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斩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剑斩仙-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担负慰练夜俊�

    苏起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商君封圣之日,天阙洞开,万里白云汇成一个巨大漩涡,天雷降下却不能罚,商君哈哈大笑,凭虚御风直上天阙,又谈何已经暴死?”

    “商鞅暴死之说乃国人口口相传,你的封圣之说无凭无据!”

    “商鞅封圣之日,身在咸阳的老秦人和各国商贾人人得见,怎么说无凭无据?”苏起不屑地一笑。

    见这个问题问不倒苏起,又有一人起身质问:“明夕照刚刚成为大将军没多久,未立尺寸之功,又怎么能称得上天下名将?要说名将,我大燕国有慕容越,以十万兵力五败晋国;晋国有老将军萧武,二三十年前统兵征伐,东灭齐,南灭楚,大小六十余战从无败绩;晋国现任大将军沈伯言号称‘智计无双,言出法随’,所言战势无一不中。敢问苏起少爷,你不提这三位名将,唯独对一个明夕照推崇备至,是何道理?”

    苏起早料到有人要问这个问题,坦然答道:“慕容老将军用兵如神是不假,但晋国伐燕之时,萧武已经告老,沈伯言又拒不受命,所以晋国才没有派出这二位名将来伐燕。慕容老将军以十万燕军胜三十万晋军,乃是因为晋军主帅轻视燕军,行军布阵多有谬误,故而慕容老将军才能抓住机会五战五胜,成就不朽战功。”

    苏起顿了顿,继续说道:“萧武老将军号称‘常胜将军’,奈何他灭齐灭楚之时,这两国并没有能够和他相抗衡的名将,而且晋军军力本就远胜齐楚两国,乃是国力的碾压。若是萧武和慕容越老将军倾举国之兵一战,胜负犹未可知。更何况,萧武老将军所熟悉的乃是旧军战法,极其看重车兵的作用,已经不适合当今战场。”

    不等众人反驳,苏起继续一鼓作气地说道:“至于沈伯言,能谋善断,但杀气不足,所以名气虽大,终究不如慕容越和萧武一般声威赫赫,三军震服。沈伯言此人,守成足以,想要破军灭国,终究少了一些霸气。至于明夕照,我敢预言,不出二十年,此人必定名动天下,成为当世第一名将!”

    “竖子!竖子狂妄!”攻讦者被驳得哑口无言,只能怒骂。

    “好。”苏老太爷一点头,“说得有理有据,十分精当!老夫也曾和慕容越谈论兵法,慕容将军和你所言大体无差,唯独没有对明夕照的预言。既然如此,我再问你,你觉得聂让,不是英雄?”

    “回爷爷,聂让宁折不弯,锐利有余坚韧不足,恐怕难破八境。”

    众人一听,又是纷纷大骂:“竖子狂妄!怎敢诅咒我大燕神剑!”

    “唔,那你觉得文玄枢不是英雄?”

    “文相盘踞朝野已历三朝,现今秦君英睿神武,正欲收归权柄,文玄枢却贪恋权位,自以为有太后和明夕照在便可无虞,不知功成身退,杀身之祸已经近在眼前。”

    “嗯,晋摄政王谢亭阁如何?”

    “谢亭阁比文玄枢好一些。谢亭阁能够震服晋国老世族,主少国疑之时晋国没有发生内乱,正是此人之功。然而谢亭阁终究是出身世族,不可能像秦国一样力行变法,终究还是差了一筹。”

    听完这一番言论,众人竟然哑口无言了。倒不是认同苏起的说法,而是被苏起这番“大话”给彻底震惊,连破口大骂都忘记了。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老太爷,期待着老太爷大怒,将苏起轰出厅堂。

    却没想到老太爷竟然一摆手,对书吏说道:“将刚才的话全都记下来。此题,仍旧是苏起答得最好。”

    众人再次哗然。现在众人的焦点已经不在苏起身上,他们已经不想再去纠结苏起到底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番说辞,也不想再去纠结苏起说的对不对,众人所在意的是:老太爷竟然对苏起的一套说辞颇为认同!

    在场的众人,无人敢质疑老太爷的智慧,若是老太爷都认同了,难道说,苏起说的这些惊世骇俗的话语竟然全都是对的?那我们这些年来的观念,岂不是大错特错?

    一时间,迷茫者有之,愤怒者有之,恍然大悟者有之,众人全都被搅成了一对浆糊,再也没有人胆敢质问苏起。

    老太爷见书吏记得差不多了,轻咳一声:“好了,接下来便是第三题。苏起,你已经答对两题,除你之外其他人已经全都失去了资格。这题你若答对,这聚气丹便赏你,若是答不对,这聚气丹便和苏家子弟无缘了。”

    苏起拱手为礼:“孙儿准备好了。”

    “好!”苏老太爷精神一振,“第三题,如今秦晋燕三国鼎立,依你之见,哪国将一统华夏?”

