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构想虽好,实现起来却并非一蹴可就:非洲司令部成立至今已近1年,至今还在德国斯图加特凯利兵营里,跟欧洲司令部一起穷凑合,而尚未找到一个愿意接收的非洲国家。第四舰队总部设在本土,没有这些麻烦,但由于司令系南方司令部司令兼任,人事上的麻烦却不小。
南方司令部司令斯蒂文森(JamesStevenson)是二星少将,而按惯例,舰队司令应为中将衔,可斯蒂文森二星少将去年夏天刚由一星少将(美国海军不设准将,少将分两级)晋升,再升一级对其它将领不公平,如不提升,由于他身兼两职,舰队日常事务必然交由专职副司令负责,而这一位或几位副司令的军衔也将因主官低授而被压低,这也会影响副司令们的工作积极性。
显然,美国海军第四舰队还只是一条尚未完全长成的臂膊,一旦长成,它将成为美国在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推行“现代门罗主义”的大棒。
………【《哈利波特》还能不能看】………
日前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查处“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新闻出版局对所辖音像出版单位已出版和未出版的该类题材音像制品给予下架、封存、回收和停止制作、撤销选题、删除相关内容等处理。
新闻出版署作出上述决定,是惩于近期宣扬恐怖、暴力、残酷等不良内容,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出现回潮趋势,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清除此类音像制品的不良社会影响,防止含有恐怖、暴力、残酷等内容的出版物通过正规出版途径进入市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其出发点是保护青少年成长,净化文化市场氛围和社会空气,是应该肯定和支持的。
但应该指出的是,评价一项政策的标准,除了初衷,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理解性同样不可忽视。
从可操作性看,“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之猖獗,其毒害青少年、荼毒社会最重要、最普遍的渠道,并非“正规出版途径”,而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盗版、网络下载,仅针对正规出版渠道进行打击,恐怕挂一漏万,效果不佳;就算采用联防、堵塞的办法把这些渠道都堵死,利用mSN、QQ或者FTP等点对点传输的渠道却是堵不死也没法堵的,因为用这些渠道干正经事的人绝对是用之传播“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的几十倍、几百倍,断乎没有因噎废食的道理。不但如此,这种大张旗鼓的查禁或者还会起到逆反效果,刺激一些好奇的青少年自行在网络或其它渠道搜罗原本一无所知的“恐怖灵异类”作品解馋,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综合性问题,绝非一纸《通知》就能包罗万象的。
从可理解性看,《通知》给出的查禁标准,是“以冤魂厉鬼、异性怪魔等异类非人为形象塑造,以奇异的超验幻想、离奇的梦魇谵妄为虚构手段,以恐怖骇人、惊悚阴森、离奇悬疑的超现实情节为故事题材,以追求惊惧恐怖的感官刺激效果为目的的音像制品”,这个标准里所列的几项“条条杠杠”,是全部符合才需查封,还是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在查封之列?对此《通知》语焉不详,若是前者,就该明确宣布,以便落实;若是后者,那么《聊斋》、《西游记》、《封神榜》封不封?《长江七号》、《哈利波特》禁不禁?如果禁,它们或是文化遗产,或是世界名著,或者至少是合法引进、出版的作品,如果不禁,它们不都是“以以冤魂厉鬼、异性怪魔等异类非人为形象塑造”或“以奇异的超验幻想、离奇的梦魇谵妄为虚构手段”么?
不但如此,音像产品中的“恐怖灵异类”有害当禁,其它文化产品中的类似题材又当如何?像《魔兽》那样的网游,《山海经》那样的志怪作品,或是“天涯网络社区”中“莲蓬鬼话”之类的网络版面,究竟当如何判断,如何发落,新闻出版署又是否有权判断和发落,难道不应该深思熟虑一下么?
