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大人的想法固然很好,只是有些事情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此话怎讲?还望班公不吝赐教。”
“之前我等以为几番恶战之下,我军必然折损不少,只是未曾想因为鲜卑内乱以及州牧大人和麾下将士的努力不但让我军受损远远小于预期,而且还获得了多国的援军。”
“这个……总觉得被这样夸奖我会不好意思啦。”
“州牧大人当得起,当得起。如今我军有贵霜精锐犍陀罗军超过五千人,乌孙援助的精锐五千人,康居援助的精锐三千人,再加上州牧大人麾下的超过两万人的并州军以及近万人的飞熊军和万余人的鲜卑降卒,总兵力可是已经超过五万将近六万人了啊。”
“这么多!”李书实原本还真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仔细想一想却也的确如此。
因为北方的北匈奴人逃离,让康居人彻底松了一口气,于是原本准备会同乌孙军和西域都护府部队共同收复北方的部队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为了给自己外孙女一个面子也是为了表现出自己对西域都护府或者说李书实的善意,这三千人康居国王并没有收回反而继续交给西域都护府听用,与乌孙女王璇靡提供的五千精锐一起跟随着李书实东行。
而原本受损颇重的飞熊军经过这段时间的休整至少在规模上已经达到了昔日的标准,毕竟董卓在整个北方草原的名气并不比李书实小。甚至出名的时间还要比李书实早很多,所以面对飞熊军的招降,不少鲜卑精锐都非常的感兴趣。因为这样做不但不会辱没他们的地位,同时飞熊军的待遇也足以让他们心动,更加重要的是,飞熊军之中原本就有不少异族,虽说大部分是羌人和氐人,少部分是卢水胡的佣兵,但是至少鲜卑人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受到排挤。
事实上如果不是将近两万名鲜卑降卒被乌孙国和康居国当做战利品瓜分掉以填补自己这次战乱所损失的人口,或许李书实队伍中的降卒数量还能在翻上几番。
当然。由此可见剩下的这些鲜卑降卒的战斗力到底在所有降卒中是个什么地位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们也比李书实在并州新招募的士卒要强上很多,很多。
所以说哪怕这些人是所有降卒中垫底的存在,乌孙国和康居国也绝对不会嫌弃,反正都是草原民族建立的国家。那些部族有足够的能力消化……同化掉这些俘虏。
事实上留着这些人一来是李书实想要为接下来可能会碰到的攻城战留下一点炮灰。虽说异族士兵的工程能力实在是差到可以。但是那更多的是在与双方技术上的差距。如果单单论士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相信没有任何一名大汉的将军会认为异族士兵比不上汉军士兵。
虽说自己的士兵少了一些战斗的机会,但是攻城战毕竟不比野战。更不是守城战,哪怕西域那些小国的城墙比不上旋门关洛阳城这样的雄关坚城,但是却也绝对不能小觑,毕竟史书中可是记载了太多在西域汉人凭借数百千余士兵就依靠坚城抵御敌军万人的进攻,或者汉人数千大军无法攻破敌人所把守的城池最终因为给养的问题不得不无功而返之类的战例。
李书实可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名垂青史的垫脚石。
“正是如此,所以复以为我们或许可以稍稍大胆一些,将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班复平定西域的决心和**甚至还要超过李书实,毕竟后者仅仅是因为现代的原因而将这片土地本能的认为是属于自己国家的领土,而前者则已经魂牵梦绕了好几代人。或者可以说班家班超一系的后代对于西域已经从梦想和愿望上升到了执念的程度。
只怕就算是死,这些人也是希望成为西域土地上的一只地缚灵吧。
虽然这样说看上去对班家子弟有些不敬,但是实际上李书实对他们的执着真的很是敬佩。
“班公不必犹豫,本来未来西域之事就要依仗班公,现在学所作之一切也是为了能够让班公未来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展开,所以班公有什么计划但说无妨。”
“那复就不客气了。州牧大人可知这西域之中一国可以动用的兵马最多能有多少?”
