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得不好就更要加强学习,知耻而后勇啊!我们不但要加强学习,更要改进学习办法。此前的考试失利,就说明我们的学习方法也是有问题的。组织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就是要改进我们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的学方法有问题,学习再刻苦,最终结果也可能是事倍功半啊!什么是本,什么是末,我们要认清楚啊!如果再考试失利,我们就真的无脸见江东父老了啊!”
听到这里,张伟利的嘴角微微抽搐了几下,脸色也变得黑黑的。而陈献的脸上也浮出淡淡的阴霾。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等了几十秒钟,关福山开口道:“苏副书记说得很对。荣州市委领导班子上次考试失利,做为新一任领导班子的我们要发奋图强,要做出改变,才能在下次考试中及格甚至取得好成绩。”
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下,恢复正常的陈献正色说道:“关书记和苏副书记说得很对,也很关键。我们是要进行必要的改进。才能不辜负省…里对我们新领导班子的期望。”
接下来的气氛为之一变,《改革方案》很快就获得通过。在进行总结发言后,关福山扫了一眼众人说道:“我接到省…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苏望同志兼任市委党校校长职务,正式文件不日下发。”
众人一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种任命,估计省…委组织部都没兴趣派人下来宣布,直接下文过来就行了。
关福山转过来对苏望道:“苏副书记,根据改革方案,市委党校是组织任命之前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这块你要重视起来。”
“好的关书记。您的指示我记住了。过两天我就安排到党校去调研。”
“嗯,对了苏副书记,你的秘书还没选好吧,现在市委哪位在配合你工作?”
“关书记。是向才彦副秘书长。”
“哦。是老向啊。他是个老同志,工作经验丰富。”
“是的关书记。老向的确经验丰富,正是因为他的得力配合。让我工作很顺手啊。”
“那就好,那就好。”
听着关福山、苏望两人在那里一唱一和,还没离去的众人神态各异,都神情复杂地看着还在继续亲切交谈的两人。
“苏书记,你上次要我查的宋德涵的资料我查出来。”
当下午苏望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时,匡翼之打电话过来了。
“哦,你请说。”
“宋德涵,1960年出生,海州市人,父亲是原省计委主任,现已离休在家,母亲原是海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在也退休了。他83年毕业于首都大学历史系,被分配至海州市团委工作。历任市团委学校部副部长、宣传部兼青工部部长,副书记。93年调任剑州地区三环县县委副书记,历任县长、县委书记、市政府秘书长,02年因为作风问题被调到荣州市委党校任副校长。”
“作风问题被调离?老匡,这个宋德涵受到正式处分了吗?”
“据我查证,没有受到正式处分,只是打听到他跟某女下属关系不一般,结果那女的丈夫到市委大院闹,宋德涵被闹得没办法,只好打了报告请求调离剑州。”
苏望摸了摸下巴,如果是这样,倒是能理解宋德涵。要是被这么一闹,什么面子都没有,也没脸再待在剑州市了。不过你“脸皮厚”可以坚持下去,但是你的前途肯定受到影响。
不过苏望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玄机。他斟酌一会又开口问道:“老匡,你能不能帮我查查02年剑州市领导班子的情况。”
“苏书记,我一并查了。”
苏望眼睛不由一亮,匡翼之也看出这其中有问题。
“当时的剑州市委书记徐广源跟市长郑成业闹得水火不容,具体情况应该是徐广源被郑成业压制,两人矛盾很深。而那位郑成业据说是宋德涵父亲的老部下,听说是他把宋德涵一路提上来的。”
听匡翼之的详细解释,原来那位剑州市长郑成业因为搞经济建设很有一套,是海西省的“政…治明星”。而市委书记徐广源刚调到剑州市不久,被“霸道”的市长压制地很苦,两人明争暗斗不断。
“02年年底,也就是宋德涵被调到荣州市半年多,郑成业因为经济以及作风问题被调查,最后被调到另外一个市当政协副主席。”
听到这里,苏望心里明白了一些。
“那位徐广源呢?”
