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孟昶一点儿都不陌生。所以,他立刻下令沿边将帅:接应王君怀,速取阶州。
但是,后晋的陇右防线并不空虚。阶州城防严密,秦、成二州的驻军也兵多将广。
特别是驻守秦州的雄武节度使何建,历任沿边六州藩镇大帅,完全是靠军功、政绩,一步步升迁上来的后唐、后晋两朝名将,堪称西北砥柱。
所以,尽管王君怀降蜀,蜀军大举攻击阶州,后晋依然有力量足以抗衡后蜀。没几天,秦州(今甘肃天水)的援军就火速赶来,并击败了蜀军。
虽然,阶州之战后蜀终遭败绩,但自此孟昶决心效法武侯,经略陇右,拓边西北。毕竟,这年孟昶也不过二十六岁,正是满怀抱负、雄心勃勃的年龄。
孟家父子的运气,貌似都很充沛。谁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刚过两年多,陇右三州就如约而至!
广政十年的正月,耀武扬威的契丹使者来到秦州,向后晋的雄武军节度何建,宣读了一份内容令人惊诧的诏书:
后晋亡国,开封沦陷,石重贵被押赴契丹,契丹主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称帝。新皇帝要求各地军政长官必须老老实实,向大辽王朝尽忠!
何建当即就拍案而起,愤然拔出宝剑斩了来使,并且态度坚决的对麾下众将说:
“我老何能有今天这个地位,位极人臣之殊荣,完全是大晋石家两代天子的赏识与信任。
如今,契丹胡儿亡我中原,灭我种族。实可叹咱们这些武将,枉挂那三尺利剑,不能为国家扫荡狼烟,又岂能摧眉折腰,做夷狄的走狗,屠杀自己的同胞?!”
不过,严格来说,何建并非真正的汉人,其先祖是西域的回鹘族,后来又跟从沙陀部落活动于河东地区。
但是,唐末五代却是个民族大融合的事情。即便是沙陀三王朝,也已融入中原——这个汉民族共同体的大熔炉中。
契丹势力突入中原,亡国灭种的危机,激起了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各个民族共同的对立与警惧。新的外族威胁的形成,事实上促进了中原地区民族融合过程的加速。
何建认为,与其向契丹投降,反不如输诚于后蜀。毕竟,前者是亡我之国、灭我之种,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夷狄”。
而后者,虽然也曾多次对阵厮杀,但终究系内战,大家都是中原人。何况孟家跟石家天子,说起来还是姨表亲戚,孟知祥娶了武皇(李克用)的大女儿,石敬瑭娶了明宗的三公主。
投了孟家,总比投靠契丹,卖身求荣来得便宜!所以,何建便把雄武军所辖秦、阶、成三州之地,悉数献于后蜀。
并向孟昶建言,应当趁乱,速取固镇(今陕西凤县东南)与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南)。
孟昶笑了,因为何建的格局太小,固镇、凤州,就能让后蜀的这位少年天子满意吗?那散关要不要?雍、凉二州、关中天府要不要?
固镇(今陕西徽县)在凤州以西,兴州(今陕西略阳)青泥岭之东北,是秦、阶、成、凤、兴诸州交通要冲的交汇点,甘陕入蜀的要道口。
攻取固镇,陇右四州这盘棋才能活起来,蜀军才能纵横如入无人之境。
凤州,北连大散关,南出褒斜道,是联通陇右、汉中的战略要地。蜀军得了凤州,就能把陇右、汉中连为一体,为西川的北部边防,落上最后一把坚固的大锁。
反言之,就是为凤翔(今陕西宝鸡)套上了一根绞索,在关中的头顶,放置了一把利剑。
而大散关,又是凤州的门户、凤翔的咽喉。这座雄关,在宝鸡西南五十二里的大散岭上。
位于秦岭西端与陇山分界处,嘉陵江上游的低谷地带,是秦岭西部南北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散关即在此通道的北端,当道依险而立。陇山、终南山,在这里交汇。
汧水(出自陕西陇县,在宝鸡与渭水汇合)、渭水(源自甘肃渭源,经宝鸡南,横贯陕西平原,注入黄河)萦流其间,地势险要,素有“秦蜀咽喉”之称。
自古以来,便是控扼川、陕间的交通孔道。自此南行入蜀,凤州首当其冲,然后通过利州(今四川广元),便可直达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剑阁(今属四川)。
而西走阶、文,便是邓艾袭蜀的旧路。对于散关南北的川陕两地而言,北不得此,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此,无以图关中。
历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来顾祖禹更是总结历史兴衰,得出一条定律:“梁益有事,必在散关!”
