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时间还早,距离每日的公务上报时间早了些,听大太监说郭统求见,太子还有些奇怪,但依然让传人进了书房。
行礼之后,郭统便将玉佩拿出来,道,“殿下,方才属下在南安门截下了忠国公苏峥苏大人……”
听到郭统说截到了苏峥,太子原来还放松着的神情马上一紧,目光显出些微阴沉来,问道,“他此时在何处?”
郭统将手中玉佩呈上给太子,道,“他将这玉佩给了属下,让属下带来给殿下您,他说他要带一个人来面见皇上,此时应该正在来皇宫的路上。”
太子看到那块玉佩,脸色就又是一变,却不是变阴沉,而是突然之间神色明朗起来,显出狂喜来,他甚至不掩饰自己的这种狂喜与愉悦,站起身拿过那块双龙佩,托在掌中看了又看,眼里因为欣喜而熠熠发光,距离郭统平时见到的那个儒雅温文中带着肃然威严与不可侵犯的太子差太多了。
郭统为太子的这种变化感到心惊,那个坐在马车里有漂亮的手的人到底是谁,为何太子看到这块玉佩会如此高兴。
这玉佩显然是哪位郡王或者亲王的,皇子也会有,那马车里会是哪位郡王或者亲王吗?
郭统疑惑不已。
太子从桌案后走出来,站在郭统面前激动地问道,“你可见到苏峥要带来面见皇上的人了,他还好吗?”
郭统心中疑惑,面上恭敬地道,“他人在马车里,属下不曾见到。”
太子忡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自己刚才在属下面前失了礼仪,他很快又恢复到太子应该有的严肃沉稳,坐回椅子上,面色微沉,道,“你先下去吧,孤会让人传旨让他们来见皇上的。”
郭统应了话,便告退了。
郭统出去后,太子将那块玉佩拿在手里摩挲了好一阵,心里想着苏涵果真并没有死。
传言苏涵病重的时候,他因为事务繁重脱不开身不能前往看望,后来有了时间,便连夜赶路去闻涛别院探望他,在别院门口遇到苏峥,苏峥离开时身边带着一个小太监,太子当时并没有注意那个小太监,后来回头正好看到苏峥半扶着一个奴才才觉得奇怪起来,但他当时也并没有深究,心里惦记苏涵,急切进了金松园。
到金松园后,他想要去看苏涵的时候却被拦住了,皇帝说苏涵病重正在施针医治,任何人不得探望。
太子连夜而来,却没有见到人,后来还被皇帝训了一顿,皇帝说将朝廷交给他,他却不在京城坐镇,居然为了这种人情小事来闻涛别院,真是不知轻重,失了太子之职。
太子受了训只好又赶回京城,不过,心里却奇怪起来,皇帝以前很看重他对苏涵的情意,他对苏涵好,皇帝只会高兴,没想到这次却截然相反,不仅不让见,反而用前所未有的严厉之词训斥他。
太子那时候也只能想是苏涵病重,皇帝忧心过重,心火上冲,正好他撞在了刀口上,便被训斥了一番,这也无可厚非。
太子以为苏涵只是平常的毒发而已,既然以往都没出事,那么这次即使凶险估计也会化险为夷,只是,没想到等他回到京城,过两天却传来苏涵病逝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当时以为自己听错了,完全处于惊愕之中,不可置信,之后便是沉重的悲痛与难以忍受的痛苦。
白发人送黑发人,皇帝带着苏涵的灵柩回京城来,皇帝悲痛过度,路上又受了风,便病倒了。
苏涵的清和郡王府赶工修好还没来得及住进去,人便没有了,那华贵的王府只迎来了主人的灵柩。
因为皇帝对苏涵的宠爱,下葬按照亲王的标准来,皇帝甚至让礼部拿宫里内务府的钱为苏涵操办。
这件事算是京城里的人们茶余饭后最大的谈资,但是,即使排场这般大,也无大臣出来反对,毕竟,皇帝都因为清和郡王的事情病倒了,要是有人去就这件事情参奏一本,便正好是撞上皇帝的刀口,只能是找死。
太子当时伤痛欲绝,根本不相信那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变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棺木,他想要亲自去看苏涵的棺椁,不过,那样的不合礼仪的行为只是想想,要做到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太子去清和郡王府停灵间守过几晚,每次苏峥都在那里,虽然苏峥忧愁而痛苦,但是,太子却觉得他在看到那棺椁的时候并不是哀伤,而是皱眉,这让太子觉得奇怪。
皇帝虽然处在病中,却依然到清和郡王府探望过几次,看过之后便要求尽早下葬。看意思是他不想再处在这种丧子的悲伤中,想要将这件事情早些了结。
太子觉得苏涵很可能没有死是因为苏涵的很多东西本是要拿去陪葬的,但是那些东西却被苏峥收起来了,太子在心里对苏峥的这种行为不满,派人去打探那些东西到哪里去了的时候,回报的人说被带出京了,但因为没有跟上对方,而没有查到最终的地方。
