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侠.历史-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材料,二是如果继续这样“野路子”下去,再好的材料也是白费。2005年,他开始放弃其它项目,蛰伏挪威专练短跑,并根据当地教练的训练计划,从基础打起,不片面追求快出成绩,这也是他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两枪选手”的奥妙所在。

    2007年春、夏天,基础已经打得很扎实的他开始尝试“上成绩”,并在一系列大奖赛上获得名次,夺取了总决赛入场券,并最终一举成名。

    如今他已明确表示,将代表挪威参加北京奥运,并被看做金牌的有力争夺者,他还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打破门内阿保持了28年之久欧洲纪录的人选。

    相比冈比亚奥委会此刻懊悔得肠子都青了:不管有多少可以解释的理由,毕竟一个事实已不可改变——冈比亚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可能在奥运夺牌的选手,结果却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赛义迪…恩都尔 为他人作嫁衣裳】………

    在参加过奥运会的非洲国家里,冈比亚不论从面积、人口或成绩都排名靠后,但他们并非没有机会出人头地。

    2004年,雅典,一位身高1米92、体重72公斤的20岁冈比亚小伙杰苏玛。赛义迪…恩都尔(JaysumaSaidyNdure)参加了田径100米、200米两项比赛,在100米中,他预赛跑出新全国纪录10秒26,复赛只跑出10秒39垫底;200米,预赛20秒78,复赛20秒73,8人中列第6,两项双双未进入半决赛,但这两个成绩已是冈比亚奥运史上最佳成绩,因此冈比亚人欣喜若狂,他们期待这位大有潜力的小伙子为冈比亚夺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然而事与愿违,此后两年,他参加的一系列国际大赛:2005年赫尔辛基世锦赛、2006年墨尔本英联邦运动会和斯图加特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他的战绩都不理想:的确,成绩在提高,尤其是200米,最好成绩已突破20秒50,但名次却总也上不去:总能通过预赛,但复赛和半决赛却成了拦路虎、绊脚石,因此他被人讥笑为“两枪选手”(听两次发令枪),冈比亚人渐渐失去了耐心,当2006年下半年,赛义迪…恩都尔以“与父亲团聚”为由提出改换国籍为挪威时,他们并没有阻拦(虽然阻拦也未必阻拦得住),尽管斯图加特的比赛,赛义迪…恩都尔破天荒地进入200决赛并拿了个第六,他们也没太往心里去,他们也许认为,这样一个鸡肋般的二流选手,很快就会在国际田径舞台上自生自灭。

    可是他们错了,大错特错了。

    2006年12月1日,赛义迪…恩都尔加入挪威籍,此后差不多一年光景,他几乎真的人间蒸发,在大型比赛中看不见踪影,直到这年9月下旬,他才出现在第5届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上,这届比赛的赛址也是斯图加特。

    比赛结果让人瞠目结舌:此前最好成绩不过200米第6的他,在100米跑中跑出10秒06获银牌,这还不算,在200米跑中他竟以19秒89的成绩获得冠军,把第二名甩出10多米!要知道这个成绩在欧洲200米跑历史上可以雄踞第3:仅次于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意大利名将门内阿(Pietromennea)的19秒72,和雅典奥运会上希腊选手肯特里斯(KostasKenteris)的19秒85,成为标志着世界一流高手和奥运冠军竞争者身份的“20秒以内俱乐部”成员。

    短短1年功夫,赛义迪…恩都尔缘何脱胎换骨,仿佛换了个人似的?话还得从头说起。

    赛义迪…恩都尔1980年7月1日出生于冈比亚的巴卡奥(Bakau),赛义迪是母亲的姓氏,而恩都尔则是父亲的姓氏。在他出生前父母离异,父亲移民去了挪威。17岁时,他成为一名运动员,参加了一系列比赛,但并未获得值得一提的成绩。

    只说他是“运动员”而不说项目,是因为实在没法给他归类:他参加最多的是篮球训练,其次是排球,田径和足球也练,而且代表不同的队打过比赛,尽管几个队的教练都希望他专心练自己的项目,但他却置若罔闻,按照后来他自己的说法“在冈比亚,运动是因为我喜欢运动,我爱练什么就练什么”。

    2004年7月,他参加了布拉柴维尔举行的非洲田径冠军赛,以10秒41获铜牌,名次虽不错但成绩着实乏善可陈,不过这足以让他被选入奥运代表队,于是便有了那两个鸡肋般的“奥运两枪”。要知道,直到此时他完全是“野路子”,不但没受过像样的正规田径训练,甚至还不是专项田径选手——他还是篮球和排球代表队的成员。

