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欢挺身正色道:“弟子请求参加中试,不要那免除中试的特例。”
杜远宁几人都以为言欢这一番说辞下来,是想给自己争取进精武馆的机会。刚才听他调侃钟乐,声称不会因为驳倒了钟乐而要求入精武馆。这时听他又提要求,倒想看看这小子还有什么花招,没想到却是这个请求。
郝鹏云道:“言欢,你可想清楚了,参加中试意味着什么,你不会不知道。”这是在提醒,你小子要是参加中试,达不到第二重境界可是要被除名的。
言欢道:“弟子谢过郝执事的心意。谢过陈执事的关爱。”说着向郝鹏云和陈强分别躬身,随后看了钟乐一眼,再向杜远宁朗声道:“掌院,弟子要堂堂正正的通过中试,要凭自己的实力进入精武馆,请您批准。”
话语铿锵有力,透着强大的信念,在座几人无不动容。
按往常的时间,中试在十月二十日。现在满打满算,也只剩下六十二天的时间。
言欢的修为在杜远宁等人眼中自是不足道的。但言欢挑战的,是云鼎门六百年来从没有人能做到的!
今日之前,对于在座的一掌院三执事来说,言欢是一个学无所成的不成气弟子,只能算是一个符号,连印象都谈不上。而今日关于言欢而起的争执,除了钟乐以外,另外三人对言欢还是抱有一定好感的。毕竟晋级这么快的弟子,哪个师长都会另眼相看。
而刚才言欢的一番申辩之辞,让众人对他的感观丰富起来,这种丰富即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好的方面是,能像言欢这般条理清晰、将事情剖析分明的弟子,他们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坏的方面则是,言欢说得有点太多了。
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里,要想折服他人,凭的是在武道修为上的实力。言欢那番道理虽然不错,却不免给人一种华而不实、卖弄嘴皮子的感觉。
但言欢最后这个请求,彻底扭转了在掌院、执事心中那些不好的感观。不管他能不能成功,光是这份勇气和决心,就使他在众人心中的位置上升了一个层次。
杜远宁看着面色决然的言欢,最终点头道:“好,就如你所愿。希望你在十月二十中试时,能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他这话等于是锁定了中试的时间,让言欢心里有个数。
言欢躬身道:“弟子谢过掌院。”
事情谈完了,张绮辉便带着两个弟子告辞。出了别院中枢的三进院落,沈小飞先说道:“欢哥,我支持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兄弟间这种没有保留的信任,让言欢很是感动。他点了点头,又望向张绮辉,道:“张教习,弟子胡闹,白费了你的苦心。”
张绮辉哈哈一笑,伸出大手在言欢肩头一拍,道:“我常对你们说,学武之人若没有几分傲骨,不如回家去种地。”
言欢最后的决定,自然是违背了张绮辉的初衷。不过在言欢说出那个请求时,张绮辉亦觉胸中豪气顿生,之前和钟乐争执时的郁闷一扫而空。不管人前人后,他都选择支持自己的弟子。
然而豪气归豪气,这东西并不能转化为元息。离开那三进院落稍远一点时,张绮辉正色说道:“言欢,你有几成把握?”
言欢沉吟一下,道:“弟子尽力为之。”
………【第12章 免试?我不需要!(下)】………
从武道修习的常理来说,越往后面每一级修习的时间就越长。而第十级的“蓄息”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相当长。沈小飞用了三个半月的时间才完成。言欢之前修习最神的那位前辈,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可以说,言欢能够突破进入第四级,本就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而他将要做的这个挑战,更是大大的有悖于武道常理。不管他说几成把握,都难免会让人觉得浮夸,反倒是这般说辞更加实在。
张绮辉点头道:“是啊,尽力为之便好,你也不要有太多顾虑。但你再和同馆们一同上课,显然不适合了。”
言欢道:“弟子也是这般想的。张教习,不如你让我再入省身阁。”
张绮辉不由莞尔,道:“你还真喜欢在那禁闭室里呆着?”
