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脸上流淌着和着泪水的雨水,朦胧着他们的眼睛。悲痛中的人们仿佛已丧失去了,搽一把脸避一避雨的基本能力似的。
当灵车走到牛背坡上的一块巨石——牛头石时,一道闪电在灵车上空划过,突然灵车停了下来。
护卫们围过去一看,灵车的四个轮子都歪歪斜斜的,再仔细一看发现灵车的两根车轴都断了;再往前走一步也是不可能的了。
耿总管和特使商量后决定就在小牛庄休息。耿总管觉得这件事很蹊跷,就咨询了随行的和尚、道士。和尚、道士们一致认为应就地安葬朱大人。
特使立即上书国王,说明情况。
国王也觉得蹊跷,就差人问过白马寺的主持。
主持说:“这就是天意啊!据我所知那里是朱子涵的祖上故地。出了这种情况,是他祖上有留他之意。”
国王一想,朱子涵已死也用不着再找茬整治他了。国王传下旨意,就地安葬。
一声惊雷唤醒了重病中昏迷多天的牛重天。他醒来的第一句话说:“我看见了我的大孙子永翰啦!快把他叫进来见我。”
妻子薛春燕轻轻地拍了拍丈夫的手安慰他说:“别急会来的,永翰会来的。”
这时,有人来告诉牛建武说,朱大人的灵车断了车轴停在了牛头石那里了。此话被牛重天听见了。
他喊道:“好啊!好啊!,我这就去找我的孙子永翰去啦!”说完,他就昏了过去。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第三十九章 回归故里
牛重天走得很安详,他没有带着怨恨离世,而是面带着微笑、祥和地离开了人世间的。
三天以后,耿总管来到了小牛庄。他把白马寺主持的说法,告诉了小牛庄的牛氏族长——牛建武。
牛建武听了,很吃惊。他现在才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在病重其间的那些日子里,他总是提及那个从来没见过面的小孙子的事。看来父亲早就有所预感的了。
现在想来,父亲病重时,说过的那些话不全是胡话,也有一些对的。比如,他说过,那个被百姓们称作好官的朱大人就是自己的孙子。当时,谁也不信。现在我知道,他真是我的亲侄子叫牛永翰,还真让爹说着了朱子涵是他的孙子,一点不假。
是这样的,小牛庄的族长现在是牛建武了。按牛姓家族的规定:把朱子涵葬进了牛氏家族的坟地,并将他改回原姓。按牛姓辈分,给他改名永翰叫牛永翰。
由于牛永翰是官家的人,他没有葬在父亲坟墓的旁边,而是葬在了牛头石的旁边了。根据他的官职,坟墓的规模还挺大的。后来,人们都称他为官坟。
自己的父亲,牛重天是个普通百姓。尽管,他的威望和名声很大也把坟尽量修的好一些,但比起儿子坟的规模就小多了。
因为,这是有规定的,是没办法的事。但他的坟墓跟前竖了一块石碑,那是老百姓为赞美他的公德,送给他的。
人世间的事就是这样纷繁复杂。分分合合喜怒哀乐,反复无常的。不管是怎样的,合总比分好,团结总比被分裂好,有根总比忘本要好。根是人之本也!
在牛重天去世之前,他一直猜疑着石家人。认为他们是诬陷大儿子通匪之人,由此成了仇家。于是,小牛庄的团结遭到严重地破坏。临终之前,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怀疑是无端的。不利于团结既害了自己也也害了他人。
牛重天常常对身边的妻子、儿女们说:过去,咱们只是凭着猜测没有根据的怀疑人家,那是不对的。我希望梭子沟两岸的人百姓,要团结。不要拿一条沟来做借口,互相怨恨。这沟是对我很重要,但它和团结比起来,团结更为重要。
可是它顶多就是妨碍了人们间的交流罢了。真正破坏团结的是人,而梭子沟顶多就算是个,被有些人借题发挥的由头而已。”
其实大家都明白,老人家这是不想让这种无谓的仇恨在小牛庄继续下去。
牛重天去世后,薛春燕从耿总管那里得知了,孙子的死原因。孙子因为治理水患的工作成果非凡,结果百姓高兴了,国王也满意了。
而白娘娘伙同朝廷里那些与朱子涵有仇的或有嫉妒心的人,来气了。他们上窜下跳地,在国王面前搬弄是非。没料想,国王名知朱子涵无罪,还是答应了等朱子涵回去后,找个茬,治罪于朱子涵。于是;国王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就下了旨,还派出了个特使,前去监视朱子涵的归程并督促他尽快回京。那位特使来到了朱子涵那里后;了解到了朱大人,为了国王尽职尽责;为了百姓;为了社稷呕心沥血;因劳累过度已病入膏肓。
特使他觉得白娘娘那伙人太可恶,国王也太无情。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他没有催的太紧。
老百姓对这样的好官还能感恩戴德;为他哭;为他心疼;为他披麻戴孝。国王却以怨报德,真让自己想不通。
特使不愿助纣为虐,就暗中帮助了朱子涵。
朱子涵在临死前心里很清楚。这么急着催自己回去,肯定是没有好下场的。因为他接到过朋友的来信说,白娘娘伙同朱子涵的仇家给他搜罗了许多的罪名,要将他治成死罪。
朱子涵为了不殃及妻儿,决定死在途中,那时国王就可能会对他们不了了之啦!朱子涵为自己选择了安葬地小牛庄。因为他听母亲说过自己本姓牛,祖上就是在小牛庄。如今,他想葬在那里,那是想落叶归根来着。
朱子涵将自己的计策、要求写好放在一个小木匣子里锁好。等他到了关键的时刻再拿了出来
牛重天子自己觉得不行了之时,他把小木匣子交给了耿总,在把小木匣子交给了耿总管时,牛重天嘱咐说:“这个匣子,我交给你,在我死后,你就将其打开按计行事吧!”
