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皇帝其实是很有文治武功的,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威四夷,征西域,汇通天下。试问古往今来天下有几个皇帝做得到?有几个皇帝为了国家的稳固安全发展,能够不辞辛苦,在那个只有木轮车的年代,亲征到青海、蒙古、辽东?
‘无向辽东浪死歌”一曲骂尽隋帝东征,那是为了造反需要一个借口。远征高句丽的确劳命伤财,但是,不能因为劳民伤财而不为。
历史上也不是只有大隋皇帝杨广远征高句丽,为什么公认的一代名主李世民,还有他平时那个些软弱的儿子李治,都跟斗红了眼的公鸡似的,非要拿下高句丽不可?
只要细翻当年的史籍资料,就可以很清楚得明白,当时的高句丽,决非所谓附庸小国,它也是一个高度集权半牧半耕的军事强国,已经有能力臣服四周小国,并且威逼中原。
李世民远征高句丽没有半点不和谐的声音,难道不同样劳民伤财吗?所以,不是事情对错的问题,而是谁在干这件事的问题。
大隋皇帝杨广当年调千里大军,总计共一百来万人,三次东征,决不是只因高句丽不恭那摸简单。
大隋皇帝杨广曾经说过一句话:“不为后世忧也!”
一句话道出了真谛!
后人无法还原当时的历史,也许从杨广的话中可以体味到高句丽已经成为中华之大患。
历史不可证明!假若没有大隋皇帝杨广三征高句丽,也许历史的走势又不一样了,也许高句丽真的崛起了,也许……
三征高句丽虽然没有完胜,却也重创了高句丽,使之沉沦。
人们只记得,大隋朝皇帝杨广曾经三次龙舟游江南,可是有几个人记得,那四千里大运河为中国的繁荣稳定,竟是做了多大贡献!
这不啻于只因末行没写好,就完全否定了一本煌煌巨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朝承接了隋朝,占尽了大隋朝的便宜,即便如此大唐英主李世民最终也没有追赶上大隋朝的富裕。
杨广自伴随亡隋的败迹黯然辞世起,便有盖棺定论,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千余年来,可谓铁案如山。
后世人许多愚民借用后世社会现状评价古代帝王,本身就有失偏颇。一些野史,甚至是捕风捉影的事迹,造就了大隋朝皇帝杨广一生的荣辱,杨广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这个千古最坏皇帝的名声,主要还是归功于接替他王朝的大唐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俩。李家推翻了大隋朝不会说前朝皇帝英明,为了显示大唐要比大隋朝好,往杨广身上泼脏水是一定的。
不要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李世民上位并不光彩,杀兄逼父坐上皇帝以后,他需要强大的舆论支持。同时,他还需要一个臭名昭著的前朝皇帝杨广给他垫背。没有杨广的荒淫无道,如何显现出李世民的英明伟大?
李世民不缺乏溜须拍马的手下,更不缺乏没有道德的儒士。后人并没有亲临,却跟着人云亦云。杨广挺怨,差不多被后世人的唾液淹了。
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要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平庸。
杨广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而完全否定那最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血与火中的,却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页。
杨广的坏名声也是中国士大夫传统思维模式偏狭、脆弱一面的真实反映。
杨广一生对中华最伟大的业绩莫过于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构成了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所以,站在船上看着繁忙的大运河,陆畅无比感慨!
可惜了,一代雄才伟略的大隋皇帝。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这位曾经是天下最伟大皇帝之一的杨广,就要面临危机四伏的绝境,甚至,命不久矣。
第十八章花灯之夜
此次出门看花灯仅仅是一个借口而已,陆畅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趁着大隋朝还没有完全陷入混乱的状态,亲眼见一见大隋朝的真实面貌。
花灯很好看吗?显然不是,历经后世的陆畅什么稀奇玩意儿没见过?会跑出千里之迢看所谓的花灯,那不是脑子有病嘛!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啊!所以,才有了这一趟大兴城之行。
不过,虽然还没有到大兴城,此行的收获不小,隋唐第四条好汉雄阔海不是到手了吗?征服了红粉帮主沈玉真,与瓦岗寨的俏军师云落雁也有一面之缘。
后面还能遇到什么,陆畅很期待……
终于到了大兴城,陆畅、张愚、雄阔海、辛文以及红粉帮主沈玉真几人浩浩荡荡进了城。
有红粉帮主沈玉真随行,什么事情不用陆畅操心,全都为他打点好了,包括住店。
嘿嘿,省老鼻子钱了!
