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年-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人一笑,道:“我的诗作从来都是有人记录,不会自己落笔。”

    亭内众郡主交换了一个眼神:此人好狂。

    “那就让宫人代写。”李重俊道。

    “宫人迂莽,哪懂诗为何物?”

    “莫非你要本郡王为你代笔?”李重俊冷冷问道。

    “不敢。”那人低头道,“去年中秋,??曾陪伴神皇陛下游洛水,当时占得一首绝句,是由上官婕妤代为落笔的。今日执笔之人若是太过微贱,岂不是辱没了婕妤?”

    杨辰心道,这个人好大的架子,竟然让上官婕妤为他执笔。不知他是真有这么大的才学还是信口开河?她止不住心中好奇,往外看去。隔着纱幔,只能见到一个模糊的影子倚着几案而坐,其他的再也看不清了。

    杨辰抬起头,正碰上永泰郡主的目光。永泰郡主也正看着她,目光中一片问询之意。杨辰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低身点了点头。

    “各位,我们这儿倒是有一位执笔的人选。”永泰郡主此话一出,亭内亭外都安静了下来。

    李重俊望着那轻纱丝幔,说道:“不知姐姐说的是谁?”

    一只素手挑开纱幔,月白的纱罗襦裙趁着一阵清风微扬。一个女子缓步走出,头梳着双鬟髻,脸上未施脂粉,一双眉目清远,双手交于身前,微微行了一礼,道:“奴郡主伴读杨辰,愿为先生执笔。”
第四十一节何处梅香
    平地处放着一张桌案,案上杯盘狼藉。山下百花繁盛,阵阵花香伴着酒香扑鼻而来,正是兰亭雅集,形容漫漫。众人宽袍散袖,或独坐,或倚石,或执壶漫走,并未将这挑帘而出的小小婢子放在眼中。杨辰静静站在亭前,低头道:“奴郡主伴读杨辰,愿为先生执笔。”

    “郡主伴读?”方才那男子开了口,“是哪一位郡主的伴读?”

    杨辰抬眸看他。那人不过二十岁上下的样子,头上青色软角幞,一袭绯色圆领窄袖官服,竟是正五品以上的官员。年纪轻轻就在如此位置,应该是颇有才学的。

    未等杨辰答话,李重俊已经站起身,走到她身边说道:“这是杨郡主的伴读。出身弘农杨氏,由上官婕妤亲自举荐,崇文馆中宋学士和杜学士的高足。如何?可以为你执笔么?”

    那人的目光在杨辰身上转了一转,唇边含笑,道:“红袖添香,佳人执笔,总比蠢笨的宫人强一些。”

    从来贤者无不恃才傲物,杨辰并未将他轻慢的言语放在心上,只是垂眸立在那儿。

    “既然好,那就取笔墨来吧!”这是李隆基第一次开口说话。杨辰抬眸望着他,浅浅一笑。

    桌上杯盘推开,换上笔墨纸砚。纸是上好的洒金宣,展展地铺在桌上,用墨玉镇尺压住,如同一段金丝白锦。有人取来了山前的泉水研墨,层层墨色氲开,似一朵花的绽放。杨辰执笔蘸墨,笔尖悬于纸上,抬头望着那绯衣男子。

    那人手执一壶酒,缓步走在花丛中,阵阵微风吹得他袍袖摆摆。许久,却不曾说话。众人等得不耐烦,忍不住出言催促。他却一点都不着急,双目微阖,一派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说澄澜,你到底有没有诗啊?”李重俊耐不住性子,开口问道。

    “郡王殿下别急,这就来了。”他微笑着转过身,仰头对着壶嘴喝了一口酒,高声唱道:“姹紫芳华六月中。”

    众人皆是一愣。有嘴快的人高声说道:“俗!”

    杨辰落笔将这一句写上,望着纸上的句子,也觉得俗不可耐。

    那人微微一笑,继续念道:“蝶蜂漫浪催花红。”

    “俗!俗不可耐!”

    众人一阵窃窃私语。有一人站起身,高声道:“澄澜,两位郡王在此,你莫要开玩笑了吧?”

    “谁说我在开玩笑?”他挑眉看向杨辰,问道,“这句写上了吗?”

    杨辰低头道:“写上了。”

    他点点头,执壶喝酒。李重俊的脸色已经不好看了。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他在闹哪一出。

    就在众人的窃窃私语声中,他忽然转过身,高声道:“珍重清姿独一色,芳心不肯予东风。”

    众人霎时安静下来。落墨而就,杨辰轻轻将笔放下,望着纸上的诗句,蓦然心头一震。从来大才多狂妄,这个人,果然是有狂妄的资本。

    “写好了?”那人看着杨辰,道,“读来听听。”

    杨辰正坐,微微行了一礼,高声诵道:

    “姹紫芳华六月中,蝶蜂漫浪催花红。

    珍重清姿独一色,芳心不肯予东风。”

    “娘子的声音真好听,”那人微微一笑,道,“倒是为我的诗增色不少呢。”

    杨辰淡淡低头。

    “好啊,真是好诗!”

