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一一飞过的景物:经济特区开发、四人帮倒台、戴红袖章的红卫兵、一式蓝制服的人群……时间在倒退!原来意识以超光速逆时间坐标运动,追赶流逝的时光。感觉正经历一次时空旅行,历史事件逐个在面前重现!
时空坐标开始发生弯曲……飞行轨迹渐渐被引入了时空隧道!那隧道就如一个扭曲的圆锥体,越来越窄小。自己的身体被挤得透不过气来……很快便看到了留长辫子的人群——回到大清王朝了!
忽然间,他感觉自己渐渐被挤进一个小窟窿里。是“虫洞”!他想起了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旅行。通过“虫洞”可以穿越时空,到达另一个平行世界。
他被挤得浑身发热,意识开始模糊。就在从“虫洞”挤过的瞬间,他失去了知觉……
第二卷 穿越时空拜师 (一)孤儿
第二卷 穿越时空拜师
(一)孤儿
高梓醒过来,发现已经身置武夷山南麓的小山村里。他仿佛想起,自己是名叫丁峰的砍柴少年,今年十三岁。
这是大明王朝崇祯初年,他穿着明朝人的斜襟衣裳,长头发束在头顶上。让他终生难忘的,是幼年随父母从北方逃难的情景:
他父亲丁宏昌原为长城脚下迁安县的县令。
阉党魏忠贤在本县的爪牙鱼肉百姓强占民田,丁宏昌激于义愤严惩了为非作歹的恶霸。事后他自知奸党决不会放过自己,立即携妻挈子弃官南逃,想返回老家漳州府去避难。
没想到祸不单行,路途中碰到了女真人入侵京畿。丁夫人死于乱军之中,丁宏昌背负幼子仓皇逃命。一路颠沛流离,从中原入江西,取道汀州欲返回故里漳州府苦草镇。
途经武夷山南麓的朱王坊,本村富户朱员外和王员外,见丁宏昌气度不凡学识渊博,便留他在村里开馆教书。丁宏昌为防奸党报复,路上一直隐瞒身份,化名丁祥。听了两位员外邀请,他心想若这样返归故里,终究难逃脱奸贼的毒手。不如在这里隐名埋姓了此残生,就在朱王坊定居下来。
丁峰每日随那些富家子弟也在馆中读书,课余与童年好友,两个员外的儿子王举、朱贵一起跟武术教师习武。
三年后,丁宏昌身患重疾不治而亡,丁峰成了孤儿。
从此,丁峰就在山脚下一栋茅草房中栖身。每日上山砍柴,挑到镇上卖了度日。
童年逃难的记忆,双亲亡故的悲痛,只能深埋在心里。寂寞之时,他在榕树阴下吹竹笛,把内心的忧愁向大山倾诉。
他十一岁的一天,从山中砍柴归来,路过道旁的一座破庙,看到一位老人病卧在庙内。
那老人须发俱白,由于病痛脸色发白发青,鼻水泪珠布满两颊,穿着一件旧黑布袍,踡曲在稻草堆里。
丁峰见他痛苦的状况,顿时产生同情心,关切地上前询问病情。
那老人口中念道:“水,水……”
他紧忙跑回草房,用陶罐为他盛来凉开水。一勺一勺喂到他的口中,直到老人点头,重又沉沉睡去,丁峰才离庙回家。
第二天,他进庙时,听到老人叫:“饿,饿……”
丁峰马上跑回家,给他盛来大米稀饭,一勺一勺喂他吃下。直到他摇头不吃,闭眼睡觉了,丁峰才返回茅草房。
第三天,丁峰听到老人发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摸他的额头,烫得像火炭一样。
他问老人哪里不舒服,老人指着腿部不言语。
丁峰捋起老人的裤筒,发现腿上长着一个鸡蛋大的毒疮。毒疮肿得表皮发亮,红白混杂的脓水从破口往外流着。裤筒一掀起,一群苍蝇马上飞了过来,要叮吸腿上的流脓。原来是毒疮使老人痛苦不堪。
丁峰二话不说,马上跪到地上,用手轻轻将脓水挤出,缓解老人的痛苦。
丁峰一点一点地挤着,边挤压伤口边观察老人的神色。他发现每挤一下,老人就皱一下眉头。他明白,用手挤压会把老人的伤口弄疼,就把身子趴在地上,用嘴凑近伤口,吮吸里边的脓水。
他的嘴一吸脓水,惊奇地发现那水淡而无味,没有通常毒疮的脓水那股腥臭。
他一口一口把脓水吸出,老人痛苦表情渐渐消失,看着趴在地上的丁峰,点头说道:“孺子可教!”
见他吸尽脓水,老人说:“舀溪水冲洗,伤口很快就能平复。”
丁峰问:“溪水能治伤?”
老人说:“这是山泉。水中含硫磺,可以治湿疮、疥癣各种皮肤病。”
丁峰把老人扶到溪旁,舀水给他冲洗伤口。
令他惊奇的是,冲洗数遍之后,那伤口竟然平复如初。
老人马上变得步履沉稳,轻轻松松地走回庙内。
他在神龛前的草墩上坐下,问道:“你知道为什么用嘴能吸出脓水吗?”
