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钦犯胆大妄为,这些天一直住在平安客栈,还口出狂言道他就在那等着朝廷派人抓他,怎奈他武艺高强,县衙抓他不住,所幸马都尉前来,钦犯定然在劫难逃。”马盛听后微微皱眉,心道:“这小子当真不知天高地厚,不过倒是合我脾胃。”知县又道:“马都尉,知府府衙随来的三人不知来了没有?”原来慕容平派人关照知县,要他好好安置王治三人,配合他们完成任务。王治三人听到知县叫他们,忙不迭的道:“知县,我们就是府衙的人。”知县看了他们狼狈模样,暗暗好笑,对马盛道:“马都尉,慕容知府要下官好好安置三人,让他们住进县衙,请都尉大人恩准。”马盛道:“好吧,王治你们三人就跟知县去吧。”知县道:“谢马都尉恩准,下官已经为大军准备了营寨,请大军前去暂息,下官略备薄宴,为都尉大人接风洗尘。”马盛道:“接风洗尘就不必了,快带我们先去营寨安扎吧。”知县道:“是,下官在前引路。”马盛率大军安营扎寨,设立帅帐,对知县道:“今日且歇息一宿,想那钦犯者许多天不曾离去,再等一晚不迟,你去准备军粮,此是大事,不得延误。”知县道:“是,下官这就去准备。”
次日卯时,马盛一声令下,全军尽皆饱食,积集待命。马盛命知县带路,大军开往平安客栈,将其包围了起来。时李田刚刚醒来,听到客栈外面动静,跃上房顶。向下望去,只见四周之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再看马盛面如傅粉,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李石暗暗惊奇:“好个将军。”马盛抬头望去,只见那少年正在凝视自己,暗道:“此子不过十七、八岁,行事洒脱,面对千军万马,毫不变色,果真气度不凡,日后必成大器。”
马盛有心要考考李石,朗声道:“令师李田曾是一员猛将,熟知兵法,为大唐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不知你小子学会了你师父多少本事。”李石回道:“朝廷官员陷害污蔑忠良的本事不知阁下又学会了多少?”马盛暗道:“好个伶牙俐齿的小子。”马盛微微一笑,道:“这个等你赢我之后自会答你。”说完把手一挥,大军进退有序,攻防得法,无移间摆出了一字长蛇阵,李石看的暗暗佩服,这一字长蛇阵他虽然熟识,但要他指挥这许多军士瞬间摆出来自忖不能。殊不知这些军士随着马盛东征西讨已久,熟习战术,故马盛方能指挥的得心应手,若带一支新兵,马盛也无法做到。
………【第十四回 各施其能斗阵法,随军出征报恩】………
马盛道:“这阵法可识的?”李石道:“此乃一字长蛇阵,击尾首相应,击首尾相应,击中间首尾相应,是行军的不二阵法。”马盛道:“可知破阵之法?”李石道:“这有何难,蛇打七寸,阁下所处位置当为阵枢,只需派一名勇可胜阁下之人,此阵立破。”马盛令旗展处,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一一摆出,李石一语道破阵中玄机,并说出破解之法。马盛令旗一挥,军士队形移动,依天、地、风、云、鸟、蛇、龙、虎之形,却是五行八卦阵。分布已定,马盛尚未说话,李石道:“这是五行八卦阵,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可有六十四般变化,四面有云垂、虎翼、龙飞、鸟翔、天覆、地载、蛇蟠、风扬八阵变化多端,神鬼莫测。”马盛暗道:“此子天纵奇才,却行事轻狂,不知收敛,今日正好挫一挫他的锐气。”于是大声道:“既识得此阵,可敢来打?”李石道:“我若有兵有将,破此阵又有何难。”
马盛道:“这是容易。王校尉出列。”王校尉应声向前跨出一步。马盛道:“你率所部听从这位小兄弟的号令,不得违拗,否则军法从事。王校尉答应一声招呼所部士卒走道客栈门前。李石跳下房顶,道:“此处狭小,另找一个空旷处如何?”马盛道:“正该如此,就去我军营罢,知县,你先回县衙去,这里不用你记挂了。”知县告辞而去,马盛又拨五十匹好马交予李石,李石纵身上马,和马盛并骑而行。
来到军营练兵之所,马盛收拾军马,重新布成五行八卦阵,叫道:“过来打吧。”李石约束住人马,依《孙子兵法》所述布成方阵,震鞭叫道:“各人不得偏离阵势,听我指挥。违令者斩。”一催战马,率兵从生门而入,直抵阵枢。马盛令旗一指,虎翼阵偏走震巽位以护阵枢,蛇蟠阵走坎水位攻击李石阵势。李石急变方阵为雁行阵,令王校尉引一队走坤艮位迎击蛇蟠阵,自领一队出兑乾位攻击阵枢。李石武功卓绝,虎翼阵难挡鱼骨剑之锋,瞬间被破,李石剑势不止,直抵阵枢。马盛见李石来的太快,不及指挥,虚晃一枪,往后便退,阵枢一动,景门打开,出的景门这五行八卦阵变算破了。李石令旗一招,一马当先冲下景门,眼看阵法就要破了,突然景门出现一队军阵,呈鹤翼型,前排放了一个箭阵,直指李石部。这鹤翼阵是马盛在实战中所悟,李石不明阵法,顿被围困,但见鹤翼阵呈三面围困之势,只留死门可走,若出死门必被八卦阵所困。李石无法只得展开阵型硬突。马盛一声令下箭矢齐发,尽毙李石所部所骑战马,一轮箭后,箭阵力退,从后闪出渔网阵来,渔网柔软,无处着力,再者渔网甚多,李石纵有绝世神功,仍被所困,马盛阵中长枪队齐出,李石等五十余人全被活捉。
