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算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巧算师-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转眼董公子长到成年,因科举屡试不第,便收起心一门心思帮父亲做生意。此次和父亲江南之行,不想正碰上江南疾病流行,父亲不幸受感染睡在床上。家中又传来母亲病重的消息,真是祸不单行!董公子顾不上一路劳顿,心急火燎地往家赶。不想渡过长江后,走到此处遇上了宣小妹。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当下二人互诉衷肠,得知各家遭遇不幸,同病相怜。董公子便邀请姑娘上他家中。

    宣小妹见董公子将家世的前前后后都毫无保留的跟她诉说,知道公子已经将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此时自己也是对公子一往情深,当下见公子一脸真诚的邀请,便满面含羞地朝公子点点头。董公子见姑娘答应了,高兴得两眼发亮,与宣小妹双双跪拜宣举人坟头,向坟墓中人许诺:今生今世一定善待宣小妹,请大哥放心!然后牵过马来扶宣小妹上马,二人一路朝家中奔去。

    董公子的母亲只是偶感风寒,引起了头疼脑热。老人一得病便思念亲人,丈夫和唯一的宝贝儿子不在身边,家人虽是精心照料,求医抓药,但老夫人一心思念儿子,所以病情久不见好转。家人担心,便去江南通知老爷和公子,并将老夫人的病情添油加醋说得重一点。

    老夫人见公子回来,还带回一位美貌温柔的姑娘回家,病情一下好了大半。后来在宣小妹的精心照料下,不上十日便能起床下地了,从此便把宣小妹看得比亲生闺女还要亲。董公子见母亲病愈,挂心父亲,便向母亲告别,把家中之事委托宣小妹照管,星夜兼程马不停蹄赶往江南。可是赶到父亲身边,见父亲已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病入膏肓了。董公子见状心如刀割,泪如雨下,每夜身不解带守在父亲床边服侍。



………【第四十七回 唱戏惹祸】………

    董公子父亲临终前夜,精神突然好转些,便对床前的儿子含泪说:“你也别难过了,人死自有天定。想我一个穷家出身的小木匠,老天可怜,让我遇着师爷、县爷这样的贵人才得以发家,福也享了,死也不可惜了。只是近几日,我一合上眼,面前便出现一个长得牛头马面,猪身狗尾的怪物,手上拿根像刑杖一样的棍棒,不停地朝我身上暴打,好几次被打醒来。我寻思:一定是当初试验刑杖样品时,被我打死的猪狗牛马一齐来向我讨债了。”

    老人说到这儿,有些支持不住,停下口喘息一阵接着又段段续续的交待儿子:“眼见我这病是不能好了。我死后,你们给我烧纸钱时,千万要记住:顺便给被我打死的猪狗牛马也烧些纸钱,算是我向它们赔罪!”老人又叮嘱儿子要照顾好母亲,往后和宣小妹成亲要好好把持家业,把自己辛辛苦苦的创办的家业发展下去……交待完这些,老人的声音越来越弱,渐渐地发不出声音了。当夜,老人便走完了他的人生。

    董公子忍着悲痛扶着父亲的灵柩回到村里,家人接着自是一番悲痛。老夫人亏得身体已经康复,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没有再倒下去。董公子接照父亲的临终遗嘱,把父亲的后事办了。自己继承父亲的创办的家业,大多数日子出外经营。宣小妹就在家中帮着操持木匠店运转。等到三年守孝期满,宣小妹便和董公子结为夫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便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董公子成了老爷,宣小妹成了夫人。董老爷在黄泉路上遇到狗蛋搭救重返阳世,已是福大命大,对小算师感谢不尽!没想到小算师又把宣夫人的亲兄弟也找着了,一家人真不知怎样感谢小算师才安心!

    狗蛋听完董老爷夫妇诉说,如同听孔先生上了一堂课,呆痴痴的想:真好玩!没想到生产打人的棍子,叫什么刑杖也能发家!等到董老爷夫妇诉说完,便好奇的问:“什么叫刑杖?拿出来让我瞧瞧。”

    董老爷听小算师想瞧瞧刑杖,面露难色不好意思的说:“真是对不住小算师!家中生产的刑杖早叫官府给没收了。”接着又把官府没收刑杖的事述说一遍。

    原来,董家自从致富以后,每年正月都要请来戏班子给村民唱上几出戏。小木匠去世后,董老爷仍是按父亲定下的规矩照办。可是有一年正月,董老爷请来了戏班子,唱完几出戏后,还剩下最后一出戏。戏班子唱的基本上都是《西厢记》、《牡丹亭》、《汉宫秋》、《女驸马》,说的是帝王将相,唱的是才子佳人。村人们听着不合胃口,觉得不过瘾,眼见还剩下最后晚一出戏,一群年轻人喜欢操事,就起哄要求戏班子改唱《秦香莲》,好看包大人怒斩抛妻灭子的负心汉陈世美。

    戏班领头见此,面露难色,因为下村唱戏,路途遥远,不利于运输,所以演唱的几出戏都不需要带多少道具。如果要唱《秦香莲》,包大人的三个大铡刀一个都没带来,如何是好?在场人听说后也感到犯难。忽然一个小伙子想到了主意说:“没带铡刀不碍事,董老爷家做刑杖,专门用来打犯人的。就用刑杖做代替。”

