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的秘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维多利亚的秘密- 第5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泰晤士报和某些议员也太幼稚了,不要说有罗林森和塞缪尔两大盟友在bt,单论他那些控制在他手上的高能电池厂、纸带厂、油墨厂、打字机厂,唐宁大人在bt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既然要发行自己的报纸,对于自动排版机的研发就显得更重要了,在自动排版机发明之前,手动排字工的工作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时代发行量最大的泰晤士报都没能超过8版,因为工作量太大,当排字工作太大时,并不是增加排字工的人手可以解决的。

    活字印刷术虽然是中国人发明的,可是在中国并未被大规模地采用,因为汉字数量太多,几千个字,活字跟死字几乎没有太大区别。18世纪初,巴黎曾刻出一套十万余字的木刻汉字,但规模过于庞大,难以使用。19世纪初英国的瓦兹曾造出一套准确的活字,但成本如此之高,普通汉字印刷没有希望能够使用。英文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总共才26个字母,活字拼在一起的难度很小。

    唐宁最想做的事不是一个大发明家,而是手下有一大帮发明家,在自动排字机的研发过程中,他主要交给了在世博会上招揽的传真机发明家贝克韦尔。当时的排字工人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给报纸排版,可谓活儿多人囧。由纸带机来完成排版流程的原理并不复杂,但贝克韦尔最初的方案需要庞大的字母库,简直可以让机器崩溃的庞大,这位老发明家又没吸取在发明传真机时的教训,信息量过载对自动机器来讲是致命缺陷。新闻中所需要的字母数量是不可预料的,唐宁不得不亲自出手,提出用少量模具即时生产所需的活字,这就是热金属排版。

    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金属,熔点仅300摄氏度出头。可惜现在根本没有电可以用,电气时代还没到来。需要明火来使机器铸件加热。活字通过自动排字机排成一行之后就把它们熔在一起,成为一个版面的基础构件,在方框里逐步排列成版之后锁定,一个版面就新鲜出炉了。

    以这种速度排版的报纸,别说8个版面无压力,80个都无压力啊,只需要多找几个编辑校对打字机上打印出来的文档就行了。

    唐宁对字体还不太满意,请艺术家重新设计。在研发排字机的过程中,他一直在不断地要求字体设计师们改进,最后选定了一种类似helvetica的优雅等细度字体,印刷出来的样张果然给人焕然一新之感。唐宁觉得这个比泰晤士报的字体好看多了。这也是他的报纸的竞争力啊,漂亮的细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印刷效率比别人高,离一份报纸的成功还远着呢,他还是先老老实实当印刷厂厂长吧,给每日新闻报和早晨邮报等追求成本的“便士报”做印刷厂。为了最好地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除了正常的每日发行渠道外,他最给自己的报纸起名《电讯报》,只要是租用bt电报机的用户都可以自行打印报纸,这种“电子”方式发行的报纸,使用的是电报租用者自己的油墨和纸张,电讯报公司的成本可比印刷还便宜,所以卖得比《每日新闻报》《早晨邮报》更便宜。还有一大优点就是这样的电子报可以每天更新多次,最初《电讯报》就是每四个小时更新一次,若是有突发新闻,唐宁要求主编在十分钟之内写好稿,然后加入电报发行序列。论新闻的新,谁也比不过《电讯报》。马路上有个哥们被马车撞死了?看看《电讯报》有没有更新,没准儿就已经出新版了,囧。

    这种模式还可以发行很多个版本,什么金融版,文学版,科普版,简易英语版,那就是以后的事了。反正唐宁自己是很喜欢这样的模式,消息是如此地快速传递,达到了这个时代的巅峰。

    很多电报机放办公桌上的老板喜欢读《电讯报》,因为这很有高科技的感觉,而且总是看到比别人更新的新闻,优越感很强烈。
第18章 土豪晚宴
    当泰晤士报长篇报导了“当代最大”慈善家的事迹后,英国公众的视线从无线电报这个发明转移到了唐宁本人,每一个伦敦人,不管高低贵贱,不可能说这位大慈善家的坏话,因为他那句“没有任何条件”,捐出150万英镑来然后没有任何条件,就算将来污水治理委员会干不好也不关他的事,所以,他是集所有荣耀于一身,活儿都让别人来干了,谁叫人家土豪有钱呢?

    这么有公德心的人做的产品一定有爱!这是所有伦敦市民的想法,所以,英国电报公司的业绩在这个月飙升到了1000台之上,总计1900台,租金收入19万英镑!巨额收入!