马盛哈哈大笑,斥退兵士,纵身下马,扶起李石,亲解其缚,道:“小兄弟不错,是个将才,不愧是李田得徒弟,随我一起痛饮一番如何?”也不等李石答应,又大叫道:“来人,送几坛好酒到我帐中来。”李石道:“马都尉……”马盛道:“瞧你行事也是爽快之人,若不嫌弃就叫我一声马大哥吧。”刚才斗阵李石已经对马盛心服口服,见他如此对待自己更感钦佩,李石道:“小子戴罪之身,军中士卒俱知,如此之怕稍有不甚连累了马大哥。”马盛道:“呔,军中弟兄都是我心腹之士,谁敢乱说须认的我手中长枪。”李石不胜之喜,须臾间,有军士送来美酒,李石二人一边痛饮一边谈论兵法,两人都感对方所知渊博,相互间愈加佩服。酒酣之际,马盛道:“小兄弟一身所学通天彻地,不如随我戎马生涯如何?”李石谢道:“多谢大哥抬爱了,小弟懒散惯了,实不愿受此拘束,望大哥见谅。”马盛道:“人各有志,如此我也不勉强了。”言语间颇我落寞之意。
次日,马盛嫌军营太闷,拉着李石出去喝酒。却不想知县给王治三人接风洗尘,进入酒楼正见李石和马盛二人一边饮酒一边高谈论阔,三人大惊,连忙退出门外合计一番。知县道:“不是兄弟不留你们,马都尉与朝廷钦犯如此亲密,三位须立刻回府,回报知府大人,早立应对之策。”王治道:“大人所言甚是,我们立即出发。”王治三人在县衙胡乱吃了些东西,收拾行李,乘马赶往成都府衙。王治来到府衙,不及安顿,火速面见慕容平,叙述其事。师爷道:“马盛骁勇,若其谋反,为祸不小,大人当火速派人回禀毕尚书,早做定夺。”慕容平道:“此时事关重大,本官立刻写信,烦请师爷亲自走一遭。”师爷点头答应。
公元655年高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大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丽。却说毕无痕接到慕容平的消息,次日早朝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成都府都尉马盛结连朝廷钦犯李石意欲谋反,请陛下下旨问罪。”太尉长孙无忌奏道:“启奏陛下,臣素知此人忠义,料必有别情。且大军即将征伐百济,正当用人之际,此人作战骁勇,臣以为可以下一道圣旨,准其戴罪立功,封其为前部先锋,随左卫中郎将先行破敌。”高宗道:“长孙爱卿之言甚善,朕立刻拟旨。”
长孙无忌亲往成都府,宣读圣旨,温言勉励。马盛整顿军马,当晚设宴款待李石,李石道:“大哥为我已蒙圣上见疑,小弟不胜愧疚,愿随大哥左右,随军出征,一来增长见闻,二来为大哥聊尽薄力。”马盛大喜道:“如此则百战不殆。”
………【第十五回 运筹帷幄定遗策,大败敌军第一功】………
马盛率领前部先锋抵达辽东郡,李石献策道:“高句丽忙于进攻新罗,国内兵力必然空虚,兵贵神速,请大哥派给小弟二千人马,小弟星夜倍道而行,直抵其门户重镇安市城,若破安市城,丸都城(高句丽都城)唾手可得。高句丽大军闻安市城被攻,必然回军,新罗之危自解,此围魏救赵之计。大哥再领一军埋伏在其回军之路,待其军过,大哥发一暗号小弟领兵前后夹攻,必可大破敌军,虽不能全歼,但也能使高句丽举国丧胆。”马盛道:“此计大妙,事不宜迟,我将一营二营拨付给贤弟,整合为折冲营,贤弟火速领兵前去。”李石退出,整顿兵马,约束三军,连夜出发。
高句丽探马早也探到唐军抵达辽东郡,要打到安市城时日尚久,以致全军懈怠。次日寅时,李石领兵抵达安市城下,一声令下,全军奋勇攻城,安市城守城军士尚在睡梦之中,只见唐军如从天降,如何不惊?一个个睡眼朦胧,甲未及身,哪还敢再战,发一声喊,纷纷四处逃串,李石正想让他们传递安市城被破的消息,好让高句丽退兵,下令不得追赶。李石遂得安市城。李石唤来王校尉,吩咐道:“在城墙上多设旌旗,打开四门,全军撤王安市城城西十里处埋伏。”王校尉忙问其故,李石道:“安市城是高句丽门户,高句丽必然派兵来救,我们大军未到,折冲营只有二千人马,此城恐不可久守,我设此空城计以为疑兵之计,却率大军西去,准备配合马都尉夹击高句丽回军人马,高句丽大将不懂中原兵法奥义,又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