这家伙是个小气的玩意儿,花女人的钱一点也不觉着脸红,很有些后世所谓吃软饭的形象。
夜晚到了,众人出了客栈,行至街上,见灯烛辉煌,如同白昼。及看到司马衙门前,见一个灯楼,却是彩缎装成,居中挂一盏麒麟灯,楼上挂着四个金字的匾额,写着:“万兽来朝”。牌楼上有一副对联道:周祚呈祥,贤圣降凡邦有道。
隋朝献瑞,仁君治世寿无疆。
麒麟灯下,有各样兽灯围绕,见各项兽类,无不齐备。两边有两位圣贤,骑着两盏兽灯,也有着对联一副,悬于左右。上写道:
梓潼帝君,乘白骡下临凡世。
三清老子,跨青牛西出阳关。
众人看罢,过了兵部衙门,行到杨公府东首来,这些附近百姓人家门首,各搭一个小小灯栅,设天子牌位,点灯梦香供花,以示与民同乐的意思。街中走马撮戏,做鬼接神,闹嚷嚷填满街道,不多时,已到杨公门首。灯楼与兵部衙门一样,楼虽一样,灯却不同,挂的是一盏凤凰灯,牌匾上面写四个金字,写的是:“天朝仪凤”。牌楼柱上左右一副金字对联道:
凤翅展丹山,天下咸欣瑞兆。
龙须扬北海,人间尽得沾恩。
凤凰灯下,各色鸟灯齐备,悬挂四围。另有两个古人,骑着两盏鸟灯,甚是齐整。也有一副对联,悬于牌楼柱左右,上写道:
西方王母坐青鸾,瑶池赴宴。
南极寿星骑白鹤,海屋添筹。
陆畅也就看看热闹,对此并不感兴趣。
倒是那雄阔海落草为寇,不曾到过帝都。今日又是良辰佳节,灯明月灿,锣鼓暄天,笙歌盈耳,欢喜得紧。虽说是个大老粗却也非常好奇,不停地追问着张愚。
今晚很热闹,人很多,雄阔海在人群中挨来挤去,摇头摆脑,乱叫乱跳,按捺不住。看着雄阔海兴奋的样子,陆畅不免莞尔。
众人造进皇城,到五凤楼前,人烟挤塞的紧,那五凤楼外,却设一座御灯楼,有两个太监,坐在交椅上,带五百军士,各穿锦袄,每人拿一根齐眉朱红棍把守。
这座灯楼,不是纸绢颜料扎缚的,都是海外异香,宫中宝玩砌就。这一座灯楼上面悬一牌匾,都是珠宝穿就。当时众游人都在灯栅内,穿来插去,寻香嗅味,何尝真心看灯?以致剪绺的杂在人丛,掳了首饰,割了衣服。那些风骚妇女,在家坐不安,又喜欢出来布施,趁此机会,结识标致后生,算为一乐。
大兴城到底是京城,其繁华自不是其他地方可比的。不过,天下很快分崩离析,不知道大兴城的繁华能持续到何时呢?
不好说啊,说不定李渊建立大唐帝国很快便会复兴。
一边观赏着大兴城的夜景,陆畅一边想,一双眼睛四处观察。
陆畅这群人正走着,却见前面一群人横冲直撞向这边走来。
看这群人一声打扮不似平常人家,陆畅觉着大概是哪个大家族的纨绔,便问身边的过路人:“前边那伙人如此蛮横,这是谁啊?”
“公子,此人是宇文家的公子,千万别招惹,咱老百姓真惹不起啊!”
原来是宇文化及家的人啊,怪不得如此霸道。谢过此人,陆畅的眼睛看着这群人。
果然是当街耍流氓啊,凡是有些姿色的女人无不被他骚扰。
城内有一个孀居王婆子,不识祸福,领了一个十八岁的女儿,小名仪奴儿,出来看灯。那仪奴儿又生得十分美貌,才出门时,就有一班少年跟随在后,挨上闪下。一到大街,蜂攒蚁聚,身不由己。仪奴儿母女,各各惊慌。不料宇文公子有多少门下游棍,在外寻察;见了仪儿姿色,就飞报公子,公子急忙追上,看见仪奴儿容貌,魂消魄落,便去挨肩擦背调戏他,仪奴儿吓得不敢做声,走避无路。
王老娘不认得宇文公子,就发作起来,宇文公子趋势假怒道:“这妇人无礼,敢挺撞我?拿他回去!”说得一声,家人就把母女掳去。
王老娘与仪奴儿大惊,叫喊救人,街上的人那个不认得是宇文公子,谁敢惹他?
陆畅、张愚等人也看见了,众人义愤填膺打算上前理论,却被陆畅拦住了。
“此地乃京城,不比其他地方。此宇文家的公子,宇文家势大惹出事端来我等都走不了。你们到前面那个僻静之地等我,我去去就来。”
张愚道:“还是我去吧。”
“不必,你们放心,我心里有数。”
众人劝不住,只好任由陆畅走了。
宇文公子将仪奴儿掳到府门,将王老娘羁在门房内,只有仪奴儿被这些人撮过几个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