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掠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强掠帝国-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泰主杨桐听了也很高兴,能招降李密这样的人物,那真是再好也不过了,当即任命盖琮为通直散骑常侍,携带敕书出使瓦岗军。

  有一点,是皇泰主杨桐等人所未能预料到的:盖琮还没到,李密和宇文化及已经对掐起来了。东郡虽好,但无险可守,宇文化及最后选中了一个地方——黎阳,最主要的是黎阳有粮食,但此时黎阳正在李密部将徐世绩的控制之下。

  宇文化及可不知道徐世绩是谁,也管不了那么多,立即率军攻打黎阳。

  徐世绩深知骁果军战力之强悍,便主动退出了黎阳。岂料,宇文化及这个人做事比较绝,对徐世绩穷追猛打,最后将徐世绩包围在黎阳仓城。李密接到徐世绩的求援报告,一边大骂宇文化及,一边点起两万精兵前去救援。李密军驻扎于清淇,以烽火为工具,与仓城的徐世绩遥相呼应。

  但出乎宇文化及意料的是,李密似乎并没有交战的意思,他指挥军队挖深沟渠,筑高城墙,却按兵不动。

  这一下宇文化及就有点儿搞不懂了,你不是来救徐世绩的吗,怎么不动手啊?

  其实,李密不是不想动手,而是因为他是不敢动手。

  那就是害怕宇文化及的骁果军了,是吧?

  当然不是!

  事实上,李密害怕的不是宇文化及,而是他身后的东都隋军。为了救援徐世绩,李密率两万军队赶到了清淇,要命的是这个清淇刚好位于东都和黎阳的中间。换言之,李密的后背完全暴露给了东都隋军。

  如果李密与宇文化及展开大战,东都人马若是从李密的身后攻击瓦岗军,他李密的下场恐怕很不妙。

  正因为如此,所以李密才不与宇文化及交战。

  宇文化及见李密没有出手的意思,便麾军进攻黎阳仓城。但此时,徐世绩早就准备妥当了,他在城墙周围挖了一道深深的壕沟,骁果军根本冲不起来。

  宇文化及多次攻打历阳仓城,均无功而返,非常之郁闷。

  但是,令宇文化及更郁闷的还在后头呢,这天,徐世绩指挥部下从沟里挖地道,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骁果军猝不及防,遭到失败,所有的攻城器械付之一炬。呵,白忙活了。

  说来也巧,此战之后,盖琮便来到了清淇。

  李密听了盖琮的意图之后,心中暗喜。因为,皇泰主的招安正好能解他的燃眉之急。

  李密立即答应了盖琮的劝降,并迅速上表,要求归顺朝廷;同时,他请求皇泰主杨桐让他讨伐宇文化及来赎罪。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还派部下李俭、徐师誉将俘获的宇文化及同党于洪建押送至东都。

  皇泰主杨桐十分高兴,亲自接见了李密的使团,并当场任命李俭为司农卿,徐师誉为尚书右丞。会晤结束后,他派人排列鼓吹乐,将李俭一干人等迎送至洛阳城最高级的驿馆内,送美玉绸缎、佳肴佳酿的宦官是一拨接着一拨,不绝于途。

  对普通的小喽啰尚且如此,对李密就更是慷慨了,皇泰主杨桐下敕,册拜李密为太尉、尚书令兼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封魏国公,命他先行平定宇文化及,而后再入朝辅政。

  为了招抚李密,皇泰主杨桐真是下了血本儿了,你不是自号魏公吗,我给你个真家伙——魏国公,比你那个含金量高多了。

  兵不血刃,天下第一反贼转眼之间就被招降了,皇泰主包括满朝文武都乐坏了,有了李密这种牛人做打手,消灭乱党,恢复江山,指日可待。

  满朝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王世充。

  李密的真实意图,也只有王世充一个人看懂了。王世充可是与李密是死对头,二人相战不下数十场。

  李密这厮根本无力两线同时作战,这才顺势接受了东都的招降。其实,这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罢了。等他收拾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接下来就会再次向东都扑过来。

  可笑的是,皇泰主杨桐和元文都等人还想让他入朝辅政,这简直就是引狼入室,自掘坟墓。

  只有真正的敌人才最了解对方,天下第二大反王王世充最懂天下第一大反王李密的心。

  在元文都举办的庆功宴上,王世充发了飙,他怒气冲冲地对起居侍郎崔长文说:“朝廷的官爵竟然给了天下最大的反叛头子,你们这是想干什么呀?”