言欢道:“那里虽然不怎么样,却好在清静无人打扰,正适合我用功。”
张绮辉想了想,道:“那里也不是不可以。但你要想凭自己的实力进入精武馆,光修元息不习战技,还是不行的。这样吧,我送你去另一个地方,能让你安心修习不受打扰。”
三人走到讲武堂外,张绮辉让沈小飞进去继续未完成的课业,然后带着言欢去了对面的武经阁。
武经阁在言欢看来便是图书馆,里面藏书不少。除了收有别院的全部武道典籍外,还有很多关于云鼎门六百年兴衰史、天下各武道仙道门派的概况、以及许多杂谈趣闻等等杂书。
这里面的藏书,大多都是副本,正本一般都收在宗门内院中。除了武道典籍以外,其余类的杂书不禁弟子翻阅,只是不能带出去。
别院弟子要想查阅武道典籍,必须得有执馆教习核准。这主要是怕弟子们好高骛远,贪多嚼不烂,最后耽误了修为进境。
平日里来武经阁看书的弟子并不多。对于大多数弟子来说,能完成教习布置的功课就不错了,很少有机会获准来这里查阅武道典籍。而那些杂谈趣闻书,内容或许是有趣的,但看那大段大段的文字实在太过痛苦。
别院也授文课,但远不能和私塾那种正规教学相比。上面要求不严,下面弟子也就学得马虎,以是大家只是些须认识些字,不至于当睁眼瞎罢了。
言欢到武经阁的次数却是相当多的。一来这里人少,楚化成那些家伙可不会来这里;二来他对这些书本相当亲切。三年时间下来,这里的杂书几乎被他翻了个遍。
张绮辉带着言欢直接到了后面放武道典籍的书楼里。
这地方言欢还是第一次来,看着一排排典籍,竟然不比前面那些杂书少,很是让言欢吃了一惊。要知道,这只是适合别院弟子的层次翻阅的典籍,整个云鼎门的武道典籍该有多少,那真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
张绮辉看出言欢的惊讶,微笑道:“这里面的武道典籍,有八成都非我云鼎门的功法。有的宗派遭受天灾**,或是中道没落了,一些功法就此失传,反而是我云鼎门中存有那些功法。”话语中透着骄傲。
言欢心下恍然。六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云鼎门弟子在外行走,自然见识过众多宗派的功法。一代代人这么积累下来,便有了这许多其他宗派的典籍。
想必每一个传承悠久的大宗派都是如此。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本。如果和一个宗派交战,知己知彼,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张绮辉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这本书讲的是战技基本要领,由本门数十位先辈整理而成。你先不要看书,仔细听我讲。”
这本书可比言欢之前学的入门功法书厚多了,一本顶得四、五本的样子。言欢接过书,随着张绮辉的口述,开始全神记忆。
这一番传授,直花了一个时辰。张绮辉问道:“都记下了吗?”
言欢点头道:“都记下了,只是有许多不明之处。”
张绮辉道:“这个不要紧。你下去翻书时,参照我刚才的讲解。两厢对照,便能领悟许多。再有不明了的地方,尽可问我。”
顿了一下,又道:“你现在修习的入门功法,最后附有一门战技。虽然那门战技的主旨是教人如何运息,实战价值算不得太大。但你与这战技基本要领结合修习,定能大有裨益。你可还记得那门战技?”
言欢点头道:“虽然看时不明其义,但内容都还记得清楚。”
张绮辉拍了拍言欢的肩膀,表示满意。带着他朝一边走了两个书架,从上面拿下一本:“这是一本刀法基础,讲述了刀法战技的基本要领。你现在就看,加紧记熟,过一个时辰我来接你。”
言欢接过书,待张绮辉离开书楼,便找了个地方坐下来用功。
武道典籍的文字比起经史文著要易懂得多,但却有许多特有的字眼,初学者不免一头雾水。好在言欢此时要求很低,不求看懂,但求记熟。
若是换了别的弟子,看都看不明白还要记熟,实在是强人所难。但言欢在这方面却是打小就培养出来的。当初他三岁多就开始背千字文,全文熟记之时,其中的意思还明白不到两成。此时背这武道典籍,真是不在话下。
张绮辉实在是大大低估了言欢背书的本事。这一本刀法基础只有入门功法一半多点的厚度,不多时言欢便记熟了。他按着记忆,把手里这本放回书架上原来的位置,见那里竟然还有两本刀法基础。
“难道是和入门功法的道理相似,这刀法基础有三种修习方法?”
言欢心下好奇,又拿下一本翻阅起来。
按说没经过张绮辉的允许,他自作主张去学别的功法,算是违规的。贪多嚼不烂的道理言欢自然是懂的,但他觉得,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多了解一些并不是坏事。
他有这个想法,并非信不过张绮辉的教导。只因他现在的修习方式本就是特殊的,不能照搬武道典籍。而更深一层的原因,他自己现在都还没有意识到。
自从前世的记忆觉醒后,言欢潜意识中便存在了这样一个认知:要想更好的挥人体工程学在武道修习中的作用,必须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从而提高修行的效率。
………【第13章 “二进宫”(上)】………
一共花了半个多时辰,言欢将三本刀法基础都翻了一遍。互相对照一番,加上刚才张教习讲述的战法基础要领,倒也领悟了一些。
总的来说,刀法基础上讲了三个要点:一曰蓄势,二曰运息,三曰力。而这三本书上所讲的侧重点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