也许是苏峥察觉到太子在查他,之后苏峥便没有任何动作。
清和郡王死后,太子悲伤中又抽时间去找了夏太医问话,夏太医是苏涵的专属太医,苏涵的死他要负很大的责任,不过,皇帝并没有为难他,甚至为他的儿子升了官,这点也让太子觉得奇怪。和夏太医的谈话中,太子并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信息,却从林太医处得知夏太医从宫廷药房里要了一大批药,是皇帝批准的,而那些药别人一般不会用到,是苏涵经常吃的药中的一部分,太子这才隐隐觉得苏涵是不是并没有死,那棺椁里并没有人,他还好好地在别的地方活着,夏太医还在为他制药……
第十二章 父子谈话
第十二章 父子谈话
苏涵没有死,太子有了这个想法,对于他,这个念想就像是他的救命稻草一样,即使知道抓住也不一定能救命,但人在无助的情况下就会去死死抓住这根仅有的稻草,维系心中的一丝希望。
因为有了这个想法,太子便让人好好去查这件事,不敢从皇帝处入手,便从苏峥与夏太医处入手,甚至苏涵身边的侍女与嬷嬷都被他列入了调查的名单。
如此查询很快就有了结果。
因为皇帝当初没想过会有人来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所以并没有非常严密地处理这件事。
从苏涵的侍女处得知苏涵病重前几天身体都不错,并没有什么异常,还有就是苏涵的不少用惯的东西在他病中被送走了,不知道被送到了哪里去,而且,李嬷嬷和苏涵身边最受宠的大丫鬟芷芸自从苏涵死后就不见了,但是,并没有人传两人是被秘密处置了,倒有人说两人是被带走放回家里去了。
之后苏峥进宫觐见皇帝,两人谈了很久,苏峥出来后虽然一脸平静,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事情,但太子遇到他便觉得他面带红光隐隐欢喜,这不太正常,毕竟,苏涵死了,苏峥有什么事是值得欢喜的呢。
后来又因为调查的人跟着苏峥的贴身小厮到了京城里一处大宅子,那座宅子原来是一家大商贾的,后来那商贾搬走回了老家,大约是两月前才被人秘密买下来,查买主居然是苏涵身边李嬷嬷,这件事也太巧了。
太子突然想起来他去闻涛别院的时候,遇到苏峥,看到苏峥扶着一个小太监,之后,他越想便越觉得那个他只撇过一眼的小太监身形像苏涵。
虽然他不明白皇帝为何要安排苏涵假死,但是,他此时却有很大的把握苏涵没死。
他于是召来苏峥旁敲侧击询问了,只是无论他怎么询问,苏峥都不承认。
太子心里便对苏峥存了不满。
皇帝病中,朝中局势有些不稳,太子忙于朝政便没有太多的精力调查苏涵的事情了。
在一次和皇帝的谈话中,皇帝说到苏涵,便悲从中来,太子同样也悲伤不已,听皇帝说让他以后多花心思培养苏峥,说这算是他的心愿。
太子因为苏涵的事情已经对苏峥不满,当时心想着苏峥难道也是你儿子不成,好好培养他算什么。
虽然尽量压抑自己,但太子还是将这种不满不经意表现了出来。
也许皇帝的确是有些病糊涂了,觉得自己要死了,而自己最喜欢的孩子还没有安排好,不免就说露了嘴,话里隐隐含有担忧苏涵的意思。
太子趁势就说道,“将涵儿交给苏峥,还不若交给儿臣,苏峥身为忠国公,身后有苏家,他责任最重,为了顾及家族,很可能会待涵儿不妥,交给儿臣,至少可以保证涵儿一生无忧。”
太子说出这样的话只是为了试探皇帝,没想到皇帝却并没有反对说苏涵死了,反而是说,“不是别人说好的事情才是好的,要涵儿自己觉得好才好。”
皇帝想到自己和苏涵母亲的事情来,玉葭当时说从此一生不再见面,除非她死了,不然,就不想原谅他。
皇帝到此时都还在后悔,当时他觉得自己给了玉葭最好的选择,渐渐地,时间流逝,年龄大了,很多事情想得更透了,他才明白,他的一厢情愿的做法只是让人伤心了而已,于是,对于苏涵,这个他最喜爱怜惜放不下心的孩子,他希望将选择权交给他。
皇帝给苏涵安排了很好的身份,给他留了很多钱,还有忠心的仆人,但是,若是他死后,事情便再也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他希望继承他皇位的太子也能继承他对苏涵的怜惜喜爱与对苏峥的信任与重用。不过,他却不知道他的这个儿子对苏涵的心思。
太子得到皇帝的这个答案,便是坐实了苏涵没死的事实,心中狂喜。
之后谈到苏涵,太子不由问出了他心中的疑问,苏涵身上的蛊毒从何而来。
因为这个话题,皇帝便对太子嫌恶起来,道,“涵儿一生命苦,生下来便带毒了。”
太子对皇帝对他的这种嫌恶觉得疑惑,难道这还与自己有关不成,察言观色的他便不再说这些,告退了。
之后皇帝为了稳固太子的地位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