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夺鼎1617-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要紧的是。此时的开封官员将佐们都暂时收起了发财的心,不敢太过于克扣、飘没这些军饷粮食。这才勉强守住了开封。

    而河南副将陈永福父子背城而战,杀义军二千,李仙风督将游击高谦驰救,又杀义军七百人。陈永福之子陈德。更是以一张铜胎铁臂弓箭射李自成,只可惜射程太远,只是勉强射中了而已。李自成军遂退走密县。开封解严。

    按下葫芦浮起瓢。

    刚刚有了李自成撤围开封的消息,暂且让崇祯稍微的出了一口气,一个个关于张献忠的坏消息又接踵而至。

    先是正月十五,也就是李自成攻破洛阳那一天,官军追张献忠至开县。杨嗣昌自率军队到云阳,其余诸将至开县黄陵城。总兵猛如虎、参将刘士杰迎战。刘士杰率军深入战阵,所向披靡。张献忠登高望见无秦人旗帜,而左良玉军无斗志。乃选壮士潜行于沟谷中,乘高大呼驰下。左良玉兵先溃,刘士杰及游击郭开、猛如虎之子猛先捷皆战死,只有猛如虎突围逃出。

    紧接着,二月初五日,张献忠攻克襄阳城。当时,杨嗣昌以襄阳为军府,饷金、甲器各数十万皆聚于城内。每门设副将防守。张献忠出川后,一日夜驰三百里,道上杀杨嗣昌使者,取其军符,以二十八骑进入襄阳城。夜半火起,居民望见火,以为满城皆贼,夺门出城,城溃。张献忠执襄王翊铭于南城楼曰:“吾欲借王头,使杨嗣昌以陷藩伏法。”襄王朱翊铭与贵阳王朱常法皆被杀。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明王朝先后丢失了两座重镇,两位亲王被流寇所杀,这对于崇祯和满朝文武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面对着朝堂之上崇祯的愤怒和咆哮,满朝文武大员们一个个都是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亚赛庙里的泥雕木塑一样,鸦雀无声。

    开玩笑,谁不知道眼前这位皇帝为了尽早剿灭流贼,扫平辽东叛逆,已经到了一个操之过急,甚至是丧心病狂的地步,恨不得今天晚上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巨寇头目首级便被献之阙下,明天一早便告收复了沈阳。

    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各处的督抚大员,管你是什么剿贼总理还是总统只要是剿贼不利,或者是打了败仗,一律罢官下狱。如果说是操切了些倒也罢了。关键是,眼前这位皇帝除了欺软怕硬之外,更是有些偏心眼。

    同样是打了败仗,督抚大员么,一道圣旨便下了,你就会被锦衣旗校拿问进京,可是,像左良玉、贺人龙等军头,多少次畏敌如虎,临阵脱逃。劫掠州县,都是丝毫罪名没有,顶多是下旨申斥几句。

    除了欺负文官手中没有兵马之外,更多令朝中官员不满的,便是皇帝的偏心眼。

    以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郑崇俭。当日张献忠反了,督师杨嗣昌在四川剿贼兵力不敷使用,便檄调他所部秦军入川会剿,结果在玛瑙山击败张献忠后,郑崇俭便撤兵回了陕西,二人之间便埋下了芥蒂。十月间,当李自成窜入河南之后。杨嗣昌为了推卸责任,便上奏朝廷,指责郑崇俭不该撤兵回陕西,甚至不该撤围而走,将放李自成出了神农架大山的黑锅结结实实的扣在了郑崇俭头上。年前便被削去了官职,等候处置了。

    这还是对待朝廷官员的体制吗?这将朝廷官员的体面丢到了爪哇国去了吗?

    朝廷大员们想到了爪哇国。立刻又联想到了那个擅作威福与阉党勾结紧密的李守汉,皇帝命王德化往南中去宣旨,命他带兵北上到辽东军前效力,一去便不见了影子。

    满朝的文武大员无不是打叠起精神准备看皇帝如何处置这位素来在皇帝口中是公忠体国典范的李守汉李大人。

    正在朝堂之上一片死寂,静的如同千年古墓一般。崇祯叹了一口气,知道今天的朝议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正准备宣布散朝,自己继续到宫中斋戒向祖宗神灵请罪的时候,在大殿外站班的一名小太监悄悄出现在侧门,朝着手执拂尘站立在皇帝身旁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使了个眼色,王公公立刻心领神会。

    “你这猴崽子,何事唤咱家出来?要是没有要紧事,你仔细慎刑司的竹棍!”

    王承恩口中威吓了那小太监一句,那慎刑司的竹棍之中都是灌了水银,只消得几棍子下去,便是铁打钢浇的人也吃不住。

    “公公,要是没有紧要事,便是杀了奴婢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打搅您!王公公回来了!告诉您,刚才有人飞马从天津前来送信,王公公已经在泥沽登岸,正往京师而来!”

    “随同王公公一道前来的,还有李伯爷的大小姐,押运着两年的钱粮和无数甲杖军器!更要命的是,王公公此番回来,将缅甸莽应家族的他隆王一并俘虏,进京献俘!”

