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校园:陶宝宝的掘金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校园:陶宝宝的掘金时代-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围的人分享。

    突然,其中一个人手里的几幅画吸引了陶宝宝的注意,

    队伍的最后面,有几个男男女女正交流着他们的藏品,其中,有三幅画是陶宝宝重生前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名画,就这么被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男人拿在手里,三幅画都随意的装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里面……

    机会来了,

    陶宝宝知道,但凡他对那三幅画有一点了解的话,他至少也会配个像样的盒子,不可能随便放在塑料袋子里,男子那漫不经心的样子,只能说明一点——他是个外行,根本不清楚这三幅画的价值!

    深吸一口气,陶宝宝缓步走了过去。

    男子前面的一个老太太瞥了陶宝宝一眼,以为她也是来排队的,便道:“丫头,别插队。”

    陶宝宝笑道:“不是插队。我是想看看您这大碗。想寻个价儿。”

    一句话,陶宝宝成功的话把周围几个人的目光全吸引了过来,包括那三十岁男子。

    老太太一愣,扬了扬手里的花瓷大碗,“你看上我这碗了?”

    她的碗连民国都算不上,最多也就是七八十年代家里吃饭时用过的大碗,边角有些磕磕碰碰的。看上去很破旧,确实一分钱都不值,

    即便是不懂行的人也能看出这碗是没什么价值的。但陶宝宝却信口胡扯道:“是呀,我看着挺有年代感的,你开个价儿?”

    “噗!”有几个离得近的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其余几人也倍感无语地看着陶宝宝。不过也都很懂行规的没有说话。

    老太太笑容满面地把碗捧紧了一些:“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可贵呢。说了你也买不起。”

    顶多超不过二十年的破碗,还祖上传下来的?陶宝宝笑眯眯的道:“多少钱?”

    老太太壮着胆子道:“八、八千!”

    不理会周围人小声的议论,陶宝宝有很有兴趣的问道:“是贵了些,便宜点行不?”

    老太太眼珠子一转:“七千五?”

    “还是贵。”

    “那我不卖了,等专家鉴定完再说吧。”老太太明显多了丝自信。方才只是单手托着碗,现在却变成双手捧着了。

 ;。。。 ; ;
第172章 顺利入手
    陶宝宝又故作不甘地纠缠了片刻,见得老太太铁了心不卖,才假装恋恋不舍地视线移开。

    一转头,看向了老太太边上的另一个中年女人,她手中正提着一个锦盒似的玩意儿,上面雕着龙,画着凤,显然也是个现代工艺品,不过倒是个金丝楠木的,“阿姨,您这锦盒卖吗?”

    那妇女瞅瞅我的眼睛:“卖,看你给的价儿合不合适了。”

    陶宝宝加以思考了一下道:“三千卖吗?”

    妇女非常痛快道:“好。”

    其实,这个锦盒虽然是金丝楠木的,不过却也只值个六七百左右,这还是看在雕工还不错的份上。

    不过为了那三幅画,陶宝宝还是假装很惊喜的取出三千元现金给了那妇人,并小心翼翼的接过盒子,假装爱不释手地反复看着。

    “嘿,那小丫头还真买了。”

    “是啊,刚才那破碗他也寻了半天价儿呢,外行一个。”

    “老李,你还不问问那画他要不要?”

    面对大家嘲笑的眼神,陶宝宝丝毫没有在意,转过身,看向自己真正的目标,那个拿着三幅画的男人,“咦?您画多少钱?卖吗?”

    男子有点傻眼:“你还没看就想买?”

    画是卷着的,看画纸和卷轴倒是能看出年代不近,不过因为造假技术日益先进,这画纸和卷轴显得旧,也说明不了什么。

    不过陶宝宝可是知道,这三幅画可是真迹,“您开个价儿吧?”

    男子有些心动,“你想给多少钱?你先说个价我听听。”

    说着他把其中一幅画拿了出来递给陶宝宝,

    陶宝宝接到手里,刻意避开了人群的目光,

    打开画卷,整个画面的结构,只有三四朵梅花画得清晰,余者皆涂涂抹抹,真有“触目横斜千万树,赏心只有三五朵”的意境。

    好一幅酣畅淋漓,笔法流动,神采飞扬的梅花。

    仔细看清后重新将那幅梅花递还了回去,把另两幅画也一一确认了一遍,末了,不动声色地试探道:“我怎么感觉不全啊,不是应该是《梅兰竹菊》么?怎么只有梅、兰、菊三幅画?”

    男子淡淡摇了摇头:“全不全我不清楚,反正家里就这三幅,是我父亲当初不知从哪拿回来的。”

    “哦,这样啊。”陶宝宝假意有些失望道:“那您看这样行不行。一幅画我给您五千,总共是一万五。”

    看得出来,他应该是意动了,但仍佯作不满意地皱眉道:“这一幅画最少也值一万吧?”

