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儿子席家栋经营上海最大钱庄“大德昌”,低调而神秘的席氏家族,广泛投资和银行业务有联系的钱业、银楼、典当、金号,财产还包括土地、房产、矿山、轮船公司等。
而且,以席正甫为首的洞庭东山人,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上海金融业中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洞庭山帮”,也叫“山上帮”,各地商人资金短缺,非请他们帮忙不可。当时出门做生意最牛的是安徽人,他们形成“徽帮”,但大上海流传着这样一首口头谚语:“徽帮人再狠,见了山上帮,还得忍一忍”。
所以,李经述拜访席正甫后,席正甫很快找人斥资买了一百五十万两的股票,上海的股市立马止跌,很快恢复了原来的水平,煤矿类的股票一路上扬,天天涨停,连胡雪岩也坐不住了,斥资囤积了大量的煤矿股票!上海股市的风险暂时消除了。
当然,世界就是一场交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李经述和“在商言商”的席正甫约定了三个交换条件:一是让席家铭、席家辉两兄弟买入轮船招商局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二是允许洋行买办徐润、洋行买办唐廷枢等人参股轮船招商局,三是轮船招商局放弃南北洋航线和长江航线的垄断经营权。
第三条,对惨淡经营的轮船招商局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牺牲,很可能会因此影响盛宣怀的业绩和仕途。1877年,招商局以220万银两购买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全部旧轮船和其他设备,有轮船25艘,运输能力2。7万吨,原来凭借“国企”的垄断地位,抬高运价,每年颇有盈利,放弃南北洋航线和长江航线的垄断经营权,让民营轮船企业参与竞争,这对垄断国企来说,很有可能是死路一条。
李经述回天津,盛宣怀到码头登上客轮相送。起风了,黄浦江上白色的浪花翻涌,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呱噪,李经述站在甲板上,对盛宣怀的“牺牲”极为感激,道:“盛大人今日为洋务所做一切,我会告知家父。”
盛宣怀说:“中堂大人的事,我自当竭尽全力。我不会做官,也只有经商这点长处。更何况,开门招商引资,也是下官的分内之事。要说此次能顺利筹到如此巨额白银,稳定上海股市,席家功不可没。席老爷子还开了一条件,我还没来得及跟大人汇报。”
李经述奇怪席正甫怎么会还有要求,没听他提起过呀,便问:“什么条件?”
盛宣怀说:“席老爷子的女儿席幕兰,大人想必也见过了,她毕业于美国乔治亚州卫斯理安女子学院,学的是商科,回国后一直想找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你也知道,总理衙门和中堂大人那边,断不会同意用女流之辈,所以此次席老爷子托我跟你说,让她担任你的私人秘书。”
李经述最近跟容雪没见面,再贸然加个美女秘书,说不定两人会闹出感情问题,李经述想回绝,便问盛宣怀:“女孩子念商科,这年头倒还真是少见,这是必须答应的条件吗?”
盛宣怀哈哈一笑,道:“这倒不是必要条件。不过她的人已经来了!”
话音刚落,席幕兰带着行李箱,马上出现在李经述面前,江风吹乱了她的长发,她微微一笑,有一种特别的美。
李经述笑道:“盛大人,看来侬是先斩后奏啊!”
席幕兰笑道:“怎么,大人不欢迎我?放心,我绝不会给大人添麻烦。”
李经述心想,或许席幕兰真的只是干一份她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已,自己的龙兴集团也确实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便答应了这个条件,道:“虎父无犬女,我绝对相信席大小姐的工作能力。”
李经述回天津后,跟李鸿章复命,道:“上海股市暂时稳住了,可中法必然开战,若中国战败,那洋务企业的股票估计还会重新惨跌。所以,必须做好打胜仗的准备,可以把袁世凯在朝鲜练了半年的三千新军调往越南战场,痛击法国佬!”
 ;。。。 ; ;
第二十七章 弹劾李鸿章
北京的春天,来得比较迟。故宫护城河边的柳树,一点绿意都没有。阳光也透着几丝冰冷,在紫禁城血红色的城墙上投下斑驳的暗影。这座四四方方的老皇城,将宫内宫外分隔成两个世界。中国这时有四万万人,终其一生,有机会走进这座权力牢笼的人,不会超过四百。没有人走动时,这里显得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感受到难以忍受的孤独。
四十八岁的慈禧,立在紫禁城西边的储秀宫外,雍容华贵的衮凤长袍拖到地上,脚上是一双绣花鞋,鞋底中央是四到六寸的木底,使她的身材显得更加修长。她一头秀发,用一根别致的玉簪盘在头上,脖子上挂了一串色泽很好的珍珠项链,左手腕上带着两只雕有兰花图案的金手镯,她望着储秀宫内的雕花门窗,铜镜妆台,檀香木椅,一切都还是她初进宫的模样!