    “除了这些,更有无数海外奇珍异兽献上!其中最珍贵的据说是一对上古神兽,唤作白虎的便是!”

    “奴婢知道了这个事,立刻脚不敢沾地的向公公您来报个信,也好让您有个预备。”

    那小太监满脸都是忠心的向王承恩表着功。

    王德化和王承恩虽然都是太监头子,阉党领袖,在对付那些东林、清流御史的态度上是一致的,但是要是说他们内部团结的像一块铁板,这个,不要说各位看书的朋友不信,就连王德化和王承恩自己也不相信。

    就在半个月前,王德化命心腹小太监送报捷表章到京师,顺带着将那令人看了都要流口水的各色时新果品和难得一见的荔枝、山竹、红毛丹等物进献给皇帝之余,也是大肆的在京城之中销售了一番,足足五船的时新果品,照着八两荔枝一块银元的价钱销售出去。

    正值正月里各处勋贵大臣们要彼此走动,请吃春酒的节骨眼儿上,一时间搞得满城惊动。似乎在请客的大红泥金帖子上不写上一句,“有南国佳果至,欲与先生品名赏之”的字样,都不好意思发出去请客。

    这样暴利的生意,他王德化可不曾在书信里提到过一句。如果不是随同进京的福建总兵郑芝龙仗义,分了一船的份额出来给王承恩,只怕王承恩也摆不平手下的太监们了。

    这么难看的吃相,自然是令王承恩心怀不满,他手下的心腹们更是群情汹汹,摩拳擦掌的准备对王德化一系的人马开战,但是被王承恩强力压制了下来。

    如今,王德化带着如此巨大的成果归来,正值朝廷被中原腹地的流寇搞得焦头烂额之际,朝廷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刷新人心了!

    “皇上!且慢退朝!奴婢这里刚刚接到了最新的消息!宁远伯李伯爷有报捷文书并钱粮,已经在泥沽接驳转运!”

    ps:

    继续请收藏了本书的朋友们多多支持!
正文 第四百六十二章 福禄宴?(再续)
    炮声之中,吴汝义的亲兵用充满羡慕嫉妒的眼神打量着同自己一道赶往刑场的这支队伍。

    八百僧兵,全部披甲不说,一半的骑兵一半的步兵,骑兵的战马一色都是喂养的膘肥体壮的口外蒙古马,马上的骑手腰间佩着长刀,手中向上高举着丧门枪,背后还背着火铳,胸前斜斜的悬挂着赭红色的子药盒子,一个个都是头上戴着八瓣帽儿铁尖盔,身上两层甲胄:外面是南中胸甲,里面则是一色崭新的棉甲。

    而步兵的装备除了不像骑兵那样拥有三件武器之外,只有刀枪火铳之中的一种,身上的甲胄都是一般无二,队伍当中赫然还拖着几门大佛郎机。如果不是旗号和兵士们头盔下青虚虚的光头,这支队伍不亚于任何一个九边军镇主帅的家丁队伍,甚至更加强悍些。

    要说吴汝义的亲兵也是老营精锐中挑选出来的,又因为他分管着闯营之中钱粮甲杖收支发放的大权,他的亲兵自然算是眼界开阔装备豪华的,但是比起这些几乎武装到了牙齿的僧兵,(嗯?似乎又有哪里不对了。)却是有些相形见绌。

    自从到了伏牛山,大批的杆子、土寇、刀客、马匪、饥民来投,闯营的队伍扩充的极快,虽然不停的打造、购买甲杖刀枪,但是供需矛盾仍旧十分突出。

    为了能够在各位吹胡子瞪眼要求自己的部队尽快换上上好的南蛮装备的将领面前交代过去,经过李自成首肯,吴汝义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撒胡椒面。他将一套完整的南中步兵或者骑兵装备发下去,盔甲、刀枪、火铳、鞋袜一样不缺,但是,你们却要装备至少三个人,如此一来,各营的精锐虽然都有了南蛮的装备。但是往往是缺这少那,真正能够用得上全套盔甲刀枪的,也只能是将领们的亲兵和老营的精锐。

    就这,这些人还未必能够拥有火铳。

    如此一来。闯营的这些精锐战士,看着和自己一道行军的这群僧兵,如何不眼馋?如果不是碍着军令,只怕沿途的闯营士兵会蜂拥而上,将这群和尚的盔甲刀枪尽数缴了,立刻握在自己手上!

    “住持师傅请放心,虽然福王今日必死无疑,但是闯王早已有军令在,斩首之后首级悬挂于宫门前华表上,示众三日。今日大和尚可以将他的尸身先行收敛。待三日后再行将首级收走。闯王严令,不得损毁折辱。”

    “阿弥陀佛,闯王大仁大义!”

    道济和尚口中念着佛号,朝着吴汝义双手合十深施一礼。眼睛却是满怀谢意的望着永信和尚。

    “永信大师傅,能够数百里不辞辛苦星夜前来共襄义举。闯王知道了想必也是欢喜的。”

    这次为了保住庙产和禅林,永信除了悄悄的给前来围城的闯营送了三千多石粮食,上百石的油盐之外,更悄悄的派人将历次吴汝义、张鼐等人在开封购买军器火药时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