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长歌江湖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书剑长歌江湖行-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

  善运用,较之金毛猿这天生异种,天赋异禀,而且又得过异人指点,那自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一日,他刚刚吃过早饭。所谓早饭,即金毛猿采摘的果子和那液汁。那雀儿也在,金毛猿便对他低声嘶吼,用爪子连连比划起来。

  柳如烟在这谷底与猿、鸟相处已逾半年,自然也已懂得它们的“语言”。他看懂了金毛猿的“话”:金毛猿告诉他,今天它们要带他去“仙人”居住的洞府去拜谒“仙人”。

  这事早在数月前柳如烟已向金毛猿提出过,希望能让他去看看那位“仙人”住的洞府,

  却不知什么缘故被金毛猿拒绝了。而现在金毛猿却主动要带领他去“仙人”住的洞府,那自然是他久以期盼的了。

  当下他们向“仙人”所居洞府走去。

  “仙人”所居洞府距他们的洞穴不远。金毛猿领着他走到一处石壁前,这里杂草和灌木丛生,根本看不到洞口的所在,金毛猿拨开草丛,也只看到一片长满苔藓的壁,也未见洞穴。

  金毛猿在那石壁上一块凸出的石包用爪按了按,便听得石壁内响起一阵轧轧的响声,一大块石壁慢慢地退入石缝中,露出一个约一人高的洞穴来。

  金毛猿此时神态露出一付虔诚的样子,向柳如烟作了一个手势,当先向洞内走去,柳如烟随它身后走了进去,鸟儿停在他的肩上。

  洞内很黑,但金毛猿手中拿着那颗珠子,发出蒙蒙清辉,照得四壁通明,走约二十米丈,洞内豁然开朗,也顿时便得明亮起来。

  这里看去宛如一个大厅,上面的穹顶上,嵌了十数颗明珠,所以这厅便得光明如昼,纤毫可见。厅广圆约十余丈,呈长方形,地上有如铺了一层水晶,四周散布着一些石笋、石钟乳,有的呈乳白色,光莹如玉,有的近乎透明,像水晶。穹顶上那些石钟乳,如一挂挂璎珞从穹顶悬垂了下来,气象万千。

  厅中还时时传来一声“叮咚”的声响,清脆而悠长,有如声声玉磬,在大厅中回响。柳如烟循声望去,却是厅的东北角上,地上一石笋,形如一打坐僧人,一手上举,手中托有一钵,穹顶垂下一璎珞状石钟乳,从那乳尖,不时滴下一滴液汁,落入“僧人”手中的钵内,发出如敲玉磬般的清音。柳如烟好奇地走上前去瞧瞧,发现那钵内的液汁,便是那金毛猿每日用竹筒盛来给他饮用的。他转眼瞧瞧金毛猿,他点点头,作了一个喝水的手势证明不差。

  柳如烟不知,这液汁叫“空青”,对人强身健体是大有俾益的。练武之人,也把它当作助长功力的罕世之珍品哩。

  金毛猿又作了个手势,领着他走进左面石室。石室的穹顶也嵌了几颗明珠,照的通明。室中有一张形如书桌的石案,靠北墙有一张石床,石床上有一个道装打扮的人,侧身而卧,面朝外,左手支在枕下,右手直放在身侧,手中还握有一柄羽扇。此人容貌古朴,鼻隆口方,一部浓而黑的短髯,一身青袍,足着白布袜,一双圆口青布鞋放在床前,意态安详,很是从容自然。

  金毛猿一进屋内,便在床前向那人跪了下来,双爪合十放在胸前,低眉垂目,有如佛门弟子参郑Х鹣瘛⑹Τぃ烛稀�

  那雀儿也从他的肩上,一下飞到那卧着的人枕边,“啾啾”地叫了两声,小脑袋也连连点了三下,亦如顶礼膜拜一般。

  柳如烟也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在那人床前拜了三拜。心中黙祷:“弟子柳如烟,因救人于难未成,反被强人踢下悬崖,跌入谷内,误闯仙师洞府,俯乞谅宥。并恳佑护,使弟子得出此谷,终生铭感,塑像供祀为师。”

  说来也怪,那金毛猿想必时常进来向它主人膜拜,从无异状,而柳如烟在他床前拜了三拜,第三拜拜将下去,尚伏地未起,那在他跪的面前,却听得“咔咔”响了两声,一块石板

  崩开,原来那石板下是一个尺许的*,穴中有一小匣,匣上有一方白绢,由于年代已久,

  …20…

  已呈黄色,但上面字迹清晣可见。

  柳如烟拜罢起身,把那小匣捧了起来,放在石案上,先走到床前去仔细瞻仰这“仙人”,看他宛如熟睡模样,他伸手在鼻下探探,气息全无,实则已逝去不知多少年了,但奇者却面色如生。

  那金毛猿跪拜以后,爬了起来,静静地站在一旁,有如侍者,安静得很。鸟儿却飞到一

  根形如衣架的石笋上剔起它的羽毛来。

  当柳如烟转身到“书案”前看那匣上素绢,绢上写道:“百年之后,有人入谷;参拜吾蜕,当为吾徒。匣中遗书,留汝详读。参悟我学,方可出谷。德被苍生,牢记勿黩。刘基。”

