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侠.历史-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下城……”

    战场中的唐军将士们也纵声高唱起来,歌声夹杂着欢呼声,掩住了刀枪铿锵,朔风呼啸。

    一直咬牙酣斗不退的吐蕃兵仿佛一下子丧失了斗志,退潮般卷向石堡山头。

    可那熊皮帽虎豹衣的壮汉,却如潮水中的巨石,依旧屹立不退,唐军将士虽然勇猛,却没有一人一骑,敢越过他那口寒光闪烁的弯刀半步。

    旌旗翻卷,战马嘶鸣,大队唐军已冲过将台,直扑向战场垓心。

    “呜~~~~”

    石堡城头,忽地传来阵阵号角。

    那壮汉扬臂舞起一团刀花,逼开哥舒翰,纵马一跃,已跳出战团,倏忽间驰出一箭多地。唐军将士错愕之际,竟眼睁睁目送他飞驰而去,等到想起放箭时,哪里还来得及?

    “大哥,没事罢!”

    火拔归仁满身血污地驰到哥舒翰身边,一把拽住了他的胳膊。

    哥舒翰长吁了一口气,劈手把半截长枪掷在地上:

    “真是一条好汉!”

    风停了,茫茫原野,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

    方圆百里,已不见吐蕃一帐一落,一人一骑。

    但石堡城上的五色大旗,却依旧每日飘扬不已。

    “听说这一场大战,吐蕃大军伤亡惨烈,退兵的路上,几百里哭声不止啊!”

    “可不是么!不过唐军也元气大伤,估计半年之内,两边都没力气再打这样的恶战了,唉!”

    王思礼是最后一个踏入中军帐的大将,他的出现,让大家好不惊喜。

    “哈哈,老王,你还活着!老子还道你……”裹着厚厚绷带的成如璆惊喜地叫道。郭英乂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是好,只是咧着嘴,使劲拍打着王思礼的肩头。

    “不但我还活着,粮车辎重,也损失不大,只是骡马……”

    哥舒翰笑着打断他的话:“思礼,不必过责,能保住性命,保住粮草,便是大大的功劳,不过此番的头功该归惟明才是,若非他熟知地利,引奇兵抄到吐蕃的上风头,谁胜谁败,还真的说不准呢!”

    浑惟明摆手道:“末将世代生长于此,故而侥幸得计,不过吐蕃人实在顽强,死战不退,若非朔方援军恰于此时赶到,恐怕我们也未必能胜。”

    说到吐蕃人的顽强,众人无不唏嘘。成如璆一拍大腿:

    “老子这回丢人到家了,你们都打胜仗,惟独老子的一千人马,被石堡城上那些龟孙子冲了个七零八落!”

    哥舒翰看了他一眼,正待出言宽慰,却见门帘一挑,中军走进帐来:

    “石堡城主遣使求见!”

    还是那个瘦削的吐蕃汉子,手里恭恭敬敬,捧着一把银壶:

    “我家城主前日与大唐主将交手,佩服大将军的勇猛,特命小人携来青稞美酒,献与大将军品尝。”

    哥舒翰双手接过,放在帅案上,随手解下佩刀递过:

    “烦请贵使回复你家城主,彼此敬佩,无以为报,赠此佩刀为念,他日惟有尽力战场,以答盛情。”

    使者走了。

    青稞酒已经斟满了一只牛角,酒香四溢,飘遍了帐中每个角落。

    “大夫,两国交兵,不可不……”严武忧形于色,低声谏道。

    哥舒翰不答,举起牛角,一饮而尽,然后纵声长笑起来,停歇在帐顶的一只乌鸦,被这笑声惊起,扑簌着,嘶叫着,直飞向茫茫天际。



………【(十)】………

    日头一天天长了,风儿也一天天暖了,千里原野,茫茫一片葱绿。(看小说到顶点。。)

    可石堡城上的五色方旗依旧在春风里招展,石堡城的城防也依旧在唐军的轮番叠攻中岿然屹立,,顽固得仿佛石堡山头,那久不消融的冰雪。

    “娘的,山头攻不下,吐蕃大军也没了影子,真是气闷!”

    唐营辕门口,火拔归仁仰望着石堡城,一脸的泱泱。

    王思礼领着几百人从山上匆匆退下,不及下马,便摇头叹息不止:

    “思礼,你歇歇,看我上,马来!”

    成如璆绰枪上马,引着千余人又扑了上去。

    哥舒翰和众将都迎了出来,众目相对,神情都有些不太自在。

    “大夫,这样不行啊!半年多了,每攻一次少说也要白白送掉几十条性命,可咱们是一点便宜也没捞到啊!”

    大帐里,王思礼满眼的焦虑之色,成如璆坐在他的身侧,额角被飞石擦成了轻伤,兀自不住地大口喘着粗气。

    哥舒翰皱眉不答,却转脸问鲁炅道:

    “吐蕃大军有什么消息么?”

    “吐蕃大军自上次败后远遁盐泽柏海,千里之内,已无蕃人帐落,对了,惟明,你说说,吐蕃赞普如果大举赴援,从逻些到这儿得多少日子?”

