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假被削夺了驸马都尉的爵位,还因此被人们嘲笑说:“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
虞丰年记得这个柔福,则是看过史论家的争议。
二十一世纪史学家倾向于认为被杀的所谓静善就是真正的公柔福帝姬,之所以被揭穿,是因为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自北方回来后,担心柔福帝姬说出自己在北方被凌辱被糟蹋的各种丑事,于是威胁宋高宗将柔福帝姬杀死灭口。
赵构对柔福帝姬并无什么感情,奉了母亲严命,便牺牲了柔福帝姬。《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等笔记,都记载了这样的说法。而有力的佐证则是:当初柔福帝姬初来投奔之时,许多旧日宫人和太监冯益都断定公主是真的,即使假公主相貌长得再像,但如果没有十足把握,这些人决不敢乱说。而这些人后来相继改口,以及公主自认是假,则是因为严刑拷打的缘故。
……
此时,郭王妃提到柔福帝姬,虞丰年一下子来了精神。
如果任历史车轮按照以往的轨迹走下去,今年赵构会把她的母亲韦氏从北国接回来成为南宋的太后,韦太后便会除去柔福帝姬。也不知道柔福帝姬是个什么样的人,好人还是坏人。
“王妃,长公主真能救你吗?”
郭王妃点头:“当初,是我父亲带兵剿匪迎回的长公主,所以她对我家高看一眼,对王爷更是关爱有加,王爷听他的话。”
“那太好了,我去找长公主帮忙,请她出面讲情。但不知长公主脾气秉性如何?”
“这个……”郭王妃说过长公主的脾气禀性竟然一时语塞,说出一番绕弯子的话来:“长公主她……她以前在北国吃过苦,所以做出一些事情,也情有可原……”
虞丰年一愣,郭王妃这话是什么意思?长公主柔福帝姬做过什么郭王妃竟然还要为她打掩护?
“王妃,长公主欢喜些什么,我要带些什么礼物去见她?”
郭王妃说:“郭王妃倒没有什么癖好,你随便带些什么都成。不过,你千万牢记,去的时候不要一个人去,可以让燕儿妹妹陪你一起去。另外,长公主脾气有些暴躁,你可千万留神,别惹她生气。”
“是是,我谨记在心,王妃尽管放心吧,我定能请长公主出山,给王妃一个交代,还王妃一个清白。”
虞丰年起身告辞,私下来见赵昚,禀报说郭王妃一直啼哭不止,说她遭人陷害,根本不是她下毒谋害颜如画。
此时赵昚已冷静下来。他问虞丰年:“王兄,照你看,王妃会是下毒的人吗?”
虞丰年说:“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谁也不敢下断言。不过,郭王妃平日里知书懂礼,贤弟您觉得她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吗?”
第163章 欺良善反戈一击
郭王妃问计虞丰年,虞丰年心中有两条计,一条“生”计,一条“死”计。“生”计是要包装郭王妃,去赢得赵昚的心,把他从颜如画身边抢回来。“死”计则是借刀杀人,要取颜如画的性命。
“生”计还是“死”计,虞丰年心中暗暗比对了半天。
他倾向于“死”计!
颜如画的身份已经被赵昚揭穿,她信誓旦旦,从此死心塌地跟随赵昚、伺候赵昚,问题是——这是假的,如果真的死心塌地的话,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必是向赵昚揭发自己。可是没有,还传了字条给自己,嘱咐留神。
于是,问题又来了:颜如画骗了赵昚,可赵昚却信任她,那么接下来,赵昚万一把自己的秘密告诉颜如画,颜如画再向秦桧告密,想在秦桧府中做双面间谍诛杀老贼就难了,说不定还有性命之忧。
所以“死”计是上计!借刀杀了颜如画,一了百了!还能将赵昚从女色的悬崖边拉回来。再说了,郭王妃实在可怜,才十七岁!
不过要这么做了,万一消息传到赵昚的耳朵里,恐怕以后就没好日过了。此事需要格外谨慎,不管计策成功与否,都要先保全自己。
虞丰年思虑再三,长叹一声,低声说道:“郭王妃纯洁美丽,雍容华贵,却被一个歌姬逼迫,唉,实在可怜。不过,丰年虽然十分同情王妃,可如何帮您,小人实在没有什么好的谋略。”
“虞公子,先生,您一定有办法,请先生教我。”
虞丰年连摆手带摇头,可嘴里却说道:“很多事情,王妃做不来的。您又不是古代帝王**中的那些蛇蝎嫔妃,随便找个替死的丫环给对手下毒,皇上追究了就推到丫环身上,王妃不是那样的人,所以,此事做不来的,真的做不来的。王妃啊,我看你还是这样好了,不如你给王爷生下个一男半女,王爷自然会对你倍加珍爱的。”
虞丰年说着,偷眼观瞧,郭王妃眼神愣愣的,突然说道:“好好!我要找个丫环不难。多谢公子提醒,多谢先生指教。”
虞丰年忙说:“哎哎,王妃,你说什么?你是准备给王爷诞下一个小王子?”