  柳如烟读罢,心中惊诧不已,这石床上的人,难道竟然是那本朝开国元勋、诚意伯刘伯温先生!?这刘基,乃是明朝第一奇人,足智多谋,文武全才,天文地理,奇门遁甲,行兵布阵,三略六韬,周易八卦……无一不精,当是诸葛孔明之外,再无出其右者,时人即有“前有诸葛亮,后有刘伯温”之说。朱元璋得天下,泰半得力于刘基为之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朱元璋得天下即帝位后,刘伯温熟知这位洪武帝的心性,便辞去诚意伯之爵位归里。世说他后来为胡惟庸所構害,优愤而卒。

  柳如烟心中疑惑,难道世人传言有误?伯温先生却离开其故里青田,远走蜀中,在这深山绝谷中隐世。

  柳如烟读完绢上遗墨,转头看看床上那如熟睡安详的伯温先生遗蜕,一种敬意油然而生,心中也感到一阵喜悦。他没有料到,他柳如烟劫后余生,竟然得蒙刘伯温这大明第一能人的青睐,收为再传弟子,实乃大幸之事。

  他伸手去拿起那小匣,要把它打开来,看看恩师又说了些什么。

  柳如烟拿起匣子,那匣没有锁,应手而开,最上面的是厚厚的一封书函,下面是薄薄的两本手写的书,都是用蝇头小楷所写。

  柳如烟先打开那封书信读了下去。其实这并不是一封书信,而是刘伯温记叙着他向朱元璋辞官归里的经历。那“自述”上写道:

  “余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氏,随洪武帝举兵,征战南北,助帝以定天下,得上以封诚意伯之爵。余生性淡泊于名位,且深知官高必险,位尊遭妒之理,故尔辞官归里。且余性刚嫉恶,与物多忤,故与朝中小人交恶,虽归而仍恐其不容,料定其必设谋以陷之。为自保计,乃在归里后安排‘后事’而远游,以避奸佞之谗。 

  某平生素仰慕先贤诸葛孔明先生之才智德操。故离故里后定远游蜀中,以寻先生旧迹瞻仰之。历时三年,凡先生德泽所被之遗址几尽历遍。动极思静,故尔觅得这绝崖之下,深谷之中,人迹罕至之处,凭己之功力,开辟此洞天。参研天人之学科,洞中不知人间几日月,机缘巧合,伏一猱一雀,名日‘阿金’、‘玉儿’,与余为伴,为友为仆,以慰山中岁月之寂寥。集诸葛先生及余所学,研有小成。但自知大限将至,天不假年,唯将所成,留待与有缘。

  余推衍易数,算知百年后,必将有人来此谷中,将令‘阿金’、‘玉儿’引之,收列门墙,传以衣钵,入世以济人。亦不负余研得之成果。能如此,亦可慰余怀。

  来者后生,列吾门墙后,必殚精竭劳以研吾学,若不得吾学之精微要旨,不得出谷,以免害人害己,有悖余研成之初衷……。”

  下面告诉他,除匣中两册手稿外,桌上还有书,别室中尚有藏书均须研读练习。他所研制出来的种种器物,均藏于别室。收列门墙弟子,可居于别室,日夕可于厅中练习。日常生活,“阿金”、“玉儿”会予料理等。最后一纸,则是学习次序及每日课程的安排,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每天什么时候学习什么,从清晨到午夜,都写的十分详尽。并再一次叮嘱必须将所遗诸般“学问”都学的精熟,方可离谷。

  …21…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眼下,柳如烟即是想出谷而去,也没有那个能耐。

  柳如烟又一次走到床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叫了一声:“老师!弟子柳如烟,向您老行拜师礼了。”这算正式拜了师。

  在“阿金”的引导下,他来到右面的一间石屋,那里也有一张石床,石桌石凳俱会。桌上堆着厚厚的一迭书,在壁上的洞穴中,柳如烟按刘基留柬所述,打开暗门,果然有两个小铁箱,箱上着锁。

  先生柬上已说得明白,必须先将那小匣中那两本册子上的“本事”学纯熟后方可打开那两个铁箱,取出里面的物件。

  柳如烟这才从匣子里取出那两本手写的“秘笈”来看到底写了些什么。

  那第一本封面上写着《枫叶飘》三个大字,打开第一页,上面写道:“汝不会武功,行走江湖,无以自保。熟练此‘枫叶飘’步,仗此步法,足堪自保无虞,天下武功能伤汝者鲜矣。”第二页起便是口诀、步式,并给有图及注释。

  柳如烟看到第一页上这段话,对伯温先生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在百年前便算定百年后的再传弟子是一个不会武功仔人,真太神奇了。

  这“枫叶飘”步法共有三十六式,其中变化无穷。

  再看第二本小册子,那是一种练气之法,亦即内功心法。告诉柳如烟,子午二时,必须照此练习,上面也有口诀、图解。

  当下柳如烟便带着“阿金”、“玉儿”住进了洞府,左面安教刘基遗体的石室,一切保持原状,柳如烟带着猿、雀,住在右手石室。他每天起来以后,便在厅中练习那“枫叶飘”步法,下午读刘基先生遗留下来的书,子午二时,按照刘基先生内功心法坐息吐纳。生活悉由“阿金”采集果品果腹,渴了便喝空青露。

  一年过去了,“枫叶飘”步法虽然深奥难练,但他天资聪颖,也总算练成了;内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