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的秘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维多利亚的秘密-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想而知了,反唐即正义的风气之下,那些贪婪的坏小子们把solostore当成了自家的商店,随意砸抢。据说警察看见了也不太管。

    大清实在是太复杂了,唐宁挟天子以令诸侯,帮助大清发展了宪政,发展了经济,发展了法制,结果却换来随便一煽动就掀起全国性的大敌意,真令在人感慨万分。要不是因为中国是半个祖国,唐宁现在就得火冒三丈高,干脆像征服巴西、美国那样把大清国也收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清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唉……

    巴西拥有亚马逊原始丛林,大清国就像人间的丛林,没有特殊的手腕真的是玩不转儿,唐宁感觉自己在大清的政策太幼稚,想法太单纯了。无论是独裁还是民主,这里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引无数枭雄竞折腰。

    李鸿章的想法在复杂的环境下都显得天真,以为能借着民意把温莎共济会赶出大清,不料民意照样能挟制总理府。被煽动起来的民间组织已经向温莎财团的“全球大动脉”发起了挑战,而在这里,温莎军阀拥有大量的雇佣兵,毫不客气地对挑战者开枪,李大人不想开战,民意却已经把他顶在了枪口上。

    敢于冒险冲击地球大动脉的仅是少数人,但民意很容易就能把死伤夸大,谁把数字说少了谁就是清奸,这就是民意的“好手段”。到了最后,总理府都不敢说出真实的伤亡数字,李大人已经感到自己玩儿大了。

    李大人是民选的,一些爱国热情超高的国会议员在这样的气氛之下有可能强行通过对温莎军阀的宣战议案,他们才不管温莎军阀是什么恐怖的存在。我大清的面子才是最大的事儿,任何组织也不能挑战我大清的脸面。

    李大人仍然死杠住压力不对温莎军阀宣战,不过,他决定跟日本人干一干以引开百姓的视线。琉球离台湾不过500公里,在攻击直升机的作战半径之内。大清现在确实是强国,在唐宁的帮助下,工业实力跟日本也差不了太多,工业规模更是远超日本,当大清国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也是一件让人醉的事情。

    大清国的后勤能力跟几十年前已经是天壤之别,疯狂的战争机器吱吱作响,全国总动员的能力让李鸿章在真正的备战开始之后信心大增。大清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战争人力资源,小日本,受死吧!

    反温莎的大本营美国跟温莎帝国斗争多年,经验十分丰富,第一时间将攻击直升机的生产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渴望战争技术的大清国,而大清国强大的工业规模发挥起作用来简直是骇人听闻。

    大清国和美国当然是没有翼地效应飞机的,但是航空母舰的概念已经出现在美国,他们借助大清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生产航空母舰,事实上建立了美清联盟。

    在台湾,李鸿章借战争之机创建强大的太平洋舰队,这是全球第一次以航母为战斗核心的舰队,说实在的,这理念比守旧的大英帝国海军还要强大。对外战争最能把一个国家团结起来,原本各自为政的各省巡抚全部都在“不反温莎不反日本就是清奸”的舆论压力下齐心协力。

    航母的制造比较慢,直升机却是很快的,当第500架攻击直升机出厂之时,李鸿章得意洋洋地公开了台湾武备情况,要好好吓一吓日本人。日本人真的吓一跳,500架这个数字已经跟夏威夷海军的战机数量相当,超过了日军在琉球的战斗力量。

    看来,日本要跟大清进行一场疯狂的军备竞赛,日本人之团结更是极端,他们几乎陷入了全国性的禅境,所有人抱元守一,没别的生活乐趣,一切就是为了生产攻击直升机。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在全球温莎工厂扩散之后,全球主要的国家都有工程师学会了汽车级的氢燃料电池的制造,即使效能不如温莎空军,也完全不是温莎财团所掌控制的技术瓶颈了。所以这场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双方都很拼、能拼。
第302章 平均主义
    究竟温莎财富帝国是战争的魔鬼,还是和平的天使?这个问题在全世界的争论比较广泛。有温莎大帝的拥护者提出了“财团社会主义”概念。马克斯和恩格斯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以国家为单位,可是希望国家的领导人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谈何容易。

    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能实现国际主义的,毫无疑问,就只能是温莎大财团了。“财团社会主义”的倡导者巴枯宁原来是个无政府主义者,后来他明白了,没有任何权威就不可能有自由,所以他现在鼓吹由温莎财团来给予个人最大化的自由以军事上的保障。

    温莎财团的内部向来有社会主义的倾向,福利好得令人发指。因此巴枯宁对温莎财团有这个期望一点也不奇怪。温莎理事会里思想跟巴枯宁最像的就属雨果了,他本是个文学家,政治抱负理想化,想成立欧罗巴联邦谈何容易,可是没想到温莎财团这个大怪物出现了。

