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晟一脸正气,其实他心里就是想排挤这个政敌,看来这个南唐也平静呀。

    冯延鲁听到这里,就不乐意了,你在这个时候居然拆我的台,这不是想害死我吗?

    “孙大人,下官只是陈述的一个事实,何来有夸大之说,你未免有点小题大作了吧!况且只有了解大周真实的情况,才能根据安排我大唐的军事,这样才能减少我军的伤亡。”

    冯延鲁还真不愧为是能言善辩,还能扯出来这个借口,他这一说他的政治盟友,立马跳出来为他摇旗呐喊。

    “陛下这个冯延鲁纯属是狡辩,请陛下治他的罪。”

    “陛下臣冯延鲁句句是为了我大唐……”

    看着下面乱哄哄的局面,李璟气愤不已,这就是自己臣子,用力的拍在了御案上。

    下面的人一看皇帝发怒了,纷纷闭嘴不言了,李璟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够了,看看你们成什么样子,现在国家都成了这个样子你们还在这里争吵不休,让朕真的很失望。”

    李璟的脸色十分的难看,有暴走的迹象。那个皇帝不是演戏的高手。

    “臣等有罪!”自古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谁人不怕。

    “好了,现在是多事之秋尔等应该同心协力,共度难关才是,切莫不要让朕再失望。”

    “臣等有愧,紧记陛下的教诲。”这都是形式大家都是各种的高手,不过一时间朝中却是再次平静了下来。

    “好了,冯延鲁你接着说休兵的事情吧。”李璟再次坐回了御座。

    冯延鲁先是对李璟行了一礼:

    “陛下,臣看赵匡胤他们是真的想休兵,我们可以派使臣去和他们接触一下,如果是真的,我们百姓就可以免除刀兵之苦,如果是假的也没有什么损失。”

    冯延鲁缓缓说道。

    “再说我们在派出使者议和的时候,可以加强各地的戒备,不给周朝廷以可乘之机,这样岂不是更好。”

    冯延鲁说的这一番话,是十分的正确,因此也没有人反对,南唐的朝堂上第一次出现了空前的团结。

    众臣也是十分赞同冯延鲁的提议,因此大家就开始讨论要谁去担当议和的使者。

    看到众臣的口径一致,李璟也决定议和,其实他更害怕的是,周军逼近金陵,这样他的江山就完了。

    虽然有长江的天险,但是这并不是很保险,以现在周国的士气,谁敢保证他们不能突破长江的防线。

    没有人敢打这个赌,谁也不敢打这个包票,如果周朝真的想要寿州,给他就是,只要他们退兵就行了。

    “好,既然众臣都同意议和,那么冯延鲁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你说谁当使者为好?”

    “当然了冯延鲁你居然这样说了,一定还有后续的准备,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吧?”

 ;。。。 ; ;
第六十三章 知我信祖名讳否
    其实倒不是冯延鲁有什么想法,而是赵匡胤安排冯延鲁让谁来,这是老赵安排好的。

    “启禀,微臣以为可以让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钟大人,工部侍郎、文理院学士李德明李大人适合担任使者。”

    “冯大人,回到你们唐国让你们的皇帝派钟谟和李德明来议和。”冯延鲁想起当时赵匡胤的话。

    “为什么。和你一样我想化解和他们二人的恩怨,你如果做不到的话,哼哼……”

    冯延鲁才不管赵匡胤是什么居心,只要自己的性命保住就行了,哪里管那么多。

    李璟还没有发表意见,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冯延鲁你是什么居心,你又不是不知道,李德明和钟谟二人平时只会溜须拍马,遇到正经事连一句话也不会说,你为什么会推荐他们二人去,到底是何居心?”

    这个个人叫韩熙载,是支持李弘冀的人。韩熙载字叔言,青州人。后唐同光进士。

    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其实他更多出名的还是喝酒狎妓,经常喝的是酩酊大醉,自己也是文采风流。

    是哪个时代的一个风流的文人,后世就有一副名画叫做《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这个人虽然私生活十分的不检点,但是为人的执政能力是可圈可点的。

    就连孙晟也是跳出来反对,说是如果真的要协谈,臣去江北和周朝廷谈判。

    韩熙载也是向皇帝谏言;“臣推荐孙晟大人和王崇质大人去协谈。”

    孙晟是司空也是宰相,为人虽然有点口吃,但是却是刚正不阿,南唐都知道。

    王崇质是礼部尚书,负责教化天下,为天下礼仪的表率,让他们去何谈再好不过。

    其他的大臣也都是赞同的点了点头,这两个人倒是真的很合适。冯延鲁一看势头不对立刻就再次出言说道:

    “陛下,孙大人和王大人虽然名声渊博但是却不是最佳的何谈人选。”

    李璟一时间也是没有注意了,于是转向问他的弟弟,如今的皇太弟李景遂。

    “景遂你的意见呢?”

