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听到朱儁的解释大为吃惊,一脸震惊的盯着朱儁的背影。而刘潘张三兄弟更是一脸的不可思议,尤其是刘备童鞋,似乎是想到了被驱赶到西北危险的交战区的流民的悲惨境遇,眼眶里似乎已经酝酿了不少的水雾。当然,李书实的情况也比他们好不到哪里去。
“哎……也不知道这事到底是幸事还是祸事呢?陛下表示将以身作则从内帑中拿出钱粮作为流民前往西北的路费和工钱并号召大家一起出资捐助。但是虽然陛下说捐多捐少完全自愿,但是你要是敢捐的少了的话恐怕今后难免会被陛下惦记上。哎……虽然陛下的想法也许不错,以工代赈怎么说也比让一群流民聚在一起强,可是若是经办的官员克扣流民工钱,或者局势过于危急导致人心生变的话,那局面不亚于黄巾之乱啊。”
对于这件事朱儁也是叹气声不断,显然他对于此事的成败并不看好,可惜那时候他还在路上,而且就算他当时也在朝中又能有多少影响力呢?其实朝中所有大臣都注意到了刘宏的那句让大家一起掏钱援助计划的话,综合刘宏之前的重重捞钱手段,大家都更愿意相信这不过是刘宏借着援助灾民的幌子想出的新的捞钱的办法。毕竟这位爷当年通过修筑宫殿的名义玩的那一条空手套白狼可谓是高明之极,这一次虽说露骨了点,但是帽子扣得好嘛。
“那朝中诸公为何不阻止陛下呢?”张飞童鞋毕竟还是年轻,对这种事完全想不明白,或许在二爷看来,想什么就要说什么,绕来绕去的那多麻烦啊,不爽利,太不爽利了。
“哎……怎么可能反驳呢。数十万流民在那里放着没多一天就会增加一丝风险,可是朝廷三公却连续数月无法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好,你说陛下的办法不行,那陛下让你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你拿的出来么?你既然拿不出办法还说人家的办法不行,说你一句妒贤嫉能算是轻的,扣你一个蓄意制造流民聚集想要造反的大帽子谁受得了啊,再强项他也不是用在这啊。再说其实如果这事办的顺利的话确实是条出路,可是关键是需要配合的条件太多了啊。”
朱儁一提起这件事就是一脑门子的官司。虽然他不在洛阳城内,没有参与进朝堂的纷乱,照理说应该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你架不住他是个忧国忧民的的主,一想到大汉内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朱儁那张本就已经够沧桑的脸此刻又新增了几道皱纹。
受到朱儁的影响,一时之间大家似乎也开始对大汉的未来忧虑了起来,气氛也愈发凝重起来。
“……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百僚师师,于斯胥洎。藩国奉聘,要荒来质。具惟帝臣,献琛执贽。当觐乎殿下者,盖数万以二。尔乃九宾重,胪人列。崇牙张,镛鼓设。郎将司阶,虎戟交铩龙辂充庭,云旗拂霓。夏正三朝,庭燎晢晢。撞洪锺,伐灵鼓,旁震八鄙,軯磕隐訇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就在众人一副愁云惨淡的样子走在洛阳宽阔的主干道上的时候,忽然听见一阵歌声由远及近传了过来。虽然听不太清楚是什么内容,不过依稀可以分辨似乎是汉代著名的全才张衡所做的《二京赋》中的《东京赋》。虽然歌者的吐字甚为怪异,但是声音却抑扬顿挫很有味道。
这《二京赋》的作者张衡,想必经过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清楚吧。这位老兄一辈子名垂青史就因为两件事,一个是作为太史令的他在天文地理上的成就,尤其是他的那个地动仪的灵敏度相当的夸张。虽然后人能看到的只有一只山寨出来的假货,而且假货还堂而皇之的进了课本,可是这却不能否认人家张衡的伟大。嗯,都伟大的上了天了。
张衡的另外一个成就则是在文学上,最为显耀的便是由《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的《二京赋》。这篇赋虽然很有一些讽刺的意味,但是辞藻之华丽却是继承了西汉司马相如和杨雄的遗风,可谓是神形兼备的一篇神作,更不用说其对考古的重要参考价值。
司马相如曾经说过:“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万物。”作为经常站在观星台仰天眺望的张衡无意识最为接近这种状态的文人,而《二京赋》又是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文章。
“这人的歌声倒是奇特,听得我浑身舒坦。却不知是哪家的伶人,也好当面见识一二。”
孙坚书读得不多,所以并不清楚歌者唱词的华美,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那独特的音色的欣赏,想来应该是他的妻子吴氏平日里没少熏陶他。一想到这里,李书实就不得不对孙坚送上自己的羡慕嫉妒恨,这哥们的婚事完全就是凭着自己和自己一班兄弟好友的武力强抢而来的嘛。
“哼,文台,你可不要和那种人厮混,那些人都是竖阉的走狗。”
朱儁看到孙坚对歌者起了兴趣,立刻便将其刚刚燃烧起来的名为兴趣的小火苗扑灭。
“这些人是鸿都门学的人,这里面走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竖阉的走狗。”
虽然不知道这鸿都门学到底是个什么机构,是不是和太学一样都是高等学术机构,因为都有一个“学”字嘛。但是朱儁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队伍问题要站好,否则是要出大问题的。“朱公,这鸿都门学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成为宦官的附庸呢?”