    唐宁先后做过意大利皇帝、德意志联邦主席和法兰西共和国大总统。有了这仨儿,加上卢森堡、波兰、立陶宛三个小兄弟,说不定这个欧罗巴联邦还真的有点谱。由担任温莎理事会成员的那天起,雨果就决定了把成立欧罗巴联邦作为自己的毕生奋斗目标。

    巴枯宁的联邦主义可能最符合唐宁的主张,极大地弱化国家的存在感。把财产而不是民族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则温莎财团来主持一个国际财团社会主义大有可为,于是乎,在雨果的推动下,因思想极端而被俄国政府没收了财产的巴枯宁成了松散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倡导者。

    巴黎公社已经随着大总统的上台而在事实上被摧毁了,但平均主义的思潮并没有退去,巴枯宁就提倡在小范围内所有的工友们、农友们收入一致的做法。在饱受经济学家批评的时候,传来好消息,温莎大帝居然还同意巴枯宁的看法,认为在100到1000人的小集体当中实行收入平均是可行的。

    光是说说还不过瘾,唐宁准备真的搞出一套“有竞争力”的集体公社。这种机制的核心在于两点:一、应用成熟的技术构建公社支柱产业,一般来讲,一个小公社只有一个支柱产业,由温莎企业来提供产业所需的技术和设备,同时,由于良好的关系,温莎企业得到一个可靠的供应商,而小公社得到一个可靠的销路。

    二、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服务业的前景广阔。公社的平均主义氛围将是一个奇异新鲜的存在,互相轮值服务,每个人都是小主与仆人,则在小小的社区之内拥有极低的服务业成本,估计分摊到的实际服务内容会超过普通的中产阶级。

    现在的温莎企业所有员工中位数收入达到500英镑/年,这是正宗的中产阶级。作为温莎企业的供应商,公社的总体成员大概会有100到200英镑/年的收入,由于服务业互助,公社成员照样可以过上500英镑中产阶级的生活。

    打个比方,家政方面,公社可以统一采购扫地机、洗碗机、洗衣机、剪草机等设备,以近乎为零的成本完成家政工作。又比如吃饭,可以建立中央厨房(由温莎工厂提供),汽车,可以公社共用,在一定的使用次数之内由公社买单。

    公社可以用批发的方法把成员的生活必需品按计划采购,各种吃穿住用行的设施能够在成员之间毫不浪费的流转。公社成员以较低的收入享受到有房、有车、有pc、有免费学校、免费医院的种种中产阶级福利。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正的平等——连收入都是平等的,还有什么不平等?

    公社成员永远不可能高收入,顶端的公社技术员是温莎企业的雇员,那肯定是500英镑年薪以上的高端人士。最适合追求享受而没有发财野心的百姓在公社里享受生活。成员们也不用心理不平衡,技术员是个个公社到处跑的忙人,普通成员还未必有兴趣去干这么辛苦的活儿。

    自古有云:不患贫而患不均。闹太平天国那会子就有这种朴素的想法,可惜他们都是不靠谱的大规模平均。在中高端工作领域搞平均主义是完全行不通的,那种没有等级激励的机构没有竞争力,就算是温莎企业也不敢那么做,否则唐宁就亲自搞纯粹的财团社会主义了。

    由于在公社里没有激烈的竞争,没有失业的压力,没有各种攀比,这里的中低收入人群的精神生活将非常的安逸,最适合那些没有追求的百姓。也适合温莎企业变相裁员。如果某个行业消退了,温莎企业可以把没有转行能力的老弱病残打发到公社里去过退休生活。

    苏黎世银行将设立一个“温莎公社基金”原则上为法国、德国、卢森堡、波兰、立陶宛、以色列、美国西部、巴西、马来亚、印度、高丽、新几内亚、马达加斯加等13国全体公民建立公社,公社成员的福利要视它能分配到什么样的产业。

    这13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他们的中央银行都控制在温莎财团的手中。唐宁把中央银行的控制视同为政治上的控制。日本的中央银行也在控制当中,不过,由于井伊直弼的关系,这个控制不稳定。苏联没有在列表中,是因为马克思已经在苏联搞平均主义了,而且是大国家社会主义(通过高税收和国家重度参与商业经营)。

    苏联的社会主义虽然没出什么彩,可也没出什么乱子,相当于已经是一个大型的公社。所以不用温莎公社基金再去掺和了。

    为全民提供公社成员身份保证,但这个加入与退出完全是自由的。凡是接受公社基金贷款的公社,其盈利上限为6%,多出的部分将上交给基金会,以便继续壮大公社基金会的实力。

    为了表达温莎财团对公社基金会的重视,唐宁还亲自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