    其实早在2001年,他移居挪威奥斯陆时,当地的田径俱乐部教练就建议他“收心”,专练田径短跑并主攻200米,奥运会成绩虽然不佳,却让他明白了两件事,一是自己的确是短跑的大好材料,二是如果继续这样“野路子”下去,再好的材料也是白费。2005年,他开始放弃其它项目,蛰伏挪威专练短跑,并根据当地教练的训练计划,从基础打起,不片面追求快出成绩,这也是他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两枪选手”的奥妙所在。

    2007年春、夏天,基础已经打得很扎实的他开始尝试“上成绩”,并在一系列大奖赛上获得名次,夺取了总决赛入场券,并最终一举成名。

    如今他已明确表示,将代表挪威参加北京奥运,并被看做金牌的有力争夺者,他还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打破门内阿保持了28年之久欧洲纪录的人选。

    相比冈比亚奥委会此刻懊悔得肠子都青了:不管有多少可以解释的理由,毕竟一个事实已不可改变——冈比亚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可能在奥运夺牌的选手,结果却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社区自治:社会发展的必然】………

    据媒体报道,截至2007年年底,宁波市所有的城市社区居委会完成了直选,成为全国首个城市社区全部实现直选的城市,有专家认为,此举不但促进了城市基层民主的扩大,而且创新了社区管理模式,规范了城市社区选举程序,对全国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事实上,在社区层面推行社区居民自治,实行选聘分离、义工为主的管理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就在昨天晚上,笔者所居住的大温哥华郊区某社区召开了一次社区全体代表大会,会议的议题包括是否更换物业公司、停车场赢利用途、是否允许公寓阳台封闭和社区委员会改选办法等,这些议题都是一周前书面分发到每家每户,以一户一票的方式表决的,而负责日常管理的社区委员会、负责款项出入和用度监督的社区董事会,以及负责给前者提供建议的社区特别顾问,则是这些议题的拟定者。他们都系居民选举产生的纯义工,不但负责组织这类表决、讨论,还实际担负从社区设施维护、运转直到火警发生时疏导受灾户并配合消防队、警察工作,大量繁琐的日常社区管理事务。这就是欧美各国通行的社区自治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各城市自行订拟符合本地实际的“社区自治办法”,而各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则完全交给这些由社区自行推举产生、不脱产、不占编制的组织及其义务人员管理,所有这些为社区服务的组织,都是非政府、非赢利性质,政府虽然高度重视社区发展,却并不直接置身事内,其参与大多以简洁的方式如法律、经济等方式进行,社区事务主要依靠居民自己进行管理。在这种体制下,政府行政主要承担制度和法规制订者、仲裁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而社区内的各项服务、管理,则完全交由社区自治。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首先是提高了社区服务的效率。由于所有社区服务人员都是由社区居民推选、乐意为本社区服务的义工,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也对社区的特点、需要和不足更加知根知底,工作、服务也能做到有的放矢。由于行政部门不直接参与社区内部管理,而只是间接参与指导和服务,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和扯皮。这些义工都是不脱产、不领薪的,服务纯属尽义务,只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从事社区工作,这样一来确保了只有最热心者才会乐意充当社区义工,二来也无形中将社区工作中一些形式主义的风气消解于无形。

    其次,也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由于社区自治,政府可以仅在社区一级配置最低标准的专职社工,并将社区行政拨款大大降低,而不必担心社区功能弱化,这样就可确保宝贵的行政人力、财力投入到更急需的领域。东非国家坦桑尼亚原本实行与中国类似的“大政府、小社会”、由政府对社区基层组织和服务大包大揽的方法,导致行政开支浩大,社区服务效率也欠佳。近年来他们推行了社区自治改革,让大量社区义工和非政府组织替代专职社工,结果非但费用大减,社区的功能也更趋健全、完善。

    我们看到,宁波市的社区直选、选聘分离等大胆尝试,所遵循的同样是以大多数义工代替专职社工、以居民自治为主代替行政管理为主、以“小政府、大社会”模式代替“大政府、小社会”模式的社区自治道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单纯看户籍的传统习惯,而把在本社区务工和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员也列入候选人行列。这些努力同样收到了提高社区服务效率、减少政府行政支出的预期作用。

    在国外,社区自治的产生、推广和完善,是和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公民化社会的建立健全,以及公民自治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分不开的,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典型表现。同样,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类似宁波形式、或符合各地特色其它形式的公民自治,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全国众多地方,因为公民自治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非洲合众国 理想与现实】………

    据外电报道,在2日于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