“这个,学着实不太清楚,不过想来大国如龟兹之辈倾全国之力应该能够动员带甲之士近十万人,不过这样规模的士兵如果用于野战,只怕我军只需要三分之一的兵力就能够战胜对方,不过如果对方将士兵驻屯在城内,我军虽然悍勇,但是想要获胜却也并不容易。”
“州牧大人说得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复以为如果我军顺河谷南下,则可以先下姑墨,而后突袭龟兹,以瞬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对方难以进行全国动员。复曾经询问过尊夫人,按照尊夫人的说法,州牧大人哪怕面对坚城似乎也并非没有破城的手段……”
好吧,哪怕班复没有直说出来,李书实也很清楚苏小萝莉的想法,显然这只萝莉似乎想到了什么有趣的实验,所以想要借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当然了,功劳什么的自然是归于李书实了,毕竟苏小萝莉表示自己可是贤内助哎。
所以如果苏小萝莉说她对坚城有办法,那么想来是真的就有可行的办法,不过李书实多少也能猜到是什么办法,毕竟他的金火罐炮可以让苏小萝莉那堆神奇的配方变得更加犀利。
于是,在当天晚上召开的临时作战会议上,班复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哪怕原本对攻城战有些迟疑的贾诩和赵云从李书实口中听到了苏小萝莉的最新“兴趣”后也直接沉默了。
其实说起来如果当初不是担心乌孙已经难以抵挡鲜卑人的诡计,在李书实的心中龟兹国才是他的西域战略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因为龟兹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为重要了。
龟兹国地处丝绸之路中线的中心位置,东接焉耆,西连疏勒,北方与乌孙隔山相望,南方与鄯善和于阗两个西域大国隔着巨大的塔里木盆地相望,所以这一边倒是可以不必在意。
可以说龟兹国是整个西域的中心一点也不为过。
因为南部有着水量颇为丰沛的塔里木河,以及高山融水造成的洪水所形成的泛滥区,龟兹国的农业基础在西域境内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所以其境内存在了乌垒城和它乾城这两处曾经的西域都护府治所所在地。
也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条件,随着大汉的实力逐步撤离西域,龟兹国也开始了扩张的行动。
在乌孙,李书实拥有着远远胜过大汉境内时的西域情报体系,所以他很清楚地知道经过数十年的经营,龟兹国已经成功将原本周边的小国姑墨、温宿和尉头纳入到了自己的统治范围,虽然还没有将那几个国家的国王彻底废除,但是实际上却也都没有了实际的权力。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担心哪一天汉人重新杀回西域,那么依照汉人之前的做法必然会恢复那些小国国王的王位,只要那些小国国王懂得应尽的礼仪,同时制裁像龟兹这样不太听话的大国。
如今留下这一线,那么汉人的处罚力度就不会太大,只要选好时机站好队,也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后凭借自己已经渗透进那些小国的力量,逐渐达成“和平的演变”。
只是,面对李书实这个略有些奇葩一样的存在,龟兹国国王的算盘还能打响么?(未完待续。。)
ps: 喝了一点酒,顿时感觉自己是笑傲江湖一条虫……
………【157。别了,我的西域】………
“没有想到这里的抵抗竟然这么弱,好像这里的百姓并不喜欢龟兹人对他们的统治。”
看着刚刚攻打下来的南城,再看着手中上报上来的对于攻城战来说可以算得上“微小”的战损,李书实对身边的班复发出了颇有些意义不明的感慨。
“这并不算奇怪。毕竟姑墨附于龟兹的时间并不长,当地的贵族与龟兹派过来的官员之间还并未就利益的重新分配达成一致,如果不是现任的龟兹国王还算仁慈,没有太多的苛政,或许州牧大人就能看到姑墨的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大军的场景了。”
对于李书实的问题,班复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显得异常的淡定。
姑墨国是李书实顺着阿克苏河一路而行所必经的一站,也是大军从天山山脉中的泰尔斯山脉走出来所到达的第一片绿洲。这里是古代丝路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是西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且因为清澈的阿克苏河也就是塔里木河的上游段的缘故,这里的农业在整个西域都算得上相当发达,再辅以畜牧业,以及各种天然石矿,这里百姓的生活还是相当富足的。
如果不是他们有着一个强大的邻居——龟兹,或许这里可以成为“塞上天堂”。
姑墨现在拥有户大约四千五百,人口大约三万五千,士兵大约五千人。当然了,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姑墨本地人,但是指挥他们的将领则大部分都是来自龟兹。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数万大军,大部分龟兹的部队都直接脚底抹了油,少部分还算有骨气的将军所能指挥的几百人却也实在是不够李书实的手下们塞牙缝,哪怕他们打算驱使姑墨人做炮灰也没什么用处。
姑墨境内的主要城市有两座,一座是位于姑墨北方阿克苏河上游的石城,另一座则是位于阿克苏河下游的曾经是王国治所的南城。不过这两座城在李书实的眼中也不过就是两座类似于北方规模比较大的大型坞堡而已,虽然防御力很值得称道,但是根本不能阻挡他的大军。
再加上大部分姑墨人的不作为,李书实在姑墨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
“我想如果在姑墨设县,将姑墨以石城和南城为中心划为两个县。第一任县长由班公来决定。之后便实行我大汉的《三互法》。这两个县将隶属于龟兹郡或者龟兹国,如果那个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