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提刑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朝提刑官-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秋获点了点头,捋须道:“待明日我们去杭州府中走上一遭探看一番。”

  此刻已近午时,二人便是歇下,皇甫天雄已觉肚中饥饿,便是匆匆回到家中。

  小燕子已是准备好饭菜,皇甫天雄匆匆吃过便忙是朝衙门跑去。戴燕忙喊住,让带些东西给方秋获。

  皇甫天雄接过一看,是些新纳的布鞋、几件小棉褂,笑道:“对义父,你比我上心多了。”

  戴燕却是一脸正经道:“做人乃要学会报恩!若未有义父可就未有我们现下日子。”

  皇甫天雄一惊,想想也是,多亏遇到他,否则自己带着小燕子可能要浪迹天涯。再看那小燕子,已是摆脱那份阴影,开朗许多。

  燕子又是从里面端出一汤煲,远远地便是闻见香味。

  掀开盖子,见是泛着金黄色整鸡,怪不得如此香,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土鸡!皇甫天雄吞了下口水。

  燕子道:“快些拿去,等下凉了便不好吃了。哥哥回来,家中自有。”

  皇甫天雄笑道:“还是妹妹好。”说着拿着这些东西朝衙门而去。

  方秋获正在府中二堂内翻看一些卷宗。

  见皇甫天雄大包小包拿了许多东西,笑着忙是接了过去。看到那汤鸡煲时,忙张开大嘴笑道:“还是燕儿想得到我,快拿后厨去。”

  皇甫天雄应声而去,等再回到内堂时,只见走进一人,捧着几本书籍。

  抬头一看,正是那邱提刑官,身着紫衫,上裹着边缘带毛的夹背。一看这身行装就是好价钱。

  他只顾着与方秋获交谈起,故未注意一边的皇甫天雄。

  “这里尚有一些上任遗留下的书籍,现全交与你。”

  方秋获笑着接过,想起之前遗留下的疑案、冤案,忍不住问对方道:“大人,那些个案件似乎还存有疑点啊?”

  邱提刑官一愣,似在听方秋获往下说起。

  方秋获继续道:“譬如那越州山阴余秀茜被杀一案,那凶手朱儒杰杀人过程甚是简单,且前后口供尚有出入啊!”

  邱提刑官马上打断道:“此乃前朝之案件,时隔如此之久,早已物是人非,再说了此案最终乃大理寺及我们刑部核实,岂会有错!”

  皇甫天雄暗叹,已是用我们称刑部了,看来以后案件报到他那里怕又是一片糊涂啊!

  见方秋获仍是发愣,马上捋着颌下稀疏胡须又道:“若你细心去研究那些案卷,你会发现每起案中多会有疑点,无非大小之分,就如看一美貌女子多少有着几分瑕疵。”

  皇甫天雄差点笑出声来,如此荒谬理论也有,亏他说的出来。也真不知他是如何生出那聪慧美貌的邱秀莲。

  方秋获想来也是未辙,不知如何应他,只道将再好好查究一番。

  两人接着又是谈起话来。皇甫天雄懒的听他的怪语,便是先告辞走了出来。

  次日,方秋获招呼着潘卫、皇甫天雄:“走!现去杭州府走上一趟!过来一段时日,我们尚未去拜访当地的官员。”

  皇甫天雄笑道:“恐怕大人乃是去查探那杀人案的吧!”

  潘卫也是打趣着:“人家是知子莫若父,现下你们可是知父莫若子,大人倒是收了个孝顺之儿。”

  皇甫天雄忙是辩道:“书记大人,可是乱了秩序!”

  潘卫微微含笑着。

  对于这点,方秋获倒是几分满意,当初正是看上那皇甫天雄善断案、善查探,才收他为义子,也好助自己一臂之力,果不负期望。

  三人便是出了衙门沿着街道向东走去。

  宋朝的杭州城却已是那般的繁荣。人流涌动,酒阁茶楼高朋满座,街头小贩吆喝声起,杂耍、蹴鞠、斗茶、斗蟋蟀不断惹得声起。

  一路上,方秋获介绍起现下杭州知州为俞显卿,乃以集贤院学士、右谏议大夫身份知杭州,咸干二年进士,曾任大理寺丞,也算是能干精明之能臣。

  杭州府乃坐落在凤凰山麓,倒是几分清净,树高鸟啼,风清气爽,也是有着几分寒意。
第一百零八章 探看现场(求收藏)
  进得府中,早有衙役进内报之。不会儿,便是出来一人,中等个子,四十岁上下,浓眉大眼,头戴儒巾,颌下蓄着寸长须。

  见着方秋获,笑着道:“听闻谷之兄来此当提刑官,因公事繁忙,尚无去拜访,且不想你自来了。”

  方秋获忙是抱拳道:“铮臣老弟,言重了!今日空闲,正好过来看看拜访下。”

  看来两人之前也是认识,私交也是不错。在古代平辈、朋友之间,都是以字相称,唯有长辈才直呼其名。

  那‘谷之’便是方秋获的字。

  俞显卿忙是招呼着方秋获进了府内的住所,命人端上了茶。

  两人坐又是寒暄起来,潘卫与皇甫天雄在一旁坐听着,原来他们曾有段时间同在朝中为官,因此聊的都是朝中之事。

  聊了近一炷香的功夫。此时方秋获这才向其介绍潘卫与皇甫天雄。

  听到皇甫天雄是断案高手,俞知州打量一番,兴奋道:“好啊!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接着又转身对方秋获说道:“你们来的正好,我这里有件案子,虽是有了结果,案件也正要上报,却总觉的有些疑点,故搁置下来了。”

