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和用户签订的协议,第一批货款到帐时间是10月15日,到帐600万元。第二批货款到帐是11月12日,到帐700万元。”在十一月二十日前我们能归还借款。”王平说。
“你们全年应交800万元,今年从10月份投产到12月底你们能上交公司多少?”秦向阳问。
“今年三个月将有300万元的原理,我们计划上交260万元,其余25万元用于材料采购,15万元用于职工奖励。”王平说。
“你们年盈利是800万元,每季盈利应在200万元,三个月盈利300万元,是如何计算的?”马立本是财务专家对数值要求准确。
“200万元是按照月产量12台计算的,目前的订货要求的供货期都比较紧;因此我们已经储备了技术工人,计划在11月、12月实行两班作业,那么我们的月产量就是24台,我们的盈利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应在326万元。”王平说。
“好啊,韩健还给我们打了埋伏,原来盈利的空间还很大吗。”古益飞总经理说。
“我们现在的盈利是测算,要真正实现还有不少困难,如调拨的设备问题,现在我们讨论的借款申请问题,请各位董事多多支持我们。”韩健说。
“我看这1000万元不白借,借出去,到年底还会有260万元进账,这个买卖是核算的,各位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秦向阳问。
大家没有不同意见,于是秦向阳说:“下面进行表决,同意电梯公司借款申请的,请举手。”
董事们,都认真地举起了右手,投下了同意的一票。
看到各位董事都投下了同意的一票,秦向阳宣布:“电梯公司的借款申请,全票通过。下面进行最后一项,请经营部黄军部长,对1。4m皮带机研发计划作出说明。”
黄军开始了对1。4m皮带机市场情况的说明:“目前煤炭市场不好,当电力市场看好,河湾电厂的改扩建工程将采购1。4m皮带机多部,我们应开发1。4m皮带机已占领市场。”
“开发1。4m皮带机,要增加多少设备?”集团公司委派的董事,机电处的陈东生问。
“1。4m皮带机可以在现有的生产线上生产,不需要增加设备,只有技术设计和工艺性设计问题,实际上就是皮带机系列产品中的一种。”黄军说。
“既然不增加设备,只是产品系列的变化,我同意开发。”尤成玉说。
其他董事也纷纷表示赞同,1。4m皮带机的开发申请,在多数董事的赞同声中获得通过。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三十章 交 换
当天下午在河湾机械制造公司办公楼七层的小会议室,召开的电梯公司调用设备协调会上,古益飞首先讲话:
“电梯公司投产在即,但从我们现有设备中调用的设备,迟迟不到位,请问各位的组织纪律性还有没有?韩健你们尚缺多少台设备?”
“尚未到位的设备共11台,其中车床两台,钻床两台,电焊机两台,刨床、铣床和镗床各一台。还望各位支持我们电梯公司。”韩健说。
“启东你们皮带机公司有几台设备调出?”古益飞问。
“我们有四台设备调出,但我们的新购设备未到位。调出后,确实困难很大,会影响我们的生产能力。”姚启东说。
“朱贵生你们矿车公司有几台?能否调出?”古益飞问。
“我们矿车公司也有四台,不是我们不给,是确实有困难。人员老化技术工人缺乏,我们无法解决,要不让电梯公司也支持我们一下?”朱贵生说。
“你们有什么要求?”古益飞问。
“听说电梯公司新招了80名技术工人,基本的培训在15日结束,不知电梯公司可否分给我们10人?”朱贵生说。
“韩健,你们能不能给他们10人呢?”古益飞问。
“矿车公司的10人我们可以给,那我们的设备呢?”韩健问。
“只要给我们10名技术工人,四台设备明天到位。朱贵生说。
“修理公司和皮带机公司有什么要求。”古益飞问。
“我们也要10个技术工人。”姚启东和靳维义几乎同时回答。
“韩健你就发扬一下风格,到9月15日投产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你们就再招一批吧。”古益飞说。
“好吧,也只好如此。那我们的设备什么时候到位?”韩健问。
“贵生和维义技术工人韩健给你们了,设备明天能否到位?”古益飞问。
“我们修理上有一批活,能否让我们用到16号?18号我们一定将设备移交电梯公司。”靳维义说。
“贵生你们呢?”古益飞问。
“我们也有一批活,15日能完,我们16日可以移交。那我们要的人什么时候报道。”朱贵生这回倒是痛快。