郭王妃冷冷一笑:“先生你放心,你教我的是用孩子拴住王爷的心,我记下了,别的您什么也没说。”
郭王妃说完,起身返回了郡王府。
虞丰年望着她的背影,轻叹一声。连下毒这么简单的计策还让人提醒,纵然除掉一个颜如画,将来宋孝宗有了三宫六院,你也会早早地成为炮灰。倒不如踏踏实实睁只眼闭只眼,做一个享清福、与世无争的正牌王妃好。
又想到,如果不是要除掉颜如画,最适合郭王妃的其实是那条没有告诉她的“生”计。
希望她“死”计顺利。
……
三日后,刘飞燕突然气喘吁吁、神色慌张地来找虞丰年:“公子,不……不好了,不好了,出大事了。”
虞丰年一惊,他第一反应是颜如画被毒死了,可能郭王妃的丫环还会“畏罪自杀”,当替罪羊。
“出了什么大事?”
刘飞燕结结巴巴地说:“郭王妃被关了起来!”
“就这些吗?我的意思是……到底怎么回事?”
刘飞燕喝了口水,平静了一下,大致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
原来,赵昚与郭王妃、颜如画一起用饭。厨师上了一道参汤,说是专门给郭王妃和颜如画煲的,给她们补补身子。
王妃没喝。颜如画要喝的时候,正巧她养的那只猫粘她觅食,颜如画便把猫抱起来,喂了它一勺子,哪知道,小猫喝完了汤,叫了几声,竟然死了。
颜如画吓得汤碗也打了,扑在赵昚怀里放声大哭,要赵昚为她做主。
赵昚暴怒,连忙让人抓厨子审问,可是到厨房一看,厨子死了。把参汤拿去化验,颜如画的那碗汤里果然被人下了剧毒的断肠散。又找人化验王妃郭氏的那碗汤,汤是好汤,无毒。
赵昚断定郭氏嫉妒颜如画,下毒谋害于她,当即命人将郭王妃关了起来,等候发落!
……
“公子,郭王妃是好人,她不会加害颜如画的。你快想办法救救她吧,她对我如同亲姐姐一般,我不忍心看她受罪。”刘飞燕并不知道三日前虞丰年与郭王妃密谋详情,虞丰年没讲,她也没问。她与王妃郭氏关系最好,郭王妃一出了事,她早慌了,连忙央求虞丰年。
虞丰年连连安慰刘飞燕:“别慌,别慌,先让我好好想一想。”
是郭王妃下的毒吗?不对啊!若是她的话,郭王妃下毒的方式未免太白痴了一些。就算你下毒,自己那一碗也应该下毒才是,她又不傻,怎么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呢?难道另有隐情?
虞丰年安慰刘飞燕一番,忙赶去王府,名义上是给赵昚问安,实际上却是摸一摸底。最重要的是,他怕万一郭王妃把自己咬出来,也好早作应对。
到那一看,赵昚还在暴怒之中,虞丰年忙上前行礼,说刚听说出了事,特意前来问安。
赵昚十分敬重和信任虞丰年,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虞丰年装得唏嘘不已,没敢轻易替郭王妃说好话,自告奋勇,要带着雷鸣、高杨、李枫等府中的几个武师严查此案。
虞丰年自动请缨,其意不言命,自己查案,主动权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万一有对自己不利的地方,也可蒙混过关,或者找个替罪羊。
赵昚不知他心中所想,非常高兴。
……
虞丰年名人将那名厨师的遗体、参汤、药碗都封存起来,把上汤的丫环也看起来,做完这些装装样子的表面工作,这才来到看押郭王妃的地方。
当然不是监狱,是后宅一进单独的院落。郭王妃的衣食一切如常,只是行动不自由。
伺候她的有两个家人、两个丫环,当然他们也是看守。赵昚下了死命令,在没有查明结果之前,严格限制郭王妃的自由。
虞丰年让雷鸣等人,以及丫环、家人都在外面候着,他一个人进了房间。
王妃郭氏正坐在床边,面色冷峻,怅然若失。虞丰年上前高声寒暄道:“给王妃请安,小的奉王爷旨意,调查参汤毒案。请王妃千万配合,有一说一,也好让小的在王爷面前有个交代,您放心,王爷明察秋毫,绝不冤枉一个好人。我来问你,那参汤里的**可是您让人下的?……”
虞丰年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其实都是说给外面的人听的,隔着窗户看看外面的人都没注意他们,便压低声音问道:“郭王妃,那药难道真是你下的吗?”
郭王妃猛地抬起头来,牙关紧咬:“不!我没有。不瞒先生,我让我的丫环环儿准备了**,可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