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老汉口人情风貌:汉口的风花雪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0年代老汉口人情风貌:汉口的风花雪月-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他看到袁守宇正抱起地上的玉春慢慢走向摩托车,随后,摩托车便突突往回开去。车后扬起一股尘土,把他的视线给挡住了。他无法再看到玉春的身影。他就这样与她永别了。
  痛苦之中,他开始陷于了深深的自责。此次代价太大,他们已经牺牲了一名战友,一名内线,还有一位姊妹,打击敌人的计划不得实施,还迫使根据地被动转移……造成这一切的原因,竟是他的一次用人不当。而这个惨重的代价,却需要用几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有的还需要更长,有的却是一辈子的痛。因为生命不可再来,惟有让活着的人在痛苦中得到教训。
  至此,他没有告诉马车夫。他要保护好袁守宇。他想自己再回来的时候,袁守宇不仅仅只是朋友,而是他的伙伴。他相信会的。因为夏家客栈的那个女人,已经像神女一样地抚过了他的灵魂。爱,是会让一个人重生的。
  九
  正如林啸所想,袁守宇后来真的成为了他的战友,接替了那位牺牲内线的工作,为襄河新四军送去了不少情报。在接近胜利的一九四五年,却因一次行动不慎暴露,被宪兵队识破,后惨遭杀害。
  八月十五日,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汉口的大小街道,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昌年里的戚太太从潘记理完发回来,便带着儿子大宝前往黄陂街的徽香园,她要三妮子转告远在徽州的香榧,说天下太平了,要香榧和柴佑生一起再来汉口生活。
  裕昌实业公司里响着一片欢歌笑语,在一间办公室里,老板沈季昀正在给山西的郑永昌写信,他邀请郑永昌来汉口磋商,他正在为郑氏瓷器在汉口打开市场作一系列的准备。
  查文熙作为接收大员坐着轿车也抵达了汉口,他穿梭在各个受降地点,或出现在不同场合的庆功宴会上,忙碌的间隙,那双哀怨的眼睛又浮在眼前,搅得他无法安身。便抽空去了一趟龟山,可是寻了半天,也没找到那座孤坟。
  此时,林啸却带着他的部队转战武汉,担负肃清拒降日军和汉奸组织的艰巨任务。
  有人惊奇地发现,一身戎装的白梅生也在那支部队里。这时的她,已经是新四军的一名干部了。她是那么的英姿飒爽,骑在马上,就像戏里那威风凛凛的梁红玉一样。
  在欢庆胜利的人群中,有一位敲着腰鼓的女人突然停了下来,她痴痴地看着梅生,泪水已模糊了两眼。她想喊住梅生,告诉她舅舅、舅妈都还健在,是她一直在照顾着。她还要告诉梅生,董运琛已经死了,他是在汉口沦陷时去重庆的一条船上被炸死的。她没有跟董运琛结婚。她后来在国货公司里做事,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可是不等她开口,梅生便一晃而过,她再喊出声时,周围的声浪一下盖过了她,梅生已经远去了。她哭着追赶上去,大声叫着梅生的名字。梅生回过身来,看清是表姐锦琳,她激动地挥手喊道:“表姐,我会很快回来的,等着我吧!”
  锦琳站住了,可泪水还在断了线似的往下淌。她便安慰自己,梅生用不了几天就会回来了,这是好事呀,还哭什么呢。她要做的事,就是赶紧把这个喜讯告诉给舅舅、舅妈,让他们准备好一切,等着梅生回来团聚。舅舅、舅妈的头发都已经全白了,这都是思念梅生成这样的。现在总算熬到头了。想到这些,她也顾不得打腰鼓了,直往舅舅家跑去。
  可想而知,等待了八年的白家夫妇会是怎样的高兴。不到两天,他们便慌着上街买菜,杀鸡炖肉,准备梅生所有爱吃的东西,盼着她的归来。
  忙碌的时候,白太太又忍不住要锦琳复述那天的情景,梅生是胖了还是瘦了?锦琳就会说:“不胖不瘦,更好看了!”白太太听了,就像含了蜜糖一般。
  做好一切,白家夫妇就开始数着日子,一天,两天,三天,他们将做好的菜热了又热,自己却舍不得吃。等到馊了,又去买来重做。到第十天时,还不见梅生回来,他们就开始着急了。日本人都投降了,怎么还不见回来呢?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白应祺就有点魂不守舍了,但还是安慰自己,不会的,不会的,仗都打完了,八年都过来了,不会有什么事的。可能是其他的事情缠住了,过两天她就会回来的。这么想着,那一天的等待就变成了一年的等待。
  然而,梅生果真是出事了。
  在一场清剿结束时,梅生发现一名日本军官正要切腹自杀,她喝令制止不成,便上前拦阻。那军官突然疯了一般,端着刺刀迎面向梅生扑来,她躲闪不及,不幸身受重伤。当林啸从血泊中抱起梅生时,她已经奄奄一息,但嘴唇还在动,林啸从她那细若游丝的声音里,听出了这样一句:“怀民哥……我可以去……见你了……”
  梅生闭上眼睛的时候,白家夫妇正在邦可西饼店为她订做一个蛋糕。此时,她离二十五岁生日只差两天。
  沈锦琳后来一直照顾着白氏夫妇。母亲去世后,她就干脆搬到舅父舅母这里居住。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有一回,她在弄堂口碰见了杜文丽,惊奇地发现,过街楼杜家那个精怪的小女孩一下子长大了。
  

第六章 杜文丽小姐(1)