    泰晤士报本身也对越洋电报很有兴趣,这意味着它能在第一时间把资讯发送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最大的报纸。他们尤其想在美国市场取得影响力,因为那是一个人口比英格兰还要多得多的英语市场。不过,他们也许低估了美国报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从美国人在万国工业博览会上的表现来了,其创新、文化才能真是不简单,习惯了贵族文化的大英帝国报纸在自由的大美利坚还真不一定能成事儿。

    泰晤士报有一贵族式的毛病——贵,它的地位无与伦比,所以贵,然而,报纸毕竟是大众消费品,太贵总是会越来越不是个事儿,它有两个“可怕的”的竞争对手,一个是“每日新闻”,一个是“早晨邮报”,都以非常低的价格卖报。

    每日新闻是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于1846年创建的,距今仅5年时间,不过狄更斯主编时期的每日新闻在商业上并不算成功,在17期之后,狄更斯就把它交给了自己的朋友约翰?福斯特,后者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传记作家,在出版期刊方面的经验比狄更斯要丰富。

    福斯特是第一批意识到打字机在出版行业的重要性的人物,他来到了英国电报公司位于金融城的办公室,嗯,也是东印度公司的大楼,虽然bt的业务发展速度惊人,但总部仅有一百多个人,暂时在东印度公司的一角。福斯特既是要买打字机,也是希望找到更好的出版业解决方案,他凭直觉就认为打字机应该是可以用在排字方面的,虽然他不知道该怎么弄。可惜,第一次拜访bt办公室时人家的总裁没在,由于电报是如此的方便,每天bt的员工都会把情报拍给总裁,唐宁在伦敦东郊的家中。

    每当有重要的商业机会时,bt总裁办公室的秘书们会把电报发送到唐宁别墅楼下的助理处,助理看到如果确实情报重要,就会火速递交给唐宁。这一回,电报上仅有一行字:每日新闻总编造访bt,请求就打字机在出版行业的应用详谈。

    以前唐宁只看泰晤士报,那是,他也是有钱人,便宜报纸看不上。不过,最近由于他和bt频频见报,爱慕虚荣的某人每次都买好几份报来看看人家都是怎么写他的,其中泰晤士报的大对手每日新闻也在其中。嗯,貌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报纸吧,每日新闻的主编来访,可得亲自接待一下。

    第二天,福斯特就受邀请来到了唐宁的老巢。

    老规矩,福斯特先生对唐宁的伟大善举不吝谀辞如潮地赞美一番,然后再说:“我觉得bt的打字机也能用在排版上,可是我不确定,不知道贵公司有没有这个想法?”

    只要稍微一想,唐宁就很开心地表示:“暂时没想到,幸亏你来提醒我啊,你说得太对了,用在排版业上是打字机一个很好的应用!您很有远见!”

    他最近正在忙着试验炼钢法,倒是没有精力去管这个事,但去看一看无妨,有这么一位有远见的合作伙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决定和前来投奔的物理学家贝克韦尔(发明传真机那位)一起去瞅瞅。

    福斯特是个传记作家,对名人很感兴趣,唐宁现在是“史上最大慈善家”,活着的时候捐出一半身家10艘战列……咳,150万英镑的大腕儿,自然是在福斯特感兴趣之列。可惜,唐宁本人很低调,他这是一假冒的英国公民,言多必失嘛,所以他之前拒绝了包括泰晤士报在内的多家报纸的采访,只是给泰晤士报发了一份比较含糊的简历,并称这是“最终的自我介绍”,以后请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不要来找我要更多的个人信息。于是,大善人就更神秘了。自然的,他也不愿对福斯特多说什么。

    现在也是有钱人了,唐宁过上了贵族般的生活,话说,贵族中的贵族,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岁用才4万英镑,唐宁过贵族生活一点压力都没有。在罗斯柴尔德家的印度“大餐”至今像恶梦一般萦绕在他的心田,为了请个好的大厨,他可是在泰晤士报上登了广告的,最好是中餐,实在不行米饭为主食的厨师,果然,中餐厨师根本找不到,经过一番筛选,他最后找了一位来自意大利北部大米产区伦巴第的厨师,没事就请朋友(主要是罗林森和塞缪尔两个)吃大餐。嗯,今天宴请福斯特先生的这顿也不错。

    主食是威尼斯豌豆草莓饭、内比奥罗红葡萄酒。配玉米粥的野兔肉,那酱料放的那叫一个眼馋。搁在绿蔬上、配柠檬汁儿的米兰炸肉排。戈尔根朱勒蓝纹干酪。嗯,好了,这就管够了。

    不仅吃的是美食,使用的瓷器都是最顶级的奢侈品——柿右卫门瓷器。自从康熙的海禁政策以来,中国瓷器的地位就被日本有田烧代替,后来一直没恢复,柿右卫门的暖色赤绘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唐宁购入的是在刚刚在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展出的某个瓷器贸易商那里买来的花鸟画样式,很有喜感,但同时兼具淡雅风格。

    福斯特一边享受着大土豪的奢侈晚宴,一边与大土豪交谈,发现他对科学方面的东西很有见解,但对文化方面的东西则欠缺,连我伦敦一代大文豪、著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都不太了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