000年却又飙升至40。9%。
稍加关注不难看出,币值摆动的背后隐藏的是政治和经济的动荡:每逢加纳大选年,政局不稳,通货膨胀便陡升,反之则迅速滑落;此外,独立至今已近47年,但加纳的经济结构仍是“三大支柱”(黄金、可可、木材)包打天下,对国际市场依赖严重,而这三大支柱的国际市场又以波动剧烈、忽冷忽热闻名,这就使得加纳经济不得不随国际市场的起舞而反复重演从沸点到冰点、再从冰点到沸点的打摆子运动,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货币自然未能免俗。
加纳政府和央行的底气是近来状况良好的经济:2005年尚有1。958亿美元赤字,2006年即变成1。788美元赢余,趁着这股势头趁热打铁,“让新的强势货币成为撬动经济的重要杠杆”(加央行负责人保罗。阿加赫PaulAcquah语),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然而这股不同凡响的势头仍是拜三大资源在国际市场价格飙升所赐,这种飙升在47年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几无例外带来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但随着价格回落,又如镜花水月,倏忽间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将货币改革的前提架构在这样的基础上,不啻在沙丘上建大厦,令人不免捏上两把冷汗。
还必须看到,加纳通胀率的下降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也应归功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货币贬值努力:1998年5月1日,1美元兑换2322。50塞地,仅两年就贬了66%。新的币制大幅度提高比值10000倍,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为新币种“高台跳水”,再次踏上迅速贬值之路搭起跳台?
广播里传出币制改革消息后,加纳街头出现了游行欢庆的队伍,但也有观察家不无讥讽地指出,这次改革最有把握的正面效果是减少买卖中出错的几率,因为百位以内的算术总比动辄十万八万要容易得多。
一万倍的价格提升能否带来相应价值的升值,还得走着瞧。
………【硬币事件:不能马虎的“马虎”】………
据美国《华盛顿时报》5月7日报道,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加拿大窃听硬币”事件真相大白,那只不过是加拿大2004年为纪念11。7万战争死难者所发现的25分纪念币,其唯一特别之处不过是在币面镶嵌有加拿大的标志——枫叶,而所谓“可能藏有微型收发机”、“疑似纳米材料”的涂层,也被证实不过是普通的防磨损保护层。
美国有关部门和个人的狼狈、尴尬、检讨和反省姑且不论,在这件风波里,摆乌龙、闹马虎的可远不止美国人,在风波最甚的今年1月初,加拿大也跟着传出许多奇谈怪论,比如说这种“窃听硬币”是中国间谍的杰作,一位叫戈登。托马斯的加拿大小说家甚至绘声绘色地描绘“*的间谍硬币通过机场零售亭溜进军火承包商的口袋,然后将承包商与加拿大军方高层的商谈内容源源不断传给间谍”,说这种硬币是加拿大情报人员口称的“007真正杰作”,他的奇谈怪论被许多媒体广为转载,掀起不小的波澜。
如果说一个普通加拿大作家的言论不过代表其个人的狂想,大可马虎过去,那么加拿大情报部门的正式表态可马虎不得:据加通社报道,加拿大情报局长吉姆。贾德4月30日公开表示,中国是“在加拿大从事情报工作”的15国之一,且是“从事情报工作最多的国家”,为此,情报局将相关经费和人力的“几乎一半”用于监视“中国人在加拿大的可疑活动”。
按照他的说法,“留学生、科学家、商业代表团和移民”都是“可能的情报员,这几乎意味着,加拿大情报局觉得自己有必要毫不马虎地监控几乎所有在加拿大境内的、仍然活着的中国人和华裔。
他在30日的讲话中称,中国在加从事间谍活动的目的不仅限于窃取经济情报,更包括“制造族裔矛盾,影响加国外交政策”等,而加拿大情报局“有责任对这种危害加国安全的行为进行监控”。
这项措辞尖刻的指控是其在在加拿大参议院国防暨国家安全委员会作证时提出的,且是在该国外长麦凯正在中国进行被称为“融冰之旅”的访问之际发出如此声调,自然不是马马虎虎地说的,也不能马马虎虎地一听而过。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如此毫不马虎的指责却在一个最关键的环节上马虎得不能再马虎:证据。
加拿大情报局已非第一次公开指责“中国的间谍行为”,早在2004年他们提交的报告中,就称中国是“在加国最活跃的经济间谍群体”,当时的反对党领袖、现总理哈珀,和现任外长麦凯,曾根据这份报告多次对所谓“中国经济间谍事件”提高声调,当时就有不少人指出“口说无凭”,要求情报局拿出数据、佐证和案例,拿出真凭实据来,结果如石沉大海;此次局长再度高调发声,对证据这个关键之关键,同样马虎过去。
许多人士指出,由于加情报局效率低下,屡受诟病,且多次面临国会、舆论和民间改革整顿甚至削减经费的压力,在此重压下,情报局不得不绞尽脑汁,证明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自己所耗用的经费花得值得。就在本月初,加国媒体曝光,加拿大情报局和皇家骑警在侦办1985年6月30日印度航空公司客机爆炸案时,不但花费20多年时间和数千万加元,一直未能将罪犯绳之以法,甚至为了塞责,不惜伪造证据,把两名无辜者(温哥华印度裔商人利普达曼。辛格。马利克和坎卢普斯印度裔伐木工人阿加布。辛格。巴格利)当作替罪羊提起公诉,引起舆论哗然和社会不满,许多人质疑加情报机构放着真正威胁国家、民众安全的罪犯、间谍、恐怖分子不抓或抓不到,却把大量纳税人的金钱白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在这个当口,为自己的工作涂脂抹粉,自然成为加拿大情报机关决不能马虎的大事,因为这事关脸面甚至饭碗。
然而证据和事实比起脸面和饭碗来更马虎不得:指控一个国家用间谍行为危害另一个国家的安全,却在两三年时间里迟迟拿不出证据,这决不是“马虎”二字所能交代的。
据报道,“金币事件”曝光后,美国情报部门尴尬之余正加紧总结、反思和追究责任,按照报道中引述的话说,许多人对当初提出指控前竟未认真检查一下多达3枚的“窃听硬币”本身表示奇怪、不解和恼火。和金币事件相比,加拿大情报局一而再、再而三的指控可谓更无着落(人家好歹有些“证据”,虽则后来证明是弄错了),这就让被指责、被监视的另一群人很难马虎而过、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问题再明显不过——任何一个正常国家被无证据地指控作贼,或任何一个合法侨民得知自己莫名其妙地极可能处于居住国情报部门的全方位监控之中,他都很难对这种马虎漠然视之,而势必发出一声理直气壮的大喊:拿出证据,否则闭嘴。
………【风中的寂寞】………
4月末的蒙特利尔,圣劳伦斯河上的坚冰尚未消融,位于蒙特利尔西北梅宗涅夫公园内的奥林匹克中心——1976年奥运会的比赛场馆,被呼啸的寒风和尚未长出新叶的树木环抱着,寂寞地眺望着不过3公里外、繁华的蒙特利尔市中心。
这是一组非常有气势的体育建筑:带顶棚的七万人体育场,庞大的自行车赛场,气势恢弘的体育馆和游泳馆,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