  杜文丽小姐的模样不像一般的中国人。她的脸庞很有轮廓,又长着一个挺拔的翘鼻子,有这两点就已经突出了。再加上白嫩的肌肤,拳曲的头发,所以常常被认为她不是百分之百的中国血统。对此杜小姐倒是沾沾自喜,也引以为荣。然而她的双亲上溯几代都是地道的中国人,相貌也是平淡无奇,只是遗传基因的优化作用,让父母的长处都在她脸上集中体现了出来。
  也许是人们的议论多了,也许是回头率太高,杜小姐便慢慢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大相同了。这是她十五岁时就有的认识。然而老天给了她一张漂亮的脸蛋,却把她托生到一个普通的小职员的家庭。父亲杜大华在四明银行里做写字,每天早出晚归,用微薄的薪水供养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母亲陈汉珍是家庭主妇,负责一家人的日常起居,间或帮人做点针黹缝补之类的活,以贴补家用。在家里,杜文丽是孩子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都是上学的年龄。杜大华夫妇克勤克俭,也是想让三个孩子都能上学,以后比他们有出息。这倒是杜氏夫妇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然而父母的苦心并没有感动杜文丽,她早就厌倦读书了。此时的她,已长成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少女,她关注自己的脸蛋更甚于关注书本。一但兴趣发生了转移,她对读书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勉强念完初中,就念不下去了。父亲本指望她能念到大学,看她不是读书的料,也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两个儿子身上。
  其实杜小姐也不是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只是她一到课堂里就晕糊了,听不懂外籍教师讲的课,她就在台下偷偷拿出小镜子比较自己和老师长得哪点相像。从学校回到家后,整天无所事事的,她又觉得难受。加上她也看不得父母那谦卑而愁苦的脸,特别是他们在为一点琐碎的小事相互争吵时,她就更受不了。有时就想,他们真是自己的父母吗?他们怎么会是这副样子呢?她不能想像自己以后也变成他们那样。有时又觉得她本不该是这个家庭里的人,会不会是医院里弄错了,让“狸猫换太子”的事也发生在她的身上?然而细看起来,她跟父母还是相像的,特别是父亲,她那鼻子就是他的翻版。父亲年轻时候的样子还是算英俊的,但岁月的磨损,就把他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杜文丽知道父亲也读过不少书,但后来还是只落到一个小职员的位置上。她为父亲悲哀的时候,同时也有些瞧不起他。自己可不能像他那样的活着。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她对书本有了抵触,觉得自己不能成为又一个书呆子。
  但是,书呆子不想做,整天呆在家里也不是事。时间长了,母亲的嘴就不饶人,骂她懒得“扫帚倒了都不扶”。杜文丽被骂多了,就想出去找点事做。父亲看她也想做事,就托人给她在百货公司找了份柜台营业的差事。可是她上了不到半个月的班,就嚷着要回来,说站着太累,薪水又少,不想做了。她想要父亲给她在银行找份事做,觉得那样总比当营业员要体面一些。父亲被她缠着不放,只得卖着老脸去求银行的经理。经理看了看杜小姐,考虑了半天,才答应让她在存储柜里上班。杜文丽于是就去银行做起了存储小姐。可是她上了一个星期的班,新鲜感一过去,她又开始厌倦起来了。觉得银行里做事太机械,太沉闷,整天就是数钱,可又不是自己的钱,一张张地收进,又一张张地输出。她又不想干了。但因为是自己提出要出来做事的,父亲又为她上上下下地求人,花了很大的精力,她又不敢马上走。只能寻找着机会,等找好了由头再提出离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杜文丽小姐(2)
要说杜小姐真要寻找机会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不说别的,她来到银行不久,就成了柜台上的一枝花,一个活招牌。从她上柜的那天起,存取款的笔数都有了明显的上升势头,柜台窗口一度出现了拥挤不堪的局面。有的人即使办完了事,也不愿走,故意在那里逗留着。这些人中,就有一位叫邓保罗的人。那天他在银行办完事,就一直坐在长椅上,写写画画,似乎有忙不完的工作。然而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注意力不在笔头上,而是不时在瞟杜小姐的柜台。此时那柜台上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完全没有空隙,把杜小姐忙得娇喘微微的。邓保罗想跟杜小姐说点什么,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所以就只好等着。
  邓保罗供职于著名的美孚公司,刚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才两年的他,就做上了美孚的高级职员,确实令周围人羡慕不已。邓保罗家世一般,父亲在海关里做事,也只到一般职员的份上。邓保罗是家中长子,自小聪明好学,深得父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