  王世充此言一出,元文都的脸当时就黑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丝杀机。

  其实,元文都和王世充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王世充到洛阳的第一天起,元文都就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元文都随时都想削弱王世充的实力,甚至想拔出这个眼中钉,只是机会没有出现而已(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章不胜而胜
  元文都何许人?隋朝元老,最早曾经干过北周的右侍上士。

  隋文帝开皇年间,元文都授内史舍人,历任库部曹郎、考功曹郎、尚书左丞、太府少卿,政务娴熟,颇有能名。

  杨广即位以后,转为司农少卿、司隶大夫,不久又荣升御史大夫。在平定杨玄感的叛乱当中,元文都有上佳表现,得到了隋皇帝杨广的肯定。

  大业十二年七月,隋皇帝杨广下江都前夕,颁布敕令,命元文都与光禄大夫段达、检校(代理之意)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人协助越王杨侗,守卫东都。众人当中,元文都资历最老,成为当然的大哥大。

  自打和越王杨侗搭档以后,元文都就把自己的前程完完全全地寄托在了杨侗的身上。

  元文都一直觉得自己是杨侗最最宠信的臣子,是帝国的干城,等将来杨侗登上帝位以后,他绝对会封王拜相,大权在握。

  但元文都所有美好的憧憬,如今都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变得虚幻起来,充满了变数,这个人就是王世充。

  自王世充到洛阳的第一天起,杨侗就对他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器重与信任,甚至于王世充连打三次败仗,杨侗都能一概不予追究。不得不说,王世充的出现对元文都地位和权力构成了严重威胁。

  所以,元文都对王世充的排挤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这次也不例外,元文都听了王世充的话之后,非常生气。因为,诱降李密实际上是他提出来的,现在王世充否定李密,摆明了就是在否定他的政策。

  但作为一个朝廷内斗高手,元文都还是懂得克制个人情绪的,他假意安抚王世充。

  当然,王世充也不是一个笨蛋,早就知道元文都已经对他不怀好意了,但表面上也不好撕破脸皮,便假意摆出友好的姿态。

  这两个人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内心都是一片杀机。

  七月初,皇泰主派人送信给李密,表态说:“过去的那些事情,一概不论。至于今后,咱们要彼此真诚相待。天下大事,还需要阁下匡救辅助。征伐大权,就全部交给阁下了。”

  李密接信大喜,从此之后,这才把全部精力和兵力都投入到对付宇文化及上。

  洛阳方面采取的驱虎吞狼这一招,要用李密来对付宇文化及,仅仅需要付出的是赦免李密的罪过以及大量的官爵赏赐而已,可谓是惠而不费。

  一般来说,采取这种手段忽悠一下小打小闹的帮派小势力还可以,要想忽悠李密这种实力大到都快够称皇帝的特号大反贼来说,其实一点都没诱惑力,如此明显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招数对李密来说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然后一口回绝才是。

  李密和宇文化及同样都是反贼,李密居然还真就接受了洛阳的招安,返回头跟宇文化及打生打死。

  洛阳有洛阳的算计,李密也有他的算计。争霸天下各自施展本事,相互算计,陆畅不是也刚刚算计完李子通和杜伏威吗?

  洛阳皇泰主杨桐使用驱虎吞狼计策,与陆畅的手段差不多,手段虽然阴险,却也一目了然。

  以李密的才智这种小把戏是小儿科,一看便知。大家各施本事,看谁算计的到位。

  问题是陆畅手握绝对优势兵力,即便不算计李子通和杜伏威,硬碰硬的开战最终也会取胜。陆畅仅仅是为了减少损失,加快战争步伐而已。

  可到了李密这里,结果就难说了。

  李密除了担心腹背受敌,不想让洛阳背后捅刀子,另一个原因便是李密十分轻视当年的京都纨绔子宇文化及。这大概是李密的最终算计。

  这时候的李密已经被过往的常胜给冲昏头脑,开始变得狂妄。他完全不把宇文化及看在眼里。

  李密的策略是先稳住身后的洛阳,单一面对宇文化及。

  他认为可以轻松收拾掉宇文化及,然后再来摆平洛阳,可以说李密从来没有把宇文化及看做与他一样有强大实力的敌人。

  这点从李密跟宇文化及的整个战斗过程就可以很明显地可以看得出来。

  李密也是门阀出身,长期在西都厮混,可谓对宇文化及了解透彻,一个纨绔子而已。李密不把宇文化及放在眼里,的确也有些道理,而宇文化及的确非常愚蠢。

  宇文化及他们家族本姓破野头,其先因在鲜卑族俟豆归当仆人,鲜卑族汉化之后便随主人改姓为宇文氏。

  他祖父宇文盛在北周时期就因为有战功被封为上柱国。到了他老爹就更不得了了,他爹就是宇文述,北周时期就深受重用,被封为濮阳郡公。到了隋文帝立隋的时候又追随韦孝宽屡立战功,被封为上柱国,进爵褒国公。

  在淇水对峙的时候;李密就曾就破口大骂宇文化及说:“你这厮本来不过是匈奴的奴隶破野头,父兄子弟都受隋的恩典,几代富贵,满朝文武没有第二家。主上丧失德行,你不能以死规劝,反而谋逆弑君,还想窥测篡夺天下。你不效法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蜀亡而死的忠诚,却效法霍光之子霍禹谋逆,为天地所不容,还准备干什么?如果赶快归顺我,还可以保全你的后嗣!”

  李密骂宇文化及的话够狠,羞辱够彻底。

  听了此话,宇文化及肯定非常郁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