    众人一听此问,心中都是一沉。如今三国中晋国势大,天下九州已占其五,毫无疑问统一的希望最大。但众人既然身为燕国人,如何能说出这种丧气话来?可要是答燕国,老爷子必然又要问原因,到时候解释不出可是更加丢脸。

    苏起平日为人一团和气,子弟们虽然对他多有鄙夷嫉妒,但终究没有深仇大恨。苏起答前两问时的气度,已经将许多子弟都深深折服,这些子弟此时竟然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站在了苏起一边,希望他能够答对第三问,将聚气丹留在苏家。

    苏起想了片刻,恭声说道:“孙儿不知。”

 ;。。。 ; ;
第十一章 苏起评说天下事
    听到这里,许多盼着苏起答对的子弟都暗暗叹了口气。苏玉却是一喜,心想:“这废物终于有答不上来的时候了!”

    苏老太爷也有些失望,脸色一沉:“不知?天下大势,每个人都可以直抒己见!你莫非是怕说错,便不敢答了么?”

    苏起见苏老太爷不高兴,也不急解释,神情自若地说道:“天下大势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国得遇明主,君臣一心,奋发图强,也可以拓地千里,成就霸业;大国若是不思进取,君臣贪于享乐,国家衰亡也不过在三五十年。变法之前,秦国只是西陲一小国,谁曾想十年后便要东出函谷,与晋争天下?齐楚两国都曾称霸,却被晋国旋踵而灭,不亦悲乎?现在三国鼎立,将来有无数种可能,苏起又怎能妄言?”

    苏老太爷听得这一番解说,脸色稍霁:“说得好,原是我问得不清楚。你说,若是三国保持现在的态势,将会如何?”

    苏起略一迟疑,然后认真地说道:“秦国必将大举东出,先灭燕,后灭晋,一统华夏。”

    “胡说!”

    “妄言!”

    “岂有此理!”

    众人再次轰轰然乱作一团。苏起若是看好燕国,至少可以落个“忠君爱国、其心可嘉”的评判;若是看好晋国,也可以落个“识时务”的美名。可偏偏苏起却看好众人所鄙夷的虎狼秦国,这些人怎能不破口大骂?而且听苏起所说,燕国将会是三国中第一个被灭的,这让老燕人如何接受?

    老太爷来了兴致,大袖一挥示意众人安静:“苏起,说说为何。”

    苏起略一斟酌,脑海中早已思虑良久的说辞便如同水银泻地一般吐露出来:

    “秦国变法之后,秦国国力日强,君臣同欲,举国一心,官吏治国有成法可依,毫无徇私舞弊的空间,吏治清明此其一;隶农子弟纷纷参军,秦制、战法、器械均有创新,军力强盛此其二;秦国占据巴蜀丰饶之地,关中沃野千里,力行耕织,国家富庶此其三;秦国东有函谷天险,可以无惧晋国强攻,占有地利此其四;秦国修行者已经编入行伍,与军队一同作战,虽然顶尖的七境强者不多,但随着隶农子弟和奴隶子弟可以开始修行,中阶低阶的修行者必然越来越多,这些人加入军队,将再掀起一股全新风潮,此其五。有此五条,秦国一统华夏,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

    “那你说说,为何燕国先灭?”苏老太爷继续问道。

    “燕国西有上党,南有黄河,虽然看起来也有地利,但远不如函谷关之险要;燕国隶农子弟无心参战,军制已经落后于秦国,军力又不如晋国,所以战力最弱;燕国世族林立,修行者虽多,但却各自为战,如同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秦国必然先灭燕国,而晋国与燕国有世仇,必然趁机落井下石,与秦国瓜分燕国。”

    “瓜分燕国之后又如何?”老太爷面色沉重,继续问道。

    “之后晋国便要被秦国蚕食鲸吞,燕国灭后,晋国撑不过二十年。”

    苏起话音落定,整个厅堂中鸦雀无声,众人全都被这惊世骇俗的言论吓得面如土色。一众子弟看着苏起,就如同看着一只怪物一般,好像从来都不认识这个所谓的“燕国第一纨绔子弟”。

    苏老太爷沉默良久,抚掌道:“好。好。真知灼见,一针见血!我今日,竟被自己的孙子上了一课。来人,将聚气丹赐给苏起!”

    所有人全都看着苏起,眼神中充满羡慕至极的神情。苏老太爷身后的一名黑衣老者来到苏起身边,从怀中取出一个红漆小盒递上。苏起双手接过,道了一声:“苏起谢赏。”

    苏老太爷心情沉重,大袖一甩:“今日就到这里,都散了吧。”说完竟然撇下众人,自顾自地回房去了。一众弟子面面相觑,终于还是叹息着各自散去。几个子弟临走之前,还狠瞪了苏起几眼。

    苏青云被立为嫡长孙,本来志得意满,没想到却在最后被苏起抢光了风头,这个嫡长孙不由得黯然失色,面色铁青地冷哼一声,也退了席。众人不欢而散,竟无一人前来苏起这里祝贺。

    “看来你得罪了很多人啊。”墨麟儿似笑非笑地说道。

    “苏起不是神,又怎么可能取悦所有人呢?”苏起轻轻叹了口气,将红漆木盒收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