    身穿五爪金龙袍,比皇帝的九爪金龙少了四条,证明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陛下,臣弟认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是臣弟认为冯延鲁大人既然和赵匡胤接触过,自然知道谁最合适。”

    李景遂说完退到了一边,李璟并没有做出决定,问向下首的冯延巳。

    冯延巳是冯延鲁的大哥,同时也是同平章事,一门两兄弟都在朝中为官,位极人臣,冯家也是不枉此生了。

    冯延巳刚才还在纳闷,自己的弟弟为什么非要推荐这两个家伙去江北呢?难道他有自己的打算。

    不过那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一母同胞还是自己人亲呀,帮亲不帮理。

    “启奏陛下,臣认为我们只要定下了协谈的底线,无论派谁去江北我都没有什么意见。”

    冯延巳这样说,看似是谁也不支持,但是暗地里却是赞同自己的弟弟的提议。

    刚才皇太弟已经说过了,冯延鲁和赵匡胤他们接触过,知道什么人最合适,再加上他这样一说,不就定下了李德明和钟谟二人了吗?

    果然李璟沉思了一会,就开始下诏:

    “命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工部侍郎、文理院学士李德明为何谈的使者,赶赴滁州协谈。”

    这个时候的冯延鲁才松了口气。

    大周滁州城这边,赵匡胤父子二人正在屋内说着什么。

    “旭儿,你那黑脸演的可是真好,你看那冯延鲁吓得都屁滚尿流了。”

    “爹,其实我是真的想一刀杀了他,这样的小人我看着心烦,同时也为您出口气。”

    赵旭气愤的说道。

    “好了旭儿,一切以国家大事为重,其他的放一放再说,以后有的是机会。”

    赵匡胤满脑子的忠君爱国的思想,吧个人仇恨都放在了一边。旁边的赵旭听到这时候赵匡胤的回答。

    他心里再想,如果赵匡胤说的是真心话,那么如果柴荣不死的话,还真的没有后来的大宋。

    “爹,以后我们一定会踏平南唐的,到时候你就可以去见他了,不过我听说她已经是南唐的郑王妃了。”

    赵匡胤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怎么知道这件事的,他正准备开口解释一下,这边就有柴荣身边的小太监来宣柴荣的口谕;

    “皇上口谕,让赵匡胤和赵旭立刻见驾。”

    这个太监刚宣布完皇上的口谕,赵旭就立刻塞给他了一锭金子,让小太监喜笑颜开。

    “这位公公皇上诏我们有什么事情呢?”赵旭满脸笑意的问道。

    看到这个刚给自己一锭金子的小赵大人,小太监对他的印象极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金子的原因。

    “两位大人,奴才听说南唐的协谈使者快要到了。”小太监之说这些,其他的都没有多说一句。

    但是这些信息就已经足够了,赵旭看看赵匡胤有塞给小太监一锭金子,让他喝茶。

    小太监乐得嘴都快裂到耳门子上了,自己从来没有享受过这待遇呢,对赵旭千恩万谢,然后就离开了。

    随后赵匡胤父子他们,随即见了柴荣,君臣商议了一番,然后赵旭和他的老爹先去见了南唐的使者。

    这是赵旭提议的,要先给南唐一个下马威,柴荣也是觉得可以,就让他们父子去办了。

    在临时改作迎宾馆的一处宅子内,李德明和钟谟正在等着召见,两人自从接到圣旨开始就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滁州。

    两人心里都是犯嘀咕,这么重要事情交给他们去办,这办不好可是怎么办呀?

    正在他们两个人在哪里不知道说些什么的时候,外边的掌管礼仪的人员的声音传来了:

    “大周国定国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大人,殿前都虞侯赵旭大人到。”

    紧接着进来一对卫士,杀气腾腾的,这些卫士是大周的精锐禁军。中间护着两位英勇的将军进来了。

    这架势让身为文官的李德明和钟谟二人,吓得直哆嗦,不过还是没有忘记礼节。

    “唐国使臣李德明、钟谟参加大人。”两人低头行礼。

    “二位大人,好久不见了。”赵匡胤并没有还礼,却说了这么一番话。

    这让李、钟二人很是迷惑,我们什么时候和周国的大将认识了,他们想了半天都没有想明白。

    赵匡胤看出了二人的疑惑:

    “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