“培训15日结束,可在16日到各家报道。但我们与技术工人有用工协议,工资每月是1800元,你们的工资水平可没有这么高,据我了解你们新入厂的技术工人,工资可是不足千元。”韩健说。
“这个问题你们如何解决?”古益飞问。
“当然按照电梯公司的标准支付,我们这是劳务用工,这些人的劳动合同仍是与电梯公司签订,我们将劳务费用支付给电梯公司,由电梯公司给他们开支。”朱贵生说。
“对,我们采用劳务用工的形式,这些技术工人在我们公司工作,但人事关系仍然归电梯公司。”姚启东说。
“我们就给你们劳务输出吧。”韩健说。
“现在我们总公司也有用工权了,我们也可以提前招收技术工人,进行技术储备。”况继雄说。
“是啊,现在生产组织刚刚完成调整,生产安排还在讨论之中。但电梯公司在完成设备安装调试的同时,还进行了生产线设计,目前的月生产能力为12标准台,并且采用一套设备,两班作业模式。在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产量就可翻一番。并进行了人员储备,这种管理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华永胜说。
看是难以解决的设备问题,通过以人员换设备的方法得到了解决,同时也给电梯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
韩健刚刚回到公司,就立即召集王平、齐雨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开会。在会议上韩健首先讲话:
“今天上午的会议上,我们以四季度的盈利预期,争取到了临时借款。下午的设备协调会则已我们公司派出30名劳务人员换回了设备。但我们的人员缺口就更大了,本来还略有剩余。这下可好,到成了缺20人,因此请你们提出解决办法。”
“我们的计划是,9月下旬投入生产,需要人员150人,目前管理人员已全部到位。生产人员调入50人,新招50人尚缺20人,只有从机关人员中抽10名同志支援一线生产了。”齐雨说。
“也只好如此。请魏青主任尽快招入新人吧。”王平说。
“我看这样吧,目前到正式投产,再达到24台的产量,需要140人,我们分三期实施,每期招60人,培训期为一个月。这样9月15日,10月15日,11月15日各有一批学员完成培训,我们可以择优录用,同时也给其它公司准备一些,省得到时他们要人,我们手忙脚乱。培训仍由魏青负责,招收技术工人的事由我全面负责,王平、齐雨协助。”韩健说。
“现在设备安装正在加紧进行,部分设备已经安装完毕,材料配件也已经陆续到货,不知是否可以进行试验性生产?”齐雨问。
“只要具备生产条件,就可以进行试生产。”韩健说。
“目前轿厢车间和电控车间基本具备生产条件,材料配件已经到货,那我们就安排轿厢车间和电控车间先进行试验性生产。”齐雨说。
“可以让这两个车间先进行试验性生产,导轨车间和主机车间,只要设备安装完成,经过调试可以使用,材料、配件到位就可以进行试验性生产。”韩健说。
“试验性生产开始,是否可以让用户到厂参观?”王平问。
“可以安排用户分期、分批到厂参观。”齐雨回答。
“这样好,既可以让用户了解我们的产品性能和质量,提高用户对我们公司的信任度,有利于公司宣传,但生产车间要做好技术保密工作。”韩健最后说。
依据韩总的决定,魏青拟定了招收技术工人和培训的计划。
招用人员的培训计划分三期实行,9月15日第一批学员报到。招用技术工人仍委托河湾集团公司从职工子弟中录用。要求年龄在28周岁以下,文化程度中专以上,可以适应倒班作业。经培训和考试合格后签订三年劳动合同。
第二批技术工人10月15日报到,第三批技术工人11月15日报到,经考试合格后,电梯公司全部录用。并签订劳动合同。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三十一章 提升
在三个制造分公司成立的同时,三个修理车间也经过整合,成立了修理分公司。
靳维义出任修理分公司经理,杨晓波、董利民任副经理。矿修车间、电气车间、支架车间分别由刘真、董建民、王磊担任主任;分公司管理机构设一室两科,即办公室、生产科和技术科,由王晓娟、包玉田和朱大成分任主任和科长。同时经公司党委批准,由杨晓波任修理党总支支部书记。各车间党支部书记人选,由分公司推荐报总公司党委批准。
在总公司正式成立的第二天,修理分公司召开了成立大会。总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