    众人听说后,齐说这个方法好。几个年轻人立刻围上董老爷的儿子,求小公子带人去木匠店拿根刑杖来用一下。公子是小孩子,哪经得住这些小混混们的拾掇,觉着好玩,马上便带着大家去木匠店扛来一根刑杖。碰巧,当晚董老爷外出赴宴,还没回家,公子也没去府上告诉母亲一声。

    戏班头见大家扛了根刑杖过来,心想不能冷了观众的热情,只好改唱《秦香莲》,将刑杖权作狗头铡,以真当假的在戏台上用起来。下面的观众看着笑得前仰后合,唱到包老爷斩陈世美时,扮演陈世美的演员只好趴在板凳上,让王朝举起刑杖责打**。可是刚打两下,陈世美便招架不住,跳起来捂着**叫苦不迭。戏班头怪王朝用劲大了,王朝感到委曲,戏台上不好伸辩,只好无奈的摇摇头将刑杖交给一旁的马汉操纵。

    陈世美揉搓了一阵**,疼痛消失,只好重新趴到板凳上。马汉担心再把陈世美打痛,因此,举起刑杖落下来时,离**还有一指远便就举起来。前面的观众不乐意了,又是吹口哨,又是起哄,说演员做得太假了,简直是在哄骗小孩子!没办法,戏班头只好叫马汉把戏演得逼真一点。马汉不得已便将刑杖落到陈世美的**上,然而刚打三下,陈世美又暴跳起来,手捂住**跑下台,任凭戏班头怎么劝说就是不上台了。

    台下的观众纷纷奚落说:城里的演员真是长得细皮嫩肉,棍子刚挨身两下就招架不住了。身子骨简直是豆腐捏做出来的!要是放在我们乡下的小伙子身上,你就是使劲打上一百棍又怎样!说这些话的人都是村子里的后生,根本不知道董老爷的父亲小木匠,当年用刑杖曾打死过猪狗牛马。

    眼见戏台冷场要唱不下去了。有些人不甘心,就提议说:“演陈世美的不上来,找个人上台去替代,就算给演员做下替身。不能让戏断场了!”

    戏台前面的年轻人一听,人人都想自己上台去过把戏瘾,几个胆大的刚要往台上爬,就见一个膀大腰圆的壮汉子蹭的一翻身窜上台,将身体往板凳上一趴,腾出一只手直指**,意思是让马汉往**上打。

    晚上天黑,虽然台上挑着几盏油灯,由于此人动作太快,谁也没看清此人面容。戏班头见此便示意马汉将戏演下去。马汉听到刚才台下人嘲笑他们是豆腐捏做出来的,心里憋着一肚子气,就想出出这口气。于是抄起刑杖用力打下去,刚打三下,趴着的人就想起身。马汉一见心里骂道:“看来你也是豆腐捏做出来的,让我好好把你打成豆腐干!”



………【第四十八回 吊销执照】………

    因此,马汉不等到趴着的人起身,赶紧用力加上一棒,把刚要起身的人又打趴下。然后根本不给此人拱**的机会,接连几棒打下去,打得趴着的人动弹不得。

    直到打了二十棒才住手,台上的演员们心想:还是村里的人身体壮实,打了二十下无事人一样,哪像刚才我们那位同事,打两下**就像遭火钩烙似的,爬起来又蹦又叫的!马汉打完后,张龙、赵虎两人走上前将板凳连同人一起抬下去,代表陈世美已被正法。戏班头见抬起的板凳上趴着的人一动不动,心里直夸赞:真是个出色的业余演员啊!知道陈世美已经死了,不用教就装得跟死人一模一样,表演得太逼真了!

    张龙、赵虎两人费了吃奶力气将人抬到后台放下。见板凳上的人仍是不声不响的趴着不动,就提醒说:“起来吧,戏演完了。”然而,趴着的人似乎动了动,就是不起身。二人急了,上前推了推,谁知刚动手,板凳上的人便一头滚下地。二人吓了一跳,定睛一看,见躺在地上的人呲牙咧嘴就是不出声。二人想把他搀扶起来,可是搀扶几次,手一松人又倒下去。二人慌了,赶忙去把戏班头喊来。

    戏班头过来,问了半天话,对方依然只是睁着两眼不回答。无奈何,戏班头只好把村人喊来,村上人一瞧,吃了一惊,原来此人是村里的光棍哑巴,难怪始终就是不出声呢!眼见此人吃了哑巴亏,有口说不出,被打成伤,起身不得。众人只好将他抬入家中,找来郎中瞧看。郎中看后说人已叫打成内伤,属于重残,治疗好后也只能靠拐杖出门了。然后给开出药方进行疗养。

    此事立刻传至县衙。县爷、师爷已换了好几任。现任县官与董家没什么交情,马上便派人下来查实,具状上报州府。州府典史也已换了人,马上派人来到董家没收了官府文书,等于吊销了刑杖生产许可证。董老爷没了营业执照,只好摘下“董家法杖”的匾额,木匠店关门。同时还得承担被打致残哑巴所有的医疗生活费用。亏得董家家大业大,置办了不少田产,要是放在一般人家,早已弄得倾家荡产了。

    狗蛋总算听完了故事,从衣兜里掏出带来的碧玉簪,交还给女主人。董夫人见家传宝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