牛子涵万万没料到的是,自己死后,特使却帮助了自己,是特使找来了他的朋友伙同耿总管在安葬前将朱子涵的尸首,偷了出来救活,只把空棺下葬。
至于,朱子涵到那里去了?后来又发生了些什么事?也只有妻子薛春燕和她的二儿子牛建武知道些,除此之外,这对于其他人来说,那就是一个谜。
小牛庄因出了这么一个大官清官,名气很快就大了起来。于是乎,寻根祭祖的、前来观光的人多了;还有什么专家来搞研究的;算命先生也来看看这里的风水,就连带兵的将军也来了。
不知将军是来探究些什么呢?他可能是来拜访一下名人的故里吧!当然了,免不了也会招来掘墓人。
听说民国时期就有人来盗过朱子涵的墓,发现墓里面什么也没有,更甚者的是连尸骨也没有看到。
墓里没有什么宝物,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朱子涵是个清廉的官,再者安葬在那里是临时决定的,就是家里有点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时间送过来。
没有财宝可能,没有尸骨怎么可能呢?难道朱子涵被秘密救走了吗?
丈夫不在了,婆婆也去了。孙媳妇江欣带着一对孩子来到祖籍小牛庄来了。她把公公、婆婆的灵位都带回去了。让他们早点进了牛家的祠堂。
她们来到了小牛庄,一走进牛家大院,薛春燕看陌生人来了。当她听了叫奶奶的声音时,她知道了是自己的孙媳妇带着重孙子们回来了。此时的她真是百感交集。
她愣了一下,有些发呆,接着她心里在喜,看到了孙媳妇和重孙子们回来了,她高兴得不得了。
当她知道儿子,确实不能再回来时,心里悲,想到了已不在的儿子、孙子,她的心在流血。脸上在流泪。
她擦去的不知是心酸的泪还是幸福的泪,说:“哎哟,可想死我了。想了四十多年终于把你们盼回来了。
江欣急忙走了过去给奶奶下跪说:“奶奶,我们真得好想你啊!”
“宝贝孙媳妇,快起来吧!让奶奶好好地看一看你们。”
江欣站了起来,来到了奶奶的身边。“好啊,奶奶太高兴了。”
江欣转身招呼孩子们过来。她向奶奶介绍说:“奶奶这两个孩子是您的重孙子啊!”
这时,那两个孩子已跪倒在薛春燕的面前了。男孩说:“祖奶奶好,我叫牛小宝是您的重孙子。在这里小宝祝祖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女孩接过去说:“我是牛小玉是您的重孙女。小玉在这里,祝祖奶奶吉祥安康笑口常开”他们边说这边作揖。
薛春燕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边站起了来边说:“我的心肝宝贝们,快快起来吧!”薛春燕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边站起了来边说:“我的心肝宝贝们,快快起来吧!”
江欣说:“小宝十七了,今年去赶考还不知是个啥样子呢?”
“怎么都好啊!都好啊!”薛春燕兴奋地说。
“小玉十五,已有主了,是个快要结婚的人了。”江欣接着介绍着。
“哎哟,谁有这么大的福分,能娶到我的重孙女?多好的两个宝贝。这是祖奶奶多大的幸福,多大的快乐啊!。祖奶奶爱你们啊!让祖奶奶抱一抱你们吧!”
她们抱在了一起了。这时,薛春燕又流泪了。孙媳妇为她擦去了眼泪。“这福都让我享了,你们的那死去的祖爷爷没有这个份福。天天地盼啊!盼来盼去,没盼到就走了。
他要是知道你们今天回来了,不知他有多么的高兴呢!高兴的薛春燕地说着。突然,她想起了一件事。她转身去找干女儿小飘。走了过去,拉着小飘对孙媳妇和重孙子们说:“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她是你公公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