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顶着is的名义参战,这次我们还得用第二世代而且数量占据劣势的“白云”系列is去对付敌方的第二、三世代结合的is部队。
is的世代差距,并非仅仅是某些特殊装备的存在与否来划分的,而是在整体的性能上面的一个全面的差距。最强的第二世代is,也仅仅能够依靠驾驶员的水平,与实力靠后的第三世代is打成平手,而交战获胜的情况,则是在双方的驾驶员的实力有着近乎决定性差距的情况之下才能发生。
因此,“白云”比起敌方的第三世代is,实在是差的很多。而在这个时候,“蛟龙”的存在,便是让我们可以在冲突之中拥有不落下风的实力的决定性要素。
作为以机动性见长的“is”,“蛟龙”凭借着可变翼和新型的推进系统,打下了优异飞行性能基础;同时,作为与之几乎完全不一样的“虬龙”的名义上的量产型,“蛟龙”还是采用了一部分“虬龙”上面使用的技术。作为思维控制系统试验机的“虬龙”,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便是它的思维控制系统,在“虬龙”的工艺被解析之后,精神力骨架的生产成为可能,并且将产品安装在了“蛟龙”的身上,使得“蛟龙”的各种动作可以通过思维控制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增幅和操控,包括它的一整套的推进系统,这便是“蛟龙”空中性能卓著的关键所在。只不过精神力骨架这种东西的生产极度麻烦,到现在,生产出来之后也仅仅装备了八台机体——便是这里的全部“蛟龙”,也是现有的所有的“蛟龙”了。况且,“蛟龙”队长机配置的那种精灵光束炮,生产同样是十分的麻烦而且昂贵,使得八台“蛟龙”分成两队,也只有两个队长才装备了这种同样是第三世代,甚至有部分指标迈入第四世代武装定义的武器。
双方的无交火的飞行比赛最终还是导致了擦枪走火,在上午十一点之前,便发生了相当严重的撞机事件,导致一台“白云”和一台改进型“打铁”的受伤退场,使得双方的数量差距进一步的拉大,这便是在午后发生了世界上第一次公开的国际is部队的交火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之后的交火事件的开端,已经不重要,过程对于我来说,是需要详细琢磨的事情,但是结果,还是一目了然的。午后十三时六分开始的交火,十四时三十二分结束,我们损失了全部的“白云”和两台“蛟龙”,却让敌人的所有的改进型“打铁”和一半的新式is成为了我们的战果,使得双方的剩余的is数量对比达到了一个平衡,只是,日本人在这一次的交火之后,便再也没有让他们的is过来交战——他们怕了。
这还能不怕吗?“蛟龙”的机动性能比起日本人的第三世代量产is要高得多,而且通过思维控制系统保证了实力的发挥,再加上“蛟龙”装备的精灵光束炮这种想大就大,想细就细,又能喷你一身又能在你身上打洞,配合上“蛟龙”的机动性,对于日本人的is来说几乎是指谁打谁,这样两只强力的压制火力,再加上其他的“蛟龙”的配合,性能和武器上的优势,打出十八比六的成绩,没有什么稀奇的。
这场交火虽然被双方出于不同目的一起进行了掩盖,但是,对于知道整件事情过程的人来说,“蛟龙”成为了他们最想要得到的东西,而对于我来说,为了不再重蹈之前的覆辙,研制出优秀——起码不能比“蛟龙”差——的新型男性专用量产is(伪称),才是我下面所要面对的问题。
“蛟龙”的优秀,使得下面将要推出的这型uh让人揪心不已,能否和“蛟龙”至少打平,并且能够完成量产的要求,这些问题,我并没有多么担心,因为下面我所拿出的这个型号,可是理所当然的强者。
剧情开始加速
第四卷:不被歌颂的战争 第五十三章:选定
f91,这便是我所拿出来的最新一个型号的量产uh……的试验机……的原型。
不仅仅是因为原本的打算,“蛟龙”在实战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我打定主意使用f91作为蓝本的一个原因。9月十9日东海上的冲突之中,两队“蛟龙”的最主要的火力输出,不是那六台标配火力装备型号,而是两台队长机。“蛟龙”的标准火力配置,是一柄粒子枪加上一门电浆炮,分别为“蛟龙”的原型里谢尔的常规机和队长机的标配武器,我在“蛟龙”上面同时装备了这两件武器,粒子枪枪身相对较短,适合于机动战,电浆炮炮身长,威力强劲,适合于炮击,但是,这样的配置,对上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敌机依然不够用,在当日的冲突里面,面对着数量多一倍的敌机,八台“蛟龙”完全是依靠着占据足够优势的机动性能才拿下了战斗的胜利,而第二世代的“白云”完全没法在这种情况之下存活而全部被击落。
