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极品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极品三国-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丁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知其必有用意。
    褚燕第一次听说太史慈之名,脑海中搜索了一遍,没有任何印象,奇道:“但不知贵友之名?”
    丁淮见褚燕上当,心中暗喜,于是缓缓道:“此人姓赵名云,字子龙,不知褚帅是否认识此人?”
    褚燕恍然大悟,心道,难怪他对自己这么了解,原来是子龙的朋友。但是这下可就难办了,既是子龙的好友,两军阵前,若是伤了此人,恐怕日后见了子龙不好交待。正在为难之间,忽然传来一阵喊杀声,褚燕转头一看,阵后已经大乱。
    丁淮也是觉得奇怪,难道有什么救兵到了不成,可是据自己所知,此时朝廷尚且自顾不暇,哪里会有救兵,否则也不会任由自己前来了。只有孔融在城楼上瞧得明白,只见城外一人挺戟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听到手下的报告之后,褚燕一面命人分兵抵挡,一面向丁淮大怒道:“太史匹夫,我因你是子龙兄弟的好友,才没有轻易发难,不料你却故意用子龙之名拖延时间,派人袭我后军,真是卑鄙小人。”
    丁淮也是一脸糊涂。心想难道是自己地旋风骑。但是很快被否定了。没有自己地命令。旋风骑岂敢私自乱动。但是丁淮一看褚燕误会了。连忙解释道:“褚帅息怒。北海城只有这数千兵士。哪里还有援兵。在下确实并不知情。”刚说完。丁淮忽然想起一人。难道今天是假李鬼碰上真李逵。莫非是东莱太史慈前来。
    丁淮猜得不错。来人正是太史慈。记得《三国志》上记载“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也。”、“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问讯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
    褚燕误以为丁淮刚才是故意用子龙地名字来拖延时间。等候援军。心中便有了一种被愚弄地感觉。顿时大怒。正要挥令大军冲杀。身旁地副将孟威自持勇猛。不待褚燕号令。便跃马挺枪。直取丁淮。
    武安国见敌将杀来。正要迎上去。不料丁淮手一摆。阻止住武安国。手持七龙三叉戟冲了出去。截下孟威。丁淮之所以不让武安国出战是有想法地。现在敌强我弱。自己若能阵斩敌军大将。不但能打击敌军士气。更能增长北海军地士气。
    果然。交手不到五个回合。丁淮一戟将孟威刺于马下。褚燕大惊。孟威虽说武艺不算很高。但自己要杀他。也只能在二十回合之外。竟然没能在此人手下过五个回合。黄巾士兵更是害怕。褚燕在黑山发展地时候并不长。虽然军队甚众。却是大部分缺乏训练。更有很多人还是新兵。
    当他们看到己方大将和敌将没过几合就被杀死。心中恐慌。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褚燕一看不好。对方武艺高强。不可再和他单挑。只能靠人多地优势来取胜了。于是。褚燕命令大军将北海军团团围住厮杀。
    在这样的劣势之下,为了激励北海守军的士气,丁淮大声喊道:“兄弟们,北海城内有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的生死存亡,就看我们的了,大家一定要奋力拼杀,援军已经到了。”
    青州本就民风彪悍,崇尚武力,虽然北海守军平日里操练不足,但其战斗力仍是这些黄巾军所望尘莫及,加上丁淮的英勇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每个北海士兵的心中,所以在丁淮的喊声中,北海守军士气大振,个个犹如下山猛虎,锐不可挡,冲进黄巾军中,硬生生地将其切成两半,丁淮更是如入无人之境,黄巾士兵莫不纷纷躲闪。
    为了减少北海军的压力,丁淮专找黄巾军中骑马的大将厮杀,片刻间,就有十人丧命在七龙三叉戟下,吓得其余骑马的黄巾军将领纷纷弃马步战。厮杀中丁淮看到对方骑马的将领只剩褚燕一人,便纵马向他杀去。
    褚燕一看,暗叫一声不好,但是丁淮已经挥戟向自己杀过来,若是自己不敢迎战,势必影响士气。没办法,明知不敌也只能硬着头皮迎战,心中本就胆怯,十分本领便只能发挥出七八成,也只是十个回合,褚燕便招架不住,向后败去。
    丁淮正要追赶,只见褚燕败退之中正遇一小将,大约二十岁左右,身高约七尺七,横挎一张硬弓,英姿勃勃,孔武有力,手持画戟。见到褚燕,二话不说,举戟便刺,褚燕刚刚败阵,不防身后此人,躲闪不及,正被刺中,落下马来。那人正要再补一枪,却被褚燕手下死死拦住,只得作罢。