    “太贵。”陶宝宝摇头。

    又跟他砍了砍价儿,见他死活不松口,陶宝宝便又把目光转移到那老太太身上,“大妈,您那碗能不能再便宜点?”

    老太太道:“不卖了,待会儿叫专家给我鉴定鉴定。”

    又对着一个抱着个元青花罐的老头:“大爷,您这是元青花吧?呵,真不错,多少钱卖?”

    那男子见陶宝宝似乎不打算买了,又有点着急了,急忙把陶宝宝拉了回来:“这杯子你还要不要了?。

    陶宝宝道:“想要,可是价钱上……”

    其实,别说一万一副了,就是十万一副也是便宜的很,但陶宝宝不能干脆地答应他,否则,他极可能觉得还能卖得更高,继而出尔反尔地不卖了。

    “这样吧。咱们都退一步。”男子道:“三幅画,一口价两万块,行吗?”

    陶宝宝犹豫了半天,终于点了点头:“成交!”

 ;。。。 ; ;
第173章 郑板桥的梅花
    等陶宝宝将两万块钱交给他。那男子笑呵呵地走后。

    陶宝宝便抱着那三幅画,疾步走向袁飞,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淘到宝贝了?看你乐的,不怕卖家看到反悔啊?”袁飞见陶宝宝开心的就差没有一蹦一跳的走回来了,便笑道,

    陶宝宝开心的随手把从妇女那里买来的锦盒递给袁飞:“这个送你了。”

    袁飞接过那个盒子怔了怔:“送我?这是金丝楠的吧?看样子也不是老物件啊?你就买这么个东西乐成这样?”

    陶宝宝呼了一口气,缓解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道:“我要是不买这个。那人也不会把我当外行,更不会把这几幅画这么顺利地卖我了,呵呵,袁飞。你知道这三幅画是什么来历吗?”

    “什么画我都没看呢,怎么知道来历。”袁飞无语道,

    陶宝宝取出其中一幅画,“你应该听说过郑板桥吧?这就是他的画。”

    “那个什么‘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袁飞好奇的接过陶宝宝递过去的一副画惊道,

    可打开一看,却又一脸怪异道,“郑板桥不是画竹子的么?你这幅怎么是梅花?这真是郑板桥的?”

    “……”陶宝宝无语的白了袁飞一眼,“谁告诉你郑板桥只画竹子的?”

    “呃……,我只听说过郑板桥的竹子……”

    当下,陶宝宝便把自己最近灌进脑子里面的知识给袁飞讲了起来:

    张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生主画梅兰竹菊,也是因为他喜欢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品格。

    而世人只知道郑板桥竹子、兰花画得好,却不知道他画梅花也是一绝。为何存世的郑板桥梅花画作稀少,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

    相传,郑板桥还在苏州时,常画竹子、兰花,有时也画些花羽鳞介和山水,就是不画梅花。

    因为在他住的桃花巷西头有一家画室,主人是擅长画梅花,自称画的梅花“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的吕子敬。

    吕子敬是个落第秀才,拖着多病的身子,上有爹娘,下有老婆孩子,生活颇为艰难,靠卖画梅花养家糊口。他画梅遵循写实的手法,画得栩栩如生,每个花瓣都活灵活现。

    当有人求郑板桥画幅梅花时,他总是谦虚地自己画的梅花比吕子敬差远。并经常领着人去找吕子敬求画。还经常当着众人高度赞扬吕子敬的画。

    后来,有个从京城回乡养老的吏部尚书,酷爱书画,因看到郑板桥的字和画,非常高兴,便向郑板桥求一副梅花,并愿出五十两银子。想不到,郑板桥推脱说,画梅花当属吕子敬先生画得好。他画的梅花可当百两银子,我画的不过十钱而已。老尚书就拿着银子去找吕子敬画梅。

    自从老尚书找吕子敬画过梅花后,吕子敬觉得他的画比郑板桥的强多了,时不时地自我夸耀,说在苏州城里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的。而郑板桥听到后却一笑置之。

    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有一天他决定迁移到扬州去。

    临行时,吕子敬前来为他送行。画友相别,当然得送丹青。这次郑板桥赠给吕子敬的,却是一幅梅花。只见他展纸挥笔,笔走侧锋,由深入浅,画出了苍苍点点带有飞白的梅花主干。画花朵时,用墨浓淡相宜,有轻有重,花瓣用淡墨直接点出,等水分未干时又在花瓣下端以焦墨渗化。

    吕子敬看呆了,愣了半天才嗫嚅道:“郑兄有如此画梅神技,奈何不早早教我?”郑板桥却平静地称自己与吕子敬是两种画风,自己如画梅,必有人喜,那时吕子敬画酬就会少收许多。

    自此,吕子敬对郑板桥除了感激更是羞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