刘备也很不理解,到底是听过大儒卢植讲课并旁听过另一位大儒郑玄课程的牌子货,虽然不喜欢读书,但是好歹还是能分辨一二的。在他看来,歌声慷慨激昂不像是一个会做出那种苟且之事的人。当然,如果刘备到天朝来转一圈或许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鸿都门学是在光和元年二月由陛下提议设立的,因为地址位于北宫鸿都门旁所以大家一般都称之为鸿都门学。这所学院原本是为陛下提供一些善于词赋、字画和音律的人以供平日之用。所以虽然那里的学生可以贴近陛下,但是因为干的都是一些为士人所不齿的事情,所以那些世家子弟是不屑于来此的,故而鸿都门学的学生一般都来自寒门。”
“所以那些宦官们便看上了与他们身份类似的鸿都门学出身的学生?”
“书实说的没错,却是如此。竖阉其实一直都很像控制太学以改变世人对他们的风评,只是太学学生大多青春年少颇有风骨,又大都出身诗书世家,所以一直没能让那些宦官如愿。最终宦官们不得不选择了鸿都门学的学生,将他们不论能力便外放出任县令、刺史和太守,一时之间,倒也成了寒门子弟的一条出路。可是这些只知道吟诗作画的家伙又怎会治理地方,最终还不是帮着竖阉们为祸一方么。不过这些学子在京城倒还不敢那么嚣张。”
果然洛阳作为皇城,这里的水可是深的很啊。
“晚生袁本初(曹孟德)拜见右车骑将军朱公阁下。”
李书实原本正在思考着洛阳的形式,冷不丁却听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抬头一见,可不是曹操那比武大郎好不到哪里去的黑矮子么。
………【16。芳泽阁】………
“书实啊,你也快十四岁了,也到了该见见荤腥的时候了,否则小心你身边这么漂亮的小媳妇被别人抢先拔了头筹啊。玄德也尚未娶亲吧,今天也去开开眼,都包在我身上。”
袁绍先是一脸恭谨的对朱儁施礼,随后便将朱儁交给了他身后的曹操,自己则越过了朱儁跑到李书实等人的面前套起了近乎。而朱儁似乎也明白袁绍这种略显无礼的举动的意义,所以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和曹操有一搭无一搭的谈论着此次黄巾之乱的得失以及西北的战事。
不过随后他便发觉,显然经过几个月的军旅生涯,曹操明显比他在颍川见到的时候成长了不少,不少对于战争的观点都很能切中要害,显示出了良好的大局观和战争嗅觉。
这让朱儁颇有点见猎心喜的感觉,同时也让他对于曹操这个总是跟随在袁绍身边的黑矮子多了几分关注。毕竟袁绍虽然不是说是个军事上的草包,但是认真计较起来无论是大局观还是战场反应在这些老资格的眼中实在是稚嫩的很。而他身后的诸人之中,李书实因为身边有一班好手下,李卓虽然资质不错但是也就比袁绍强上一点,刘备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有一个暴强的好兄弟。唯独孙坚,这员虎将经过战争的洗礼已经开始展露出他的獠牙来。
不过孙坚的性格让他更适合做一个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勇往直前的勇将,或许再努力努力多吸收一些知识和经验的话可以成为一名准确把握战场走向同时正确使用部队对敌人的薄弱地带发出致命一击的优秀将军。不过,朱儁每每想到这里便不由得有些摇头,因为孙坚不愧是号称江东猛虎的存在,打起仗来就是一个疯子,疯起来就容易不管不顾为敌所趁。
这么说吧,孙坚这丫的就是一狂战士,发起狂来那攻击力绝对少有人能敌,可是代价却是放弃了自身防御。遇过一对一正面单挑的话也就罢了,可是如果有人从其他地方偷袭的话,那处于完全不设防状态的他就无力回天了。而他又没有某个来自希腊的英灵那BT的“十二试炼”,所以只能憋屈的死在砚山某个小弓手的冷箭之下了,只留下江湖上无数的传说。
但是曹操不一样。虽然这位现在也还是热血青年一名(看看现在的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吧,曹操童鞋绝对够资格成为青年),但是从根本来说,他更贴近朱儁这种人。也就是说,曹操更适合做一名统领三军的统帅,而不是冲锋在前的先锋官。而且曹操在战略战术上的潜质在朱儁看来那似乎还在他之上,所以自然对于这个小字辈颇有好感。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说的便是,曹操童鞋虽然出身宦官之家,但是人家现在可是袁绍身边有名的反宦官小团体的成员。虽然不如袁绍这个领袖光彩照人,但是立场是可以保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