而这次的战斗,也都是依靠着两台“蛟龙”队长机装备的精灵光束炮才获得的胜利,被打掉的十八台敌机之中,足足有十六台是两名队长的战绩,连接着精神控制系统的精灵光束炮,完美的达成了设计的要求,不用将炮口对着目标,只要距离足够,哪怕是炮口和目标偏了九十度都能照样打中,可以改变轨迹的光束,加上强大的出力和收束,面对着对方的第二世代的改装型“打铁”完全是一炮一个,只要开火就会将之击落,作为军用型“is”的武器,使得绝对防御完全无法抵挡,就算是对方的不知名第三世代的is吃上一炮都会将护盾能量给削的差不多,被其他机体随意补上两下就能直接打爆绝对防御,然后被打下来。
虽然当日的“蛟龙”的性能比起对方的第三世代is要高出一筹,但是却因为装备时间过短,驾驶员和机体的磨合期不够的缘故,导致性能并不能完全发挥,比起对方的第三世代is,也就是机动性上占据了优势而已,而且,这种优势在对方的数量面前也只能自保而已。真正将对方震慑住的,还是那两把精灵光束枪罢了。若不是两名队长技艺精湛,在战斗之中接连击落对方的is仿若打靶,占据优势的对方又怎么会自乱阵脚而受到了那样大的损失呢。
在这场战斗之中,比起“蛟龙”的性能更加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两名队长手中的精灵光束炮了。这种发射之后可以依靠精神控制来改变光束方向来导向目标的武器,按照现有的is世代分级的标准,可算是第三世代后期型的武器水准——不算上给它加上塞克缪骨架之后的升级功能,而它的制造难度,也是超越了第三世代后期级别的。从“蛟龙”定型的同时,精灵光束炮就已经被我捣鼓完毕,这两种东西,同样都是依据郭嘉现在所能达到的技术可以制造的产品。从它们定型完毕开始生产到9月十9日的东海冲突,时间跨度有两个多月,在这个时间里面,“蛟龙”一共生产了十台,除了两台留作实验研究之外,剩下的八台全部投入了这次的冲突之中;而精灵光束炮呢?两个月里面一共只造出来了三门,其中还有一门性能不过关的次品被打回去,合格的两门也同样投入进去,然后取得了瞩目的战果。按照已知的记录,is的装备过的武器之中,除了当初的“白骑士”装备的武器之外,初次实战的战绩也就数这两门精灵光束炮最优秀了。
但是,这玩意现在没法作为量产武器,而在东海的冲突结束之后,这两门精灵光束炮就被妥善的处理,配置于安全状态下的“蛟龙”上,然后成为了郭嘉和别国讨价还价的一个资本。
所以说,虽然这边参加这次研制的成员一致认为能够让新型机装备上这种武器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我把精灵光束炮的量产的数据给他们一看,就一个个的都不说话了——这玩意的造价比“蛟龙”便宜不了多少,那边能够拿出两门来用就已经是舍得了,要是想要在新型机上面全面装备这种东西,那得等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再说,这东西也不见得就那么好,我准备的这第三种量产uh的试验机已经完成了,以f91为蓝本的这台uh,自然也有那门杀器级别的武器:变速光束枪vsbr。作为is的身份公开的“蛟龙”所装备的精灵光束炮,现在又是一件女性专用的机体的专用武器,那么,作为这次的男性用机体的选型,自然要有那么一种至少可以与之抗衡的武器,而vsbr这件武器,被我拿出来作为抗衡精灵光束炮的东西。
f91这机体,对于uc历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凶残玩意,比起之前的那两个型号的量产uh试验机,杰斯塔蓝本的那一型在这东西面前就是个渣渣,量产牛在这东西面前也没有多少还手之力,也就被我脑子一热改装出来的那台海牛蓝本的专用uh还能和这东西一战,还要看驾驶员的实力。
虽然作为和is的体型差不多的uh,使得海牛蓝本和f91蓝本的uh的体型上没有多大差距,不能体现出原版之间那种因为体型而产生的机动性区别,但是,两种机体的配置,使得这型以f91为蓝本的uh的推进力和性能,都远远的凌驾于之前的两型,这个型号的uh比起海牛蓝本的那台来,正常状态下机动性不相上下,而在开了那个众所周知的模式之后,就算是不加限制的“虬龙”也无法追上它,这就是蓝本之间的代差。
原本让男性也能驾驶is的目标现在通过uh来实现,而在这次的研制之中,由郑力带领的这只测试驾驶员队伍,并非都是全员超人的配置,而是选择了几个级别的身体机能的成员一同参与进来,来测试这次选定的量产uh的通用性能。所以,第一型的杰斯塔蓝本的uh,所有的驾驶员都能操作掌控;第二型的牛系列蓝本的uh,就刷掉了两个身体最差的成员,;而这次的f91蓝本的uh,却又重新让所有的成员又全部都能通过常规模式下的uh的操作了,这便是这种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