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的秘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维多利亚的秘密-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万升的水塔,现在可以弄出100万升的怪兽级水塔。

    原来至多供250人使用的水塔现在变成了5千人。用电量量也够数了,而且还可以再整合一种资源进去——热水。因为现在有这么高的塔,可以在四周放置反射镜片,把太阳能集中以加热高塔中的水箱。由此就得到了水、电、热三大资源,名副其实地成了超级资源中心。

    一个超级资源塔能够每天创造1000欧元的价值,养活3万人。而它的建造速度跟造大桥也是差不多的,每天“长高”100米,一边成长一边内部配置,15天完工。

    1。5千米的高度,自由落体会有足足17秒的时间,高压水枪喷到1。5公里开外完全没有问题,所以在碰到“辖区”内有火灾发生,直接从水塔喷到灾区,从报警到“水来”,理论上最快可以在17秒内完成,呵呵……

    这简直是龙王的节奏嘛。

    这么高的建筑难道仅仅是用来搞三通吗?素有赚钱大王之称的唐老板不愿意这么浪费,他在接近最高的100米区域内搞了“龙王大酒店”,为有特殊癖好且没有恐高症的人类提供住宿服务,每个套房使用面积仅6平米,不过有两层,所以还行。

    住龙王酒店不是为了宽敞,而是为了视野,这1。5千米的高空,极限视野达到了138公里,天气好的时候拿望远镜在北京都能看见天津了,满足不?不错,这是入住就送望远镜的神奇酒店,贵着呢,一晚上1欧元,别忘了联合国公民失业救济金才一个月1欧元呢。

    大家也算看出来了,立体钢网结构很适合建造超高层建筑。唐宁准备把摩天大楼便宜卖,在重庆建造样板楼,使用钢网架构,其中央是不变的资源塔,围绕着塔身要建多大多高就由客户自定义了。

    起步价是每100平米100欧元,30层100平米的造价为3000欧元。很多建筑商是拿这个当平房价呢,可见温莎摩天大楼的卖价是多么地有竞争力,因为这等于把另外29层的地价给免了。

    此后每增加一层造价要加一点,最多不能超过100层,因为那是之前温莎所造的香港中环大厦与北京中银大厦的世界第一高楼,有象征意义。

    重庆的样板房正是30层高,每层100米,号称山城之塔。每户人家每天赠送200升水和30度电,超过再另收。对于一两口人的家庭这就足够了。预计从此以后高层建筑会在城市中迅猛发展,所以如何维护就成了唐宁要考虑的问题。

    普通的摩大楼抽水上高层都是个问题,这对拥有资源中心的唐氏高楼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倒是擦玻璃这种事情不可忽视。嘿嘿,这个时候激光清洁技术又能派上用场了。

    为了在清洁的时候不伤害的户主,样板楼中使用了电子雾化玻璃技术。它在玻璃的夹层中内置了划算的粗液晶颗粒,平时断电的时候玻璃呈现雾化状态,无法被看穿,用来清洁的激光也就可以安全地作业,而主人在家时可以打开去雾化电源,玻璃瞬间就透明了。

    当主人觉得玻璃脏了,叫来凤凰家政公司处理,服务人员会使用长臂激光清洁机伸出窗外去作业,同时让玻璃保持在雾化状态。但通常不需要这么做,业主可以请凤凰公司给全部楼房来一次大清洁。

    这时公司可以出动多架激光清洁无人机,全方位、无死角地把大楼搞一遍,让它如新剥的煮鸡蛋一样干净。

    “独门独户”般的高层住宅视野真是好啊,所以山城之塔这个样板楼相当有特色,引得很多年青人驻足。为什么都是年青人?中老年人能适应这样的高楼的可真不多,在高处往下看的“美好感觉”可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

    唐老板也就是推这么一个项目,其实他本人不喜欢住高层,晕人。那呼呼的风儿这么一吹一响,直觉碜得慌。这样的楼适合年轻、任性的人。

    唐老板也是任性,这样的高层建筑第一次出样板楼居然是住宅的,而不是办公楼。原来他是一直想分散商业、办公中心的理念,所以不给高层办公楼提供便利,这一种奇怪的坚持为很多人所不理解。

    与温莎科技帝国越远,协约国成员的生活成本就越高,比如最明显的航空独立事件,使协约国的飞机航行不仅速度不及,成本也明显高一截。如今英国这个法拉第电力公司的老巢,居然也出现了能源成本高于联合国的情况了。

    除了资源塔的因素外,还跟唐宁另外一个概念设计有关。资源塔上可供热水,但在冬天时对较远的地方供热水当流到之时热水就冷却了很多,比如降了30度,原本50度的变成了20度,只能洗手、洗碗,洗澡就不舒服了。