整顿文化市场,保护青少年身心,这些都是应该大力去做的,但作为相关主管单位,在推出整顿措施前,都应深思熟虑,综合考量,让政策便操作、易理解,至少在人们问起“《哈利波特》还能不能看”一类问题时,能做到答之有理,答之有据。
………【贝布托的死是对所有各方的沉重打击】………
拉瓦尔品第的一声爆炸,满地血光,夺走了女政治家贝纳奇尔。布托和其它10多名无辜者的生命,也让整个巴基斯坦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骤然陷入错愕、震撼和沮丧当中。
穆沙拉夫总统控制着巴基斯坦军政大权,是美国和西方反恐的重要伙伴和依靠,他曾采取包括军事解决和紧急状态在内的各种铁腕手段,并长久保留军职,所称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付极端势力,防止国内暴力和恐怖活动的蔓延,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他在贝布托回国后几次限制其行动,给出的主要理由同样是保护后者的安全。然而这次血腥袭击竟发生在首都附近,发生在稠人广布的闹市,这不禁让人深深感受到威权的脆弱:警惕如此,戒备如此,仍无法保护本来必须保护的贝布托的安全,这个让人感到既震撼又无奈的现实,恐将严重动摇巴基斯坦国内民众,以及原本寄予厚望的美国、西方盟国对穆沙拉夫确保国内安全,打击极端势力能力的信心。
威权脆弱如此,民主又何尝坚强?街头硝烟未散,贝布托尸骨未寒,她的人民党支持者已乱得莫衷一是,是继续死者未竟事业,与穆沙拉夫合作推动民主进程,还是改弦更张,另做打算,至今仍漫无头绪,而不少城市却已传出情绪激动的市民间发生暴力冲突的消息,谢里夫的穆斯林联盟正在呼吁抵制大选和罢免总统,其它在野党的声音也显得杂乱,在一片嘈杂纷乱中,民主、大选这些曾被认为对症的良药,却显得如此虚弱,如此无奈,如此隔靴搔痒,经过各方艰苦努力、妥协、磨合,巴基斯坦民主进程终于露出曙光,如今却因一声爆炸、一人之死而陷入进退维谷的险境,这个让人感到既震撼又无奈的现实,恐将严重动摇巴基斯坦国内民众,以及原本寄予厚望的美国、西方盟国对巴基斯坦民主进程的信心。
虽然传出“基地”对此负责的消息,但罪魁祸首尚不敢称水落石出,一切都还在混乱中,只有一点是明确的:这次不幸事件,是对所有各方的沉重打击。
对巴基斯坦是。这个近年来一直饱受暴力活动威胁的国家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正常的社会生活,正因如此,人们才对此次穆沙拉夫总统和贝布托的合作寄予厚望。贝布托的死让一切又陷入未知数,暴力、动乱的阴影,在这个南亚国家的上空变得再次浓厚。
对国际社会是。不论是周边邻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希望巴基斯坦局势稳定,并成为保持地区和平安宁的重要力量,正因如此,他们才对穆沙拉夫的权威给予支持,对贝布托的言行给予鼓励,对二人的合作给予祝福和希望。贝布托的死,无疑令上述所有国家感到深深的失落和茫然:权威不可恃,民主不可倚,它们究竟该依靠什么?
对巴基斯坦各派是。这次爆炸使人民党失去了凝聚人心的领袖和灵魂,使穆沙拉夫的国内国际威信遭到重创,至于谢里夫,他的声泪俱下固然让人感动,但他在任时对极端势力的宽容也会在此时此刻再度被人们记起,贝布托的死,对于他们中任何一人,都是沉重的一击。
甚至对袭击者本人也不例外:一而再、再而三用不惜累及大量平民的极端暴力,攻击一名拥有崇高声望的女政治家,不论加以何等词藻,冠以何等理由,都只能让人们更加憎恶和远离这些极端势力。
贝布托的死是对所有各方的沉重打击,而且这一打击的影响仍在蔓延:油价为之大涨,全球各地股市也纷纷应声下跌,当然,受打击最重、最深的,只能是巴基斯坦的政局和民生。
所有各方都有义务帮助巴基斯坦尽快从打击中恢复,巴基斯坦的稳定与安全,是本国、也是整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五颜六色的秘鲁土豆】………
曾有一部叫《薯童谣》的热播韩剧,里面的韩国主人公在公元7世纪就以卖土豆为生,这其实是不符合历史的,因为土豆是迟至800多年以后,才借着“新大陆”的被发现,由南美洲逐步传到包括东亚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而南美洲秘鲁的安第斯山区,正是土豆的故乡。
早在距今2000多年前,当地的印加人就开始种植土豆,由于土豆耐寒、易种,环境适应性极好,很快成为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地农民世世代代的种植和培育下,秘鲁逐渐形成了五颜六色的土豆文化。
这“五颜六色”可不仅仅是个比方,秘鲁的土豆真的是五颜六色的,有黄色、白色、红色、蓝色、紫色,还有带斑点的粉红色,到了收获的季节,各色土豆堆满田边,景象薇为壮观。这些土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圆的、长的、扁的、带尖的、带拐弯的,真是“土生九土豆,九土豆各不同”。也许因为它们长得太有个性,当地人不忍心很没创意的统统把它们叫做“土豆”,而是亲昵地给起了不少小名,什么老骨头、黑美人、白鹿鼻、红影子等等,最多也最受欢迎的,得算一种长得很像生姜的黄土豆,它的小名也朴实得很:华依罗(鸡蛋黄)。
秘鲁人对土豆的热爱那可算得刻骨铭心,历史悠久。他们的祖先印加人认为土豆有魔力,他们不但种土豆,吃土豆,还用土豆擦头治头疼,把土豆敷在断骨上治疗骨折,出远门的人更是随身带着好几个土豆,不光当干粮还是护身符——他们相信土豆的神奇可让他们免受风湿之苦。
秘鲁有多少种土豆?谁也说不清,就连专家,也有2500、3000、5000等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