  说着带着两人去了内衙,唤来一位姓洪的司理参军将案卷拿了过来。

  方秋获看了案卷,随手给了潘卫:“正是那日我们所听之案。”

  潘卫看了番,便是又递给了皇甫天雄。

  俞知州惊问原由,方秋获便是将情况简单说了下。

  皇甫天雄细看起那案卷,上用着蝇头小楷写到,有位名叫李开星之人向钟其仁借的十两银子为其母看病,因无力还债,遭到钟其仁多次催债,曾有几次,两人还发生争执。而在一次争执中,那李开星被惹得火起,脱口道,如再催,就杀了你,大不了一命抵一命。

  蹊跷的是,果然过了没两天,钟其仁失踪,其家人进行了报案。之后有人在西湖发现了钟其仁的尸体。

  皇甫天雄还细细地翻阅了他们的口供和记录,李开星曾在案件初始,不断喊着冤枉,说自己无意杀他,当初不过是戏言。

  巧合的是,案卷上记着,失踪前两日,有位名叫陈功的人无意见二人正好在西湖边上发生争吵,时间为申时左右,此次争吵足有半个时辰。

  李开星说现下无钱还债,等到下月,卖了家中药材还钱便是。

  而钟其仁则不管,威胁起,过两日再不还钱将收取利息。李开星说如这样,他就不还了,随你怎样?接着两人又是一阵争吵。

  皇甫天雄看了下借据,里面用着楷书写着小字,清楚地写着借、还款日期、金额。金额为十两银子,借款日期为景佑四年九月初八,还款为宝元元年也就今年的五月初七,正好八个月,里面没有提到利息。

  案卷提到,钟其仁失踪之日为六月二十,显然已是超出还款日期。六月二十二日,钟其仁之妻钟沈氏来杭州府报案。

  皇甫天雄又是看了现场查案记录。钟沈氏到现场后痛哭,尸体检验为溺水而亡。衙役去捉拿李开星,其正在家读书。

  俞显卿道:“我们在第二次审讯李开星时,他便招供其人为自己所杀!”

  “你们是否施用大刑了?”

  俞显卿捋着长须点了下头。

  皇甫天雄看了下他杀人的口供,甚为简单,就在当日六月二十,在西湖边争吵后,一怒之下便是推他下了水。

  案卷还特别注明,因位置隐蔽,且那日风大有浪,人掉入水中一时极难被发现。

  方秋获道:“那钟其仁为人如何?是否与人结怨?”

  “据查,其家世代经营布匹生意,家境甚好,平日也爱救济扶贫,故颇得人心,与周围邻居也甚是融洽。

  家中夫人钟沈氏也是贤惠心善,待人和气。

  问的他们也是未与人结怨成仇家。”

  “这倒也是怪了,会不会自己失足落入湖中?”

  “而据现场查情况来看,难于看出,因相隔两日,且中间又是下过雨,故难以有力的印迹以证明钟其仁冒失落入湖中。”

  皇甫天雄忽道:“俞大人,为何那钟沈氏要在第二日才报官。”

  立于一旁的洪参军道:“那钟其仁正好说是去朋友家喝酒,要第二日才回,故她妻钟沈氏也是未往那处想。”

  “敢问大人,是否去那朋友处核实了?”

  “他尚未去朋友家中,在路上便是溺水了!”

  “那李开星此人如何?”

  洪参军挺了挺有些矮胖身子道:“也算老实之人,不过此人有些偏激,爱与人争个输赢,若是惹急了,也会做出有失理智行为,此也正是被认定杀人原因。”

  潘卫听了点了点头,“那钟其仁正好在去朋友的路上遇到那李开星?”

  洪参军点了点头。

  皇甫天雄起身道:“俞大人,我想让参军大哥带着去那杀人现场看下,顺便访问两家。”

  潘卫也是请求与他们一道前去。

  俞显卿点了点头,便是命洪参军带他们前去现场。

  此时正是阴历八、九月佳日,温和阳光斜照,湖风习习,西湖边上踏青游览的人甚多,湖中接天莲叶一片碧绿,红白荷花竞相争放,真是让人赞叹美景。

  三人骑马来到西湖边,洪参军带他二人到了案发现场,位置略微靠湖的西面。

  潘卫与皇甫天雄站在现场不断朝四下看起,此处正好是有个弯度,离那湖边大路有着百来步远,乃也是几分偏。

  地上绿草长的甚旺,踩于上面脚裸被埋住,岸边一棵脸盆粗的杨柳树倒垂湖中,遮住了大半湖面。

  泥岸不过高出湖尺许,湖水和风不断拍冲着岸,岸下已是被水冲出个大洞来,溅起湖水沾到身上有丝凉意。

  潘卫蹲下身,将水伸进湖中,水波不住地将他的手往岸边荡漾着。

  皇甫天雄问道:“参军大哥,尸体是在何处发现的?”

  “就在此前面,不过十来尺。”

  走上前,还可依稀看有着几处草歪的痕迹,想那是之前处理尸体时留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