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老人家那顽固的可爱的思维中,单这一条就足够贾政此人被口诛笔伐,撸官去职贬为庶民顺道塞进孔庙忏悔三年了。因此,贾赦后来那些指控等于是白说了。徐大学士抹着眼泪扶起刚划归自己名下的便宜弟子,越看越觉得可怜。回顾贾赦那让人拍案叫绝的治黄河策,再想想过去常听到的不堪入耳的昭彰恶名,内心情感丰富的徐大学士自动脑补出了一个爹不疼娘不爱,被恶毒兄弟常年打压的悲催的孩子。只见他——幼时,默默缩在墙角种蘑菇,渴盼的望着温馨的一家三口欢笑着;少年时,孜孜不倦地学习,以期求得父母一个鼓励的眼神;青年时,背负着被无耻兄弟强加上的莫须有罪名,顶着因圣上被误导而降袭的爵位幽居于富丽堂皇的荣国府后院的马棚中吃糠咽菜……好吧,最后一条有些过分了,但心潮澎湃的徐大学士已经深深沉浸在自己脑补出的悲惨世界里无法自拔,下定决心要为自己心爱的弟子讨一个公道。
在那盛大的荣国府含玉哥儿洗三当日,都察院四十五名铁面御史联名上折,痛斥荣国府贾政无视伦常、欺压长兄、窃居正堂。那奏折言辞犀利,证据充分,写的是惨绝人寰,骂的是荡气回肠,成功撩拨今上勃然大怒。在皇帝心中,荣国公贾代善是自己忠心臣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贾赦是新鲜出炉的天子门生,自己打算重用的年轻俊杰,而那个混蛋贾政胆敢欺辱忠臣之后,打压自己罩着的人,这是不拿自己的面子当回事啊,是大不敬。皇帝都是小心眼的,谁敢不给皇帝面子,皇帝就要把他全家的脸皮扒下来扔到地上再踏上一万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这会儿,皇帝大人倒是忘了,贾政也是忠臣之后了。
拜偏心的贾母所赐,京中所有够得着的有头有脸的人家全被邀请到荣国府,在大家感受到贾二老爷的吉祥儿子在贾老太君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之前就先领略了一番天子之怒。掌宫内相戴权戴公公捧着超乎寻常长度的圣旨,以尖利刺耳的嗓音诵读着皇帝大人的愤怒,把倒霉的贾政从头骂到脚,连他老人家多年前亲自批准的未科举就入仕也成了无耻的证据,淋漓尽致的发泄了不满后把贾政连降三级,打成七品太仆寺主薄。可怜贾政入仕十几年才爬到从五品,这会儿直接跌成芝麻官,按照他的爬行速度来看,有生之年还能不能重登高峰还真是个大问题。杯具的贾二老爷在一天之内以亲身经历示范了一回何为乐极生悲。
“所以说,人啊,得摆正自己的位置,太得瑟了容易遭雷劈。”贾赦摇头晃脑躲在墙角坏笑,笑够了,严肃表情,带头高喊领旨谢恩。这时,被劈傻了的贾政才反应过来,木呆呆叩头接旨,那瞬间苍老了十几岁的辛酸表情让贾赦稍微同情了三秒钟,随即抛到脑后,冲上前拉着戴大公公的袖子往里塞荷包,戴公公很满意贾赦的识趣儿,便在回宫复命时认真描述了一番贾政的种种表现,全部歪曲成是对圣旨心怀不满,成功让杯具的贾二老爷在万岁爷心目中的形象变成了一团墨黑的污垢,上面还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清清楚楚的写着一个字——“渣”,
内院里,同样如遭雷劈的还有贾母王氏。她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人见人爱的儿子/老公怎么会遭到皇帝的厌弃,但这不妨碍她们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到贾赦头上,当即暴跳着叫贾赦滚进来。贾赦正等着呢,他东拉西扯大半天不放人走就是为了让重量级人物有幸了解贾母本质,只要有一人能够上达天听,日后就再不必畏首畏尾跟贾母打太极了,他就完全可以光明正大无视此人。平生第一次心甘情愿挨骂的贾赦如愿以偿了。传完旨去偏厅喝茶的太监侍卫小分队,徐大学士派来深入了解弟子悲惨处境的御史督察小分队和告辞不及时没能逃走的名流官员小分队均有幸聆听了一场特意被外扬的家庭伦理狗血剧。贾母的霸道无理,贾赦的委曲求全,贾政的虚伪阴险,以打破京城流言记录的速度高速蔓延开来,连刚到扬州尚未安家落户的林家三口也听到了原汁原味的现场版。对此,贾敏是坚决否认并大力批判贾赦,甚至讲出了以前一直没说的许多事例来佐证,可惜,没人信了。林母对贾赦的印象开始就好并且越来越好,又亲眼目睹迎春洗三上贾母的种种行径,当下对传言深信不疑,对贾赦满怀同情,对贾母厌恶至极,并因此迁怒于贾敏。林如海的反应是,把传话的下人打出去,此等饶舌小人不可原谅。他坚定的认为这其中一定存在某些误会,而传出的话也被人扭曲走了样。他私下决定待会儿亲自修书一封回京城问个究竟。收信人当然是严肃正直的座师连清御史令。可怜的孩子,你的座师正是徐大学士的开山大弟子,联名上奏的头一名,坚定跟随自家师傅脚步一心为小师弟打抱不平的可敬的贾赦大师兄,你得到的真相一定会心碎的。至于收到座师回信,相信了事实比谣言更不堪的林如海从此对贾母的人品产生了强烈怀疑并不幸扩大到贾敏头上,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第15章 贾母倒霉