    浑惟明屈指算道:“败报从海南到逻些,点集、准备、修路、运粮,再加上融雪阻路,一万多里的路程,我看……少说也要**个月罢。”

    火拔归仁一摊手:“得,除了这个又臭又硬的山头,还没仗打了。”

    王思礼道:“这样久屯重兵于坚城之下,粮草可成了大问题,得快,速战速决才是上策啊。”

    众人都默然:谁不想速战速决呢?

    “大夫,”高适打破了沉寂:“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石堡城虽然坚固,守卒虽然骁勇,毕竟已是孤军无援,破城不过迟早的事情,我们何不派人劝降?”

    郭英乂赞道:“好主意,说实在的,那蛮子城主虽是对头,却着实是条好汉,若是肯降,那……”

    哥舒翰一字一句地道:

    “这城主如此好汉,如何肯降?”

    众人面面相觑,都是一脸的沮丧。

    “大夫,末将有个主意,倒可以试试,不过,也没太大把握。”

    浑惟明慢吞吞地说着,神色甚是犹疑。

    众人闻言大喜:“没关系,惟明,快说,快说。”

    石堡城下,唐兵已列好了齐整的阵势。

    鲁炅举起令旗又放下:“大夫,这件事干系非轻,您可要……”

    哥舒翰打断他的话:“我知道你是好意,不过,我们总不能像王忠嗣大夫说得那样,为了这个小山头,再白白搭进去无数将士性命了啊!”

    提到王忠嗣,众人都低头不语了。鲁炅一咬牙,手中令旗招展:

    “擂鼓!”

    三通鼓过,二十个面色黝黑的小校越众而出,当着上山的道口一字排开。

    “这些都是末将的同族亲兵,个个都能说一口吐蕃话。”浑惟明轻声道。

    哥舒翰点点头:“开始罢。”

    浑惟明一挥手,小校们昂首鼓腮,齐声高唱起来,歌声高亢悠扬,在山谷中回荡不已。

    “惟明,他们唱的什么?”

    王思礼听得一头雾水,皱眉问道。

    “这是我编的歌儿:

    翱翔万里的鹰啊,

    总要飞回小鹰的身旁;

    征战万里的勇士啊,

    总要回到妻儿的帐房。

    石堡城无畏的勇士,

    威名如雷一般轰响;

    大唐仁慈的君王,

    心胸像蓝天一般宽广;

    勇士们啊,

    相信我们罢,

    我们要得只是这山上的石头,

    而不是勇士们的头颅;

    请你们带上武器和财物,

    回到雪山聚集的家园;

    我们不会伤害你们啊,我们可以起誓,

    面对这共有的长生之天。”

    严武沉吟道:“纵敌出重围,这京里若是追究起来……”

    王思礼笑道:“呵呵,严先生这倒过虑了,上面要得是这石堡城,不是这区区千把颗人头,我们几万吐蕃兵都打垮了,还在乎这一点儿么?”

    鲁炅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唉!”他忽地叹了一口气:“这些蛮子未必听得入耳啊!”

    哥舒翰高声叫道:

    “不要停,多唱几遍!”

    呜~~~~~

    山上,一阵悠扬的牦牛号角,击碎了山下歌曲的旋律,旋即,千余人嘹亮的歌声,如擂石,如箭雨,从陡峭的山坡上直滚而下。众人虽不解歌词,却都听出了歌里饱含着的不屈和愤怒。

    二十个小校脸色死灰,都沮丧地止住了歌声。浑惟明神色黯然,不住用拳头捶打着马鞍。

    “他们唱了些什么?快说啊!”众人急问道。

    浑惟明摇头叹道:

    “他们是这样唱的:

    你们唐人的誓言,

    不过是天边善变的月亮;

    你们唐王的仁慈,

    不过是羊圈边豺狼的歌唱。

    你们记得海西的盟约么?

    你们背信掠走了多少牦牛!

    我们对你们如兄弟般信赖,

    收获的却只有眼泪和血仇。

    你们上来罢!

    苍鹰即使死去,

    灵魂也能在天上翱翔;

    勇士即使死去,

    灵魂也会回到家乡。“

    众人听罢,个个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原来歌中所唱的海西盟约,乃是开元廿五年的事情。

    当时唐蕃联姻交好,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更与吐蕃大将乞力徐交情契阔,彼此约定各去守备,互不侵犯,因此吐蕃人放心游牧,牲畜遍野。宦官赵惠琮贪吐蕃货财,意在掳掠,竟矫诏命崔希逸出兵偷袭,崔希逸虽满心不愿,却终究不敢违诏,结果唐兵大掠满载而归,但唐蕃盟约却从此中断了。

    高适长叹一声:

    “其言正,我等何颜更说,何颜更说!”

    天色已经晚了,吐蕃人的歌声,仍在旷野中盘旋不散。

    众将闷坐在大帐里,个个低头不语,神色沮丧。

    “有敕!”

    中军的话音未落,一个白面绿袍的中官手捧诏敕,昂然而入,众人急忙俯伏在地。

    “……石堡蕞尔小城,何以老师糜饷,久攻不克?朕自即位,信赏必伐,尔等从朕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