孟昶要想北伐中原,必先夺取关中。欲取关中,必先尽取陇右四州,而实现这个战略意图的关键点,便是大散关。
何建归降后,孟昶立刻敏锐地觉察到中原形势的巨大变化:后晋倾覆而契丹立足未稳,打草谷等政策不但伤害了中原各阶层的切身利益,而且激发了后者强烈的民族感情。
此时,如果能趁机攻取关中,便可直捣中原,甚至底定天下。毕竟,论实力,后蜀有雄兵二十万,兼有两川、汉中、陇右之地,兵强马壮,各级将佐又多为中原、河东人士,对于内地形势十分了解;
论号召力,孟家是后唐、后晋的近枝皇族,本身又是地道的中原汉人,正宜北伐中原,号令天下。
孟昶任命右千牛卫上将军李继勋为秦州宣慰使,给何建带去了大量的蜀中特产,以安抚这支新军的人心。
随后,李继勋会合兴州刺史刘景率兵攻占固镇。根据何建的建议,孟昶制订了控扼险要、阻截援兵、集兵攻城的战术。
调集山南西道的蜀军3700人,出兴元北上,与何建所率阶、成二州兵在固镇集结,组成东进兵团,威逼凤州。
山南西道节度使孙汉韶率军两万,直下散关,取北阻援敌、关门打狗之势。随后,两军合攻凤州。迫使凤州防御使石奉頵举城降蜀。秦、阶、成、凤四州之地,至此被后蜀尽数收入囊中。
孟昶的运气真是好得一塌糊涂,四州刚刚收取,凤翔、晋昌(今陕西西安)两镇节度使侯益、赵匡赞的请降书就到了成都,两人建议后蜀出兵关中。
虽然,侯益、赵匡赞临时变卦,后汉大将王景崇把蜀军赶回了蜀中,但孟昶认为北伐中原的时机已经成熟。
果然,没多久,凤翔的赵思绾、关中的王景崇,会合河中的李守贞,掀起了新的叛乱**,他们纷纷向后蜀投诚,新建立的后汉政权岌岌可危!
孟昶似乎看到了东京御座上的曙光,这是他父亲一辈子也不敢奢望的大好时机啊!
石敬瑭、刘知远都是河东节度使出身,孟知祥要是不去西川,未必不能南下称帝。
如今,孟家在蜀中,实力雄厚,未尝不能底定关中,北伐中原,实现一统天下的帝业宏图。
不过,很不幸,孟昶碰到的对手是老谋深算、长于谋略的郭威。与后者相比,前者明显要青涩许多。
等到周世宗即位,孟昶虽然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在吃喝玩乐与美女娇娃身上,但坐拥山河之险,尽得汉中、陇右羽翼蜀中之固的后蜀王朝,就像一颗长着坚硬外壳的铁核桃。
就这样秦凤四州落入后蜀,但是后蜀的腐朽统治已经激起了这四州的民变,希望回归中原这才有了秦州来民的事情。
 ;。。。 ; ;
第二十五章 决定出兵
赵旭的一席话,让后周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柴荣倒是十分的高兴。
大臣们不再反对了,再反对就是企图让咱们陛下失去民心,寒了故地民众的心。
古代的皇帝最重视什么?毫无疑问是民心。土地城池可以用武力去征服,但是人心不可以。
多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民心者得天下,要不然为什么多么帝王,时不时的搞个什么微服私访,做一些亲民举动。
你以为他是吃饱撑得,那是在关注一下老百姓在想些什么,同时也是树立自己亲民的形象。
所以每一次皇帝出宫微服私访,要让百姓知道,为什么就是让老百姓知道,皇帝也会在你身边看着。
你们距离皇帝不远呀,所以你们都要好好的变现,说不定哪一天你就能碰到皇上了。
一时间朝臣都是默默的不语,你再说不行,那就是和陛下作对了,那你就真的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
一时间众臣都是齐刷刷的跪请柴荣出兵收复秦凤四州的故地,个个说的好像柴荣要是不收回来这些地方,就是昏君似的。
还一个劲的拍马屁说柴荣是天命所归,万民敬仰的天下共主,是有德的明君。
大家是都看出来,自己的皇帝陛下心里早就想这样了,不能让皇帝在心里记恨着我们,自己以后的前程是最重要的。
赵旭感到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刚才还说不要出兵,现在个个支持,还大大的歌功颂德。
柴荣也是不理这些人:
“众卿家先前所持的不同意见,朕不管不问了,但是从现在起所有的一切都向收复秦、凤四州的方向努力,谁敢阳奉阴违斩立决。”
皇帝金口玉言,既然已经说出了要向这方面看齐了,你要是在这个时候掉链子,谁也救不了你。
皇帝为了自己的权威也是会将你依法惩办的,也就是说,现在你有意见的话,你保留,不要提了。
大臣们都是松了一口气,看来皇帝早就做好准备要攻打蜀国了,自己等人还在傻傻的反对。
特别是那些刚才有心反对,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人更是感觉自己是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