“他把郑成业挤走之后有点得意忘形了,结果受年初荣州市大案的牵连,被查出严重问题给双规了,已经被移交司法机关了,估计得判个几年吧。”
原来年初离退休老干部到省、中…央告状,荣州市是两个重灾区之一,而剑州市原本不在调查组视线之内。可毕竟两个市是紧挨着的,关系密切,交流的干部也不在少数,加上有人举报,结果七查八查查到剑州市委头上,就这样,这位徐广源被扯了出来,有点“殃及鱼池”的味道。
放下手机,苏望细细琢磨着匡翼之提供的资料里所包含的信息,最后喃喃地说道:“真的有点意思了,这个老张,眼睛是越来越毒了。”
这时,“临时秘书”罗黎明敲门汇报道:“苏副书记,向副秘书长来了。”
“老向,快请进。”苏望转出办公桌,热情地迎着向才彦,握了手之后,专项罗黎明说道:“小罗,赶紧给向副秘书长倒茶,他可是你的顶头上司,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巴结一下。哈哈,老向,快坐,快请坐。”
向才彦受宠若惊地连连点头,然后半边屁股坐在沙发上,双手接过苏望递过来的烟,又反手给苏望点上。
“向秘书长,请喝茶。”
向才彦接过罗黎明的茶杯,转向苏望道:“苏书记,小罗用的还顺手吧。他这个人老实本分,但是又不死板,是个好苗子。
“嗯,小罗是个不错的同志,踏实肯干,也很勤勉。
看着满脸激动的罗黎明关上门离开,向才彦问道:“苏书记,你找我来,请问有什么指示?”
“是这样的,”苏望从办公桌上拿起一张表格,递给向才彦说道:“这是我未来两周的调研行程计划,你帮我安排一下。小罗还年轻,这事他还担任不了。”
向才彦接过来一看,里面有市委党校、宣传部、统战部、对海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公安局、审计局、里江区、外江区等等。的确,现在只是“临时工”的罗黎明的确安排不了,这其中很多都是实权部门,他一个小喽啰,又不是苏望的正式秘书,不一定能协调地了。必须得向才彦这样级别的人出面才行。不过向才彦心里却暗暗叫苦,真要是这么协调一圈,难保没人不会“胡思乱想”啊。可苏望给自己安排工作,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没有任何借口推辞的。
向才彦借着看行程安排,脑子在飞速地思量一番,很快便做出决断,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把这一关度过去再说。
“苏书记,没问题,我待会马上安排,通知各部门做好准备,协调时间,保证苏书记你的调研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那就好,老向你办事我放心!”苏望热情地握着向才彦的手,一边摇着一边说道。
走出办公室,向才彦回想起苏望那爽朗的笑容,对自己的赞誉有加,一边走着一边陷入到深深地沉思中。(未完待续。。)
第一部 科级干部 第三百五十章
苏望在埋头看着手里文件,宋德涵则一边喝着茶一边打量着这位年轻的新扎市…委副书记。
上周苏望到市委党校调研,明确提出市委党校承担起组织人事制度改革中教育培训的重责,并要求党校党委按照市委的要求和改革方案的规划草拟出一份工作计划,责令常务副校长宋德涵主抓负责。而今天宋德涵就是来向苏望递交那份报告的。
仔仔细细看完,花了苏望差不多二十多分钟,等他抬起头,发现宋德涵坐在那里,一直在默然无语地喝茶。
“老宋,这篇报告能够看出你的水平啊。”
“苏副书记,你缪赞了。”
“不,不,老宋,我看过你此前发表过的文章,看得出你是个很有想法,也很敢想的人啊。”
“哦,苏副书记,你还看过我的文章?不知道哪篇?很久没写了,我自己都不知道还能不能记起。”
“看过很多篇,从96年你任三环县长所写的《对山区发展规划的初步探讨》,一直到01年你任剑州市政府秘书长时写的《县、市两级政府部门精简以及运行优化的讨论》,我都熟读在心,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哪里,比起苏副书记的文章,我这些只是纸上谈兵,空谈无物。我曾经拜读苏书记的多篇文章,那才正是一语中的,字字珠玑。我父亲也拜读苏副书记你的文章,还曾经给我当范本。说搞地方建设,就是要有这样清晰的思路。”宋德涵面带微笑地回答着,态度不卑不亢。
“哈哈,宋老爷子过奖,他是老革命,又在地方经济建设上耕耘了数十年,他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楷模。”
互相恭维了几句,苏望话锋一转道:“对了,郑市长现在身体还好吧?听说他上半年才大病一场,不知好些了没有。”
宋德涵只是略一诧异旋即又恢复正常。垂着眼帘坐在那里不做声。
“就是原剑州市市长郑业成郑市长。”苏望不急不缓地补了一句。
“郑市长的身体好多了。现在已经能够下楼去散步了。”宋德涵淡淡地回了一句。
“那就好,他身体好多了,你在荣州工作也就能够安心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