丁峰喃喃道:“不知道。我看小孩吸奶用嘴,就照着学。”
老人解释:“这是流体运动的原理。”
丁峰不解:“什么叫流体?”
老人领他走到庙前的山谷,这里山风劲吹非常凉爽。
他对丁峰说:“你迎风把双臂摊开,看看有什么感觉。”
丁峰迎风把双臂伸展开来。一阵狂风吹过,他立足不住,被峡谷的山风吹得向后倾倒。
老人解释说:“水、空气,都是流体,空气流动形成风。你前方的空气压力高于你背后,你身体就感觉到向后的作用力。所以,流体总是从压力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流动。”
他们回到溪边。老人用碗盛水,把一根芦管插入碗中,用嘴从碗中吸水。
演示完,他说:“看到没有?我吸水时腮帮往里塌瘪,因为吸气时,嘴内的压力低于周围空气压力。水就在空气压力下,从碗里顺着芦管流入嘴里。”
丁峰顿悟:“用嘴吸脓,跟从碗里吮水是一个道理。”
老人笑了:“想学这些知识吗?”
丁峰好高兴:“当然!”
他们重新回庙中坐下。老人告诉丁峰,他叫玄宁真人,是武夷山中修炼多年的道士。
玄宁真人说:“我已观察你三年了,想把本事传授给你。你意如何?”
丁峰立即答道:“徒儿愿学!”
玄宁说:“我还没收你为徒呢!”
丁峰重新打量这位道长,神态矍铄双目炯炯,白须荡拂于胸前,散发出一股仙风道骨之气。那件旧黑袍经了这样神韵的熏染,都显出一种脱俗的洒脱,哪有刚才那副萎顿不堪的影子。他心里一阵激动,紧忙问:“何时收我为徒?”
玄宁说:“三天后一大早,你进山来。”说完,他立即抬脚向门外走去,转眼不见踪影。
丁峰被他精湛的轻功惊呆了。 。 想看书来
(二)历险
三日后天刚亮,忽然雷鸣电闪,大雨从天而降。
丁峰已经起床,瞧着窗外的倾盆大雨,不由发愁起来。雨这么大,山道路滑难行,冒雨上山浇成落汤鸡不说,弄不好要滑落山崖底下。
家庭的遭遇,给他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激发拜师学艺的强烈愿望。他思量再三,道长与自己约定今日,为人不可无信。
匆匆吃完昨日的剩饭,丁峰打点行装准备出发。他把柴刀留下,只在肩上斜挎一个包袱,里边装着上山常用的物件。鞋子脱了放入包袱中,撑起一把伞光脚踩着泥水,钻入滂沱倾泻的雨幕里。
他走没多远,突然一道耀眼的电光划破长空,从天顶飞射到地面。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炸响,眼前爆发一团大火。不远处一棵大树被雷击中,从中间劈裂成两半,熊熊燃烧起来。
丁峰猛吃一惊,怔怔地望着那棵着火的树木,有些后怕起来:要是恰巧走到这里,肯定被炸得皮焦肉烂。
他咬咬牙,迈步继续往山里走去。
翻过一道山梁,他惊奇地发现这里却是一片晴天。观察地面,竟然是干的。难道是老天存心捉弄自己?他从包袱里取出布鞋穿上,沿着半山的小道往前走。
走约一里路光景,他看到前边路面上一片红光,在初升的阳光照耀下闪烁不定。走近一看额头立即冒出了冷汗:路面上一群群的蜈蚣乱爬乱跑。那些蜈蚣大小不等,最大的有一尺来长,最小的仅一二寸。看到那满地蠕动的毒虫,他浑身鸡皮疙瘩起来了。
丁峰望着这群猖獗的毒虫,不由发愁起来。进山拜师,这是惟一的通道。他走过去,必然会踩上这些蜈蚣。毒虫顺着双腿爬上来,顷刻间就会把自己咬死,吃得剩下一具空骷髅。
他左右徘徊,搓着手想不出对策。就此罢休走回头路,他心里不甘。
自从父母相继去世后,他无亲无靠。玄宁真人出现,他觉得碰到了亲人。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自己必须闯过去。
丁峰的目光落到路旁的干松枝上,很快想出了办法。
他把那些干枯的松枝收集起来,在路中央堆成一堆。然后,从包袱中取出平日上山用的火石和火绒,把松枝点燃了。
很快地,熊熊烈火在路中央燃烧起来。
他把那些燃烧的松枝一根一根往蜈蚣群里扔去,立即一股腥风飞扑过来。
多数昆虫惧怕高温,那满地的蜈蚣被大火烧得慌忙四外逃窜。不一会功夫,路上除了一些烧焦的尸体外,已经不见蜈蚣的踪影。
丁峰擦去头上的汗水,跨过那些焦糊的毒虫,继续往山里进发。
这时道路顺着山势往低处延伸,不久便下降到山谷里。这里小溪流水怪石嶙峋,另是一番景象。
山谷中空气清新,小溪两旁绿柳垂拂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气息。
驱走蜈蚣之后,他心情特别愉快,深信自己的智慧定能战胜艰难险阻。望着空中翱翔的飞燕,他心里念叨:燕子啊,总有一天我也会跟你一样,自由自在地到处飞翔。想到父母的不平遭遇,多么盼望自己能学到惩奸除暴的本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