    大家可能还记得之前唐宁利用低落差的水流自抽水到高处的发明吧,那是利用了水力本身生产的动力,同样的,热能也能自己提升自己。理论上把20度的水热量抽出来集中在一起就可以把水加热,甚至能让20度低热水变成零下几度,而把热量集中起来之后把另一部分20度的水加热到50度。

    实现这种热能重新分配的方法仍然是使用压缩机,使用一种特殊物质,其常压下其沸点为零下40度,凝固点为零下100度以下,该物质冷的时候是液体,但很容易被蒸发成气体,反之亦然。

    在实际运行中,转热物质的蒸发极限温度为零下20度左右,因此5度的环境温度对如此低的温度也是“热”的,甚至下雪的温度,比如说0c,相比之下也是热的,因此,仍可交换一些热能。

    有了转热物质的出现,在热水使用的终端可以轻松地把20度的水分流成两波,一波热到50度,一波冷到跟普通自来水没区别。而且整个压缩过程是使用水流本身的水压来完成,不耗电。

    在一个小区内使用大型的热量分配机器可以用极低的成本为居民供热水,而以热水为升温物质又可以给居民供暖。原本北方的居民整个冬天要花一欧元巨资来取暖,现在降价到0。1欧。

    光是这个巨大的好处,就能把长江以北的居民征服,而且……谁说南方的冬天就不冷?所以应该说能把岭南以北的居民征服。这个巨大的供暖网络成型之后最大的坏处就是因为成本太低,把那些卖碳翁、卖煤翁全都挤兑得破产了。

    还有一个坏处就是使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更拥挤,因为有廉价供暖这样的好处,那些被冻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百姓谁不希望拥有一个暖冬啊?西伯利亚、加拿大、北欧诸国无不拍手称快,当地政府都向温莎的水电热资源中心塔伸出绿色橄榄枝。

    唐宁在成都、圣彼得堡、渥太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分别建了亚洲、欧洲、北美、南美四大制造热能重置机的工厂,长江上终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拳头产业。成都是长江计划中顺手牵羊占领的,也算是长江计划的一部分吧。
第441章 网
    莫斯科沦陷、维也纳沦陷、柏林沦陷、加拿大沦陷,温莎帝国版图史无前例地庞大,已坐拥全球13亿人口中的9亿。大清国的那3亿貌似也是温莎的囊中之物,很快就会飙升到12亿,占据绝对的优势。

    唐宁认为最后一战会发生在北大西洋,所以他给最新的超级航母定名为北大西洋号。这种超级航母将采用多种最新的技术,最重要的是造浮桥的技术,使整船的船体为三体,最大程度地降低水阻。

    全舰相当于传统船体的排水量10万吨级,但由于使用三体结构,它看起来更庞大无匹,整长333米,可供战机起降的宽度为77米,而三体结构的跨度更是达到111米。

    超级航母的两侧船腿儿皆各有10张巨大的可采集太阳能的巨帆,使整舰能够在零能耗的情况下以10节的速度(19公里每小时)巡航。其全速前进时使用平时太阳能帆攒起来的氢气燃烧涡轮蒸汽机作引擎,可达30节(56公里每小时)。

    巨大的甲板使它能够同时升空40架飞机,两侧各15架,中间因为指挥塔的原因减少了5架飞机的空间。指挥塔有一个鲜明的网状结构细长的杆子,高达300米,支撑着一个流线型外观的雷达与观察站,无法容纳人,因为太小。

    这条杆子不仅中空,连外壳也是空落落的,因为要考虑到海上强大的风力,钢结构都能被掰弯了,所以必须是网状的。地球是球体,所以视线会受到海拔的影响,这300米海拔的高度能够看到最大的极限距离是61。9米,雷达也是这个数据。

    平时的话航母会放出无人预警机在数千米的高空侦察四周的一切,但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就靠那跟高高的杆子上的雷达了。碰到战争时,那杆子还可以凭借出色的嵌套层结构设计再升高两倍,达到900米,极限观察距离为107。2公里。

    巨大的船体内部使它的载机量达到了240架,是英国人4万吨级百眼巨人的2。4倍。最让敌人恐惧的恐怕还是它的建造速度,你想,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只需20天,这种“移动浮桥”能花多长时间?

    三体船身使333米长的全舰要分三段来造,整体结构大约需要1000米的钢网编织,在钢网编织机器的妙手之下理论速度是10天。中间的主体还是需要大量的特种钢板,它被巨量的焊点结合在钢架与钢网结构上,超级结实。

    10天一艘10万吨级的航母?太吓人了!协约国人最后的安慰可能在于北大西洋号使用的浮力来自“柔软的橡胶”了。“我们戳破他们的橡胶气囊那240架飞机是沉到大西洋底了?哈哈!”

    首先,造近一个航母战斗群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航母上没有激光续能器,战机的作战半径也达到了500公里。百眼巨人也能达到这个数据,而有了激光续能器,un的航母舰载机极限作战半径是1300公里,这还是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