贾母的如意算盘被贾赦打了个粉碎。那日,怒骂了贾赦之后贾母命令他进宫陈情,要重点突出正房是贾赦主动让出的,贾政是盛情难却,绝不是无视长幼尊卑。其实在贾母想来,如果有可能,最好把爵位也让出来,把看不顺眼的贾赦踢出荣国府才是一了百了。可现在最重要的是消除那道圣旨的不良影响,爵位的事就先便宜那个讨厌的家伙了。贾母愤愤地扯着手绢想。
不得不说,贾赦也许真是贾母天生的克星,不管是原版的不争气让她受尽老国公的白眼,还是现在过分出息叫她吃了几次大亏的穿越版,贾母对上几次就倒霉几次,偏偏古人眼界不宽,没听过什么魂穿、全穿、变性穿之类的123言情特产,她也想不到自己大儿子已经换了内置cpu,还是一如既往地用简单粗暴的手段进行压制,而之前贾赦良好的接收批评态度加深了她对于自己权威的错误认识,杯具,就这么必然的产生了。
听完传旨小分队队长一五一十的回复,铁青着脸的皇帝不顾形象的抬脚踹倒了摆在面前的金丝楠木雕龙圆桌,满腔怒火尚不及发泄就听见通传:“神威将军贾赦,太仆寺主薄贾政求见。”皇帝沉声道:“宣贾赦至养心殿见驾,着贾政于神武门外跪席待罪。”大殿上,贾赦发挥出超越奥斯卡影帝的强大演技,恭敬中透出委屈,苍白中隐着黯然,无奈中蕴含解脱,把贾母的要求原封不动重复一遍,句句不离主动、自愿,成功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小可怜形象,让皇帝的盛怒又加深了几分。末了,抱着一堆赏下来的精美御制之物乐颠颠地回府去了,留下贾政一人跪到天黑,宫门要下匙前才被侍卫们叉起来丢到街上。在家里左等右等不见儿子回来的贾母理所当然地又把贾赦当成了出气筒,但贾赦好心情地表示爷很大度,爷不计较。如果不出他所料,很快地贾母也该接到挨骂的圣旨了吧!
贾赦猜到了结果,但没猜对过程。贾母没接到圣旨,她是被慈宁宫总管太监直接宣进宫听骂的,出面的也不是皇上,而是太后。大青朝最尊贵的女人慈康惠敦和纯禧恭懿皇太后(简称恭懿皇太后)是先帝的婉贵妃,分位高贵,圣眷也重,儿子是自小养在身边的,母子感情毫无嫌隙。等今上登基后,婉贵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皇太后,入住慈宁宫。她谨守本分,一向不插手朝政,就连后宫,先前皇后在时,也是一手不沾的,直到皇后去了,今上又不想再立,才接管过来。太后很明智,她知道自己的尊荣全部来自于皇上,所以从不违逆皇上的意思,对皇上喜欢的人她加倍喜欢,对皇上厌恶的人一向不假辞色,故而,这次皇上来找她抱怨荣国府老太君的胆大妄为、嚣张无礼时,太后干脆地表示一切都是她的失察,没有管理好一干命妇,当立刻宣进宫来严加斥责管教。皇上马上宽慰,都是些无知蠢妇,天生大脑发育不全,绝非母后疏于管教。太后再自责,皇上再安慰,最后皇上留在慈宁宫享用了一顿温馨的晚餐,母子互动十分和谐。
第二日一大早,太后打发完来请安的公主嫔妃们便立刻下懿旨招荣国公夫人入宫。在等待的过程中,详细了解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的太后表示,贾老太太就是个脑子拎不清的傻货。也不想想现在是什么局面了,一个年迈寡妇不说静心休养,拜佛念经还妄想插手一干内外事务,她贵为当朝太后也没敢成天跟皇上要求这要求那的,这贾母居然视朝廷规矩,长幼礼教于无物,把御封的一等将军撵到花园一隅,让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次子占据正房大院,昏了头了吧!真以为荣国府的一亩三分地是她的了?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忘了?敢在皇上的地盘上欺辱皇上的臣子,莫不是觉得她比自己这个太后还尊贵?
秉承着皇上讨厌的人要更加讨厌的原则,太后硬是不理会年纪比她还大的贾母顶着十几斤重的全副披挂跪在地上摇摇欲坠,生生让她跪了一刻钟才叫起,也不赐座,就那么站着听着,从为长不慈到无视国法,从不分长幼到妇德有违,太后专挑听起来严重的话说,吓得贾母出了一身又一身的冷汗,几乎浸透了诰命吉服。末了,说够了,挥挥手叫太监宣懿旨,鉴于贾母诰命是先帝封的,而今上也没说要撤,太后便只罚了半年禁足,叫抄《女戒》《女则》各三百遍,并令贾母背诵大青律法,务必做到逐字逐句理解通透,免得再做出些没脑子的蠢事便算揭过了事。对于那越据弄权的王氏,太后就毫无顾忌了,先把五品宜人降成七品孺人,从此非经宣召不得入宫,又叫掌刑女官到贾府亲看着杖责二十,打完立刻迁出正房。《女戒》《女则》各抄五百遍,又命贾母亲自监督王氏交出荣国府全部权柄,归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