    丁淮在后面瞧的清清楚楚,太史慈的这一戟并没有刺中褚燕的要害,而只是刺中了大腿,并不会危及到性命,丁淮心中也是暗吁一口气。见到褚燕被其手下救走,心中更是放心,若是褚燕死在此处,日后张宁那里必然更难解释。
    丁淮趁机大喊:“褚燕已死,降者不杀。”北海军也趁机跟着高喊起来:“褚燕已死,降者不杀。”数千人的喊声如同雷震,战场的黄巾军无一没听到这句话,黄巾军军心大乱,更加上方才褚燕落马,许多人都看到了,只是不知生死,听到这句话便信以为真,纷纷向后溃逃。
    北海守军胜券在握,士气倍增,趁机奋勇冲杀一阵,大败黄巾军,杀敌五千,俘虏一万。黄巾军败退的时候,相互踏践而死的也有两千多人,而北海守军仅仅付出伤亡一千五百人的代价,此战可谓大获全胜。






    正文 第十一章 喜收太史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41 本章字数:3244

    这一仗,孔融在城楼上可是瞧的明明白白,没想到自己的外甥果然英勇无敌。大喜之下,孔融亲自到城门口迎接丁淮众人,握住丁淮的手,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说了一句:“淮儿果真年少英雄,有汝父之风。”
    这时太史慈也下得马来,上前拜见孔融,孔融问其姓名,太史慈道:“在下是东莱黄县人,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老母承蒙孔太守多年恩顾。在下昨日自辽东回家省亲,听说黄巾贼准备攻打北海。老母说:‘为娘深受孔大人大恩,理当在孔大人有难之际伸手相助。’所以,特地派遣太史慈前来相助。”孔融大喜。
    原来孔融与太史慈虽然未曾谋面,却晓得他是个英雄。当下便将外甥丁淮介绍给他相识,两人年龄相当,均是相互佩服,惺惺相惜。太史慈早在辽东便听说过丁淮的大名,此次又见到丁淮高超的武艺,心中佩服,而丁淮却是对他非常欣赏,早就有招揽之心,更是曲意交纳。
    当下孔融准备重赏太史慈,赠与衣甲鞍马,更要设宴款待太史慈。太史慈却坚决不受,礼毕之后,便告别孔融和丁淮,绝尘而去。
    太史慈走后,丁淮便问孔融太史慈之事。
    原来,太史慈之母沉疾多年,只因家境贫寒,太史慈没钱为母亲买良药,在十六岁的时候,太史慈被迫为母盗药,被人发现,在搏斗中,太史慈误伤人命。
    其母知道后,唯恐绝了太史一脉,便让他到辽东避难。太史慈因老母有疾,不愿远去,其母便道:“大丈夫当留有用之身尽忠为国,岂能为母之原因,引颈受戮而弃国家于不顾?”太史慈无奈,于是嘱咐妻子好生照顾母亲,大哭而去。
    孔融听说此事,赞叹太史慈乃是至孝之人,于是命人不时到太史慈家中送些生活用品,并找了两个丫环服侍太史老母,慈母开始有点害怕,以为孔融心存歹意,始终不敢在孔融跟前透露半句口风。
    孔融原无此意,所以也并不为意,还延请名医为太史慈之母诊病,只是太史老夫人的病非常奇怪,孔融前前后后共请得名医十数人,这些名医看过之后,都说此病乃是绝症,不能治愈,倘若调理得当,也只能再多活几年。
    孔融惋惜之余,只能不断命人送上生活用品,并告诉太史老夫人,此案早已了结,可使太史慈归家。太史老夫人开始的时候不相信,如此三年之后,太史老夫人终于被感动,于是便书信一封,使人到辽东通知太史慈此事,太史慈得信而归。刚回家不久,便听说黄巾军攻打北海城,太史老夫人便命太史慈前来相助。
    丁淮听完孔融所说之后,心中便有了计较。
    第二日。丁淮便按照孔融所指地路线。独自来到太史慈家中。太史慈见是丁淮到来。十分欣喜。接待甚至热情。只是不知丁淮有何事情。
    丁淮先是和太史慈谈了一会当日一同大战黄巾军地情形。然后。话题一转。又谈到今后天下走势。丁淮道:“张角之乱虽平。但如今黄巾灾祸又起。方今天下已呈大乱之势。汉室将衰。只是天下百姓何其无辜。将饱受战乱流离之苦。”
    太史慈不以为然道:“以慈看来。黄巾之乱必然不会长久。平乱之后。天下当会再次回到太平。”
    丁淮轻轻摇了摇头。对太史慈地话表示不赞同。道:“子义此言差矣。方今天下大乱。各地群雄趁势并起。以讨伐黄巾为名。扩充军队。争夺地盘。黄巾之后。必然成为尾大不掉之势。朝廷根本无力约束。到那时。诸侯之间势必要回到东周各国之状。以大吃小。持强凌弱。互相征伐。百姓必将再遭战乱。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我等堂堂男儿。应当立志报国。拯救万民。以战止战。消除天下纷争。重归大权于朝廷。使万民远离战乱。安居乐业。方不负这七尺身躯。还望子义助我。”
    太史慈虽然听得怦然心动。但有心答应。但转念一想到老母病重。只得推诿道:“并非慈不愿意报效国家。只是家母抱病多年。太史慈离家数年。未曾尽过孝道。如今方从辽东转回。为孝而不能远离老母也。”
    正在这时。太史老夫人在媳妇和两个丫环地搀扶下。掀帘而入。怒喝道:“大丈夫处世。应当上报国家。下救百姓。岂能因小失大。为母宁愿明日身死。也不愿有这样一个不知大孝地儿子。”丁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