此时的慈禧,已贵为圣母皇太后,慈安也死了,她搬入了长春宫,但她还是很喜欢储秀宫,这是她1852年初入宫时居住的地方,在这里有她的青春,有她的欢笑,她还这里生下了同治皇帝载淳。每当慈禧心情不好时,她总喜欢回到这个梦开始的地方看看。
慈禧今天的心情很不好,是因为军机大臣李鸿藻在策动“清流派”弹劾李鸿章,这件事情恭亲王也知道,即便不支持,也是默许的。支持弹劾李鸿章的人很多,都是重量级的大臣,翁同龢、张之洞、张佩纶,甚至拿枪杆子的左宗棠,他们想借中法之战扳倒李鸿章。这在慈禧看来,不仅是要打她的脸,更是要把她赶回西宫的信号。
这一年,光绪皇帝已经快十三岁了,古代皇帝一般到十四五岁就该成婚亲政了。如果任由恭亲王、李鸿藻、左宗棠、翁同龢把李鸿章搞掉,光绪皇帝亲政,她铁定要靠边站了,这朝堂之上,她最信任的人,以前是恭亲王,现在是李鸿章。
恭亲王曾经是慈禧最亲密的战友!咸丰帝死后,慈禧的儿子同治继位,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逮捕了八大臣,杀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终于垂帘听政。那一年,慈禧才二十六岁。
但现在,恭亲王对慈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虽然被革除了议政王头衔,但恭亲王仍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军机处在清朝地位特殊,从雍正年间开始,军机处虽然都是兼职,但总揽军政大权,凌驾于六部之上,军机处加上皇帝,就是大清的最高决策机关。而总理衙门,会跟洋人打交道。他最近和李鸿藻、翁同龢走得太近了,以至于慈禧怀疑他们要勾结起来让光绪皇帝很快亲政,这是视权欲为性命的慈禧太后绝对不接受的!
而李鸿章,慈禧是绝对信任的。当年慈禧太后拉拢慈安太后,在光绪皇帝即位的问题上独断专行,绕过了军机处,对固守正统的清流大臣也是极大的刺激,他们认为慈禧违背了清朝祖制。对光绪的继位,宗人府是反对的,因为这坏了嫡长子继承这个大统,当时很多清流大臣也不满。慈禧就在宫里她说她生病了,李鸿章就推荐了薛福辰去给慈禧看病。薛福辰实际上是李鸿章派的一个密探,告诉她李鸿章全力地支持她。有了李鸿章这一支淮军驻扎京师,慈禧才肆无忌惮立了光绪皇帝。从那时候开始,慈禧对李鸿章的信任无以复加,很多时候,只有李鸿章懂得她的心思。
一想到这么多人要弹劾李鸿章,慈禧的心情就有几分焦虑。
慈禧走进储秀宫里,坐到梳妆台前,李莲英上前帮她梳头,望着铜镜里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慈禧心里很得意,嘴角露出微笑,但看到额头日渐增多的皱纹,慈禧又不禁叹了一口气。是呀,她已经四十八岁,光绪皇帝一天天长大,她一天天变老,这是多么残酷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快到更年期的慈禧太后,内心的烦躁感和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时,储秀宫外的小太监来报,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到了,慈禧宣见。
李鸿章很奇怪,储秀宫根本就不是议事的地方,慈禧太后为什么在这里召见自己呢?他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慈禧见了李鸿章,让李莲英将一叠抄有朝廷官员奏折的《邸报》交给李鸿章,上面全是各大臣要求撤回留美幼童和弹劾李鸿章的奏章。
李鸿章道:“老臣刚派儿子去上海稳定了股市,就又有这么多大臣旧事重提,迫不及待跳出来要求撤回留美幼童,还集体弹劾老臣,这背后肯定有大人物在谋划和支持!”
慈禧冷笑一声,道:“他们这些人,表面上是弹劾你,实际上是在打哀家的脸呀!”
慈禧的身后,站着的人,除了李莲英,还有荣寿公主,她是恭亲王之女,十二岁时慈禧赐名,做主指婚于额驸景寿之子志端,结果她十七岁时,额附志端就因病去世,她没生儿育女,没有精神寄托,所以性格有一点古怪,一直跟在慈禧身边,和慈禧很亲近,参与一些政事的讨论,她从来不为娘家人说话,一心向着慈禧,所以很讨慈禧太后喜欢。
但这一次,慈禧和李鸿章有要事相商,却让荣寿公主退下了,连李莲英也被支走了。储秀宫里,只剩下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两人。
慈禧开口对李鸿章说:“李中堂,你和哀家,相识已经二十年了吧,你老实说,哀家现在处理朝政,是贪恋权力吗?”
李鸿章摇摇头,说:“太后垂帘听政,日夜为国事操劳,不了解你的人才会说你贪权,实际上,您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