    “好诗是好诗,只是……”一人高声问道,“不知澄澜此诗,所咏何物呢?”

    那人一笑,道:“诸位不妨说一说,我这诗所咏何物?”

    “这……”

    众人一时无语。他走到李重俊面前,低身一礼,道:“郡王以为呢?”

    李重俊脸上有些挂不住,只是淡淡一笑,道:“澄澜先生高妙,我无从得知。”

    那人哈哈大笑,道:“可笑,真是可笑。你们要我吟诗,却不知我吟诵何物。听不懂还偏说好。煌煌朝堂,竟都是这些懦懦之辈,可笑啊!可笑。”

    他放声大笑,酒壶倾斜,琼浆浸润了脚下的土地。杨辰望着他,不知为何,那一抹绯色在她看来竟如未愈合的伤口一般,滔滔往外流着血。心头一震,她扬声说道:“梅。”

    那人一顿,淡淡转身,道:“你说什么?”

    杨辰正坐,低头道:“先生所咏,乃是梅花。”

    “梅花?”众人一片私语。李重俊淡淡道:“现在是六月天气,哪来的梅花?”

    杨辰低着头,说道:“就因为是六月,所以先生才吟咏梅花。眼前姹紫嫣红,蜂狂蝶浪。不如风雪中那一支素梅,宁肯忍受寒风凛冽,也不肯借东风之势,屈姿媚人。”

    李重俊眉头一皱,没有说话。众人沉默,随即有人微微点头。那绯衣人望着她,唇边绽出一丝笑意,道:“满堂花醉三千客,难得,竟还有一人是知音。”

    他这话说得杨辰心头一撞。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此人该是有多么寂寞,才将一腔心绪赋予诗中,希望能有人懂。从古至今,有大才而郁郁不得志者比比皆是,想来他也是如此吧。

    “先生赞颂梅花高洁,令人叹服。只是先生的论调未免太低沉了。”杨辰望着他,缓缓说道,“文王屈居?里,孔子困于陈蔡,贤者唯有历经磨难,才能成就传世的贤名。正如梅花,芳香四溢,源自苦寒。”

    那人双目一亮,道:“娘子说得好!”

    杨辰微微低头,道:“婢子不才,愿占诗一首,以和先生之作。”

    “好!”那人高声道,“我来执笔。”

    他几步来在案前坐下,接过纸笔,道:“娘子请。”

    杨辰微微一礼,和道:

    “性至何犹惜此身?芳菲逐水漫多尘。

    世间纵有花如许,临风只念缟衣人。”

    “性至何犹惜此身……说得好!”那人一挥而就,将毛笔一掷,墨点飞溅也不在意,说道,“崔??,拜谢娘子赠诗。”

    杨辰起身道:“不敢。先生见笑了。”

    忽然身边一声冷笑。李重俊淡淡道:“怎么,中书舍人也有拜服的时候?”

    杨辰一怔,他竟是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品级为正五品上,是中书省文职,专司草拟诏令,亦常入禁中,在御驾前对喝诗文。能做到这个位置的人多是文冠朝野、才名远播之人。没想到自己几日竟与中书舍人和诗。她微微抬起头,只见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忽然有人笑语道:“这位娘子好才华,堪称上官婕妤第二了。”

    举座沉默。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暗含着她看不懂的复杂。

    杨辰惶恐,俯身拜道:“婢子鲁莽,请众位先生恕罪。”

    “行了,”李隆基豁然站起身,道,“晚上神皇陛下还有赐宴,诸位赶紧回去换身衣裳,别弄得一身酒气。”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告辞。崔??走在最后,对着杨辰端端正正施了一礼,方才离去。

    李重俊和李隆基也走了。亭外霎时空空荡荡,只剩满地狼藉的杯盘。亭内传来??的声响。杨辰转过身,李仙蕙和杨雪霁挑帘而立,正静静望着她。
第四十二节东宫乱局
    “姐姐,哪动的这么大火气呢。”

    洞之堂后殿内,李仙蕙怒气正盛。宫人们早都退到前殿去了,空荡荡的大殿里只有杨雪霁坐在她身边。杨雪霁捧着茶碗,小心地递给李仙蕙,道,“来,喝口茶,消消火。”

    李仙蕙蹙眉坐在一侧,接过她递来的茶碗,放在一边,道:“今天的事你也看到了。我知道你宠她,可也不能宠得没上没下。郡王朝臣在侧,哪容得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是,姐姐说的是。”杨雪霁应和着,道,“不过我觉得也没那么严重。不就是和了首诗吗?宫内尚风雅,朝臣与婢子对诗,传出去也是桩美谈啊。”

    “糊涂!”永泰郡主一拍桌子,直把茶碗都震得颤了一颤。杨雪霁从没见过她发那么大火,霎时白了脸色。

    永泰郡主努力平息着怒气,说道:“今日那些人说什么你没听到么?他们说她是‘上官婕妤第二’!上官婕妤是做什么的?那是辅佐神皇陛下的!你一个东宫郡主,身边能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